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上

2.1河西回鹘通商道

作者:王蓬





      
  一
  横贯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持续千年之久,其中有相当长的时间是由盘踞河西走廊或漠北草原的游牧民族来经营、控制的。因此,谈及丝绸之路,就不能不谈及丝路之上的游牧民族。
  比如回纥,这是古代蒙古高原上游牧民族零丁人的后裔。先后受到匈奴、鲜卑、柔然的统治。这反而激起其自强和反抗,并不断壮大,总人口达十几万,拥兵5万,分九部,被称九姓回纥。唐时改称回鹘,与唐王朝交好。唐初,回鹘首领菩萨,谋勇兼备,受到部族拥戴。公元627年,在唐与东突厥的战争中,菩萨率5000回鹘骑兵进攻东突厥,追击至天山,大获全胜,对唐王朝灭东突厥起了不小作用。回鹘主要生活在蒙古高原的西北部和漠北一带,那里并不生产丝绸,回鹘人自己使用或运往欧洲罗马的丝绢,主要由唐王朝提供,回鹘则以马匹交换。这便是常被史籍记载的伴随着“茶马互市”的“绢马互市”。
  二
  回鹘几乎是唯一没有同中原王朝发生过战争的游牧民族。他们的首领可汗有11位接受过唐王朝的册封,唐王朝也把四位公主嫁给回鹘可汗。受中原汉文化影响,或者说回纥高层已有通晓汉文的官员,回纥在唐时专派使臣朝见唐德宗,要求把“回纥”更名为“回鹘”。取“回旋轻捷如鹘”,意思是他们如同天空大鸟鹘一般矫健。他们当时是臣属于唐王朝的部落,唐王朝也对他们优遇有加,常常赐予他们大量丝绸、金银、粮食和茶叶。唐王朝发生“安史之乱”时,回鹘曾派兵协助平叛,并收复两京。
  这个时期,历经8年战乱,唐王朝由盛而衰,实力大减。而回鹘则正处于兵强马壮的上升时期,尾大不掉,唐与回鹘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新旧《唐书》皆载,回鹘自恃助唐平叛有功,不断要求用马来唐易绢。这种交易对回鹘有利,对唐则少利或无利。因为交易并不公平,一匹马可换40匹绢。汉唐时期,中国丝绸在罗马与黄金等价,即一两丝绸可抵一两黄金,一匹绢重25两,就是25两黄金。唐代一两黄金值银10两,一两银则可购一匹绢,这样换算倒运之间,利润便可高达两百多倍。
  这也正是许多欧亚商人不远万里,穿越荒无人烟的大漠戈壁,甘冒风险来中国贩运丝绸的根本原因。
  由于当时草原面积广大,正是水草丰茂的黄金阶段,占据着大小兴安岭、蒙古高原与漠北草原的游牧民族,养马则是相对容易的事情,都争相与唐王朝以马易绢,形成所谓的“绢马互市”。
  当初,唐王朝与回鹘开展互市,也含有答谢怀柔的意思。而回鹘却抓住这个机会,每年以10万匹马来易绢,实际类似今日国际贸易中的“倾销”。
  其时,唐王朝平息安史之乱,战争结束,对战马需求减少。由于战乱,生产力又受到很大破坏,国库空虚,根本拿不出许多绢来易马。所以《新唐书》上说:“蕃得帛无厌,我得马无用,朝廷甚苦之。”
  从这段记述可以看出,这种不公平的交易简直成了唐王朝的灾难!积欠回鹘马绢高达180万匹。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赤字攀升,债台高筑。
  三
  回鹘原是穿皮毛,食牛羊,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所以贪得无厌地与唐王朝以马易绢,根本原因是利益驱动。另外一个原因是,唐平定安史之乱时,抽调了河西精兵平叛。青藏高原的吐蕃人乘机占据了河西千里走廊和塔里木河流域,使汉唐以来传统的丝绸之路中断。沟通欧亚的商道不得不北移,沿回鹘占据的蒙古漠北一带,翻越阿尔泰山再进入中亚和欧洲,此路也被称为回鹘道,也有史学家称“回纥道”,与古代的草原丝路方位大致相似。回鹘人正是利用这一良机,坐享其成,把自己占据的地方变成了一个“自由贸易港”。把从唐王朝得到的大量丝绸通过西方商人运往欧洲,又把他们带来的货物发往中原,这样一进一出,全是暴利。
