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陕商故事

陕商故事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堆银山雕钱树日子繁华 张口兽琉璃瓦高楼大厦(下)



















  泾阳安吴堡吴家大院
  吴家在泾阳嵯峨山唐德宗崇陵脚下安吴堡村,因元代在这里设有近祥宫,故名庵吴堡,清代后读“庵”的谐音为“安”,因此叫安吴堡。吴家是安吴堡的大姓,吴家从清代起做布匹、茶叶生意发财,特别是吴家兼任通奉大夫吴蔚之子吴介侯迎娶了三原孟店有名富商周梅村之女为妻,使吴家力量进一步雄厚。吴介侯早夭,周氏守寡多年,长期主持吴家之政。周氏为富户之女,很有经商才能,在她主政期间,吴家在泾阳的主要字号裕兴重发展到鼎盛时期。由于周氏有眼力,重用了富有经营经验的邓监堂为掌柜,邓的经营作风稳扎稳打,注重质量,使吴家生产的天泰牌、德恒牌泾阳砖茶畅销西北各地。邓监堂很有经商头脑,有一时期茶价暴跌,别家都赔累不堪,独有裕兴重两年多净吃净坐没有卖过一封茶,到后来茶价大涨裕兴重趁势畅卖,大获其利,资金积累到四五十万两银子,坐了泾阳茶商的头把交椅,其兰州分店掌柜胡服九还做过多年兰州茶业的“总商”。庚子年慈禧西逃西安后,吴家捐银50万两,周氏被慈禧认为义女,诰封一品夫人,经常被慈禧接到西安的行宫中陪老佛爷聊天说话,被人称为“安吴寡妇”,其堂号叫“吴式仪堂”,在关中享有盛名。除经营茶叶外,吴家在四川还开当铺,仅在重庆就有五家,陕甘回民起义期间,吴家又捐银6万两,重修了三原东关的城墙,雇壮丁守城,才使三原东关未被攻下。
  吴家发家后,在安吴村修了规模巨大的堡寨,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为吴家私宅,分为东、西、南、北四大院,外城除有吴家宗亲居住的四大院外,还有迎祥宫、商店、市集、戏台、菜铺、花园、林场、马厩以及外姓人居住之西巷子,安吴寡妇独居全堡之中的迎祥宫,俯视全堡。
  吴家有钱有势,讲究耕读传家,培养出像国学大师吴宓这样的学术巨擘。吴宓一生学术贡献巨大,在中国创建了比较文学之科,并且是“红学”研究专家和著名诗人与教育家,成为近现代陕西名闻全国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三原孟店周家大院
  周家在三原城东鲁桥镇孟店村。从明末清初周梅林做盐商发家,官拜工部主事,到其子周梅村主要在江南做棉布生意发大财,长期以来在苏州设布庄收布,贩回陕西整染再卖往甘宁青一带,家业大饶,仅家藏白银就有36万两,生活豪华。每年腊月二十八三原古会,周家不到场,会就不能开场,周家宝马香车,招摇过市,看戏时,周家的驾车马脚踏四个碗,碗内盛满温水,一则保持稳定,马不挪蹄,二则马蹄不冷,被世人惊叹。周家除在鲁桥购地480亩外,还建造了全县闻名的“周家大院”,当地叫“周家大房”,营造数年,建成高大住宅17院,后因年久失修,大都倒塌拆除,现存大房一院,宽13.8米,深71米,面积979.8平方米。全院由前门、二门、退厅和后楼四个部分构成。高大的前门,中为通道,两旁为门房。二门内建筑东西厢房,接着是五间大厅,厅柱楹联为“燕翼贻谋堂上,箕裘锦福荫;凤毛济美阶前,兰桂发奇香”。后面是退厅,厅后又是东西厢房。最后是青白石铺地的三间楼房,房深五进,结构严谨,蓝砖青石,异常坚固,木材是上等松木,砖是水磨,寿石镌刻,屋架头拱重叠,墙壁雕琢博古画屏,山水人物,飞禽走兽。门窗木雕历史故事“郭子仪上寿”、“陈桥兵变”等,刻工细致,栩栩如生。这样的大房当年足足建了17院,足见周家当时财力之雄厚。
  旬邑唐村唐家大院
