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丝绸之路2000年

引文注释

作者:吴芳思


  1 “永不止息的生命之流”
  1.詹姆斯·艾尔罗伊·弗莱克,《通向撒马尔罕的金色旅程》,伦敦,马克斯·古斯奇恩出版社,1913年出版,第4页。
  2.何四维,《古代中国西域--前125-23》,莱登,布雷尔出版社,1979年版,第72-73页。
  3.盖群英和冯贵石,《戈壁滩》,伦敦,霍德与斯托顿出版社,1942年版,第13页。
  4.亨利·玉尔上校,《东域纪程录丛》,伦敦,哈库伊德学会出版社,1866年版,第一册,第135-136页。
  5.约翰·吉廷斯,《中国人看中国》,伦敦,英国广播公司出版社, 1973年版,第41-50页。
  6.葛德石,《中国地理基础:土地及其民族概论》,纽约和伦敦,麦格劳-希尔出版社,1933年版,第264页。
  7.葛德石,第252页。
  8.盖群英和冯贵石,第184-185页。
  9.克里斯托弗·道森,《亚洲之行》,多伦多,多伦多大学出版社, 1980年版,第152页。
  10.C.斯克林,《中国中亚》,伦敦,梅休因出版社,1926年版,第120页。
  11.罗纳德·莱塞姆,《马可·波罗之行》,哈蒙兹沃斯,企鹅出版社,1958年版,第80页。
  12.莱塞姆,第83页。
  13.道森,第113页。
  14.莱塞姆,第82页。
  15.莱塞姆,第84页。
  16.欧文·拉铁摩尔,在《地理杂志》第七十二期第六号中发表的《亚洲内陆的商路》,伦敦,1928年版,第500-502页。
  17.莱塞姆,第84-85页。
  18.E.德尔玛·摩根和C.H.库提(亦编者),《安东尼·詹金森和其他英国人早期俄国和波斯之行》,伦敦,哈库伊德学会出版社,1886年版,第一册,第78-80页。
  19.盖群英和冯贵石,第95-96页。
  20.约翰·黑尔,《失去的鞑靼骆驼:中国探险》,伦敦,艾伯克斯出版社,1999年版,第127-128页。
  21.艾拉·克里斯蒂,《通向撒马尔罕的金光大道》,伦敦,锡利,服务出版公司,1925年版,第149页。
  22.克里斯蒂,第26页。
  23.斯克林,第106-108页。
  2 玉猪龙和薄如蝉翼的“羊毛”制品:玉器和丝绸
  1.杰西卡·罗森(兼编者),《从新石器时代到清朝的中国玉器》,伦敦,大英博物馆出版社,1995年版,第28页。
  2.罗森,第111-118页。
  3.理雅各,《中国经典》,牛津,1893年版,在罗森著作中被引用,第13页。
  4.米歇尔·狄龙(兼编者),《中国:文化和历史辞典》,伦敦,柯曾出版社,1998年版,第286页。
  5.毕梅雪,《汉朝》,詹奈特·塞利格曼译,纽约,日佐利出版社,1982年版,第52-54页。
  6.《牛津古典词典》,西蒙·汉伯劳威尔和安东尼·斯帕弗斯编,牛津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141-1142页。
  7.《斯特拉博地理学》,费洛斯·列纳德·钟斯译,伦敦,海尼曼出版公司,1917-1932年版,第三册,第33页。
  8.《田园诗》第二册,《英国诗歌中的田园诗》,亚瑟S.威译,伦敦,麦克米兰出版公司,1912年版,第37页。
  9.《斯特拉博地理学》,第八册,第33页。
  10.《古代赛尼卡辨》,第一册,《论战》,M.温特博特姆译,伦敦,海尼曼出版公司,1974年版,第375页。
  11.同上,第367页。
  12.《牛津古典词典》,第471页。
  13.《帛书》,伦敦,丝绸和人造纤维使用者协会出版社,1951年版。
  14.杜飞豹,《中国风物》,伦敦,萨姆森·洛出版公司;香港、上海、横滨和新加坡,别发洋行出版社,1892年版,第331-338页。
  15.蒋彝,《儿时琐忆:一个中国人的童年》,伦敦,梅休因出版社,1940年版,第217-221页。
  3 从希腊,罗马到中国
  1.弗兰克L.霍尔特,《亚历山大大帝和巴克特里亚:中亚帝国的形成》,莱登,布雷尔出版社,1988年版,《摩涅莫绪涅:巴达维亚古典藏书》,增补本104,第13页。
  2.霍尔特,第67页。
  3.A.B.博斯沃斯,《亚历山大和东方:胜利的悲剧》,牛津,克拉伦登出版社,1996年版,第18和8页。
