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丝路起点长安

长安九市

作者:武复兴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丝绸之路的开发,直接促成了长安的繁荣。农业提供了较多的剩余产品,使得较多的人可以离开土地,从事非农业性的活动。正如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的,中国西部多木材、竹、谷、*(左糹右卢)、旄、玉石;东部多鱼、盐、漆、丝;江南出楠、梓、姜、桂、金、锡、丹沙、犀、玳瑁、珠玑:北方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等,“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这些全国各地出产的物品,只有由农民生产,工人加工,再经过商人组织流通之后,才能满足各地人民不同的需要。
  汉代长安的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9个市场中,《三辅黄图》引《庙记》说:“长安市有九,各方二百六十六步。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凡四里为一市。”《昭明文选》班固所写《西都赋》中“九市开场”一句下,李善注引《汉宫阙疏》也说:“长安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其中,今天能知道名字的有柳市、东市、西市、直市、交门市、孝里市、交道亭市等七市。据宋敏求《长安志》注,柳市在长安城西,直市和交门市在渭桥北,孝里市在雍门之东,交道亭市在便桥东①。各市皆有围墙,设市门。市场由市令管理,他们办公的地方叫市亭、市楼,或旗亭。《三辅黄图》说九市“夹横桥大街,市楼皆重屋”;《西京赋》也说:“旗亭五重,俯察百隧。”都反映出这是一种便于观察、管理市场活动的高层建筑。至于叫“旗亭”的原因,据《史记·三代世表》注文说;“旗亭,市楼也,立旗于上,故取名焉。”张衡《西京赋》中描绘长安市场上的盛况说:“廓开九市,通阛带阓。旗亭五重,俯察百隧。……瑰货方至,鸟集鳞萃。鬻者兼赢,求者不匮。”四方货物,云集长安市场,商人得到很大的利润,而消费者也都能买到所需要的东西。“阛”就是市墙,“阓”就是市门。班固《西都赋》也描绘道:长安九个市场开业,货物分类摆山,熙来攘往,人难得转身,车不能掉头。到处都是店铺和人群,烟尘四起,上接云天。司马迁说:“用贫求富,农不如下,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②当时从事商业活动的人愈来愈多,他们经营的货物有酒、醋、粮食、木料、竹器、漆器、铜器、铁器、陶器、染料、马匹、牛、羊、猪、丹砂、丝绸、皮革等。“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③连一些卖浆、贩脂、兜售肉干、磨刀剪的小贩,都有发财致富、家累千金的。
  丝绸之路开发之后,首先是张骞等人带回了西域各地的葡萄、胡桃、红花、胡麻(芝麻)、蚕豆、大蒜、芫荽、胡萝卜、石榴、黄瓜、苜蓿等植物种子。这些种子,最早便种在长安附近。随后西方各国的使者和商人,又带来了骏马、香料、宝石、象牙、犀角、玳瑁、火浣布(石棉布)和许多珍禽异兽,以致“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四种骏马名)之马充于黄门;巨象、狮子、猛犬、大雀(驼鸟)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④。长安上林苑中有观象观、虎围观、犬台宫、葡萄宫、走马观,应该就是畜养这些西域异兽和种植新传来的果木的地区。建章宫旁的奇华殿,“四海夷狄器服珍宝,火浣布、切玉刀、巨象、大雀、师子、宫马,充塞其中”⑤。“大雀”即驼鸟,“师子”即狮子。“宫马”,陈直《三辅黄图校证》云:疑为“宛马”之误。极是。可知这又是上林苑中一个集中陈列、畜养西域所传来某些物品和动物的地方。班固《西都赋》说,在上林苑中有大宛之马和条支之鸟等。“条支”汉代属安息(波斯),临波斯湾,当在今伊拉克一带。相传汉武帝时,印度又曾送来以白玉为饰的马具“连环羁”。它以玛瑙石为勒,白光琉璃为鞍,鞍在暗室中“常照十余丈,如昼日”。从此之后,“长安始盛饰鞍马,竞加雕镂。或一马之饰直白金,皆以南海白蜃为珂,紫金为华,以饰其上。犹以不鸣为患,或加以铃镊,饰以流苏,走则如撞钟磬,动若飞幡葆。”⑥一件外来物,竟使得长安形成浓厚的饰马风气。
