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上

1.1汉唐长安多风采

作者:王蓬







  丝路起点
  在中国古代交通史上,值得骄傲与称道的不仅有四通八达、沟通京都省府与边城远地的官驿大道;有宽阔笔直、足以与现代公路相媲美的秦直道;由天梯云栈构成、穿越秦巴大山的古老蜀道;尤其值得大书一笔的,还有横跨欧亚、历经千载的丝绸之路。
  边塞豪放瑰丽的风光,丝路众多神奇的传闻;张骞、霍去病、班超、玄奘一大批历史人物的传奇人生;敦煌莫高窟、库车千佛洞、天水麦积山的稀世瑰宝;大漠驼铃、汉塞唐城、匈奴回纥、吐蕃党项、民族交融、扑朔迷离……构成一幅何等粗犷壮观、丰厚多姿、引人入胜的历史画卷。
  这一切让人目不暇接,让人感慨惊叹,让人心驰神往,更让人倍生寻叩遗址、追昔怀古之情!
  自从19世纪德国著名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漫游中国之后,写下的多卷本皇皇巨著《中国》一书中,率先提出了“丝绸之路”这一说法,由于其简洁、准确、富于想象和色彩,便迅速为各国学者和各类教科书广泛采用。
  这条横跨欧亚、长达7000公里的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欧亚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而且是沟通东西、内涵丰富的“文化运河”。它的东方起点是汉唐都城长安,一路朝西,穿越关陇河西、天山南北、塔里木河流域,翻越帕米尔高原到达中亚、西亚诸国,最终经里海、黑海到达罗马。尽管,在漫长的岁月中,或因战火延绵,朝代更迭,比如吐蕃、西夏、回纥,都曾占据传统丝路河西走廊及塔里木河流域;或因河流中断、风沙淹埋,比如楼兰古国、精绝古国的消失;丝路却始终此塞彼通、互相连结、纵横交错,呈网状发展,被学者认定有名称的便达14条之多。比如回中道、陇关道、羌中道、葱岭道、大海道等,不同时期,不同民族,则有不同的说法。这其中不管有多少分支岔道、中转聚散,但东方的起点却始终如一:从长安出发!也即万里丝路起长安。
  天下之中
  这与华夏民族的起源、生存、发展密不可分,也是由两千多年前汉唐时期政治、军事、经济格局和当时国情所决定的。我们常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现今西安市东南发现的蓝田猿人遗址和大量的各种用途的旧石器,至今已有五六十万年的历史。近在西安市区的半坡遗址则表明,约在六七千年前,这里曾生活着一个高度发达的母系氏族村落,他们用石头和骨头磨制出锋利的斧、刀、铲、箭头和鱼钩,烧制出碗、壶、瓮、罐、瓶等陶器,不仅用于日常生活,连黑红两色描画的图案也都非常优美,简单的线条表现着飞奔的鹿和游动的鱼,栩栩如生,堪称古代先民的艺术杰作。再是黄帝陵、炎帝陵都在陕西境内,说明我们的祖先最早就在黄河流域、黄土高原繁衍生息。人类进入文明史后,奴隶社会鼎盛时期西周所建立的镐京,即在今西安市长安区斗门镇附近。这是因为从当时人类的活动半径看,再也找不到一块比八百里秦川更为优越的形胜之地。同时,古人讲究国都应为“天下之中”,即位于全国内陆腹地的中心。时至今日,打开地图,便可清楚看出陕西位处河南、山西、湖北、重庆、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八省区之中,这在全国30多个省市中绝无仅有。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测定建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距西安市直线距离仅45公里。可见古人眼光是何等智慧远大。
  八百里秦川是由黄河最大支流渭水冲积沉淀而成的带状平原,它西起宝鸡,东到潼关,长达700余里,宽约100余里,南有巍峨秦岭屏障,北有渭北高原襟怀,其间又有渭河横贯,水草丰腴、土地肥美,周人和秦人的祖先很早就在这里繁衍垦殖,加之四塞皆关,也被称为关中。当时,人类的开发相当有限,山川植被还保持着原始的风貌;汉唐时期,国都长安被渭水、泾水、灞水、浐河、沣水等八条河流环绕。其时这些河流的发源地秦岭与渭北高原都生长着茂密的森林,涵养着丰富的水源,因而河流丰腴,芦苇茂密,水鸟翻飞,鲤鱼鲜肥。汉武帝时还曾有凿通斜水、褒水,沟连汉水和渭水实行漕运的设想。可见当时生态是何等良好。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对长安四周的风景有出色的纪实性描述:八条河流各自以迷人风姿,流过苍茫无垠的关中原野,秦岭蔓生着高大的栎树、白杨、毛榉和枫树,山脚下有酥梨、柿子、枇杷、樱桃和酸枣;成群的野鹿奔驰在山林之间,猴子在森林间跳跃、觅食、玩耍,各种鸟类婉转地啼鸣,竹林成片,浓绿滴翠,有熊猫出没。《新唐书》有赠送日本使臣熊猫的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便修筑了郑国渠,利用渭北高原二级台阶引泾水自流灌溉泾阳、三原、高陵、临潼、富平、渭南等县土地多达280万亩,使关中大地连年丰收。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成为当时最为发达的农业经济区。古代的史书称关中为“海陆之地”和“天府之国”。比如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则什居其六”。又说关中“南山(秦岭)有竹木之饶,北地有畜产之利”,关中平原更是“男有余粟,女有余帛”,可以说是公元前十世纪至公元八世纪全世界经济最为发达、社会高度文明的地区。