  史学家们计算,回鹘控制草原丝路达80年之久,向唐王朝倾销了三百万匹马,换回了两千万匹丝绸,不仅刺激了养马业的快速增长,也促使回鹘从游牧业向定居经商方面发展。在中原先进的农业、水利、冶铁技术的传播和影响下,已有回鹘人从事农耕并定居。考古发现有铁犁铧,考古还在漠北,即今蒙古共和国境内发现多处回鹘人居住的城镇遗址。特别是位于鄂尔浑河畔的回鹘都城遗址,规模宏大,街道整齐,宫殿建筑华丽,还有浴池遗迹。整片城池占地达25平方公里,残存的瓦当、滴水及建筑风格,都明显受到唐长安城影响。从发掘的多处遗址看,在回鹘境内出现了不少固定的城镇,这些城镇修建了大量供来往客商马帮食宿的客栈、酒肆、茶楼,农业和手工业也开始兴起,尤其锻炼出了大批经商能手和干练的经纪人。他们不仅往返于欧亚之间,还直接去唐王朝京都长安经商。不少人还在长安城中置房产,开店铺,出入酒肆茶楼。如同今日北京城里的浙江村、安徽村一样,在长安城西门外也有了回鹘人聚居而成的回鹘营,成为延续至今的西安市西大街一带的回民先祖。
  四
  但事物总有不可逆转的内在规律,回鹘丝路的开通,绢马互市的繁盛,使回鹘汗国迅速暴富,贫富差距也迅速拉大。回鹘贵族们也如同没有多少文化修养的暴发户一样,飘飘然找不着北,整日酒池肉林,夸富比阔。连可汗议事大厅都配备美女,形同今日之“小蜜”,比中原王族女子穿着还要华丽。“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整个社会风气迅速败坏。贵族们争权夺利,尔虞我诈。一个原本风俗敦厚、生机勃勃的马背上的民族,被搞得乌烟瘴气,削弱了综合国力,也播下了亡国的种子。
  公元九世纪初,回鹘国发生内讧并不断激化,先是首领可汗被其弟杀掉,接着汗国丞相又密谋篡位,引发了一连串的互相残杀。其中一个叫勾録末贺的将军,索性内外勾结,串通与回鹘素有矛盾的黠戛斯首领。黠戛斯也是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有资料表明是柯尔克孜族的先祖。在长达千年的岁月中,游牧民族也如中原王朝一样,各种势力此消彼长是常见之事。偏巧蒙古草原又连降大雪,牲畜大量死亡,发生瘟疫,回鹘正处于危难之际,黠戛斯部落的十万铁骑由于回鹘将军勾録末贺的引导,乘虚而入,大破回鹘汗国。已在蒙古高原生活了多个世纪的回鹘人只好放弃家园,被迫分裂为三支西迁。一支流落至河西走廊,王廷设于甘州(张掖),被称“甘州回鹘”或“河西回鹘”后,与祁连山中唐古特人(藏民一支)及当地民族融合为今日的裕固族。现建有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因临近青藏高原而信仰藏传佛教。一支长途迁徙至帕米尔高原以西的中亚。帕米尔高原海拔四五千米,遍生高寒野葱,故古称葱岭。这支回鹘亦被称为葱岭西回鹘。一支在今吐鲁番高昌附近定居,被称为高昌回鹘。
  整整一个世纪后,逐渐恢复重新崛起的葱岭西回鹘东返喀什噶尔,建立了新的王朝,把伊斯兰教奉为国教,发动圣战,统一了全疆。在西迁的回鹘中,有两支流入新疆,在新疆人口中占有了较大比重。再是生活在新疆的游牧民族与同样游牧的回鹘人在语言、心理、习俗上多有相近之处,很容易融合,于是逐渐成为新疆的主体民族。元代时,他们被称为畏兀尔,也就是今天新疆维吾尔人的先祖。
  天山南北的大片草场和绿洲为他们提供了放牧牛羊和定居农耕的可能,商业和手工业也渐趋发达。至今,在维吾尔族聚居生活的南疆城市喀什,商业的繁荣与手工业的发达依然蜚声中外。这种善于经商的天分与河西回鹘因丝绸之路的交易而发挥作用不无关系,这种文化记忆,若追溯起来,还能找到先祖遗风。
  这表明,草原回鹘路和绢马互市的开辟,在维吾尔族的历史演变中有极其重要的划时代意义。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绸之路全程探行纪实(上卷)/王蓬.-西安: 太白文艺出版社, 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