  4.博斯沃斯,第70-71页。
  5.博斯沃斯,第82-84页。
  6.乌拉迪米尔·兹沃尔夫,《犍陀罗神龛》,大英博物馆出版社,1979年版,第 27-29页。
  7.布达·拉什米·马尼,《贵霜文明》,德里,B.R.出版公司,1987年版,第1页。
  8.弗朗西斯·沃特森,《印度简史》,伦敦,泰晤士和哈德森出版社,1999年版,第65-67页。
  9.沃特森,第56页。
  10.《普林尼:博物志》,H.莱克海姆译,伦敦,海尼曼出版公司,1942年版,第二册,第377-379页。
  11.余英时,《汉朝贸易与扩张:中国与游牧民族经济关系研究》,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1967年版,第218页。
  12.《牛津古典词典》,第1447页。
  13.《牛津古典词典》,第1392页。
  14.D.D.莱斯利和K.J.H.加迪纳,《汉文史料中的罗马帝国》,罗马,巴迪出版社,1996年版,(罗马大学东方学院《东方研究》第十五期),第17-19页。
  15.约翰·古达尔,《天和地:明朝大百科全书三才图会(1610)120册页》,伦敦,伦德·休姆夫雷出版公司,1979年版,第65-83页。
  16.莱斯利和加迪纳,第43页。
  17.莱斯利和加迪纳,第47-50页。
  18.莱斯利和加迪纳,第245页。
  4 天之弃子匈奴和汉朝贸易
  1.毕梅雪,第13页。
  2.毕梅雪,第40页。
  3.丹尼斯·席诺尔,《剑桥内亚古代史》,剑桥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77-178页。
  4.陆宽田,《帝国游牧民族:500至1500年的中亚历史》,莱赛斯特大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2页。
  5.余英时,第40-41页。
  6.何伟亚,《怀柔远人:马嘎尔尼1793年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达勒姆,NC,杜克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7.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剑桥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70页。
  8.毕梅雪,第38-40页。
  9.余英时,第40页。
  10.何四维,《古代中国西域--前125-23》,莱登,布雷尔出版社,1979年版,第40-41页。
  11.何四维,第207页。
  12.何四维,第210页。
  13.何四维,第80-81页。
  14.何四维,第88页。
  15.余英时,第197页。
  16.何四维,第133-135页。
  17.奥斯汀·柯慈,《中国种族》,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和23页。
  18.科林·罗南和李约瑟,《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剑桥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四册,第43-51页和第157页。
  19.毕梅雪,第28页。
  20.亚瑟·韦利,发表在《今日历史》中的《费尔干纳天马:新思维》,1955年 2月版,第96-97页。
  21.见,如,约翰·古达尔,第62-63页。
  22.韦利,第99页。
  23.何四维,第148-149页。
  24.何四维,第199-200页。
  25.张光直(兼编者),《中国食文化:人类学与历史学研究》,耶鲁大学出版社,1977年版,第80页。
  26.薛爱华,《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外来文明研究》,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142页。
  27.余英时,第128页。
  28.余英时,第153、157、199页。