  唐家在旬邑城东唐家村,由于旬邑世称“三水”,从清初起已是远近闻名的富户,人称“三水唐家”。唐家从其祖唐应弼起经商发家,到四世唐景忠以商业兴家,以农守之,家族贸易发展到鼎盛时期,商号遍及陕西、甘肃、四川、安徽、江苏、福建、辽宁、浙江等13省50多个县,商业街坊达90余所,人称“汇兑13省,包捐知府道台街,马走外省不吃人家草,人走四川不歇人家店”,并在本县与邻县拥有土地19290亩,佃农489户,年收租3000余石。全家60口人,雇佣人丫环165人,有鹦哥轿66辆,出入讲究“出门不离车马轿,全堂执事开道锣”。
  唐家致富后,在唐村造修华丽私宅,号称“唐家大院”,共有87个院落,2700多间房屋。从道光五年开始修造,每天各种工匠340余名,咸丰元年工程分为11处,每日工匠增至3200名,直到同治七年,历时43年,才基本建成。院内有戏楼、假山、花亭、鱼池等。全部砖木结构,一律水磨青砖砌墙,石雕、砖雕装饰,砖缝用石灰、糯米汁浇灌,呈现出北方四合院和南方苏杭园林艺术相结合的建筑风格,体现了唐家雄厚的财力。唐家大院盖成后,唐家专门盖了一座大戏楼,唱戏祝贺,光演戏就演了三个多月。
  一墙邻心相隔大院趣话
  这些陕西商人的高房大院里,不知演出过多少历史的活剧,珍藏了多少历史的记忆,演义了多少惊天动地的故事。
  渭南阳郭镇巨富姜恒泰是在秦巴山伐木发的家。说起姜家的致富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姜恒泰早年在渭南城西门口开了一爿药铺,家药济世,是小本生意,他为人厚道善良,穷人买药他常常不收药钱,在渭南小有名气。姜恒泰中年丧妻,到西安去相亲,住了十几天,都没有媒人上门,他感觉绝望了,准备打道回府。回家前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头黄牛带着四个牛犊直向他奔来,他满怀惊喜,醒来望着窗外的月光,才知道是个梦。第二天早上就有媒人上门给他保媒,姑娘姓黄,是西安东城角人,姜恒泰娶她回家后,这个女人果然给他生了四个儿子,这就是姜家四经堂的由来。
  姜恒泰为人厚道,有一年陕西藩台谭钟麟遭人弹劾,被调京受审,陕西的大小官员都认为谭钟麟这次凶多吉少,必然要被罢官解甲归田,临行时大小官员都冷眼相对,无人相送。到渭南后,谭钟麟专门去看望和他有些私交的姜恒泰,受到姜恒泰的热情款待,还送给了他500两银子,让他做上京的盘缠。谭钟麟走出渭南城后,碰到一个老人,老人拦住了他的坐骑,问他:“您是谭大官人吗?请您下马,小老儿有一事相告。”谭钟麟下马后,老人把他拉到路边,问他:你知道西安的城垛有多少,西安有多少城门,城楼上有多少窗户。谭钟麟瞠目结舌,无以回答。老人便一一告诉他,并请官人牢记在心。谭钟麟上京后,面见皇帝,皇上查问的正是老人所问之事,谭钟麟对答如流,皇上知道他忠心可靠,不仅没有丢宫,反而晋升为陕甘总督。谭钟麟摆队回陕,路过渭南城,同州府的大小官员都到城门口跪接,谭钟麟连正眼都不愿瞧他们一眼,只是大声喝问:“姜恒泰来了没有?”姜恒泰一介草民,跪在最后,战战兢兢地回答说:“小民在。”谭钟麟亲自下轿,走到姜恒泰面前,扶他起来,把他拉到自己的轿里,一块抬到了西安城,委任他为水利道台,姜家从此发迹。
