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全文图书 > 毛泽东在陕北
创立陕甘宁边区

    
    1937年8月30日深夜,延安城阴云沉沉,万籁俱寂。位于城南凤凰山麓一座幽静的庭院窑洞里,依然闪烁着微弱的灯光,从窗棂中望去,只见屋中有一高大身影,正在一边踱步,一边吸烟,浓眉紧锁,神情凝重。突然,他快步走到桌前,抓起铅笔,在一张纸上疾书:
    叶:丁惟汾是过去反共首领,边区人民决不承认他为长官,必须以林伯渠为长官,张国焘为副长官。
    这就是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主管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毛泽东。23个小时前,他接到叶剑英从南京打来的电报,告知国民党方面内定丁惟汾为陕甘宁边区公署主任。自收到这封电报后,毛泽东心情极不平静。丁惟汾早年留学日本,曾有过一段革命的历史,但在孙中山逝世后,他最先跳出来反对共产党,并成为反共阵营中的急先锋。如果接受国民党送来的这颗“毒果”,那就无异于将陕甘宁边区置于死地!经过慎重考虑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断然拒绝了蒋介石的荒谬安排!
    翻开中国革命的史册,陕甘宁边区的创建过程,充满着机遇和困难的挑战、正义与邪恶的较量。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直接领导了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并为此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
    西北革命根据地是10年内战保存下来的唯一的一块苏区。1935年10月,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率领的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来到这里落脚。但当时的西北革命根据地外患和内忧并举,国民党正在对它进行着第三次军事“围剿”,重兵压境,形势严峻;在苏区内部,“左”倾错误到处恣行,刘志丹和一批党政军干部被打成“右派”、“反革命”,遭到逮捕,身陷囹圄。革命事业面临严重危机。
    毛泽东到达吴起镇,立即部署指挥了“切尾巴”战斗,一举歼灭了从甘肃追来的国民党骑兵1个团、击溃3个团;接着,他又挥师南下,激战直罗镇,全歼围攻陕北的东北军1个师又1个团,彻底粉碎了敌人对西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与此同时,毛泽东还积极纠正陕北错误肃反,为刘志丹等受迫害的干部平反昭雪,从而使西北革命事业走上正确发展的道路,为陕甘宁边区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二)
    “陕北是小红军的好根据地,大红军的落脚点,但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东侧黄河,北靠沙漠,西面荒凉,人烟稀少,虽不易形成白军的四面‘围剿’的局面,但红军本身的发展也有困难。”彭德怀的这段评论正反映了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对当时处境的清醒认识。为此,毛泽东明确地提出“在发展中求巩固”的战略方针,决定红军打向外线去,打破国民党军队的封锁,巩固和扩大根据地。
    驻扎陕北南部的东北军、西北军是国民党“围剿”陕甘根据地的主力,但这两支军队都有抗日的倾向。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后,毛泽东立即投入对东北军和西北军的争取工作,他与周恩来等其他领导人利用一切渠道,采取各种措施,与张学良、杨虎城协商停战,准备抗日。这样,既团结了抗日爱国力量,又消除了根据地生存和发展的障碍。
    为了回击不断挑衅的马鸿逵、马鸿宾部,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1936年5月,毛泽东在东征凯旋回师后,毅然决定西征。红军将士意气风发,所向披靡,从5月到7月短短两个月时间,消灭马军一部分主力,解放了陕北靖边、定边、安边,甘肃的曲子、环县、庆阳,宁夏的盐池、豫旺、固北等广大地区,开辟了纵横400余里的新苏区,使西北革命根据地发展到陕甘宁3省区域。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逼蒋抗日的“西安事变”,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审时度势,制定和平解决之策,并派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前往西安,协助张、杨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但蒋介石回南京后,背信弃义,纵兵西进,威逼陕甘。在此严峻形势下,为了给东北军和西北军以实际的援助,毛泽东按照与杨虎城商定的计划,命令主力红军进抵关中的淳化、三原、富平、耀县等地,红十五军团南下西安东南的商县地区。这样,既粉碎了蒋介石挑动内战的阴谋,又使革命根据地南部区域扩展到泾河左岸,解放了镇原、宁县、正宁、旬邑、淳化等5座县城,奠定了后来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的基本区域。