  29.余英时,第153、157、199页。
  5 贸易和宗教的传播:吐火罗人和粟特人
  1.伊丽莎白·威兰·巴伯在《乌鲁木齐木乃伊》中引用的斯坦因,纽约,诺顿出版社,1999年版,第93-94页。
  2.威兰·巴伯著作中有插图说明。
  3.埃德尔·赖肖尔和费正清,《东亚:传统与变迁》,波士顿,霍顿·米夫林出版公司,1960年版,第18页。
  4.毕梅雪,第109-110页。
  5.在约翰·黑尔所著《失去的鞑靼骆驼:中国探险》中被引用,伦敦,艾伯克斯出版社,1999年版,第155页。
  6.黑尔,第137页。
  7.《牛津古典词典》,第58页。
  8.尼古拉·辛姆斯-威廉姆斯,发表在《唐研究》中的《粟特商人在中国和印度》,佛罗伦萨,奥勒斯吉出版社,1996年版,第46页。
  9.钱存训,《中国纸和印刷文化史》,收录在李约瑟所著《中国科学文明史》第五卷:《化学和化学技术》,第一部分,第297页。
  10.辛姆斯-威廉姆斯,第46-62页。
  11.凯瑟琳·霍普科克,《相伴到中亚》,伦敦,约翰·默瑞出版社,1993年版,第9页。
  12.《沿着古代丝绸之路:西柏林国家博物馆藏中亚艺术品》,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编,1982年版,第176-179页。
  13.苏珊·惠特菲尔德,《丝绸之路生活》,伦敦,约翰·默瑞出版社,1999年版,第29页。
  14.在惠特菲尔德著作中被引用,第27页。
  15.梅维恒,发表在《古代中国》第十五期中的《中代中国、波斯和英国魔术师》,1990年版,第44-47页。
  16.理查德C.福茨《丝绸之路上的宗教》,伦敦,麦克米兰出版公司,1999年版,第31页。
  17.福茨,第28-29页。
  18.史蒂文·朗西曼,《中古摩尼教:基督教二元神论异端教义研究》,剑桥大学出版社[1947],1991年版。
  19.福茨,第74-75页。
  20.《沿着古代丝绸之路》,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编,1982年版,第 176-177页。
  21.刘南强,《中亚和中国摩尼教》,莱登,布雷尔出版社,1998年版,第138页。
  22.《沿着古代丝绸之路》,第175页。
  23.翁拙瑞,发表在《古代东方研究》(15/1)中的《在摩尼教消失的地方……》,1988年版,第201-208页,和翁拙瑞发表在《中外交流史研究》中的《重访曹安》(16/2),1989年版,第32-45页。
  6 中亚风尚
  1.夏佛,第8页。
  2.夏佛,第14页,引用《北朝史》,公元630-650年编。
  3.安·布里奇,在A.C.格雷林和苏珊·惠特菲尔德的著作中被引用,《与文友相伴到中国》,伦敦,约翰·默瑞出版社,1994年版,第80页。
  4.夏佛,第70页。
  5.夏佛,第71页。
  6.夏佛,第74页。
  7.夏佛,第77页。
  8.芮沃寿和杜希德,《唐代概论》,纽黑文和伦敦,耶鲁大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7页。
  9.芮沃寿和杜希德,第387-391页。
  10.亚瑟·韦利,《白居易的生平与时代,722-846》,伦敦,乔治·艾伦与昂温出版有限公司,1949年版,第44页。
  11.夏佛,第66-69页。
  12.夏佛,第94-95页。
  13.夏佛,第102页。
  14.夏佛,第125-126页。
  15.夏佛,第147页。
  16.夏佛,第191-192页。
  17.夏佛,第212页,芮沃寿和杜希德,第400页。
  18.夏佛,第218-220页。
  19.夏佛,第200页。
  20.夏佛,第197-202页。
  21.夏佛,第236-237页。
  22.C.P.菲茨杰拉德,《胡床:中国椅子的起源》,伦敦,克雷瑟特出版社,1965年版,第4页。
  23.赖肖尔和费正清,第473-502页。
  24.菲茨杰拉德,第28页。
  25.菲茨杰拉德,第5-6页。
  26.菲茨杰拉德,第13、15页。
  27.吴芳思,发表在《英国图书馆馆刊》第24期第1号中的《密切观察中国:从威廉·亚历山大的素描到他的出版作品》,1998年春版,第105页。
  7 千佛洞:丝绸之路上的佛教
