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帕米尔

第五章 陕甘路上(二)——古回中道、甘宁道、六盘道

作者:谷维恒































  从长安出发,沿古丝绸之路北路至河西走廊,要经过咸阳、泾阳、淳化、彬县、泾川、平凉,翻六盘山,在靖远渡黄河至河西走廊,这是通行于秦汉时期较早的一条线路。其中,从咸阳至彬县一段,还可以按从咸阳、礼泉、乾县、永寿至彬县这条线路来走。古代,沿丝路西行的商旅出长安之后,如果在陇山东麓遇到大雪封山或战争,而难以从陇山通过时,也可以北经凤翔、天堂镇、灵台至泾川,改走“回中道”。
  “回中道”,是因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安定高平(今宁夏固原)修有回中宫而得名,从秦、汉开始,就已见诸史传。它自灵台向北,经过泾川、平凉,翻六盘山,是丝绸之路东段的干线之一。“甘宁道”,是指经固原、靖远、景泰至武威一线。“六盘道”,则是从平凉出发,翻六盘山,经隆德、静宁、会宁、定西、榆中至金城(兰州)。
  历史上的甘泉山(今淳化县内)颇负盛名,不但秦始皇时修筑的从咸阳至九原郡(内蒙古包头)的“直道”从山下通过,秦二世胡亥还在山上修建离宫“林光宫”,汉武帝刘彻于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又将此宫扩大成“甘泉宫”,成为他仅次于长安未央宫的活动场所。“甘泉宫”不只是避暑胜地,还是汉武帝指挥对匈奴作战,护卫古丝绸之路的军事指挥部。
  从咸阳向西北行,在距西安市约67千米的礼泉县九嵕山上,可以见到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7-649年)的陵墓——昭陵。昭陵凿山而建,成为唐代帝王陵寝依山为陵的范例,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昭陵周围有180座陪葬墓,占地面积达200万平方米。昭陵石刻艺术最为著名,其中“昭陵六骏”浮雕碑刻举世闻名。它是唐太宗亲自为其六匹战马(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特勒骠、青骓和什伐赤)题写赞词,诏令雕刻于碑石,并陈列在昭陵北山祭坛上。其中两幅刻石于1914年被盗运至美国,另外四幅刻石现存陕西省碑林博物馆。
  散落在渭北山丘、峰峦之上的唐代帝王陵墓共有18座。与汉代帝王陵墓不同的是,唐代帝王陵墓多依山而建,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位于乾县城北6千米的梁山上,距西安市西北约80千米的乾陵,这是唐代第三个皇帝李治(公元628-683年)与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公元624-705年)的合葬墓。乾陵依山就势而建,规模庞大。墓前有参加唐高宗葬礼的外国使臣及中国少数民族首领的王宾石像61尊,充分显示了唐代与西域各国的友好交往。目前,乾陵陪葬墓中的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及懿德太子墓经过发掘整理已向游人开放。
  彬县,古称豳州、邠州,是我国周族的最早兴起之地,也是古代丝绸之路北路必经之地。西安至兰州的公路即从彬县通过。位于公路旁的大佛寺石窟坐落在一座山崖上,由“大佛窟”、“罗汉洞”、“千佛洞”等窟群组成,大佛寺的石雕大佛高达24米,建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其它多是北朝时期雕刻,早于大佛二三百年。
  泾川县位于甘肃省,是古“回中道”上的古泾州之所在。泾川县内的石窟寺很多,其中以南石窟寺保存得较为完好。
  平凉,自古为陇东重镇,也是古丝绸之路北路的必经之地,自平凉向西走“六盘道”,翻六盘山,经会宁可抵金城(兰州);也可以自平凉向西,走“鸡头道”,穿崆峒山前峡,经泾源、庄浪、秦安,抵天水;或者走“甘宁道”,自平凉、固原、靖远、景泰至武威。
  崆峒山,位于平凉市城西30千米处,海拔2100米,是一座道教名山。
  沿“甘宁道”向北行,在距固原以北55千米的须弥山东麓,有一座著名的须弥山石窟。该窟开凿于北魏时期,至唐代为止,先后建有石窟一百三十余个,其中保存较完整的有二十余窟,分布在长约2千米的山谷之中。高达20米的弥勒造像建于唐大中三年(公元849年)。须弥山石窟,是我国著名的石窟寺之一。
  由于古代交通不便,古丝绸之路从长安至河西走廊一段之所以分为南、北、中三条道路,其主要原因是:一、寻找适当路径翻越六盘山(陇山);二、寻找适合渡过天堑黄河的渡口,只有渡过黄河,才能顺利进入河西走廊。由于匈奴侵扰、战乱等原因,这几条古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虽有兴衰,但对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仍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帕米尔/谷维恒,潘笑竹主编.-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