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陕商文化>陕商精神

陕商精神

特色文化陕商精神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联号购销一肩担

在企业运转机制上,陕西商人从自己的长途贩运业务实际出发,富有创造性的形成“驻中间,拴两头”的联号营销机制,保证了企业供产销各环节的正常运转。
  如陕西商人在四川经营“五属边茶”主要采取了“驻中间,拴两头”的购销一体化的联号经营形式。
  “驻中间”是指设总店于雅安、打箭炉等茶叶交易中心,通盘指挥协调边茶购销业务,亦叫“本庄”。明清之际陕西商人在康定设茶店八十余家,基本上都聚集在沪河以北的“老陕街”,并按其地域和乡土关系分为“河北帮”和“河南帮”两个帮口。河北帮以泾阳、渭南、三原等地的旅蜀茶商为多,他们基本上都是大财东。如泾阳石桥川流村的刘义兴“以经营茶叶、药材为主,商号多设四川、西康等地”,他家办的“义兴茶庄”在雅安设店于明代嘉靖年间,成为从明到清代康定无论规模信义都位列第一的大茶庄,其店董曾在清末担任过垄断川康茶叶贸易的“雅安边茶公司”之总理,“为全帮茶商代表”,泾阳当年流传的“东刘西孟社树姚”几家大富户中第一家“东刘”就指的是他家①。社树姚家,“分为恒昌、惠谦、燕义、居敬、祝新、仁在六支,不但在泾阳、三原、西安开设货栈、钱号,而且发展到巴蜀、康藏云贵地区”②,成为明清泾阳首名富户。而最富的于家,专营茶、药材,商号多设在四川一带,闻名的是“恒泰盛”字号,堂名“务本堂”,康定的“恒泰”茶庄就是他家的生意。此外,康定另外八家大的茶庄聚诚、永和、丰盛、天兴仁等都是泾阳商人开办的。在河北帮中渭南商人也不少,渭南孝义镇的严家是闻名全国的大财东,康藏“北路边茶”基本上全是严家的生意,“从灌县到松潘的茶运业伐木行,几乎大部分是被渭南孝义镇严氏所垄断”③,松潘的义合全茶庄就是他家的买卖。
  “拴两头”是说一头在茶区设坐庄分店收购、焙制茶叶,运康定总店存库待销;另一头在藏区设分店销购茶叶,形成购、运、销一条龙经营。也有只拴一头的,或是在茶区购茶焙制运至康定直接售于来打箭炉贩茶的藏商;或是在康定从别的茶庄批发茶叶,运到藏区分店直接销售给藏族民众。前者是购销联营,后者是批零结合,使经营形式呈现出多样性和灵活性。“驻中间,拴两头”仍是清代陕西布商一般的经营形式,如朝邑八女井李家开的“万顺德”“万顺贵”布庄在大荔库道设总号,在泾阳有分号,在德安、兰州有分庄。总号多设在三原,等于总管理处,主要根据各路人员的报告,调度款项及人员瓜代,指挥全盘业务。由于经营异地贩运,所需投资数量很巨大,“经营该业者,均须三套资本,即在出产地购货,并在途中运货时压本及销售时买期货是也”。因此,布店资本主要是采取了“东西制”的经营体制,“他们财东居住在家中,不参加经营管理,只把资本付人出外经营,名曰领本”。由于棉布贸易量甚巨,动辄一两万匹,事繁费重,因而布店“组织庞大,规模大的有一百五六十人,小的也有一百人左右,雇佣人员完全是山陕两省的家乡子弟,别处人员不许参加”④。而且,内部分工更加细密:
  在商号内有大柜、二柜、三柜的级别,均称为“掌柜”,是分红利的;另有管理账项、写信的称为“先生”;有每日上街招徕顾客,负责卖货的,称为“把事”,当学徒的,称为“相公”。相公称掌柜为师,一般商人亦称掌柜为师,如张师、王师、李师。上街作“把事”的通称为“大”,如张大、王大、李大。掌柜、先生、把事都叫相公为相,如张相、王相、李相。相公的任务是服侍掌柜、承担炊事,喂牲口,供茶水,送货物,值夜半等一切杂务。⑤
  这些总庄设在三原的布号,先在楚豫等地设地分庄,坐庄收布。或是间接“投行收买”,或是直接“扎庄收布”。