  1.恒慕义,《清代名人传略(1644-1912)》[华盛顿,1943-1944],台北,文学会馆出版社,1964年版,第761页。
  2.乌拉迪米尔·兹沃尔夫(兼编者),《佛教:艺术和信仰》,伦敦,大英博物馆出版社,1985年版,第9、11页。
  3.兹沃尔夫,第12页。
  4.许理和,《佛教征服中国:中国中世纪早期佛教的传播》,莱登,布雷尔出版社,1958年版,第2页。
  5.许理和,第40页。
  6.许理和,第23-24页。
  7.许理和,第2页。
  8.许理和,第65-66页。
  9.许理和,第66-69页。
  10.勒内·格鲁塞,《草原帝国:中亚历史》,诺米·沃尔福德译,新不伦瑞克,瑞格斯大学出版社,1970年版,第49-50页。
  11.许理和,第140-141页。
  12.H.A.翟理斯,《法显游记(399-414)》或《佛国记》,剑桥大学出版社,1923年版,第12页。
  13.翟理斯,第8-9页。
  14.罗伯特·拜伦,《穿行内陆亚洲(1937)》,伦敦,弗里奥学会出版社,2000年版,第303-304页。
  15.《伊斯兰教百科全书》,莱登,布雷尔出版社,1986年版,第六册,第65页。
  16.发表在《保卫者》中的《塔利班下令摧毁所有雕像》,2001年2月27日,第17页。
  17.詹奈特·米尔斯基,《伟大的中国旅行家》,伦敦,昂温出版社,1965年版,第29页。
  18.《沙门慧立记三藏法师生平》,塞廖尔·比尔译,伦敦,凯根·保尔出版社,1911年版,第2页。
  19.比尔,第3、10页。
  20.比尔,第15-16页。
  21.比尔,第17页。
  22.比尔,第21-23页。
  23.钱存训,第40页。
  24.鲁惟一,《汉代行政记录》,第二卷,《文书》,剑桥大学出版社,1967年版,第122-123、125页。
  25.要概览英国图书馆藏敦煌收集物的半数,请参见小翟理斯编著《大英博物馆藏汉文敦煌写本目录》,伦敦,1957年版。巴黎国家图书馆中存有伯希和收集物的系列目录和国家图书馆、吉美博物馆收藏物的保存完好的展品目录:雅克·吉埃和莫克·科恩,《佛地》,巴黎,法国国有博物馆联盟出版社,1996年版。另见,龙安妮和韦陀,《千佛洞:丝绸之路上的中国艺术》,伦敦,大英博物馆出版社,1990年版。
  8 党项人、蒙古人、聂斯托里传教士和马可·波罗
  1.大卫·摩根,《蒙古人》,牛津,布莱克韦尔出版公司,1986年版,第74页。
  2.傅海波,在傅海波创办的《蒙古统治下的中国》中发表的“蒙古帝国之下的中西方联系”[1965],贝辛斯托克,万瑞奥勒姆出版社,1994年版,第七期,第50页。
  3.摩根,第145页。
  4.关于卡平尼旅行的记载,请见C.R.必兹里,《卡平尼和鲁布鲁克记行》,伦敦,哈库伊德学会出版社,1903年版。要简单浏览(含文献目录),请见吴芳思,《马可·波罗去过中国吗?》,博尔德,西方观察出版社,1996年版,第16-28页。
  5.福茨,第85页。
  6.波乃耶,《中国风土人民事物记》,1892年版,第384页。
  7.彼得·杰克逊,《鲁布鲁克之行》,伦敦,哈库伊德学会出版社,1990年版。另外还有列纳多·奥尔西克的精美小册子《贵洛姆·布歇:一个法国艺术家在汗庭》,巴尔的摩,约翰斯·霍普金斯出版社,1946年版。
  8.亨利·玉尔上校,《东域纪程录丛》,第二版,亨利·考狄校订,伦敦,哈库伊德学会出版社,1915年版,第一册,第169-172页;杰克·达布斯,《新疆探察史》,海牙,摩顿出版社,1963年版,第19页。
  9.威廉·达尔林普,《迷城的国度:探索》,伦敦,芳塔纳出版社,1990年版。
  10.伊塔洛·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伦敦,塞克尔和沃伯格出版社,1974年版,第5页。
  11.亨利·玉尔上校和亨利·考狄,《马克·波罗游记:完整的玉尔-考狄版》[1920],纽约,多佛出版公司,1993年版,第二册,第160-161页。
  12.玉尔和考狄,第二册,第167页。
  13.玉尔和考狄,第二册,第117、130页。
  14.保尔·伯希和,《马可·波罗游记注》,巴黎,国家印刷局,1959-1963年版。
  15.F.卢娄,在《哈佛亚洲研究杂志》第十七期中发表的《扬州拉丁文墓碑--中世纪基督教在华之标志》,1954年版,第363页。
