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陕商故事

陕商故事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民国周至“广育堂”药店创始人——阎辅炽









民国周至有一家著名的百年老店“广育堂”药店,他们生产的“痧药”在西北路人皆知,药店也由一店变九店,分别在周至、户县、西安等地办了“老广育堂”分号,以优质产品形成在西北药品市场上的垄断地位。这家药店的创始人就是户县大王镇凿齿村的阎辅炽。
  一、民国周至医药业的发展
  周至是陕西壮县,关中素有“金周至,银户县”之说。周至县南依终南山,是祖国中药材的主要产地,因此,从清代到民国,周至的医药事业一直处于发展之中。
  清顺治年间(1644—1661),合阳双鲁寨王氏在哑柏镇南街开设六合成药铺,资金雄厚,兼营批发。铺内常设坐堂中医应诊,经营地道药材和自制的十余种中成药,声誉很高。
  清代光绪年间在周至开设药铺的有:1875年,西安叶氏设明顺永药铺于哑柏兼营杂货;1875年,西安南稍门张氏,于哑柏设五福成药铺,兼营杂货,以成方自制附子理中丸、万义丸、藿香正气丸、八面风、医红膏等成药,以八面风为著名;光绪末年,焦镇邓氏设和顺祥药铺,兼营杂货;1875年,终南新村人宋氏设义成永药铺,兼营批发;1875—1908年,长安人在马召设东源长药铺,民国二十年(1931)遭土匪抢劫,房屋财产被付之一炬。
  宣统元年在周至设立药铺的有:1909年,华阴氏设万盛德药铺,兼营杂货;1909年,焦镇人骆氏设祯祥福药铺,兼营杂货,民国三十三年(1944)停业。
  进入民国以后在周至设立药铺的有:民国十三年,华阴人李氏在哑柏镇设天成堂药铺,李氏等3人合资设忠信成药铺,兼营杂货,民国三十七年(1948)停业;民国十九年(1930),金岳林在城隍庙东开办全县首家中西医结合的大同医院,任院长,次年任县红十字会会长兼县戒烟所长,民国二十六年(1937),金岳林参加抗日战争,医院停办;民国二十一年,蓝田人肖氏设萱情堂药铺、源盛德、瑞盛恒药铺,民国初年开办,兼营杂货,分别在民国三十年(1941)、民国二十五年(1936)停业;民国二十二年,马召涌泉人周尚志设敬胜源药铺,兼营杂货,民国三十七年(1948)停业;民国二十八年(1939),湖南人苏氏设义正兴药铺,兼营杂货;民国二十九年(1940),被广育堂辞退的3名药工合资在县城东街设广义堂药铺,加工痧药;民国三十四年(1945),焦镇人何氏设天济堂药铺,兼营杂货。中华民国年间在县内开设药铺四十余家。除上述外,还有元盛德、宝生堂、恒庆玉、复信合、明和堂、德生和、万顺水、兴盛魁、丰兴德、三德堂、槐盛永、华兴堂等兼营杂货的药铺。
  在终南镇开办药房的有:茂盛永、天顺福、义盛昌、荣盛福、长顺元、福兴元、福善恒、同义和、敬义恒、德兴元等药铺,均兼营杂货。在县城设药铺的有:任氏道远堂、南氏德兴堂,还有德明福、寿生源、天瑞生等12家,均兼营杂货。
  民国时期,周至著名中医药师有:赵觉僧、管生春、魏效徵、惠景和、赵瑞亭、张旭兴、段怀义、李鹤龄、辛志治、屈光祖、薛士贤、李廷杰、王振南、刘荣汉等。①
  在这些林立的药铺、药店中,影响最大、成效最卓著的就是大王镇凿齿村阎辅炽创办的“广育堂”药店。
  二、“广育堂”药店的创立及其经营过程
  清乾隆五年(1740),户县大王镇凿齿村阎辅炽,在县城西街(今城关药材商店)开设广育堂药铺,所营药材,货真价实,依法炮制。辅炽精于医道,对痧症有独到的研究,治病有奇效,并研制出痧药。嘉庆六年(1801)八月辅炽故,药铺由小儿子增彦经营;后由伯奇经营,药业益盛。咸丰七年(1857)伯奇故,药铺由长子景荣经营。景荣废学经商,专心致力于岐黄之术,尤精小儿科,问病者,日以数十计。同治二年(1863)十月,李蓝义军攻破周至县城,景荣归家。次年,义军撤走,景荣复返周至整肃药铺。光绪十年(1884)八月,景荣故,药业由次子经营。民国十四年(1925),次子故,药业由鼎孝执掌。民国十七年(1928),痧药加工改进,增置出条机、丸药机等,产量大增,产品行销甘肃、青海、宁夏等地。之后,在西安西大街和东关分设广育堂连号,分销痧药,采购制药原料,注册“良心”商标,药袋印有周至广育堂监制字样。相继加工制造的还有灵砂丸、麝香万应膏、追风散、梅花点舌丹等药。民国十八年(1929),“痧药”被药业界推崇备至,参加万国博览会,销量激增,天津、上海亦有销售。民国二十四年(1935),广育堂分设阎广育堂、老广育堂、阎老广育堂等九家联号,成为在陕西和西北极富有影响力的药店。②