  帝王之都
  八川分流绕长安,秦中自古帝王州。
  正是由于关中地形之胜和物产之丰,长安常被作为建立国都的首选地。从公元前1000多年的西周开始,八百里秦川便为多个王朝修建规模宏大的都城提供了理想的首选之地。西周时修建丰、镐二京时,已有“前朝后市,左祖右舍,街道则有九经九纬”的规定,把敬祖的宗祠、王宫、市场、道路统一规划,相当完备考究。既有城堡,又有街市,筑城卫君、造郭护民。这是最早诞生于中华大地上的城市。同时,西周对京畿之地的道路修建也有严格的规定和标准,把道路分为经、纬、环、野,并依据田亩面积、水渠长短、城邑大小、物流多少进行统一规划,整齐而富于变化,统一中透出威仪,充分显示出礼仪之邦的高度文明。
  秦王朝崛起后,更是在关中平原、渭河两岸大兴土木。在连年的征战中,每消灭一个国家,便在咸阳原上仿造这个国家的宫殿,并用这个国家的宫女填充其间。一时间,燕语吴声,越调楚曲,不绝于耳。同时,为了便于视察炫耀帝威,满足虚荣,把这些宫殿“以空中阁道相通,自殿下直达骊山”延绵百里不绝。秦统一后,秦始皇又以“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为由,在渭河南岸修筑以阿房宫为主的庞大的建筑群落。唐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述:“复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这些琼台楼阁仙境般的建筑虽被项羽统率的义军点燃,“大火三月不熄”烧为灰烬,但秦王朝修建的豪陵,以及陪葬的秦兵马俑却在数千年后,仍让世界久久地惊叹。
  公元前206年,刘邦灭掉项羽后,统一天下,定国号为汉,并在秦都咸阳东侧,渭河南岸修筑了汉长安城。这是一座规模宏大,规划严谨,布局合理,结构完整的都市。皇家宫阙、官员行署、居民住宅、街道市场都安排在一定区间,形成“八街、九陌、三宫、九府、三庙、十二门、十六桥”的庞大建筑群落,四周则有高大雄浑长达26公里的城墙围定;加之十二座飞檐挑角、庄重巍峨的城楼,使得汉长安城无比雄伟,在当时世界上只有西方的罗马城可与之相比。汉长安城中,最宏伟壮观的要数未央宫,它是由四十多座不同风貌的宫殿组成,再以曲径回廊勾连,这些宫殿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比如,天禄阁便是宫廷藏书之处。司马迁便是在这里查阅典籍,写成史诗般的伟大名著《史记》。长安城中,不仅王公大臣各司其职,寻常百姓也安居乐业。汉代的冶铁、煮盐、纺织,以及竹器、玉器、漆器的制造都十分兴旺。仅是长安城中市场便有九个,六个在西,三个在东,各有围墙,店铺林立,排列有序。班固在《西都赋》中描写说:“货物堆积如山,市声如潮喧嚣,人头攒动,车辆拥挤,以至于尘烟四起,直冲云天。”
  汉之后,魏晋南北朝,五胡十六国。其中,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仍以长安为国都,基本沿袭汉长安城格局。公元589年隋统一天下后,在汉长安城东南龙首原下新修大兴城,由至今都被推崇为世界级的建筑大师宇文恺主持修建。大兴城规模宏大、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宏伟壮丽。用我国建筑大师傅嘉年的话说:“大兴城是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前所建的最大的城市。”唐长安城正是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又经过几次大规模地修整而臻于完善。先后修建了大明宫、兴庆宫、大小雁塔、东市西市,使城市面积达84平方公里。其中,大明宫的修建把盛唐气象与中国工匠的建筑水平展示得淋漓尽致。唐大明宫是唐王朝建国定都后,贞观八年开工,历30年始落成。修建的王宫,相当于明清两代的紫禁城,即今日故宫。但其气势和规模,却使明清紫禁城望其项背。大明宫周长达7628米,仅面积便是紫禁城的6倍,高大巍峨的城门就有11座,俨然城中之城。其中相当于故宫太极殿,即民间说的金銮殿的含元殿长735米,宽588米,其26根檐柱,每根直径2.4尺,高2.8丈,庞然大物,巍然耸立;其面积是紫禁城中太极、中和、保和三殿面积的总和,极为高大宏伟,巍然屹立在今西安城北之龙首原南沿之上。殿基高出地面四十余尺,这是唐王朝百官集会议事之处,为方便朝臣上殿议事,在殿前修筑两条斜坡阶道,各长70余米,宛如卧虎垂尾,使得含元殿越发雄伟。每当朝会和庆典,百官与各国使节沿台阶逶迤而上,可同时供万人集会的含元殿肃穆庄严。肃立含元殿前,远处的终南山(秦岭)青翠欲滴,白云飘拂;以朱雀大街为中轴线的长安城尽收眼底,远道而来的各国使节无不为这座屹立在东方大地的宏伟建筑而震撼,大唐威仪真正四方辐射,万国来朝。当时中亚客商、留学生、日本遣唐使滞留长安城中多达3万多人。