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丝绸之路的起源

3.5 穆王西征与中西交通的开展

作者:石云涛

    
  在公元前10世纪以前,中原和西北地区的联系始终被戎狄部落所牵制,阻碍着周和西北方国部落之间的来往。西周中期,周穆王(公元前1001至前947年)西征犬戎,打开了通往大西北的道路。而后穆王向西巡狩,直到西王母居住的地方。穆王西征和西巡故事,《竹书纪年》《穆天子传》和《史记》中之《秦本纪》《赵世家》皆有记载。
  周穆王,名满,昭王之子。穆王西征的原因,据说与西极之国化人入周有关。所谓化人即幻人,据《列子》卷3记载:“周穆王时,西极之国,有化人来。入水火,贯金石,反山川,移城邑。乘虚不坠,触石不碍,千变万化,不可穷极。既已变物之形,又且易人之虑。穆王敬之。”〔1〕由于化人的诱导,穆王越来越奢侈贪玩,“不恤国事,不乐臣妾,肆意远游”,于是才有西行至王母国之举。这个故事说明西域之杂技魔术周时传入中国,但不能正确解释穆王西征的原因。
  根据诸书记载,穆王西征起源于犬戎的扩张,阻断了周与西北各游牧部落的联系。因此穆王西征的目的一方面是征服犬戎,另一方面是加强与西北各族的联系和交往。现代学者的著作皆把穆王即位后第十二年西征犬戎与西至昆仑丘见西王母当作同一事件,疏于考证。实际上汲冢古书《穆天子传》由于“多毁落残缺”,第一次西征犬戎失载。而据《竹书纪年》《史记》记载,穆王西征有前后两次。第一次是穆王即位的第十二年,由于犬戎不肯臣服,决心西征犬戎。祭公谋父谏阻,他的理由是“自大毕、伯士之终也,犬戎氏以其职来王”,意思就是犬戎从来不失职贡之礼,出师无名。但穆王说:“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2〕《竹书纪年》记载:
  十二年,毛公班、共公利、逢公固帅师从王伐犬戎。冬十月,王北巡狩,遂征犬戎。十三年春,祭公帅师从王西征。次于阳纡。秋七月,西戎来宾。徐戎侵洛。冬十月,造父御王入于宗周。〔3〕
  据《列子·汤问篇》:“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献昆吾之剑、火浣之布。其剑长尺有咫,炼钢赤刃。用之切玉,如切泥焉。火浣之布,浣之必投于火,布则火色,垢则布色。出火而振之,皓然疑乎雪。”〔4〕《史记·周本纪》记载,此次西征,仅“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却造成了“自是荒服者不至”的后果,〔5〕周朝失去了远方国家和民族的支持。第二次西征却是一次有征无战的行动,大概是穆王接受了上次的教训,采取的是修好态度,目的是恢复和发展与西北各族的友好关系。据《竹书纪年》“周穆王”条:“十七年王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其年西王母来朝,宾于昭宫。”〔6〕此事在他即位的第十七年,即公元前993年。
  《穆天子传》记载的就是穆王第二次西征的过程。穆王以伯夭为向导,乘造父驾的八骏马车,从王都宗周出发,率六师西行。这次他带有大量金银朱帛,作为馈赠之礼。他先入河南向北至滹沱之阳(今山西北部),又一次来到犬戎地区。“犬戎□胡觞天子于当水之阳,天子乃乐”,说明穆王受到犬戎的热情接待。此后穆王继续西行,到达“焉居、禺知之平”。又西行至*(左崩右阝)人居地,首领柏絮派人迎接,先送上豹皮、良马。穆王于此逗留数日后西行,至阳纡之山,河宗伯夭迎穆王于燕然之山,穆王以“束帛加璧”劳之,伯夭使人先送上白□为礼。伯夭亲乘渠黄马做穆王向导,以极西土。于是西济黄河,经河西走廊登昆仑,“以观黄帝之宫,而丰隆之葬”。