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陕商文化>陕商精神

陕商精神

特色文化陕商精神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江南塞北任尔航

明清以来的陕西商人奔走天涯,集理东西之货,贩运南北之财,在沟通中西部贸易边商中,纵横捭阖,长袖善舞,写下了涉远经营的辉煌篇章。
  还在唐代,陕西商人们就已经形成奔走全国负贩天下的涉远性经营传统。唐代诗人元稹的《估客乐》形容那时陕西商人做生意的广阔领域是:
  估客无住者,
  求利无不营。
  北买党项马,
  西擒吐蕃鹦。
  通算衣食费,
  不计远近程。
  经游天下遍,
  却到长安城。①
  到了明代,“食盐开中”使陕西商人奔走于塞北江南之间,倏忽数千里,车船万里程,在沟通中西部贸易通商领域,输入于陇青,贩盐于江淮,运布于苏湖,销烟于南洋,以南北中国为势力范围,将涉远经营发展到极致。如明代高陵商人张忠轩,“肇牵牛车,登临泗,涉淮巩,以图洗碘”②。三原高尧山“与诸从子走隍中西夏,尽以赀易椒粟储边帛,而领部收盐于淮扬”③,泾阳张泽、张巍父子“输粟塞下,鬻盐浴淮南北、浙东西”④;高陵刘锡“商于三边,两淮间”,后又“雄于西吴”⑤。咸宁张臻“与兄弟泰风西走河东,东至辽阳,北至甘凉之墟,浮淮海而南,率以盐贾”⑥,这个张臻几乎跑遍了整个中国,因而后来才成为扬州陕西盐商的首领。三原李琮“从父贾河东盐,淮上及滇浙”⑦。渭南商人王志武“平时在云南做生意,往来于陕西、四川、云贵之间,从陕西去时带陕西土货,回来时带云南茶叶等物产”⑧。所以明代陕西文人来俨然才写诗描绘那时陕西商人的经营形态为:
  倦游归里阁,
  晨发广陵道。
  亲宾远相送,
  举杯心如待,
  共为异乡人,
  相与披怀抱。
  一感波上萍,
  一逐陌上草。⑨
  这里“波上萍”与“陌上草”生动形象记录了陕西商人奔走于大半个中国的艰辛状况。百年后,关中文人屈复又写诗描绘这一过程是:
  扬州城里时相见,
  金粟堆边有故乡。
  西望汉江逞规程,
  于今泾渭是潇湘。⑩
  明代后的陕西茶商也是以大半个中国为经营范围,奔走万里之途,将湖南安化茶叶输往兰州、新疆。那时陕西茶商在茶马司领引后,先从西安步行数日到龙驹寨,卖驴购船,沿丹江水趋汉口,再乘船到洞庭湖到益阳,再入安化江南坪,入山购买。采购毕,湖茶起运,购茶商人所乘之车,船上都悬有“奉旨采茶”的龙旗,先由资江装船运抵益阳,再换大船入洞庭湖到汉口,到汉口后经襄河转丹江到龙驹寨起旱,由车载骡驮经商去平就险,运至泾阳,因此,龙驹寨成为湖茶周转中心。有一首清代《丹凤三字经》描写当时的情形是:
  骡子帮,铃声响,
  分两路,运输忙;
  北路帮,出潼关,
  西路帮,经西安;
  两湖茶,入陇甘,
  再炮制,成茶砖,
  往西运,向北转,
  出国境,销路宽。(11)
  湖茶在泾阳压制成砖后,由茶商将其用骆驼、马骡沿陕甘间的18马站,晓行露宿,鸡声茅店,运至兰州山字石官茶库,补纳课饷,验印入库。一封小小茶叶,倏忽上万里,方到边关,一般路上走一年半时间。从康定背茶至拉萨,全程4940华里,普通走10月,慢者经年。明清时期的陕西商人在这条漫漫商路上,足足走了五百余年,说他们是中国西部的第一批牛仔,应是公正的历史结论。有一首《湟中竹枝词》形容陕西商人做生意是:
  匹马单骡车是圈,
  黄烟东去布西旋。
  高坡欲不先麻脚,
  加套扶轮曳岭巅。(12)
  从江南贩布到陕甘也是一件十分艰辛的事。