他们留恋长安城的开放风气和繁华昌盛,更希望学习到唐王朝的典籍制度,仅在唐王朝做官的就达数百人。普通老百姓也能在长安城中安居乐业,各得其所。一条长达十公里,宽达155米的朱雀大街把长安城一分为二。全城有南北方向大街11条,东西方向大街14条,街道宽度都在几十米到上百米不等,这些整齐划一的街道,把全部城区划分为109坊。“百千家似围棋盘,十二街如种菜畦。”这是白居易对唐长安城的描述,从多年发掘的唐长安城遗迹及经专家复原的图纸来看,诗人的描写十分真切。唐代还十分注重绿化,街道三丈而树,栽种国槐,从贞观到开元,百年间树木皆长成环抱巨树,浓荫如盖,整个长安城中宫殿巍峨,绿树掩映,曲江环绕,鸟语花香;“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寻春与送春,多绕曲江滨。”“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唐代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描写,让我们今天都为之振奋和神往。其时,唐王朝也确实国力强大,市井繁荣,文化昌盛,尤其诗歌、绘画、书法、音乐、歌舞、雕塑都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美轮美奂,绚烂夺目,达到经典性的完美,让我们今天都为之骄傲,为之自豪。
  魅力四射
  汉唐长安城的繁荣绝非偶然,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历经夏、商、周的迁徙整合,相济相融;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学术争鸣;秦代统一文字,设置郡县,到汉唐时期,基础已经牢固。这两个王朝又有非常突出的共同点,那便是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兼容并包,有容乃大。秦虽统一,但很短暂,春秋战国形成的齐、楚、燕、韩、赵、魏、秦真正融合是在汉代,以本土的周秦文化为基础,广泛吸收楚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吴越文化乃至北方少数民族的游牧文化,使得以长安为中心的汉文化更加广博宏富,深沉浑厚。到了唐代,更是风气开放、广采博纳,不仅中华大地上齐楚吴越、孔孟老庄各种文化思想汇聚长安,随着丝路畅通,“丝绸西去,佛教东传”,欧亚各国的宗教、文化也纷至沓来,被唐王朝以博大的胸襟兼容消化,使得唐代长安越发成为东方大地上一座璀璨夺目、魅力四射的超级名城。依据史籍与考古证实,今日西安城仅是唐长安城面积的七分之一,当时古罗马城人口不过10万,已堪称繁盛,而唐长安城不仅建筑宏伟,人口也超过百万,是当时世界第一流的国际大都会。至今矗立于唐乾陵的外国使臣石雕便达60余尊,代表着60多个国家。由此不难想象唐时长安城是何等的开放和繁盛,丝绸之路的起点从长安开始的理由,也就不难明白了。输出的不仅是丝绸、茶叶、纸张、陶器、竹器和漆器,也还有汉唐时期东方的文化和文明。
  如今,矗立于西安玉祥门外的大型丝绸之路群雕,那满载彩绸的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战马与狗,无不精神饱满,信心十足。他们刚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长足见识,满载商货急着返回向故乡家人传递各种信息,分享荣耀。整组雕塑把当年丝路的繁盛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两千年之前,那些满载东方商货的商贾,则需沿关陇、河西、塔里木河流域,越流沙、葱岭,过咸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直达万里之遥的丝路终点罗马,那座西方名城正向古长安频频招手。
  旅·途·小·憩
  赏购古玩
  西安为多朝古都,古玩文物丰富,鼓楼一条街、城东八仙庵、城南朱雀路皆有庞大古玩市场。举凡彩陶青瓷、明清家具、门墩石柱、名人字画、黄杨木雕、奇石印章、青铜面兽、紫砂茶壶,林林总总,数不胜数,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每逢星期假日,整个古城嗜古收藏人士都会奔赴这里搜珍寻奇,于人头攒动之中,相熟者会心一笑,这一天便过得充实得意。我是经过若干次熏陶才有此体会。其实收藏古玩,全在心态,不必计较真假,计较亦无用,那是专门学问,专家尚且“走眼”,何况我等!只要能够“审美”,喜欢就行。比如这组陶俑,我仅花200元购得,置于案头,时时观赏。岂料,5·12地震时震落在地上,损胳膊掉腿,幸亏妻子细心,用502胶复原如初。在我看来,经历了这次“沧桑”,也就有了“内涵”,何必再探究真假!探访丝路的朋友,尤其自驾车族,若到西安,不妨去古玩市场一试!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绸之路全程探行纪实(上卷)/王蓬.-西安: 太白文艺出版社, 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