  16.穆勒和伯希和,《马可·波罗》,伦敦,劳特利奇出版社,1938年版,第一册,第49页。
  17.莫里斯·罗沙比,《拉班·索玛及其第一次从中国到西方之行》,东京,讲谈社出版社,1992年版,第52页。
  18.罗沙比,第117页。
  19.罗沙比,第154页。
  9 玫瑰花园:前往大明帝国和撒马尔罕的旅行者
  1.傅路德和房兆楹(亦编者),《明代名人传》,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76年版,第194-200页。
  2.K.M.麦特拉(译著),《一个出使中国的波斯使团》,拉合尔,信德出版社,1934年版,第12页。
  3.麦特拉,第16-17页。
  4.麦特拉,第20-25页。
  5.麦特拉,第111-115页。
  6.傅路德和房兆楹,第362页。
  7.傅路德和房兆楹,第472-473页,利玛窦词条,第1137-1144页;另见玉尔,《东域纪程录丛》,第四册,第169页。
  8.E.德尔玛·摩根和C.H.库提(亦编者),《安东尼·詹金森和其他英国人早期俄国和波斯之行》,伦敦,哈库伊德学会出版社,1886年版,第一册,第87-89页。
  9.傅路德和房兆楹,第6页。
  10.摩根和库提,第一册,第83页。
  11.克里斯蒂,第128页。
  12.席诺尔,第187页。
  13.在希尔达·胡克海姆所著《征服者帖木儿》中被引用,伦敦,霍德与斯托顿出版有限公司,1962年版,第1页。
  14.MS博德利264。
  15.席诺尔,第191页。
  16.席诺尔,第189-190页。
  17.《克拉维约:出使帖木儿帝国,1403-1406》,G.L.斯特伦奇译,伦敦,劳特利奇出版社,1928年版,第280页。
  18.《克拉维约》,第218-219页。
  19.《克拉维约》,第263-264页。
  20.《克拉维约》,第222-223页。
  21.《克拉维约》,第227-228页。
  22.《克拉维约》,第228页。
  23.《克拉维约》,第224-225,267页。
  24.F.W.巴霍尔德,《蒙古入侵中亚》,伦敦,鲁扎克出版公司,1968年版,第235-236页。
  25.拜伦,第109页。
  26.克里斯蒂,第146-147页。
  27.克里斯蒂,第150-151页。
  28.维尔福莱德·布伦特,《通向撒马尔罕的金光大道》,伦敦,哈米什·哈米尔顿出版社,1973年版,第11页。
  29.《马休·阿诺德诗歌》,肯尼斯·阿洛特;第二版,米列姆·阿洛特编;伦敦,朗曼出版社,1979年版,第86-87页。
  30.《马休·阿诺德诗歌》,第323页。
  31.《马休·阿诺德诗歌》,第326-327页。
  32.《菲茨杰拉德作品选集》,乔安娜·理查森编,伦敦,鲁珀特·哈特-戴维斯出版社,1962年版,第243-245页。
  33.奥斯卡·王尔德,《奥斯卡·王尔德书信全编》,第一册,牛津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36-137页。
  34.《新牛津英语诗集》,海伦·加迪纳编,伦敦,牛津大学出版社,1972年版,第852页。
  35.爱德华·萨依德,《东方学》,纽约,兰登书屋,1978年版。
  10 大角逐与丝绸之路
  1.恒慕义,第265页。
  2.伊森贝克·托干,《丝绸之路终止时亚洲腹地的穆斯林商人》,发表在应赛夫(亦编者),《丝绸之路:文化和贸易高速公路》中,纽约和牛津,伯格恩书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0年版,第253页。
  3.恒慕义,第265页。
  4.恒慕义,第371-372页。
  5.史景迁,《追寻现代中国》,纽约,诺顿出版社,1990年版,第97-100页。
  6.伊森贝克·托干,《丝绸之路终止时亚洲腹地的穆斯林商人》,发表在应赛夫(编者)《丝绸之路:文化和贸易高速公路》中,纽约和牛津,伯格恩书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0年版,第255-256页。
  7.杰克·达布斯,《新疆探察史》,海牙,1963年版,中亚研究第八期,第87页。
