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下

3.1西域存亡:海塞之争

作者:王蓬








     
  汉唐拓疆
  我们对于“西域”的认识和了解,有个逐步深入和拓展的过程。秦代版图西至甘肃临洮,限于当时人们的活动半径,凡临洮以西便可称西域。比如“西域”最早见于《史记·骠骑列传》,说“骠骑将军去病率师攻匈奴西域王浑邪”。当时浑邪王游牧于今河西走廊武威一带,可见河西走廊在汉时人眼中已是西域。随着张骞出使西域,河西走廊归汉,汉代人的视野也在不断延伸,到东汉班固撰写《汉书》时,对西域的说法是“东则接汉,扼以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葱岭指帕米尔高原。到东汉时,对西域的认识已包括了塔里木河流域,也即今日新疆。唐时玄奘写《大唐西域记》时,西域的概念已包括葱岭以西,巴尔喀什湖、阿富汗、印度、中亚费尔干纳盆地以至波斯(今伊朗)等中亚地区。唐时中国版图也包括了以上大部分地区,作为唐安西四镇之一的碎叶城已在境外一千多公里。清乾隆时期,随着对新疆准噶尔政权及大小和卓叛乱的平定,疆域直追汉唐。清代《西域图志》赫然标明“其地在肃州嘉峪关外,东南接肃州,东北至喀尔喀(蒙古),西接葱岭,北抵俄罗斯,南接番藏(青海、西藏),轮广二万余里”,即指今天新疆包括被帝俄强行割去的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51万平方公里。这应该是汉唐以来,西域历尽沧桑,在国人心目中定型的“西域”概念。然而,随着晚清积贫积弱,帝俄不断蚕食,危机日益严重,甚至爆发过一次关乎西域存亡的“海塞之争”。为了弄清这段史实,我曾沿汉唐丝路,多次踏上“西域”的土地,在边城喀什逗留达月余时间。在北疆连霍高速的尽头,4825公里处的霍尔果斯口岸,远眺对面一望无垠的原属于中国的疆土;在林则徐贬居的惠远古城,伊犁将军府前徜徉徘徊;在著名的八卦城特克斯,在耸立远古石人的昭苏草原,在清代平定准噶尔叛乱的格登碑前拍照记录,追寻先贤的足迹。至今,我还牢记着2000年盛夏第一次赴西域考察时的情景。
  列车驶进新疆境内,正好是黎明时分,刚跳出地平线的旭日瑰丽耀眼,掠过一览无遗的戈壁,把红彤彤的光辉洒向车窗,让人情不自禁又拿起刚刚使用过的相机。
  之前约半小时,列车驶过的是甘肃境内最后一站,早先叫做柳园车站,前不久更名为敦煌车站。这也确实是兰新铁路距敦煌最近的车站,约120公里。因要进入戈壁,停车加水时间较长。女儿见着敦煌车站,欢呼雀跃,这是她早就向往的地方,特地下车借着熹微的晨曦拍照留念。这次新疆之行,考察丝路,也顺便让这个刚跨进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开开眼界。所以女儿一放暑假便启程,专门从古丝路的起点长安(西安)出发。两个月前,我刚考察过丝路东段河西走廊,止于敦煌。这次正好接续起来。
  血脉相承
  列车经过两天一夜的奔驰,过黄河、越秦陇,穿过长长的河西走廊,终于驶进了让人心驰神往的新疆。雪山火洲、大漠戈壁、民族风情、轻歌曼舞、草原炊烟、牛羊布野;加之丝路古道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哈密、吐鲁番、鄯善、阿克苏、库车、和田、喀什……无不风情独特,充满诱惑。
  但知晓是一回事,亲历亲见亲闻则是另一回事,诚如古语:百闻不如一见。进入新疆,最初也最强烈的印象便是辽阔。大戈壁无边无垠没有尽头,火车孤独地穿进大漠深处,远不像内地那样城镇密集、人烟辐辏,有时竟感空间窄仄的连心灵都没有容纳的去处。凝视窗外无垠的疆土,真正从心底感激那些仁人先哲。