  出于对匈奴战争的需要,武帝时期马匹在进口物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武帝对马也特别爱好。相传“南阳新野有暴利长,武帝时遭刑,屯田敦煌界。数于渥洼水旁见群野马,中有奇者,与凡马异,来饮此水。利长先作土入,持勒靽于水旁,后马玩习。久之,代土人持勒靽,收得其马,献之。欲神异之,云从水中出也。”⑦武帝对此深信不疑,以为是尊贵的“太一神”赏赐之马,专门写了《太一之歌》加以赞扬,诗歌说:“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骋容与兮跇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⑧后来武帝还特意命令说,由于猎获白麟、渥洼池又出了天马,所以把金锭改铸成麟足和马蹄的形状。⑨注解《汉书》的颜师古便说:“今人往往于地中得马蹄金,金甚精好,而形制巧妙。”⑩解放后也曾于汉长安上林苑旧址中出土马蹄金,应该就是武帝时的制品。又据《史记·乐书》记载,当汉武帝从大宛得到名叫“蒲梢”的千里马时,也曾作歌唱道:“天马来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这些都表明了当时对西域马的重视。对这种优良的马匹,杜甫曾写诗赞扬说:“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11)
  苜蓿是马良好的饲料,原产于大宛一带,为了发展中国的养马业,张骞特意带回了它的种子。由于开始种植时数量少,人们对它也就比较注意,《西京杂记》中专列一条记载说:长安“乐游苑自生玫瑰树,树下多苜蓿。苜蓿一名怀风,时人或谓之光风,风在其间常萧萧然,日照其花有光采,故名苜蓿为怀风。茂陵人谓之连枝草。”苜蓿后来在长安四周逐渐增多,因而李商隐《茂陵》诗中说:汉家天马出蒲梢,苜蓿榴花满近郊”。唐人又曾用“宛马总肥春苜蓿,将军只数汉螵姚”,“天马常衔苜蓿花”等许多优美的诗句,来描绘西域名马对苜蓿的依赖关系。
  中国主要输出哪些物资呢?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自大宛以西至安息,……其地皆无丝漆,不知铸铁器。及汉使亡卒降,教铸作他兵器,得汉黄白金,辄以为器,不用为币。”那些国家都没有蚕桑丝绸业,没有漆和漆器,也不懂得开矿炼铁。就是这些物品和一些植物种子,以及炼铁打井技术、丰富的农耕经验等,相继传往西方。如前面说过,早在公元前很久,中国的丝便已传到了印度。中国的桃、杏等植物,也在汉代传到了波斯、希腊和罗马等地(12)。
  中国出口物中以丝绸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也最引人注意,以至古代希腊人和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赛里斯国”就是丝国的意思,正因为中国很早以前就向西方输出丝绸,因而他们便给中国起了这个名字。
  西汉时代丝绸的输出,首先是汉王朝给匈奴和其他民族的馈赠。从高祖刘邦开始,很长一个时期中,汉王朝被迫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除将宗室女嫁给单于外,还要每年定期赠送大量的丝绸和粮、酒、黄金、器物等许多物品。汉武帝时,为了联络抗击匈奴的力量,也曾以“江都王建女细君为公主”嫁给位于今伊犁河与伊塞克湖一带的乌孙的昆莫王,“赐乘舆服御物”,“赠送甚盛”。乌孙则以马千匹作为聘礼。这对于细君,当然是极大的不幸,她曾作歌慨叹道:“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武帝闻知后很同情她,“间岁遣使者持帷帐锦绣给遗焉”(13)
  其次一项,是汉王朝以丝绸去交换外来的物品,《盐铁论·力耕》中就说:“夫中国一端之缦(无文采之帛),得匈奴累金之物。……是以骡驴馲驼,衔尾入塞;騨騱騵马。尽为我畜;鼲鼦狐貉,采旃文罽,充于内府;而璧玉、珊瑚、琉璃、咸为国之宝。”珊瑚、琉璃等都不是匈奴地方的产物,可知匈奴人也做转手买卖,以中国的丝绸,换来了西方的物品。
  丝绸之路上的中外商旅,不避风寒,跋山涉沙,将大批丝绸运往西方各地。在关系正常时,汉王朝在边境关塞要道上也开辟有专门供各族人民互相交易的市场,称为“关市”。《汉书·匈奴传》中便有匈奴人“乐关市,嗜汉财物。汉亦通关市不绝,以中之”这样的记载。
  五彩缤纷的丝绸美化了人们的生活,美化了长安的街市。而用大量丝绸换来的外来物品,又为长安增添了新的光彩。
  ①见宋敏求:《长安志》卷五。
  ②《史记·货殖列传》。
  ③《汉书·食货志》。
  ④见《汉书·西域传》。
  ⑤见《三辅黄图》卷三。
  ⑥见《西京杂记》卷上。
  ⑦见《乐府诗集·天马》题解引李斐语。
  ⑧《史记·乐书》。
  ⑨见《汉书·武帝纪》。
  (10)《汉书·武帝纪》。
  (11)杜甫:《房兵曹胡马》。
  (12)见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三册。
  (13)见《汉书·西域传》。
  

丝路起点长安/武复兴著.-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