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全文图书 > 圣地风云录
第六单元 创办干部学校 培养革命干部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抗日战争形势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因此,在六届六中全会决议中就明确规定:“必须大量设立各种培养干部的学校,大批培养干部”。党中央发出了《关于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与《关于干部学校的决定》,要求把干部教育放在党的重要工作地位上来。另一方面,党中央在延安举起了抗日救国的大旗,给全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大批满怀爱国热忱的青年,从全国各地,纷纷奔赴延,寻求救国真理。仅1938年5月至8月,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来延的青年就达2288人。广大热血青年和爱国知识分子来延,为我们党培养造就大批革命干部,提供了客观条件。
    为此,党中央与陕甘宁边区政府先后在延安创办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中央党校、鲁迅艺术文学院、马列学院、中国女子大学、延安大学、自然科学院、医科大学、民族学院、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军政学院、日本工农学校、朝鲜革命军政学校等二十多所干部学校。其中仅抗大总校,即办了八期,培养军政干部近三万人。
    抗大校旗上的图案说明:抗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干部学校,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是抗大的校风。波浪式的三道黄线,说明抗大学员是集合于黄河之滨的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象黄河之水,汹涌澎拜,决心把日寇驱逐于国土之东。
    干部学校的教员,分专职与兼职两种。由于教员缺乏,许多中央首长与各部门负责人都是学校的兼职教员。毛泽东虽日理万机,仍抽时间给抗大、鲁艺学员讲课。周恩来、朱德、吴玉章、罗瑞卿、沙可夫等都是学员欢迎的好教师。何思敬、周立波、丁里等专职教员“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认真贯彻执行毛泽东提出的方针“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学以致用,时间虽短,效果显著。
    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里,干部学校的学员们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自己动手挖窑洞建校舍,露天上课、吃饭,延河边出操、洗嗽。没有纸张,就在石板或沙盘上练字,桦树皮就是不花钱的“有光纸”。没有钟表,就用石日晷计时。但是,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学员们依然刻苦学习政治、军事、文化、科学技术知识。一位印尼朋友称赞说:“共产党真了不起,吃小米饭啃《资本论》”。
    学员们以毛泽东为抗大制定的校训校风为座右铭,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决心为反对日本侵略者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延安的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是精神生活丰富多采。学员们打康乐球、举行蓝排球比赛,排练节目、唱歌、跳舞。清凉山下就是天然的游泳场、跳水台。
    广大学员在延安这所“窑洞大学”中,迅速成长为英勇的抗日战士。学业期满后,高唱着《毕业歌》,告别延安,奔赴敌后抗日根据地。毛泽东、朱德,成仿吾在毕业典礼上,热情勉励学员们象种子那样,在人民群众中开花结果,献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圣地风云录/刘煜主编.—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