  8.彼得·霍普柯克,《大角逐:亚洲腹地秘密任务》,牛津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页。
  9.霍普柯克,《大角逐》,第5页。
  10.彼得·霍普柯克,《丝绸之路上的外国魔鬼》,伦敦,约翰·默瑞出版社,1980年版,第35页。
  11.卡尔E.梅耶和沙林·布莱尔·布雷赛克,《魅影之争:大角逐和亚洲》,伦敦,小布朗出版社,2001年版,第211页。
  12.奥雷尔·斯坦因,《沙漠契丹:中亚和中国西端探险自述[1912]》,纽约,多佛出版公司,1987年版,第一卷,第130-134页。
  13.弗兰西斯·扬哈斯本上尉,《大陆腹地:满洲、戈壁滩、喜马拉雅山、帕米尔和奇特拉尔旅行记,1884-1894》,伦敦,约翰·默瑞出版社,1896年,第177页。
  14.霍普柯克,《外国魔鬼》,第38-39页。
  15.玉尔和考狄,第一册,第188页。
  16.斯坦因,《古代中亚之路》,第135,171页。
  17.玉尔和考狄,第一册,第180-182页。
  18.恒慕义,第74页。
  19.在梅耶和布雷赛克著作中被引用,第231页。
  20.梅耶和布雷赛克,第230-233页。
  21.杰拉德·摩根,《奈伊·艾列斯:中亚探险家和特命全权公使》,伦敦,艾伦和昂温出版社,1971年,第135页。
  22.马嘎尔尼夫人,《一位英国女人在中国新疆(1913)》,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119-120页。
  23.扬哈斯本,第316页,要查阅“免去圣职”,如,参见帕特里克·弗林奇,《扬哈斯本:最后一位伟大的帝国探险家》,伦敦,弗莱明各出版社,1995年版,第86页。
  24.扬哈斯本,第311-313页。
  25.扬哈斯本,第320-321页。
  26.帕特里克·弗林奇,第75页。
  27.帕特里克·弗林奇,第75-77页。
  28.扬哈斯本,第328页。
  29.扬哈斯本,第326-338页。
  30.伯恩斯,《布哈拉旅行记(1834)》,在凯瑟琳·霍普柯克所著《相伴到中亚》中被引用,伦敦,约翰·默瑞出版社,1993年版,第42页。
  31.托干和应赛夫,第251页。
  32.梅耶和布雷赛克,第122页。
  33.K.霍普柯克,第45页。
  34.K.霍普柯克,第47页。
  35.K.霍普柯克,第128页。
  36.弗雷德·伯纳比,《骑马去希瓦:中亚旅行与冒险》,伦敦,卡赛尔,彼得和高尔频出版社,1876年版,第301页。
  37.伯纳比,第179、339页。
  38.伊万·查特里斯,《艾德蒙得·戈斯先生的生平与书信》,伦敦,威廉·海尼曼出版社,1931年版,第121页。
  11 在亚洲冰冷的怀抱里:丝绸之路上的探险者
  1.唐纳德·雷菲尔德,在梅耶和布雷赛克著作中被引用,第225页。
  2.梅耶和布雷赛克,第527页。
  3.摩根,第28页。
  4.梅耶和布雷赛克,第229页。
  5.彼得·霍普柯克,《西藏探秘:闯入世界屋脊的人》,伦敦,约翰·默瑞出版社,1982年版,第37页。
  6.梅耶和布雷赛克,第236页。
  7.梅耶和布雷赛克,第236-239页。
  8.达布斯,第91-92页。
  9.斯文·赫定,《我作为探险者的一生》,伦敦,卡赛尔出版社,1926年版,第1页。
  10.赫定,第46-48页。
  11.赫定,第95-97页。
  12.赫定,第97-99页。
  13.赫定,第114-141、211页。
  14.霍普柯克,《外国魔鬼》,第65页。
  15.霍普柯克,《闯入世界屋脊的人》,第157-158页。
  16.霍普柯克,《闯入世界屋脊的人》,第198页。
  17.彼得·弗莱明,《插进拉萨的刺刀》,伦敦,鲁珀特·哈特-戴维斯出版社,1962年版,第135页。梅耶和布雷赛克,第300页。
  18.弗莱明,第211页。
  19.弗莱明,第252页。
  20.霍普柯克,《闯入世界屋脊的人》,第198页。
  21.赫定,第400-401页,和霍普柯克,《外国魔鬼》,第55页。
  22.斯文·赫定,《斯文·赫定的德语日记,1935-1942》,琼·布尔曼译,都柏林,尤瑟林书社,1951年版,第1-2、73-75页。
  23.霍普柯克,《外国魔鬼》,第55页。