  投行收买是说陕西布商挟资到土布产地后先借寓在本地布行内,由布行代行他们收布后再转运陕西,他们与本地布行形成“籍以有无相通”的贸易伙伴关系。如陕西布商在德安贩布的早期情形就是这样。据李肇植先生回忆说,在一百年以前,到德安贩布的客户“每次要运来大几千上万两银子。带这么多现银进驻布行自然对布行的信誉和防盗提出了要求。一方面布行必须是达官巨富,大户豪族所开,要有充分的资信,否则‘客商是不放心把大批现银寄托给他们’”。当时接待陕西布商的布行在安陆较早有李大有、李恒升、陈和记、陈长记、刘祥记、刘顺记、刘庆记等七家。另一方面,陕商携臣款住在布行等待收布,对防盗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可谓颇费苦心。
  “为了防盗,上面的楼板是双层,下面是木质地板。四面的墙壁外都装一层木板,高手小偷毫无声息地在砖墙上挖一个大洞,对一碰就响的木板却是束手无策”,而且“客人睡的床也很特别,它实际上是和床一样大的木柜,柜面上不挂帐子,而是像神合一样用木头做阁子。这就是他们的保险柜,内装全部现银。他们白天躺在上面抽大烟,晚上躺在上面睡大觉,昼夜厮守,显示了与床中银两共存亡的决心。由于防范周密,布行生意延续一百余年,还未听说有失盗事故”。⑥
  这大概就是陕西商人“掌柜”的由来,并形象地反映了陕西布商老谋深算的“财迷”形象。在云梦的陕西布商大概也是如此。该县县志说“西商于云立店号数十处,本地贸易布店,籍以有无相通”,凡“宽闲屋宇,多赁陕西布商作寓”。⑦
  湖豫土布到达陇甘分庄后,由分庄负责销售。这样的销布布庄、布店各地都有。它们或是设门市零售,有“把事”主其事;或是招揽回藏客商批发,以毛易布;或是派人上门推销,“两当僻万山中,外商持布缕绪物叩门与乡人市,乡人以粟易之”。⑧其销售方式又有现款交易和赊销两种方法。现款是将土布整卷售给当地零售商或购布民众,赊欠则是双方议定期限,以二个月或三个月为期,加价出售到期收款。
  由于土布贸易是异地贩鬻,路远费时,又贸易量极巨,加之大小买卖都有赊欠,土布贸易适应这种市场情况形成特殊的资金流转方式即“镖期”。镖期具体内容是平时赊销,到“镖期”付款,每月21日的镖期,行店和商号均在标期前收齐外欠货款,集中到外省兰州、陕西三原等处设有庄口的几家大商号,23日为走标日期,就是送货款,这几家商号秦源涌等把走标的银两,封装成木匣,由经常驮送标银的互助县的脚夫,驮送兰州的庄口。而三原的本庄则在兰州设有“驻庄银号”,系由“本庄派员一二人来兰,寄居当地商店内或于当地商店内,分租房屋数间,即在住房上挂一字号招牌,办理本庄及各联庄汇款之收解事宜”。俟货款收齐后“兰州庄口于每月29日分送各处庄口”⑨,主要是三原,因为总号多设三原,故买布款项“自三原调兑为最多”,由三原总号再划汇各购布分庄,形成“边收边运边销,循环作业终年不息”⑩的资本流通模式。
  ①③ 马长寿:《陕甘回民起义历史资料调查记录》,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26、174页。
  ② 姚文清遗稿:《泾阳社树姚族起源和其一支的商业衰落概述》。
  ④ 马长寿:《陕甘回民起义历史资料调查记录》,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07页。
  ⑤ 刘圃田:《山陕商人在河州经营土布始末》,《临夏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第35页。
  ⑥ 李肇植:《德安府布史话》,《安陆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第89页。
  ⑦ 乾隆《云梦县志》卷2。
  ⑧ 乾隆《静宁县志》卷4。
  ⑨ 萧梅性:《兰州商业调查》,第2页。
  ⑩ 胡柏益:《烟茶布三帮在西北运销情况》,《陕西文史资料选辑》第23辑,第171页。
陕西商帮与陕商精神十八讲/李刚,张军利著.-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