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美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舞台美术 > 舞台灯光与效果
  [下一记录]

舞台效果


  陕西戏曲舞台效果包括听觉效果和视觉效果两种。
  (一)视觉效果    
  视觉效果有血彩、火彩、吐火、吹火、蝶舞等。
  血彩:配合刺杀场面,造成鲜血淋漓效果的一种技法。当台上表演铡人、杀人或杀动物时,由管台人员或被杀的角色,将彩红水含于口中,喷洒于被杀者面部或其他部位,造成逼真的流血场面。
  火彩:由检场人操作,以火纸折成摺扇形,一端燃火,另一端夹于右手中指与食指之间,于同一手心持松香末,先甩手中火纸燃起火焰,同时将手心松香末撤出,松香末燃烧,即为火彩。火彩特技有以下几种:“月亮门”,根据演出需要,将火彩在空中撒成一个圆圈形。“过梁”,将火彩由近向远撒出,或隔城撒过使火焰形成弧形。“托塔”,将火彩自上而下,撒成上大下小的倒托塔形。“倒簪”,将火彩自上而下撒出,使其燃烧后形成一个下大上小的倒簪形。“连珠炮”,将火彩连续不断抛撒,使火彩一朵一朵互相接连串在一起而呈糖葫芦状。“金钱吊葫芦”,将火彩由出场幕条向入场一边台柱角撒抛,出手无火,而结尾形成“过梁”效果。
  吐火:即从口内吐出火星,由演员伴随表演自行操作。多用于神鬼出现的剧目,如《闹天宫》中的巨灵、《游西湖·放裴》中的判官等。作法材三:一是用一竹管,粗约四厘米,高约一点五厘米,将来燃烬的火纸黑灰放入,出口用篦齿网阻隔。吐火前,用香火、煤子、纸烟头等暗火点燃,微气吹燃未烬的火纸灰,火星从篦齿网中飞出,如流萤点点,飘飞即灭。二是演员口衔圆锥形火简,两端有孔,内装燃着的草纸细片,吐火时,徐徐吹出,呈现火星闪烁。三是用黄火纸卷燃着的香头做成圆芯子,含于口中,演员亮相造型时,吐出幽火,火星闪烁,神彩奇异。
  吹火:演员从门内喷出含包中的松香粉,点燃对方手持的火把所燃起的火彩。为秦腔《游西湖》一剧专用。作法讲究,将松褥研磨成粉,用铜丝箩筛过,去掉杂质,选用韧性较强的包皮纸,或不易渗水破损的黑麻纸,剪成十五厘米见方的方块,放入松香拧紧,松紧要求适度,纸纹要直。吹火时,嘴腾紧收,用小口平和运气,即可吹出直吹、倾吹、斜吹、仰吹、俯吹等十余种不同火彩,
  蝶舞:陕西易俗社二十世纪三十到四十年代演出《蝴蝶杯》一剧专用。以竹和白、红、黄、蓝、紫硬纸片制作。演出《洞房》时,田玉川与卢风英坐在桌两边饮酒,管前场者藏于桌后,两手各执竹蝶五支,当两人端酒壶倒酒时,执竹碟者将竹蝶举至桌面之上,并操纵竹蝶绕酒壶翩翩起舞,待二人举杯饮酒时收回,再次倒酒时复出。
  (二)听觉效果
  在传统的戏曲演出形式中,乐队伴奏人员经长期的演出实践,刨造发明了许多配音技术。
  堂鼓配音:如“喊冤击鼓声”,配合演出动作猛击堂鼓,鼓声震撼人心。“重物投水声”,一声重击之后连续演奏,渐弱渐慢。“入夜寂静气氛”,双捶于堂鼓面自由敲击密点,同时杂以边音,由慢渐快,渐弱渐隐,最后击一声勾锣,以示入夜。“人体与硬物撞击声”,在堂鼓上重击一捶,表示碰撞之声,如踢一脚、打一拳、蹲屁股、撞一下等动作常用。“夜间更次声”,以击堂鼓之声表示更次,敲几次即表示几更,常与勾锣配合使用。以单槌击堂鼓。发出“咚”、“咚”之声,表示催军炮、杀场放炮炮声。轻盈相间滚赛,即为“雷雨声”。
  勾锣配音:表现金銮殿钟声,寺院钟声、磬声,钟声奏正声,磬声奏边音。表现“水声、雨声”,则连续轻奏勾锣边音。
  手锣配音:表现“叩门环”的声音,为手锣“呆呆”的声响,用以配合表演动作。
  梆子配音:表现“打更声”,以梆子相击发出声响。
  镲声配音:两镲相触,旋转摩擦,可配出哗哗水声。
  唢呐配音:以唢呐吹奏,模拟各种声响,表现鸡鸣雁叫。将唢呐簧片含于口中,不断变换口形,以调整口腔共鸣,发出婴啼之声。
  大号(马号)配音:—人于台后吹奏大号,配合前台场景,表现出马厮、兽吼、厮杀之声。
  板胡配音:演负在舞台做“捋线”、“以齿绷线”、“合线”等动作时,板胡主奏者采用滑弦、弹弦、拔弦技法,发出“吱、吱”、“嘣、嘣”的声响,表现出“合线”等动作的摹似之声。
  口技效果:“羊啼、犬吠”,有人于后台用口技模仿动物叫声,配合前台演出。
  录音效果:用录音带将舞台演出所需用的声响效果预先录制,调出时配合播放。多用于现代戏曲,如婴啼、水声、枪声、炮声等。
  自民国二十七年(1938)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成文以来,为编演现代戏,广大的戏曲工作者,还创制出各种手工音响效果。如摇动铁皮或大三合板,发出响声,以示雷声。按用力的强度不同,可使音响分为“闷雷”、“炸雷”、“远雷”、“近雷”几种。表现“风声”可用手播木滚,用帆布一幅盖于滚上,一端固定,一人用手摇动木滚旋转,使木滚与帆布摩擦,发出丝丝之声。“打耳光”,幕后他人配合前台打耳光的动作,用拍手的响声,造成打耳光的声响效果,表现枪声、机枪声、炮声、镣铐声、碗筷摔打声等,则是用各种方法在后台制造出相似响声,达到演出效果。七十年代以来,随着晶体管音响设备的广泛应用,各戏曲团体的舞台音响效果进入了一个手工音响和电子音响相辅并用的新时期。1976年西安易俗社、西安秦腔二团创制了由电子线路控制的枪声效果器,可摹拟各种枪声、爆炸及雷声效果,得到了广泛应用。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