  12 战利品和老虎内脏:狩猎和丝路理论
  1.梅耶和布雷赛克,第237-238页。
  2.梅耶和布雷赛克,第230页。
  3.拉尔夫P.科博尔德,《亚洲腹地:帕米尔之旅与体育》,伦敦,海尼曼出版社,1900年版,第58页。
  4.科博尔德,第69页。
  5.艾尔斯沃斯·亨廷顿,《亚洲脉搏:探索地理对历史的决定作用的中亚之行》,伦敦,1907年版,第252-253页。
  6.亨廷顿,第230页。
  7.亨廷顿,第280-281页。
  8.亨廷顿,第359-361页。
  9.亨廷顿,第363页。
  10.亨廷顿,第363-365页。
  11.亨廷顿,第108-109页。
  12.科博尔德,第12-13、34-35页。
  13.达布斯,第92页。
  14.科博尔德,第46-48页。
  15.科博尔德,第35页。
  16.科博尔德,第61、76页。
  17.R.C.F.斯科姆伯格,《未知的喀喇昆仑山》,伦敦,马丁·霍普金森出版社,1936年版,第110页。
  18.斯科姆伯格,第200-201页。
  19.斯科姆伯格,第15页。我不能确定他所说的迈森是谁。
  20.斯科姆伯格,第97页。
  21.艾尔泼·雷舍,发表在《IDP新闻》(2000年春第15期)中的《曼纳海姆在1906-1908年的中亚探险》,英国图书馆,国际敦煌工程出版社,第1-3页。
  22.在雷舍作品中被引用,第2页。
  13 获得样品:奥雷尔·斯坦因
  1.扬哈斯本,在霍普柯克所著《外国魔鬼》中被引用,第43页。
  2.鲁道夫·霍恩勒,发表在《孟加拉皇家亚洲学会会刊》中的《中亚古物》,增补第一号,第1-110页。要概览霍恩勒和其他学者在印度对斯坦因的激励,请参阅吴芳思发表在约翰·克利布和海伦·王等(亦编者)所创办《丝绸之路古币和文化研究论文集:为庆祝平山郁夫(Ikuo Hirayama)教授65岁诞辰而作》中的《从中亚到伦敦:英国图书馆中的斯坦因搜集到的文书》,镰仓,丝绸之路研究所,1997年版。
  3.安纳贝尔·沃克尔,《奥雷尔·斯坦因:丝路先锋》,伦敦,约翰·默瑞出版社,1995年版,第30-35页。
  4.引自吉普林的《吉姆》,在沃克尔的著作中被引用,第38页。
  5.沃克尔,第63页。
  6.沃克尔,第68-69页。
  7.沃克尔,第108页。
  8.霍恩勒发表在《孟加拉皇家亚洲学会会刊》中的《中亚古物》,1901年版。
  9.斯坦因,《沙漠契丹》,第二册,第168页。
  10.斯坦因,第二册,第172页。
  11.斯坦因,第二册,第305页。
  12.斯坦因,第二册,第344页。
  13.斯坦因,第二册,第361-362页。
  14.斯坦因,第二册,第275页。
  15.斯坦因,第二册,第405页。
  16.斯坦因,第二册,第466-467页。
  17.斯坦因,第二册,第483页。
  18.斯坦因,第二册,第490页。
  19.参阅海伦·王发表在《皇家亚洲学会会刊》中的《斯坦因的记录天使-- F.M.G.劳里莫小姐》,伦敦,第3系列,第8期,第二部分,1998年7月版,第207-228页。
  20.参阅吴芳思发表在苏珊·惠特菲尔德和吴芳思(亦编者)所办《敦煌和吐鲁番:中亚古文书内容与保存》中的《敦煌两千年》,伦敦,英国图书馆,1996年版,第3-4页。
  21.见英国图书馆东方和印度分部收藏品,文书收集第13114号,《关于汉语文书问题,奥雷尔斯坦因和伯希和通信集,1910-》。
  22.亚瑟·韦利,《敦煌变文故事选》,伦敦,1960年版,导言。
  23.小翟理斯,《敦煌六世纪》,伦敦,中国学会出版社,1944年版。
  24.王冀青,发表在《英国图书馆馆刊》(第24期第一号)中的《英国图书馆藏奥雷尔·斯坦因第四次中国探险所获文书和写本照片》,1998年春,第23-74页。
  14 发掘结束:伯希和、冯·勒柯克和华尔纳
  1.保尔·伯希和,《北京日记,1899-1901》,巴黎,法兰西学院出版社,1976年版,第34页。
  2.霍普柯克,《外国魔鬼》,第182页。
  3.霍普柯克,《外国魔鬼》,第184页。
  4.国家图书馆,《中国中亚探宝:纪念伯希和诞辰100周年》,巴黎,1979年版,第14页。
  5.同上。(作者之翻译稿)。
  6.《沿着古代丝绸之路》,第26-27页。
  7.《沿着古代丝绸之路》,第28页。