  姜恒泰任道台期间,把家里的一部分银子拿出来,到秦巴山里包山伐木,包了三座山,募请工人伐木,做木厢,枋板,成为陕西著名的木商,还在甘肃、宁夏做水烟、药材、山货等生意。他们家从渭南到兰州都有分号,从阳郭镇到渭南姜家的东家从来不歇别人的店,沿途都住在自家的商号里。后来姜家在阳郭镇大兴土木,修盖华丽的住宅,他们家的住房由门房、厢房、厅房、上房、围房构成,还有两个漂亮的花园和小姐住的绣楼。与众不同的是姜家的大院不是用围墙围起来的,而是由一圈围房环绕而成。这有一段典故。有一年一个江洋大盗到姜家抢劫,姜恒泰知道后,亲自将他请到家里,好吃好喝地招待了好几天。姜恒泰对他说:“你不用抢劫,你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该强盗很感动,临行时告诉姜恒泰说:“你如果用围房将院子围起来,盗贼就不容易进去。”姜恒泰听了大盗的话,就用围房把他的院子围起来了。姜家的住房还有一个标志,过去一般大户人家盖房,房脊上都有兽头,如果是商人住宅,兽头的口就是张着的,如果是官宦人家,兽头的嘴就是闭着的,叫做保守官府秘密。而姜家的兽头很有趣,一边是张口的,一边是闭嘴的,一看就是亦官亦商的人家。姜家的大院现在还完好地保存着,就是今天渭南县阳郭镇镇政府的所在地。
  姜家在南山包山伐木发了大财,每年伐的木头扎成木排,放入汉江,顺流而下,一直漂到湖北,一次放的木头就有成千根,每次放排的木工就有百十人,分为工头、领工、攘头、书办,俨然一支队伍、到汉口后将木头拉上岸,晾干后发往江南各地,每根木头上都刻有“渭南姜家木”的字样,现在江南的一些百年老房子的大梁上还留有这样的字样。姜家在汉口卖完木头后又用卖木头的银子买成棉布,贩往西安、兰州,从不空手而返。每年挣的银子都是用斗量的。
  有趣的是阳郭镇的姜家与贺家洼的贺士英家只相隔五里路,两家都是闻名陕西的大财东,一家是官商,一家是民商,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两家斗了一辈子。姜家发财后为了扬名乡里,准备修从阳郭镇到渭南的油河大桥,贺士英知道后,也要加入一份,桥修好后,要勒石纪念,碑石上刻有“阳郭镇姜贺两家建”,贺家见自己的名字排在姜家之后,大为光火,硬是把自己的名字从石碑上打掉。后来贺家修了从渭南西原通向西安的大路,就是不准姜家的人从路上过。姜家为了扬名,又捐资修了阳郭镇的城墙,但修到贺家的地界,贺家坚决不同意,现在这个半截子城墙还留在阳郭镇。
  姜家总是同贺家关系紧张,贺家瞧不起姜家的以官起家,姜家看不上贺家的土财主,两家的恩恩怨怨却挡不住两家男女后代爱情的勃发。姜家的一位姑娘爱上了贺士英家的一个少爷,姜恒泰知道后气得要命,专门在他们家大院的花园里修了一座两层高的绣楼,把姑娘关在绣楼上,不准下绣楼一步,也不准贺家的少爷踏进姜家一步,生生将两个相爱的男女拆散。那位少爷一气之下,斩断情丝,远走他乡。而姜家的小姐夜夜守在绣楼上,望着窗外的明月,碧海青天夜夜心,怀念着远方的人儿,至死未嫁。现在阳郭镇政府所在地旁边的那座绣楼还在向人们诉说着这一段哀怨的爱情故事。
  巧联姻共荣辱大户人家
  《红楼梦》中描写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因联姻而形成荣损与共的关系是:
  贾不贾,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陕西商人中渭南的富户焦常曹三家也是如此。
  吝店程曹村曹家有一个大小姐叫曹云凤,长得花容月貌,知书达理,年方二八,情窦初开。有一天本村的一位秀才到曹家来拜访,这位秀才文雅多情,举止端庄,与曹家太爷说古论今,侃侃而谈,一看便是一个饱学之士,但是衣着贫寒,一件蓝衣褂,透露出寒酸之气。曹家大小姐从屏风后面偷偷地打量着这位秀才,爱慕之情油然而生,私底下不禁将自己的终身与这位穷秀才联想在一起,情急之中一团红云飞上脸颊,其母观之心中全都明了。后来云凤之母将此事告知曹老太爷,曹老太爷不以为然,他说:“我们曹家大户的小姐,乃千金之躯,岂能下嫁一介寒门。我心里早有主意,南焦村焦家乃渭北有名的富户,他家在四川做生意,与我家常有来往,他家家资巨万,高房大院盖了13院。焦家的当家人托人给我捎话说,他家的三少爷看上了咱家的云凤,我看这是一门门当户对的好姻缘。我意已决,准备将云凤嫁给焦家三少。”曹云凤闻听此事后整日茶饭不思,哭哭啼啼,但拗不过曹老太爷。结婚那天,曹家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曹老太爷硬是把一个哭成泪人儿一样的曹家大小姐,用一顶花轿抬到了焦家,做了焦家的三少奶奶。从此曹焦两家亲上加亲,走动频繁,因姻缘关系而成为经济上的联合体。
