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

张骞“凿空”和班超通西域

作者:武伯纶



  今我国新疆地区在西汉时期分布着三十六个小国家,著名的如天山之南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姑师(后分为前后车师,分别在今吐鲁番县和吉木萨尔县)、尉犁(今尉犁县)、焉耆(今焉耆县)、龟兹(今库车县)、温宿(今温宿县)、姑墨(今阿克苏县)、疏勒(今喀什市)等北道诸国;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楼兰(今鄯善,遗址位于罗布泊北岸)、婼羌(今婼羌县)、且末(今且末县)、于阗(今和田县)、莎车(今莎车县)等南道诸国,以及天山之北的东、西且弥(今昌吉县一带)等国。汉代初年,这些小国由于不堪匈奴奴隶主的残酷压榨,纷纷请求汉王朝保护,而汉王朝由于本身的经济利益,也亟需打通丝绸之路。恰巧这时汉武帝听说大月氏人被匈奴军驱赶离开了河西走廊,而且匈奴单于杀了大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大月氏人常思报仇这一情况,因而武帝于公元前一三八年招募人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汉中郡成固(今陕西省城固县西北)人张骞“以郎应募”,带领一百多人从长安出发。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派往西方各地进行联络、考察的代表团。
  张骞这次出使,由于根据传闻,仅得知大月氏已被赶走,以及大月氏人对匈奴统治者充满了仇恨的情况。可是,对他们究竟迁居到了什么地方并不清楚;而且出使途中必须经过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统治的广大地区,充满了危险。果然,张骞西行不久,还没有到达目的地,就被匈奴单于捉住,软禁了十年之久,还强迫他娶当地女人作妻,并生了儿子。但他始终没有忘记汉王朝所给予自己的使命,终于寻得机会,逃出了匈奴的的樊笼。张骞等人一路风餐露宿,翻过葱岭兼程西行,有时断了粮食,只能靠随从堂邑父打猎充饥。他们经过大宛(今苏联乌兹别克之费尔干纳城)到康居(今苏联乌兹别克之撒马尔罕城)后,康居人把他送到大月氏。当时大月氏人已经占据了阿姆河北岸一带地方,成了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没有必要再迁回河西走廊过游牧生活。张骞在这里住了一年多,作了许多考察后回国。归途中,他又被匈奴人捉住拘禁了一年多,适逢匈奴发生内乱,才得乘隙逃回长安。这时已经是公元前一二六年了。张骞这次出使西域,前后历时十三年,带去一百多人,回来时只剩下他和堂邑父二人①。
  张骞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却带回了大量的西方各地的地理资料和文化知识。他“具为天子言其地形、所有”②,因而促使汉武帝下了在河西走廊给匈奴军以有力的回击,“断匈奴右臂”的决心。正是在这一基础上,霍去病率军于公元前一二一年打通了河西走廊的。
  就在霍去病取得辉煌胜利的凯歌声中,公元前一一九年,张骞又一次率领三百人的大型使团,带着大量的牛、羊和价值“数千巨万”的金帛③,出使西域。张骞住在乌孙(天山北伊犁河流域),派副使前往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今伊朗)、大夏(今阿富汗)、身毒(今印度)等国。这些国家为了与中国友好往来,后来也都派使节与张骞或其副使先后来到长安,“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④。
  古代前往西域的道路中充满了艰险,除了匈奴人的阻隔外,大沙漠中绝无人烟,方向不明,路径不清,往往要靠人和牲畜的尸骨或粪便来确定路线⑤。而且沙漠中,缺水源,多热风,“风将发,老驼引颈鸣,埋鼻沙中。人候之,以毡蔽鼻口,乃无恙”⑥。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克服重重艰难险阻,促进了中国人民与西域各地人民的友谊关系;考察了这条通道上,也就是后来著名的丝绸之路上的种种情况;了解了上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物产、交通、气候、风土人情,以及方位距离等。他还看到了于阗以东的河流都流入蒲昌海(今罗布泊)等自然界的特点,大大丰富了我国人民的地理知识。《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中关于西方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叙述,主要就是根据张骞的报告写成的。
