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下

3.15丝路千古存遗风

作者:王蓬




      
  一
  中外学者一致公认,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和缫丝技术的国家。早在西周,关中平原“男有余粟,女有余帛”,纺织业即很发达。战国时修筑的都江堰使巴蜀早获蚕桑之利,蜀锦品种繁多,华贵高雅,精美绝伦,让人无法不喜爱。无怪当初欧亚妇女都以身着中国丝绸长裙为荣,几乎成为一种身份和地位的标志。这种需求一旦扩大,就能使商人无法抵御利益的诱惑,从而不远万里,不畏艰险,到中国贩运丝绸。当然,他们也把西亚的瓜果蔬菜籽种、马匹、玻璃器皿、音乐技艺等带往中原。返回时,除了大宗丝绸,也还有茶叶、瓷器、冶铁、灌溉技术等。
  二
  早先,这些都是从典籍史料中获悉。这次在新疆乌鲁木齐、阿克苏、喀什博物馆见到随文物出土的汉唐时期的丝绸,发现色彩竟那样艳丽,品种竟那样繁多。由于沙漠干旱,历时千年竟保存完好,宛然如新,若不是亲眼目睹,则很难相信。有朋友开玩笑:“就像改革开放后才有的东西!”
  如此尤物,轻绢一匹仅重半两,一峰骆驼将会驮运多少?将有多少惊人的利润?一切记载与资料在眼前都变得十分实际,可触可摸。包括商人们的雄心与壮志,精明和狂热。一切都让人坚信,即使万里之途,有各种损失,但最终仍能赚钱。不然,这条商贸大道也难以兴旺千年之久。
  时至今日,来到新疆,仍然能够看到丝绸之路的许多遗风在这片土地上萌动着活力与青春。你会看到维吾尔族妇女,从小姑娘到老太太都是那样的喜爱丝绸长裙,尤其喜爱色彩鲜艳的那种。内地妇女可能穿不出来,但她们穿着却是那样坦然从容,没有丝毫的做作。与碧绿的原野,鲜嫩的瓜果,五彩缤纷的大巴扎(集市)保持着和谐与一致。你还会轻易地发现,维吾尔族的妇女天生适合穿丝绸长裙!
  虽说维族女子婚后或是由于食牛羊肉,或是由于水土,做少妇时便已略显丰满,再上年纪就更容易发胖。但她们仍喜欢着丝绸长裙,不仅是习惯,而且还由于即便身材胖了,身着长裙亦显得雍容富态,气质华贵。
  当然,这种情况现在已有所改变。随着维族妇女接受高等教育和参加工作机会的增多,她们便更注意保持体形的健美。喀什地区维族医院的热比亚曾在北京读过八年医科大学,成家后依旧苗条秀丽。她说主要是注意锻炼,一天四层楼跑上跑下,正好像做健美操,就不会胖起来了。喀什歌舞团团长买买提·阿不都拉毕业于北京中央戏剧学院。他说歌舞团编制150人,女孩子们可注意身材保养了,每天练功不止,歌舞团也很有名气。
  事实上,维族女子喜着丝绸长裙也和她们喜爱歌舞关系密切。新疆素称歌舞之乡,维族则天生喜爱歌舞。每当夜晚,凉风骤起,月影婆娑,男女青年便会成群结队,会集果园,手鼓与热瓦甫会不失时机地激越响起。于是,所有人都情不自禁地起舞,若是身着丝绸长裙,当然最能凸现少女曼妙的身姿,不定热烈真挚的爱情也会由此诞生。天长日久,约定俗成,维族女子喜穿丝绸长裙,也就几乎成为与生俱来的天性。
  当然喜欢是一回事,能否满足又是另一回事。恰巧逾越千载的丝绸之路就为她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货源与色彩斑斓的市场。那么,究竟是先有丝绸之路供丝绸,还是先有西域妇女由于喜爱而刺激了丝路的畅达?或是两者兼有,相辅相成,方使得丝绸之路得以越历千载,闻名中外?
  这些,都权且让史学家们去寻根,去研讨。若要领略丝绸之路的遗风,则不妨去南疆喀什,那儿已不知沸腾了多少个世纪的大巴扎定会给你极大的满足。销售丝绸的地方在喀什城东中亚国际贸易中心。这里由几十个巨大的商棚构成,包容着数千家商位,据说是中亚最大的商贸市场,集中着整个南疆的土特产品,荟萃着全国各地的工业生活用品。还由于喀什临近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加之有传统来此做生意的阿拉伯人。故真正商贾云集,郁货山积。这其中丝绸贸易要占相当大的份额。各式各样,成捆整匹,悬挂摆放着丝绸及其制品,纱巾、被面、床罩、长裙、衣衫,姹紫嫣红,五光十色,摊位一家挨着一家,整整占满了几个大厅,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在这几个大厅徜徉穿梭的全是维族妇女,大都头披纱巾,身着长裙,或母女为伴,或妯娌结伙,尽情观赏,尽情挑选,拿起各种丝绸在身上互相比试,眼神笑容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她们的喜爱。
  我突然想起,火车经过库车、阿克苏一带,那里正是维族聚居之地,绿野田畴,村落相望。火车有时恰从村落旁穿过,可以清楚地看见院落里的情景。常有维族女子在葡萄架下洗涤晾晒她们鲜艳的长裙,更多的是身着鲜艳长裙的维族妇女在棉田打杈整枝,在灿烂的阳光之下,构成一幅让人难忘的图画。如今,她们又会聚到大巴扎来选购如此漂亮艳丽的丝绸,那将会把整个新疆都点缀得美丽如画呢!
  旅·途·小·憩
  街头购馕
  在新疆,无论城镇大小,街头最常见的食品就是馕。其实就是内地各种各样的烧饼,只不过是放入专门的炉壁内烘烤,出售时成筐成篓。像叠塔一样下大上小,大的直径过尺,小的像块月饼,一层层垒起来,金灿灿、黄亮亮的诱人。先没在意,只是惊叹维族朋友做馕的技艺高超,堪称一绝。后来发现新疆朋友,无论男女,都爱吃馕。于是也买了几块,尝过后,才知奥妙。新疆干燥,馕放多久也不坏;新疆辽阔,出门不知多久才能吃饭,必须带馕,饥饿时拿出就吃,方便且耐咀嚼,越嚼越有味。这才体会到新疆民谣:一天不吃馕,心里就发慌。于是再去新疆时,不管是南疆还是北疆,喀什还是伊犁,都会先去街头购上几块馕,塞进提包。在喀什三十多天,几次购馕都遇到喀什文联的诗人赵力,他笑我快成新疆人了,我倒觉得有馕心里便踏实许多。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绸之路全程探行纪实(下卷)/王蓬.-西安: 太白文艺出版社, 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