  而焦家的外甥女平鸽却嫁给了板桥常家的祥和子。这个祥和子是一个浪荡公子,从小娇生惯养,由于常家不让他的后人干预店务,祥和子在家无事可干,于是养了几条价值千金的细狗,冬日里在平展展的原野上玩狗撵兔。祥和子还花巨资买了一匹名马,取名叫“独角兽”,是渭北有名的好马,每年陕西三原全省庙会的跑马会上,各地马匹云集会场,只有当祥和子牵着他的独角兽来到会场时,跑马会才能宣布开始。焦家的平鸽姑娘本不愿意这门亲事,但她在三原跑马会上看到祥和子风流倜傥的外表下面,藏着一副聪慧的心灵,她知道祥和子良心未泯,只是一身的聪颖没有用到正地方。她嫁到常家后,每每在闺房中细声规劝祥和子,男人自当以成家立业为重,岂能在玩耍中虚度一世。在她温柔多情的规劝下,祥和子改邪归正,毅然走上赴四川经商的道路。在四川他潜心学商,把个义兴珍号经营得红红火火,为常家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陕西韩城西庄党家也是党姓和贾姓的联姻。党家在元代已在西庄镇居住,并在河南南阳等地做生意,积累了相当的家业。但是党家的真正发展是同贾姓联姻,才如虎添翼。明代初年贾家的第三代贾连娶了党家的小姐为妻,从此党贾两家因姻亲关系走上联合发家的道路。为了更好地发家致富,贾家干脆从韩城县城搬到了西王庄党家村,甥舅合村,每年正月初一党贾两姓后人在祭奠了各自的祖先后,要相互到对方的祖祠祭奠拜年,以表情谊。两家合村后,血亲相连,他们的生意发展到鼎盛时期,党家也把他们的生意从驻马店搬到了贾家生意所在的河南社旗镇,共同创建了合兴发字号,做杉木、茶叶、粮食、药材等大路生意,生意从社旗做到了汉口、襄阳、长沙,直到佛山,每天运进党家村的标银就有千两。两家又合资兴建了规模巨大的党家大院,有四合院180个院,占地63亩,现住有360户人家,成为陕西著名的商人住宅文化旅游景点。
  渭南孝义镇的赵家和严家也是姻亲关系。他们两家互相通婚,彼此匹配,并发挥各自的优势。赵家的银子多,他们家的生意从陕西开到了甘肃、青海、四川和康定草地,主要做茶叶和盐井生意。赵家在四川有盐井和典当,在康定有茶庄,康定最大的茶庄益兴厚就是赵家开的,在草原深处果洛,从东果洛到西果洛沿途都是赵家开的分店。赵家的银子用船从四川运到陕西渭河滩,然后排着长队用银担子挑到赵家,有时银块子太重搬不动,就埋到了乔家的地里。有一次赵家人在乔家的地里埋银子,被回民起义军看到,才引起了起义军兴兵围困孝义镇。而严家的官位大,严家历来主张科举耕读发家,严家的后人有许多走上了入仕为官的道路。道光年间严家出了个大官,就是御史严树森,他在鸦片战争中主张积极抗战,成为抵抗派的领袖之一,是有名的清官。赵家的后人中有一个赵胖子,吃得脑满肠肥,体积庞大,夏天他乘凉要三个丫环给他轮流扇扇子。这个赵胖子裤子的腰身可以装进三个成人,他娶了严家的一个姑娘做太太。赵严两家原本就是山西洪洞县人,都是同乡,又互通婚姻,真是亲上加亲,荣辱与共。严家有赵家的银子做后盾,官运亨通;赵家有严家的官位作招牌,财源茂盛。
大话陕商/李刚,赵沛.-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6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