而后过珠泽,上春山,穆王“升于春山之上,以望四野”,云:“春山,是唯天下之高山也”,“先王所谓悬圃”。穆王继续西行,到了昆仑山北麓的赤乌人居地,赤乌人献酒千斛,食马九百,羊牛三千,穄麦百载。赤乌人居地即今新疆和田、叶城和莎车一带,盛产美玉。所以穆王说:“赤乌氏,美人之地也,宝玉之所在也。”穆王由此北行,至曹奴人部落,曹奴人献食马牛羊穄米。穆王赐以黄金之鹿、银□贝带四十、朱四百裹。由此北征东还,至黑水,遇雨。又前行至群玉之山。穆王于此“取玉三乘,玉器服物,于是载玉万只”。当地之人献良马牛羊,穆王以其邦攻玉,辞而不受。又西行至剞闾氏部落,祭铁山西行。至鄄韩氏部落,鄄韩人献良马百匹、用牛三百、良犬七千、彷牛二百、野马三百、牛羊三千、穄麦三百车。穆王则赐之以黄金银罂四七、贝带五十、朱三百裹。从鄄韩人居地继续西行,过玄池,树竹;至苦山,休猎。最后到西王母之邦。穆王赠以丝绸,并与西王母会宴于瑶池之上。宴会上西王母举声高歌:“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穆王亦以歌相和。穆王从西王母处东归,取道伊犁河谷,经天山北路,绝大漠,返宗周。一路上仍与沿途各国各族互赠礼品,建立了极其友好的关系。〔7〕
  穆王西巡归途中,还得到西域“献工人”偃师进献的类似木偶戏表演的“能倡者”,即人造歌舞演员。据《列子·汤问篇》记载:“周穆王西巡狩,越昆仑,不(一作下)至奄山,反还,未及中国,道有献工人(注:中道有国献此工考之人也),名偃师。穆王荐(注:荐当作进)之,问曰:‘若有何能?’偃师曰:‘臣唯命所试,然臣已有所造,愿王先观之。’穆王曰:‘日与俱来(注:日谓别日),吾与若俱观之。’翌日,偃师谒见王,王荐之曰:‘若与偕来者何人邪?’对曰:‘臣之所造能倡者。’(注:倡,俳优也)穆王惊视之,趋步俯仰,信人也。巧夫领(注:犹摇头也)其颐,则歌合律;捧其手,则舞应节。千变万化,惟意所适。王以为实人也,与盛姬内御并观之。技将终,倡者瞬其目而招王之左右侍妾。王大怒,立欲诛偃师。偃师大慑,立剖散倡者以示王,皆傅会革、木、胶、漆、白黑、丹青之所为。王谛料之,内则肝胆、心肺、脾胃、肠胃,外则筋骨支节,皮毛齿发,皆假物也,而无不毕具者。合会复如初见。王试废其心,则口不能言;废其肝,则目不能视;废其肾,则足不能步。穆王始悦而叹曰:‘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诏贰车载之以归。”〔8〕
  周穆王西征是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这是中西之间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远距离的交往和交流活动。穆王足迹所至,极西至昆仑丘和西王母之邦。余太山认为先秦文献中的昆仑丘,或昆仑山,即现在的阿尔泰山,尤指其东端。〔9〕西王母之邦是中亚地区的一个部落,所谓西王母瑶池在今哈萨克斯坦境内。穆王往返经行各地和道里途程,《穆天子传》有专门统计:
  自宗周、廛水以西,至于河宗之邦、阳干之山,三千有四百里;自阳纡西至于西夏氏,二千又五百里;自西夏至于珠余氏及河首,千又五百里;自河首襄山以西,南至于春山、珠泽、昆仑之丘,七百里;自春山以西,至于赤乌氏,春山三百里;东北还至于群玉之山,截春山以北,自群玉之山以西,至于西王母之邦,三千里。□自西王母之邦,北至于旷原之野,飞鸟之所解其羽,千有九百里。□宗周至于西北大旷原,一万四千里,乃还。东南复至于阳纡七千里,还归于周三千里。各行兼数三万有五千里。〔10〕