    (三)
    1937年3月1日下午,春光明媚,气候宜人。毛泽东在他的住所会见了美国进步记者史沫特莱女士。当这位闻名遐迩的女记者问道,为了完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你们(指共产党)准备牺牲到什么程度时,毛泽东明确表示,为了抗日大事,我们愿意把苏维埃政府改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把红军改为国民革命军,并受南京政府与军事委员会的指导。
    其实,为了促进国共两党的合作,消除两个政权的对立,1937年2月10日,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三中全会,就放弃了另组民主共和国政府的主张,而只要求国民党及其现政权,实行停止一切内战,集中国力,一致对外等5项方针,而共产党作出将“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4项保证。中国共产党说到做到,2月24日,政治局常委决定由林伯渠主持西北办事处工作,开始筹建陕甘宁边区政府,进行“更名”、“改制”工作。
    然而,中国共产党为拯救民族而甘愿牺牲的壮举并不为蒋介石所理解,此时的他仍然做着抑制红军发展、取消革命根据地的梦幻。于是,从1937年2月至9月,国共两党围绕着陕甘宁边区所属范围和人选问题展开了曲折复杂的斗争。
    1937年2月至3月初,周恩来等人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在西安与国民党代表顾祝同等人进行谈判。国民党方面要陕甘宁边区改为地方行政区,分别直属各省,并取消民选制度;共产党方面坚决主张苏区在行政上的完整,政府人员由民选推荐。双方争执一个多月,未有丝毫进展。3月12日,周恩来等返回延安,向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进行汇报。
    1937年3月下旬至4月初,周恩来带着毛泽东的重托,赴杭州与蒋介石直接谈判。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6月15日,周恩来赴庐山与蒋介石再次会谈。关于陕甘宁边区问题,蒋介石进一步提出,由国民党派正职长官(可由共产党推荐中央方面的人),边区自己推荐副职,可由林伯渠担任;周恩来据理驳斥了蒋介石的意见,再次表明了中共的基本原则立场。双方不欢而散。
    周恩来返回延安后,与毛泽东反复研究,提出新方案15点,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做了让步;关于陕甘宁边区人事安排,拟从张继、宋子文和于右任3人中择1人任边区正职长官,并将内容电告蒋介石。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迫于紧急的形势,蒋介石宣布承认陕甘宁边区,但却违背他答应的条件,要派反共分子丁惟汾为边区正长官,理所当然地遭到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坚决拒绝。
    为了适应抗日战争形势的需要,根据中共代表团与蒋介石的谈判情况,9月6日,西北办事处改组为陕甘宁边区政府。中共中央决定由林伯渠任主席团主席,张国焘任主席团副主席,博古、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郭洪涛、马明方、高岗任主席团委员,边区政府正式成立。
    1937年10月12日,国民政府行政院召开了333次会议,通过了若干任免事项,其中第1项即为军事委员会关于陕甘宁边区行政长官的任免事项,原文如下:
    军事委员会函:请委派丁惟汾为陕甘宁边区行政长官,林祖涵为副行政长官,丁惟汾未到任前,由林祖涵代理案。
    决议:通过。简派。俟章制规定再发表。
    这个决议至少说明了3个问题:(1)既然任命陕甘宁边区行政长官,也就承认了陕甘宁边区的存在;(2)由行政院直接任免,说明陕甘宁边区直辖于行政院;(3)决议未公布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共坚决拒绝丁惟汾为边区行政长官。决议所说“丁惟汾未到任前,由林祖涵代理”,正表明了国民党方面并不准备真正让这位反共分子到边区就职,而仅仅是一个名义而已。
    10月17日,南京军政部通过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电告中共中央,将延安、延川、延长、绥德、米脂、佳县、清涧、吴堡、神木、府谷、安定、安塞、靖边、定边、保安、甘泉、富县、淳化、正宁、宁县、庆阳、合水、镇原、环县、旬邑、盐池等26个县划归为八路军“募补区”,归陕甘宁边区政府管辖,实际上默认了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区域划分。
    至此,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与蒋介石就陕甘宁边区所辖范围和人选问题的斗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的利益。
    (梁仲明)

毛泽东在陕北/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