  在漫长的岁月中,不管中原王朝如何南北分治、朝代更迭,但由于汉唐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西域各族群众与中原的血脉关系,两者之间的联系始终不曾中断。明末清初,由瓦剌游牧民族发展起来的准噶尔贵族占据了天山南北,对各族人民压迫剥削空前残酷,苛捐杂税数不胜数,还经常纵兵抢劫,南疆维族受害最深。清初,康熙皇帝曾三次亲率大军征讨准噶尔。乾隆朝时,又平定了大小和卓之乱,西域再次回归祖国。各族人民重新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南疆喀什噶尔的赋税减少至准噶尔统治时期的七分之一,牛羊赋税则更轻。所以清军入疆时,受到各族群众的欢迎,纷纷主动带路探哨,捐献粮食,就像抗战中老百姓支持八路军那样。
  清王朝再次统一西域后,吸取汉唐经验,推行军垦,迁徙汉民实边,兴修水利,活跃商贸,使西域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清代中期,陕甘总督文绶经过实地考察,向朝廷报告:今天山南北,水渠绿野、田畴相望、城市富丽、人烟辐辏,繁茂胜于关内。
  新疆的富饶引起了周边国家,尤其是帝俄的眼馋。鸦片战争后,趁中国战败,国势衰微,采取威胁、利诱、瓦解种种手段入侵新疆。之后,太平天国起义时,其告示曾贴到北疆塔城。清政府忙于镇压农民起义,帝俄又趁机插手新疆,于1864年强迫清廷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强行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土地,加上之后签订的《中俄伊犁条约》又割占伊犁西路7万平方公里,两次共丧失5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5个浙江省。
  海塞之争
  这其中,最危险的事件莫过于“海塞之争”。
  1874年之前,新疆又被英帝帮凶浩罕国阿古柏匪帮和沙俄军队先后入侵,天山南北全部陷落。为了收复新疆,积贫积弱的清政府拼足了力气,好不容易拼凑出军饷,调集军队,整装待发。但就在这时,日本又趁机出兵占据台湾,引发东南沿海海防危机。时任直隶总督的李鸿章公然主张放弃新疆,认为新疆乃化外之地,戈壁千里,人烟稀少,乾隆年间平定准噶尔、大小和卓之乱时,毕全国之力,徒收数千里赤地,增加开支千百万银两,所得不抵所失,伊犁更为遥远,鞭长莫及,且又临近英属印度和沙俄等列强,“即勉图恢复,将来断不能久守。”不收复新疆“于肢体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之患愈棘”,所以应加强海防,放弃塞防。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却认为“我朝定鼎燕都,蒙部环卫北方,百数十年无烽燧之警,是故重新疆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海防、塞防互为表里,相互影响,缺一不可,同等重要。新疆塞防断不能丢,我退一步,俄人必进一丈,西域不守,则河西关陇亦难保,中国半壁江山就危险了,故务必收复新疆,“借以备御英俄,实为边疆久远之计”。左宗棠虽立论精辟且极富远见,但李鸿章此时自独掌淮军,平定捻军居功甚伟,历任湖广、直隶总督,官拜文华殿大学士。比左宗棠年轻20余岁,且身居高位,炙手可热,朝中大臣附和的亦不少。一时形成“海塞之争”,相持不下。其时同治皇帝位同虚设,实权握在慈禧手中,最后朝廷能够采纳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意见,竟非常偶然和侥幸。其时满人大学士时任军机大臣的文祥支持左宗棠,他“排众议之不决者,力主进剿”,前去说服慈禧。慈禧当时年轻,仅30多岁,并非她有什么卓识远见,而是还能够听得进去意见,这样才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1875年5月3日,最终清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收复新疆,绝非易事,关山阻隔且又数千里之遥,当时没有任何机械车辆运输兵员、军火、粮草,一切全靠马运驼载,而清廷又积弱积贫,拿不出多少银子。在这种情况下,无一事不耗尽精力。唯一可让朝野稍事心安的是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一腔热血与雄心,另外还有主战大臣们对左宗棠其人的认识了解。