  三、“广育堂”药店的经营经验
  广育堂药店从阎辅炽起,历经五代人的努力,为一味“痧药”付出了五代人的聪明智慧,并以此登上了陕西国药业龙头老大的地位,在陕西乃至全国都富有影响。这数百年来,他们父业子承,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经验。
  (一)以善为本,诚信经商
  阎辅炽的广育堂之所以凭“痧药”百年不衰,靠的就是善良和诚信的经营法则。创建广育堂药店的阎辅炽,就是因其先祖阎某康熙年间在周至开设广育堂中药铺,其重义气,乐施与,遇贫苦的病患者,辄以药物施与之,不望回报。终南山一位道士被他的义行所打动,传以秘方(即痧药方)给他,并告诫说:“此方济世活人,君亦可获厚福也。”不久,陕西大旱,虎烈拉瘟疫肆虐,广育堂生产的痧药,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救治了很多人的病。从此广育堂痧药名重国内,大获其利。③
  为了确保痧药的疗效,他们高度重视药品的制作质量,造药济世,从不敢有半点马虎。该药的生产流程是,由西安选购上等药材运回户县阎家,分别拣选干净,加工切片,碾磨成末,由阎家秘方传人在药室搭配,交药工加工成丸,广销甘陕、天津、北平、杭州。该店经营发展顺利,由一店变九店,分别在周至、户县、西安办了九家“老广育堂”分号,以优质产品形成在西北药品市场上的垄断地位。
  1929年,该药被推举参加万国博览会时,他们又刻意将商标注册为“良心牌”,以表明药品货真价实,制药人凭良心经营的良好商德,取得了极其明显的宣传效果。广育堂药店更以这一剂主治霍乱的祖传痧药兴盛了二百余年。
  (二)数代努力,痴心不改
  阎家深知名牌产品对企业生存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他们自从阎辅炽先祖获得痧药秘方后,五代人精心钻研,费尽心血,使之不断完善,一直保持着治疗霍乱特效药的王牌地位,体现了阎家人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人道主义精神。
  阎家从其先祖获得“痧药”秘方后,经精于医道的阎辅炽独到研究,研制出痧药,成为治疗疟疾的奇效药。阎辅炽去世后,阎辅炽的小儿子阎增彦经营。后由伯奇经营,药品的疗效更为明显。伯奇故,药铺由长子景荣经营。景荣更是精于歧黄之术,不断探索药理药性,使痧药的配方更加合理。景荣故,药业由伯奇次子经营。民国十四年(1925)次子故,药业由鼎孝执掌,才发展到鼎盛时期。一味药凝结了五代人的心力和聪明才智,这在中国国药发展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当然在主营痧药的同时,广育堂对其他药品如灵砂丸、麝香万应膏、追风散、梅花点舌丹等也是精益求精,认真炮制,“药材虽贵不敢减物力,品名虽高不敢乱炮制”,使它们成为与痧药并驾齐驱的名牌药品,在陕西是人存家备的著名良药。广育堂的药品还影响到整个西北地区,一些来西安办事的甘肃、青海、宁夏人,回去时总是要购买几盒“广育堂”的药品,作为家中常备的良药。
  ①编委会:《周志县志》,三秦出版社1993年版,第2章,汉至民国时的医疗。
  ②严中厚:《西安东关周至广育堂药栈》,《户县文史资料》第3辑,第11页。
  ③严中厚:《西安东关周至广育堂药栈》,《户县文史资料》第3辑,第11页。
千年秦商列传 第一辑 民国卷/刘阿津 李刚.-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