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陕商故事

陕商故事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民国西安“珍珠泉”浴池创始人——焦繁东







在民国的西安解放路,有一家在西安创办最早的大众浴池,它就是“珍珠泉”浴池。创办这家为民众带来无限快乐浴池的就是商人焦繁东。
  一、解放路的历史沿革
  明洪武三年(1370),明太祖朱元璋封其次子朱爽为秦土,建在今日西安新城区的秦王府当时颇具规模。1644年,清军挥师入关,定鼎北京后,八旗兵丁被派驻全国各大城市和水陆要冲。为防止满族被汉族同化,阻隔满汉交往,强化八旗驻防兵丁镇压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力量,清朝统治者在各驻防城市纷纷兴建供八旗兵及其家属居住的“满城”。西安的“满城”就建在以解放路为中心的东北隅,沿东大街、北大街建有城墙,是典型的城中城。
  1928年,西安市政府正式将原“满城”划为新市区,拓荒卖地,进行开发。是年秋,开拓修建了泥拌碎石路——尚仁路(后更名为中正路),即今解放路。并把与解放路相交的东、西一至八路以“崇”字起头称为“孝、悌、忠、信、礼、仪、廉、耻”路。这些地名,浸润着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价值,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
  1935年,垄海铁路通车西安,西安市政府在尚仁路北端凿通城墙,开辟了中正门(即今解放门),并将尚仁路延伸北接火车站广场。这是解放路第一次改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大量沦陷区难民流入,大批工厂企业内迁,解放路由此发展成为商业街,火车站周围发展成为工业区。
  1949年,西安解放,同年7月原中正路正式更名为解放路。
  对于一个城市来讲,火车站客流密集、人口流动量大,历来是繁华地带,西安也不例外。作为主要通道,解放路从早到晚的人流量都很大,中转的旅客需要在火车站附近逗留,这些旅客的吃住行、购物、休闲娱乐等活动构成了解放路地区巨大的商业需求。
  抗战期间,由于日军侵略,国土沦陷,国事日艰,西安在成为大后方经济发展战略重镇的同时,难民众多、劳动力充裕;同时由于商业市场的初步形成,京、津、沪、豫、鲁、晋等地商人陆续在解放路开店,当时店铺达2000多户,摊贩3100多人,因社会动荡、物价飞涨,大批失业的工人为生计转为摊贩。当时,在解放路西侧,即今天的民乐园附近,是西安曲艺精华荟萃之地,有不少杂耍、舞刀弄棒、卖艺的,还有上百名艺人在此演出,并设有茶社二三十家。
  解放路全长1900米,周边常住人口12万。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这一地区呈现出包容性和开放性两大特点。
  包容性主要体现在不排外、不欺生,总让安身的外乡人有归属感。抗战期间,河南等沦陷区的难民逃难来到西安后,大多数都在解放路一带安身。这里河南人、陕西人、全国各地的人,汉族、回族、其他民族的人长期和睦相处,生生不息。凡是解放路的人基本上都会讲普通话、陕西话、河南话。以语言为代表的交流方式和以喜吃面食为主的生活方式早已让人分不清谁是本地人,谁是外乡人,大家都是西安人。
  开放性表现在,解放路是火车站和陕西长途汽车站旅客上下车必经之地,许多人从这里去了全国各地、世界各国,又把外部世界的信息通过解放路带回西安,让这个中国内陆城市也能较快接触到外来的一切,并由此影响和辐射到省内外乃至西北各地①。
  “珍珠泉”浴池就坐落在解放路中段最繁华的地段。
  二、“珍珠泉”的创办过程和经营特色
  西安的洗澡行业源于西周丰镐的沐浴(沐发澡身)。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利用骊山温泉砌成浴池,称“骊山汤”或“神女汤”。西汉长安规定五日一浴,浴日官吏放假,称“休沐”。唐代长安,骊山汤扩建为华清宫,杨贵妃“温泉水暖洗凝脂”,当年城内皇宫、居民坊里和佛寺都有沐塘,朝廷官吏每十日放假一次,以方便沐浴。宋代西安出现商业性浴溏。
  到了民国二年(1913),焦易堂创建“大同园”浴池,是西安民国以来产生最早的大众公共浴池。“大同园”浴池位于东大街386号,创始人焦易堂系同盟会会员,曾主张民主自治、男女平等,后任国民党最高法院院长,店名取意于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世界大同”。当年的“大同园”浴池整个建筑按花园式布局,临街三层木楼与后边的三层木楼对应,东西两边的二层木楼与南北楼相通,中间一个大花园,造型典雅、别致。内设茶房部、下活部、上活部,在后楼一层有一个大池,设有165张床位。“大同园”一直是西安最为高档的浴池之一,更因焦易堂的身份而成为政要贤达、阔佬财阀、文人墨客的出入主地。以后又有灵龙泉、珍珠泉、北海浴池相继开业。民国二十五年(1936),西安浴池发展到28家,西安浴池业同业公会成立。
  1936年12月1日,“珍珠泉”浴池在尚仁路中段西侧落成,是山东济南的福安公司投资兴办的西安首家现代化浴池。珍珠泉位于当时西安的山东福安院内,以山东济南名泉“珍珠泉”命名。福安公司之所以给自己兴办的浴池起这个名字,无非表明这是山东人的企业。福安公司是由济南的殷商巨富和社会名流组成的,其中有医林名家耿仲宜、办有济南泰丰银行的张伯仁和盛公银号的经理孙汇东等人。
  而“珍珠泉”的主要创办人是焦潘东。焦祖籍山东,他从家乡请来了颇负盛名的能工巧匠设计、建造浴池。楼的结构呈两层“曰”字形状,每层楼中央是浴塘;浴塘采用云南大理石砌成,浴客房间用东北红松木板相隔;房间的墙壁和地面均采用红松木板装贴铺设,墙壁和地板漆为古铜色,使整个浴池显得古雅华丽。为了解决水源,在楼后打了两眼深井,因“清冽似泉,喷洒如珠”,水质可与济南的珍珠泉媲美,故命名为“珍珠泉”。这是“珍珠泉”命名的又一重含义。
  西安公共浴池“珍珠泉”开业后,设了男大池、淋浴、盆浴和特间、女淋浴、女盆池等服务项目,并建立了一整套完备的服务程序,包括起立迎客、喊堂让座、引客入池、搓背修脚、递送热毛巾、床前送水、按摩捶背、送客出店等八道工序。这在当时的西安是非常新颖的服务项目,是其他浴池所不能相比的,从而使“珍珠泉”在西安洗浴行业名声大震。正如当时“珍珠泉”门前挂的一副对联所书:“明河银汉间水清似境,星阙琼楼内过往皆仙”,也正像姚泽芊在《有关洗澡的记忆》对珍珠泉的描写:“澡堂里豪华之至:悠长贯通的廻廊、高档的木地板、绵软的地毯、黄铜包角的木楼梯和木隔断、雪白的浴盆、浴巾……”②这是当时人们对“珍珠泉”的由衷赞美。
  “珍珠泉”由此成为达官贵人、军政要员、阔佬财阀的出入主地,成为西安当时首屈一指的高级浴池。解放后,浴池收归国有,时任西安市市长的方仲如亲自参加了浴池工会成立大会③。
  ①《漫话西安解放路》,陕西论坛,2010年9月2日。
  ②姚泽芊:《有关洗澡的记忆》,《西安日报》,2013年2月8日。
  ③轩辕杨子:《西安洗浴市场的嬗变》,《西安日报》,2013年2月8日。
千年秦商列传 第一辑 民国卷/刘阿津 李刚.-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