  唯楚有材
  湖南长沙岳麓书院素为国学重镇,其庄严大门迎面一副对联更是掷地有声:唯楚有材,于斯为盛;另有一联: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虽显志得气盛,但细想每当国难时艰之时,湖南也确为英雄辈出之地,所谓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湖湘多坚忍不拔之人。19世纪的中国,康乾盛世早已雄风不在,外有列强环窥,内则遍地烽火,真正内忧外患,积贫积弱,凡有良知的读书人莫不拍案而起,倾心国是,投笔从戎,报效国家。单是晚清,湖南就涌现出陶澍、魏源、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寿等一批思想家,军事家,外交家……
  左宗棠(1812—1885)出生于湖南湘阴一个耕读世家,青年时屡试不第,转向学习经世致用之学。他遍读群书,精研兵法,并撰联自励:“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太平天国起义,湖南首当其冲,曾国藩奉命组建“湘勇”,也为左宗棠登上历史舞台提供了机遇。他应邀入幕湖南巡抚衙门,出谋献策,精心策划。其时,太平军攻南京、下安庆攻势凶猛,但在长达6年的时间里,湖南却安然无恙,还有力地支持了相邻的湖北、江西、广西等省,其中左宗棠功勋卓著,最为突出。一时间“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即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也”的佳话传遍朝野。
  之后,左宗棠创建楚军,攻城略地,屡建战功。后出任闽浙总督,开办马尾船厂。平定陕甘回民起义,再任陕甘总督,成为晚清与曾国藩、李鸿章并列的中兴名臣。
  左宗棠一生干的最光彩,也最为国人称道的便是收复新疆。左宗棠时任陕甘总督,坐镇兰州。作为封疆大吏,一方面左宗棠素怀报国之心,洞悉天下大势;另一方面,能干成收复新疆的这桩伟业也与民族英雄林则徐紧密相关。
  林则徐(1785—1850年)福建福州人,清廷重臣。曾严查鸦片,抵抗外敌。年长左宗棠27岁,当左宗棠还在乡下做私塾教师时,林则徐已是名满天下的钦差大臣,戒烟英雄。但林则徐、左宗棠均属一生忧国忧民,主张经世致用的知识分子。他们之间的交往并非文人之间的君子之交,而是事关国家安危的生死之托。
  林则徐禁烟遭诬陷,被撤职流放新疆。但林则徐并不气馁,撰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以明心志。在新疆的几年中,他殚精竭虑,在伊犁倡修水利于前,赴喀什履勘屯务于后;以衰病之躯昼夜操劳,至今为新疆各族群众所缅怀称道。更重要的是,林则徐以政治家的眼光审视世界,深刻预察洞悉到帝俄欲侵占我国领土的罪恶野心。未雨绸缪,他利用踏勘田亩的方便,亲手绘制新疆疆域地图,以备日后抗俄之用。
  1848年,林则徐复出,任云贵总督。两江总督陶澍的女婿湘中名士胡林翼向林则徐推荐左宗棠为:近日楚才第一,文武之学可堪大用。林则徐即致信左宗棠去云贵总督府入幕。其时陶澍过世,左宗棠正为其打理家务,对林公早已“心神依倚,惘之欲随”,常以未能去仰慕已久的林公处入幕为憾。幸运的是,历史为两位英雄提供了被史家称为“湘江夜谈”的机遇。1850年1月3日,林则徐因病告老还乡,乘船途经长沙,湖南官员皆来拜会。林则徐却让人专门请来左宗棠,两人一见如故,彻夜长谈,林则徐预见侵占我西域疆土者必俄罗斯,他详细地向左宗棠介绍了新疆的山川地貌,攻守大势,并把自己在新疆所绘地图等悉数送与左宗棠,叮嘱道:“吾老矣,空有御俄之志,终无成就之日。数年来留心人才,欲将此重任托付,以吾数年心血,献给足下,或许将来治疆用得着。”临别时,林则徐又紧紧握住左宗棠之手,说:“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许有人;他日西定新疆,非君莫属!”