  8.《沿着古代丝绸之路》,第35页。
  9.兰登·华尔纳,《长长的古代中国之路》,伦敦,阿罗史密斯出版社,1927年版,第31页。
  10.华尔纳,第31-32、40页。
  11.华尔纳,第49页。
  12.华尔纳,第78-79页。
  13.西奥多·博维(亦编者),《兰登·华尔纳书信集》,布卢明顿,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1966年版,第112页。
  14.华尔纳,第160-163、193页。
  15.华尔纳,第211页。
  16.华尔纳,第214页。
  17.华尔纳,第215页。
  18.华尔纳,第217-219页。
  19.华尔纳,第220页。
  20.华尔纳,第220-221页。
  15 尕司令:20世纪30年代丝路之行
  1.梅耶和布雷赛克,第387-390页。
  2.霍普柯克,《大角逐》,第520页。
  3.彼得·霍普柯克,《点燃东方:在布尔什维克亚洲执行秘密任务》,牛津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33-134页。
  4.霍普柯克,《点燃东方》,第137页。
  5.霍普柯克,《点燃东方》,第215页。
  6.盖群英和冯贵石,第222-232页。
  7.霍普柯克,《点燃东方》,第221页。
  8.鄂立克·秦克曼,《前往中亚的旅程(1937)》,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93页。
  9.盖群英和冯贵石,第240-241页。
  10.泰克曼,第21页。
  11.霍普柯克,《点燃东方》,第240页。
  12.泰克曼,第184页。
  13.欧文·莱蒂莫尔,《鞑靼腹地(1930)》,纽约和东京,讲谈社出版社,1994年版,第10页。
  14.莱蒂莫尔,《鞑靼腹地》,第90页。
  15.莱蒂莫尔,《鞑靼腹地》,第141-142页。
  16.艾丽诺尔·霍尔盖特·拉铁摩尔,《中亚重新统一》,纽约,约翰·德出版社,1934年版,第110-111页。
  17.艾丽诺尔·拉铁摩尔,第111-112页。
  18.艾丽诺尔·拉铁摩尔,第171-172页。
  19.艾丽诺尔·拉铁摩尔,第253-254页。
  20.艾拉·梅拉特,《被禁止的旅行:从北京到喀什噶尔》,伦敦,海尼曼出版社,1937年版,第3页。
  21.梅拉特,第6-8页。
  22.彼得·弗莱明,《来自鞑靼的新闻(1936)》,发表在《鞑靼之行:来自鞑靼的朋友和新闻》,伦敦,再版学会出版社,1971年,第272-273页。
  23.弗莱明,《来自鞑靼的新闻》,第275-276页。
  24.W.H.奥登和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走向战争之旅(1939)》,伦敦,费伯出版社,1973年版,第197、296页。
  25.梅拉特,第44页。
  26.梅拉特,第179、190页。
  27.弗莱明,《来自鞑靼的新闻》,第398页。
  28.梅拉特,第192-193、202页。
  29.弗莱明,《来自鞑靼的新闻》,第513页。
  30.梅拉特,第224页。
  31.弗莱明,《来自鞑靼的新闻》,第514-516页。
  32.弗莱明,《来自鞑靼的新闻》,第534页。
  33.弗莱明,《来自鞑靼的新闻》,第535页。
  34.梅拉特,第250-251页。
  35.弗莱明,《来自鞑靼的新闻》,第540页。
  36.盖群英和冯贵石,第18-19页。
  37.盖群英和冯贵石,第70页。
  38.盖群英和冯贵石,第154-155页。
  39.盖群英和冯贵石,第157-158页。
  40.盖群英和冯贵石,第159-161页。
  41.盖群英和冯贵石,第162页。
  42.盖群英和冯贵石,第252-255页。
  43.欧文·拉铁摩尔,《鞑靼腹地》,第184页。
  44.泰克曼,第3-5页。
  45.泰克曼,第50页。
  跋 今日丝绸之路
  1.盖群英和冯贵石,第299页。
  2.《新牛津英语诗集》,第852页。
  

中西丝路文化史/吴芳思 著.-济南: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