  当陕西布商挟资亿万由东路至汴梁入大运河,或由南路入龙驹寨趋汉口赴江南购布时都必先集杭州。明人张瀚说“秦晋燕周之大贾,不远数千里而求罗绮纡布者,必走浙之东也”(13)。然后按《一统路程图记》《水陆路程》等行商路程手册所示泛舟而下,将足迹遍布苏松府各产布城市乡镇。成书于明代的《水陆路程》是专为布商们贩运棉布提供指南的,该书谓布商曰此书是:“路虽多迂,布客不可少也”(14),它列举了以松江为中心的十五条水路,把产布各市镇、县城连成一线,大致可以反映布商在松苏棉纺织品市场活动的空间范围。且略举数例如下:
  苏州由嘉庆至上海县:
  本府50—吴江县40—平望邑—王江泾30—嘉兴府10—东栅口3—七里桥24—嘉善县6—张泾会20—丰泾(按为枫泾)18—泖桥寺9—朱泾丽斜塘桥14—松江府跨塘桥20—泗泾20—七宝24—龙毕寺塔12—上海县
  松江府由南翔至上海县:
  松江府30—砖桥40—陆家阁40—南翔20—江桥30—上海县
  松江府由官塘至苏州府:
  松江府20—凤凰山18—北昆山18—唐行40—陶桥30—昆山县30—苏州府
  松江府至吴淞所:
  本府北门18—唐桥50—南翔20—嘉定县12—罗店36—吴淞所
  松江府至乌泥泾:
  本府出北门16—新桥6—陈家行10—新村桥3—莘庄10—乌泥泾(15)
  除路途遥远外,布商们还得面对旅途中的各种风险。如“嘉兴至松江,无货勿雇小船,东栅口搭小船至嘉善县,又搭棉纱船至松江,无虑大船”,“松江至苏州,由嘉定、大仓、燕山而去,无风盗之忧。上海棱船,怕风防潮,南翔北高河曲水少,船不宜大……至上海,或遇水涸,七宝、南翔并有骡马而去。港多桥小,雨天难行”(16)。从这些珠串在商路网络上的市镇可以窥知当年苏松一带棉布市镇上布商们的艰难历程。有一首清人张春华撰的《竹枝词》形容清代陕西布商在江南做生意的形态是:
  晓市评量信手拈,
  二十三外问谁添。
  关山路遥风声远,
  多少龙华七宝尖。(17)
  ① 《唐诗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6页。
  ② 吴钢:《高陵碑石》,三秦出版社1993年版,第271页。
  ③ 来俨然:《自喻堂集》卷2,第5页。
  ④ 李维桢:《大泌房山文集》卷107。
  ⑤ 吴钢:《高陵碑石》,三秦出版社1993年版,第271页。
  ⑥ 王九思:《濮波集》卷15。
  ⑦ 吕袡:《续刻吕济野先生文集》卷64。
  ⑧ 乾隆《渭南县志》卷2。
  ⑨ 来俨然:《自喻堂诗文集》卷1,第3页。
  ⑩ 屈复:《弱水集》卷13,第9页。
  (11) 《丹凤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774页。
  (12) 雷梦水:《中华竹枝词》,北京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五册,第3712页。
  (13) 张翰:《松窗梦语》卷4。
  (14) 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探微》,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76页。
  (15) 黄汴:《天下水陆路程》,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21页。
  (16) 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探微》,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7—178页。
  (17) 张春华:《沪城岁时衢歌》,第19页。
陕西商帮与陕商精神十八讲/李刚,张军利著.-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