  一年后,林则徐去世,临终他向清廷、向咸丰帝郑重推荐左宗棠。历史已经证实了林则徐对天下大势深刻的洞察和惊人的预见。27年后,率领大军急速西行,马蹄叩击戈壁,战旗拂动流云的三军统帅正是林则徐当年托嘱的左宗棠。他抬着棺材,以铭誓死收复新疆的决心,怀中揣着林公交付的新疆地图和作战策略,以备随时运筹帷幄,未曾交兵,双方胜负已见端倪。
  这真实发生的一切并非神话,林则徐、左宗棠也并非神仙。若追溯细究,依然是数千年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所起的作用。中国历代知识分子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与境界,历来以天下事为己任,不容丝毫轻慢懈怠。当然,这其中相当一部分读书人,或为生计所累,或因命运坎坷,而日渐消沉,不再壮怀激烈,但知识分子的中坚或者说最优秀杰出者,仍不因命运多舛而改变志向。远如“在汉苏武节,在晋董狐笔”,张骞“凿空”西域,班超“定远”西陲,近如林则徐禁烟遭贬,流放新疆,时年已过花甲,仍豪情不减,左宗棠身居茅屋也是“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视匡复社稷安危为不二己任。林、左二位之所作所为,实为真切展示中国文化人之精神,以他们全部的热情热心和生命之火,为中国传统文化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之所以历经灾难,却仍能生生不息,发展强大,实赖有悠久灿烂之文化,养育了一代代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奋斗不息啊!
  故土新归
  1879年初夏,左宗棠正式挂帅西征。尽管面临兵疲、饷绌、粮乏、运艰等诸般困难,但左宗棠仍清醒地认识到,靠得住的就是运筹帷幄,精心谋划。左宗棠在主战大臣们的支持下,启用徽商巨擘胡雪岩,利用商界和社会力量,唤醒民众收复疆土的爱国热情,征集到充足的粮食、被服和医药,又在湖广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打造新式火器。翌年四月,左宗棠不顾年事高迈,坐镇肃州,精心备战,细致到用毛驴驮运军粮与骡马驮运军粮所损耗的差异。对将士更是严加挑选,去弱留壮,晓以大义,故士气高昂。6月,湘军大将刘锦棠率领西征大军进入新疆,另有张耀率豫军、徐占彪率蜀军进疆策应。左宗棠深知收复新疆的首战成败,关乎全局,故依据西域地理条件、敌我态势,作出“先北路而后南路”的战略部署,分步实施。首战为古牧地,即今米泉,进军有两路可选,一为戈壁大道,近且平坦,但缺水草;一为山间小路,水源充足,但有重兵把守。清军精心部署、声东击西,列队从大路进发,夜晚却突然回头,趁敌军戒备松懈之时攻占古牧地外围。次日炮击城楼,进城巷战,一举收复古牧地。首战告捷,士气大振。湘军乘胜追击,短短五天,连克乌鲁木齐、昌吉、呼图壁。经过休整,又攻克玛纳斯,肃清阿古柏在北疆的势力。之后,又经历了攻克南疆门户的达坂城之战,与前来策应的豫军、蜀军会合,取得一举夺取吐鲁番回汉二城的胜利。在清军的连续打击下,入侵敌军已无斗志。匪首阿古柏自杀,残敌退守南疆,企图负隅顽抗。新疆沦陷已10年之久,阿古柏匪帮横征暴敛,牛羊随意屠杀,粮食成倍征收,仅是供阿古柏父子淫乐的各族少女即达600余人,失去土地的群众沦为奴婢,在巴扎(市场)上出售。各族群众深受其害,整个南疆沦为人间地狱。故清军收复新疆之后,男女老幼无不欢欣鼓舞。西征大军在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仅用两年时间便全歼阿古柏匪帮,收复了天山南北的大片疆土和被沙俄占领的伊犁9城,维护了国土的完整。
  收复新疆后,左宗棠又充分把握时机,趁大军驻疆,各族人民情绪高涨,不失时机地组织军民屯垦、修渠、筑路、植树。几年时间,天山南北就呈现出田亩相望,人烟辐辏,牛羊布野的复苏气象。时任浙江巡抚的杨昌睿来到收复后的新疆,目睹了百业兴旺的情景,挥笔写下:“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1884年,清政府又接受了左宗棠的建议,取“故土新归”之意,正式设立新疆省。与内地各省一样推行自秦汉以来的郡县制,既扼制了地方割据势力,又对帝俄做了有力的防范,最终奠定了占全国国土六分之一,160万平方公里的新疆作为中国不可分割之行省的地位。所以有历史学家认为,自唐太宗之后,对祖国领土贡献最大者当推左宗棠。细察18世纪以来中国西部风云变幻的历史,实非过誉。
  回首历史烟云,不能不对先贤志士充满敬意。否则,列车是否还在自己的国土上自由驰骋,还真不可知!哦,辽阔丰饶的新疆,故土新疆!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绸之路全程探行纪实(下卷)/王蓬.-西安: 太白文艺出版社, 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