  由于张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政府派遣,冒着很大危险出使西域的使者,因而历史上把张骞的事业称为“凿空”⑦。张骞之后,长安形成了出使西方各地的热潮,许多青年争相前往,蔚成风气。“天子为其绝远,非人所乐,听其言,予节。募吏民无问所从来,为具备大众遣之,以广其道”⑧。汉王朝每年派这样的使团,多则十余次,少则五、六次;每次或者百余人,或者十余人,因而“使者相望于道”⑨。他们在出使中往往称颂张骞的功绩,借以取得各国的信任。相传西域的葡萄、胡桃、石榴、胡豆、苜蓿等,都是张骞和其后的使者带回中国内地的。
  西汉最初去西域各地所走的路线,主要是出阳关至楼兰,然后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侧的昆仑山北坡向西,经过且末、于阗、莎车等地,越葱岭到大月氏、安息,再往西就到了条支(今叙利亚、伊拉克等地)、大秦(罗马帝国)、身毒等国。这条路称为“南道”。汉宣帝时,北道才畅通无阻。北道的路线是出玉门关至车师,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北侧的天山南坡向西,经过龟兹、疏勒等地后,与南道相合,然后越葱岭,达到安息、大秦等地。
  如前所述,西汉末年,匈奴乘王莽篡夺政权、汉王朝政局混乱之机,重新控制了西域诸国,并实行加倍残酷的统治剥削。直到汉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七三年),才命令窦固率兵北征,重新打通了丝绸之路。在这次战役中,班超以代司马的身份,率领一支军队,出击伊吾,在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边重创敌军,建立了军功,首次表现出高超的胆略和指挥才能。窦固遂派他与郭恂出使西域各国。班超率领三十六人,首先到达鄯善。鄯善王对他们的态度先极恭敬周到,后来又变得非常疏远冷淡。班超分析“此必有北虏使来,(鄯善王)狐疑未知所从故也”⑩。经调查,果然如此。班超当机立断,确定了火攻的办法。当晚即组织十人带着大鼓埋伏于匈奴人驻地之后,又命其余的人都手持武器,埋伏于匈奴营地门前。班超到时顺风纵火,鼓声、呼喊声震天动地,匈奴人惊慌失措,被汉兵杀死三十多人,其余一百多人也被大火烧死。这一胜利,促使鄯善王改变了举棋不定的态度,下了与匈奴断绝关系,而与汉王朝复归于好的决心。
  后来,汉王朝又正式命令班超作为朝廷使臣,前往于阗等国。在他的影响下,于阗国王杀死了匈奴派驻于阗国的使者,以表示与汉王朝和好的坚强态度。随后,疏勒等国也相继与东汉政府恢复了联系。已经中断了六十多年的丝绸之路又重被打通。公元七五年,匈奴人联合龟兹、焉耆围攻东汉王朝派驻西域各地的官吏,汉章帝命令这些官吏撤回洛阳,班超也奉命返回洛阳。当班超要离去的消息传开后,“疏勒举国惊恐”(11),都挽留他。当班超回国途中路过于阗时,王侯以下的人都痛哭流涕,大家都抱住班超所骑的马的腿,不让他走。班超只得又返回疏勒。此后的二十余年间,班超一直代表汉王朝驻在西域。
  当时在西域的汉朝士兵,仅仅一千多人,班超主要依靠他自己杰出的政治、外交才能,组织当地的政治力量和军事力量,打击匈奴势力和地方分裂势力。如公元九四年,班超就曾组织龟兹等八国的七万军队,加上汉朝在当地的一千四百余名“吏士商贾”,联合攻打反对汉王朝的焉耆国,取得了巨大胜利,遂使当时西域的五十余国,全部恢复了与汉朝的友好关系。他还曾派遣以甘英为首的代表团出使大秦,虽未达到目的,但已到了今叙利亚一带地方。
  班超是汉代著名历史学家班固的弟弟,他年青时就立志效法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12),结果如愿以偿,在西域一直工作了三十一年。公元一〇〇年,班超在年老多病的情况下,才给和帝上疏说:“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13)公元一〇二年,他七十一岁时,返回洛阳。不久,就因病去世。班超历任西域都护等职,被封为定远侯。他是中国历史上继张骞之后,为促进中西人民友好往来和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贡献最大的一个人。
  ①②《汉书·张骞传》。
  ③④《汉书·张骞传》。
  ⑤《周书·高昌传》:“自敦煌向其国多沙碛,道里不可准记,唯以人畜骸骨及驼马粪为验。又有魍魉怪异。”
  ⑥《新唐书·西域传》。
  ⑦⑧《汉书·张骞传》。
  ⑨《汉书·张骞传》。
  ⑩(11)《后汉书·班超传》。
  (12)(13)《后汉书·班超传》。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武伯纶著.-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