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陕商文化>陕商精神

陕商精神

特色文化陕商精神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镖行刀客护庄忙

明清时期从事典当银钱业的陕西商人为了便于金融汇划,还形成稳定的货币流通网络,这就是西部各商号熟知的“标期”。
  所谓标期就是西部各商号统一汇划银两的日期。明清时期,陕西商人在西部各府州县经商的商店、字号,统一规定每月阴历二十八、二十九两日为汇解银钱之日。这两日内各家字号将本月收入的银两,统一装在特制的银箱内,由商店专门雇佣的“驮夫”押运到兰州、西宁、迪化等中心城市,再由这些中心城市的总号将各号银钱归齐,由驮银的驮队押送到西部金融总汇的泾阳、三原。由于道路不靖,盗贼蜂起,持财辇重的商人常常是土匪追杀的对象。为确保安全,商家雇佣武艺高强的武士沿途押运,这便产生了专门押解护送银两的“镖客”,后来形成专门的行业就是“镖局”。这些被押解护送的银两就被称为“镖银”,运银之期便被称做“镖期”。
  有许多镖客在陕商发展史上留下了英武的形象。
  苏州镖客姚海愚,人称姚大汉,体形魁梧,武艺高强,专门为陕西布商护航,往来于秦晋与江南之间,盗贼闻名逃匿。有一年,他护送布匹到西安,西安府衙的屋角上栖有双鹳,鸣叫不止。太守心烦,招人驱之,飞去又复来,弓箭弹丸均不能伤它们。太守闻姚大汉射技高超,专门邀请他飞弹击鹳。大汉用连珠法连发数弹,击中鹳眼,人们欢呼。①
  山东镖客冯雄,刀法过人,名冠镖行,被陕西布商雇做保镖。有一次他保护布匹,从汉中运往西安,走到秦岭山中,一群强盗将驼队团团围住,要劫持布银。冯雄怒从心头起,大吼一声:“有山东冯雄在此,谁人敢上前拦截?”说完提刀相向,两三个回合,就将几个盗贼砍死刀下,护送驼队平安出山。②
  陕西刀客康绩,文武双全,豪爽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常做些护送布商的营生。明代末年边疆有事,康绩受募押运粮草到河西,走到半路,见到沿途饥荒遍地,人民流离,乞讨无法自存,便动了恻隐之心,将押解粮草全部散给饥民,然后到官府负荆请罪。官府见他是个人才,后令其将功折罪。③
  朝邑刀客王振乾,护商运货,为保镖,舟车所至,匪人闻其名,不敢侵犯,甚至关长皂役慑其威多予便利,后渐渐成为独居一方的掌柜,陆行有四套大车四辆,大河上有船二艘,从事专业运输,生意奇好。④
  到了清代,就有了专门护商的镖局组织。陕西在光绪年间就有了专门跑西大路即通向河南开封、许昌、南阳直到湖北、湖南这一布商所经之途的镖局。如永庆镖局、宏泰镖局、宏发镖局,它们的镖行都设在西安。镖局有镖头,也叫舵把子,对保镖车辆负完全责任。其次为镖师和镖客。清代陕西的镖客很多,光绪二十八年(1902),陕西镖客和西安回民发生冲突,很快就纠集了武艺高强的镖客400多人。镖局为了保镖安全,自己备有专车,专程往来。镖车上路时,都插有镖局的三角旗帜,并写有某某镖局的字样,每辆镖车,都有镖头和镖师押车起运,车与车紧密相连,互相呼应,以防不测。镖客们坐在车上,有一定的格式,叫做打镖腿,并且常常喊号子,打呼哨,前呼后应,甚是好看。
  《清代镖林轶事》就记载了一个陕西商人镖路遇险的故事。徽州王某以勇闻名,被一陕西巨商请去做镖客,护卫其回陕。路上,适逢一位携带重资的大官,便相约为伴一起走。至旅店,刚解行装,即见一个童子也来投宿。他把马拴在门外,就上前对王镖客说:“如果囊中物均系攫取来的,我当攫取而去。明晨你如果上路迟,将有令人害怕事发生。”王某一时惊讶而不敢说什么。一过半夜,他就招呼众人启程,并推说疲倦而要迟走一步,估计众人走远了,他才上路。只见十里进山路上,车驼狼藉,那童子坐在石头上指着山沟要他看,尽是死人,王某只觉又惊又怕。童子告诉他:“此去山路险恶,要快走。”镖客立即要和众人疾行,但却因匆忙赶路而失去投宿之所,彷徨于山谷之中。忽见山堰处有座草庵,于是前去投宿,一位年约40岁的尼姑把他们引至堂东一间小室说:“住在这,夜里虎狼很多,不要乱看,骡马放在后院没关系。”约一更时,听有叩门声,进而听见尼姑说:“取不义之物,割下其为首的一只耳朵便是了,何以多杀人,忘了我的戒规!”随即又闻有杖打之声传来。王镖客一行很是惊恐,未等天亮就打点行装,谢过尼姑,上路了。⑤
  ① 楮华:《沪城备考》卷6。
  ②③ 庞建堂:《镖局与镖客》,《陕西文史资料选辑》第23辑,第219、217页。
  ④ 李仲山:《关中刀客》,《陕西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第112页。
  ⑤ 曲彦斌:《中国镖行》,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93页。
陕西商帮与陕商精神十八讲/李刚,张军利著.-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