  穆王两次西征,打通了中国中原地区与西北地区和葱岭以西的中亚地区的通道,与沿途各国各族建立了友好关系,促进了彼此间的互相了解。从有关黄帝的传说中,我们知道,中原地区很早便与西域有密切的直接的联系。这种联系一度由于犬戎的强盛受到阻碍,穆王西征反映了公元前10世纪以后,黄河流域和我国的西北新疆地区重新有了比较牢固的联系。由关中向西北的道路,一经祁连山北的河西走廊,一经祁连山南的柴达木盆地,都和新疆建立了联系。在新疆境内,天山北路的草原路和天山南路的绿洲路,成了中西交通的大道。再往西去,越过葱岭,便是塞人(西王母就是塞人部落)、月氏人、羌人和中亚细亚各民族。他们本来和我国西北地区各民族就有较密切的联系,通过穆王的西征,不仅加强了内地和新疆地区的联系,同时也大大加强了内地、西北地区和中亚细亚各民族的联系。
  特别是穆王第二次西征,穆王与沿途各地各族进行了大规模的物质文化交流,《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每到一处,就以丝绸、铜器、贝币和朱砂馈赠各部落酋长,各部落酋长也向他赠送大量马、牛、羊、酒和穄麦。穆王还运回大量玉石。除了彼此间进行各种礼品的互赠之外,这次西征也是中国丝绸进入西域的最早记载,这对古代以丝绸贸易为代表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西域的马、玉石东运和内地丝绸、铜器的西传,成了此后中西交流的重要内容。穆王以后,周朝重视引进西域的马,《竹书纪年》记载,孝王“五年,西戎来献马;八年,初牧予汧渭”,开始置牧场养马。夷王“七年,虢公帅师伐太原之戎,至于俞泉,获马千匹”。〔11〕中原货物西运的终端远远越过了葱岭,一直伸向乌拉尔地区(在今俄罗斯西部)和伊朗高原。对于穆王西征,传统的认识多批评其“肆行游乐,辙迹遍于天下”。其实穆王西行是相当艰苦的行程,在大沙漠,缺水,属下刺马血供穆王饮用。看来对穆王西行的意义应该做重新评价。张星烺说:“西周初年,兵威之盛,交通之繁,不亚于后世汉唐二代也。东封箕子于朝鲜,肃慎来贡楛矢;西封季绰于春山(即葱岭),渠搜献其猎犬。汉唐盛时,东西最远所达之国,亦不过若是。越裳氏航海期年而至,唐宋二代,海道通商之业,周初已启之矣。周穆王以天子之尊,乘兴为万里壮游,尤为秦汉以后,二千年所未有也。”〔12〕强调虽不免过分,但对西周中西间交通的开展,确有相当深刻的认识。
  〔1〕《列子》卷3,收于《二十二子》,第202-203页。
  〔2〕《史记》卷4《周本纪》,第136页。
  〔3〕〔清〕徐文靖:《竹书纪年统笺》卷8“穆王”,收于《二十二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078页。
  〔4〕《列子》卷5《汤问》,收于《二十二子》,第212页。
  〔5〕《史记》卷4《周本纪》,第136页。
  〔6〕〔清〕徐文靖:《竹书纪年统笺》卷8,收于《二十二子》,第1079页。
  〔7〕《穆天子传》卷4,收于《汉魏丛书》,第294-298页。
  〔8〕《列子》卷5《汤问》,收于《二十二子》,第211-212页。
  〔9〕余太山《<穆天子传>所见东西交通路线》,见氏著《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页。
  〔10〕《穆天子传》卷4,郭璞注,《汉魏丛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影印版,第298页。
  〔11〕〔清〕徐文靖:《竹书纪年统笺》卷8,收于《二十二子》,第1081页。
  〔12〕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一册《上古时代中外交通》,第74页。

丝绸之路的起源/石云涛著.--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