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陕商故事

陕商故事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民国陕商在天水的代表——张向荣、史宝山、李子宏







天水为古秦州,“当关、陇之会,介雍、凉之间”,历来是陕西商人进入关陇的必经之途,也是陕西商人经营的重镇。尤其是在天水的国药业,陕西商人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产生了许多著名的商人,他们中的代表就是张向荣、史宝山、李子宏。
  一、民国时期陕西商人在天水的经营概况
  秦州是秦人的祖宗发祥之地。有人写诗咏叹古时的秦州是:
  大岭西来万岭横,
  秦亭何处但荒荆。
  妍西考牧方分土,
  天下山川尽姓赢。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中说:“秦州府东三百里。东至凤翔府陇州三百五十里,东南至汉中府凤县三百二十里,南至成县二百六十五里,东北至平凉府三百四十五里。
  古西戎地。秦始封于此,周孝王封秦非子为附庸。今秦亭,秦谷是其处,及并天下,置为陇西郡。汉析置天水郡武帝元鼎三年置,治平襄,王莽末,隗嚣据其地,建武中讨平之。永平十七年,更为汉阳郡治冀。三国魏增置秦州治所。晋因之,又改汉阳为天水郡亦治所,其后为氐羌所据。后魏仍为天水郡,亦置秦州仍治所。隋初,郡废。炀帝又改州为天水郡。隋末,薛单据其地。唐复曰秦州。天宝初,曰天水郡。乾元初,复故初治所,后移成纪。大历初,没于吐蕃。大中三年,收复。咸通四年,置天雄节度治此。景福初,为李茂贞所据。五代初,没于蜀,亦置天雄军。后唐平蜀,改为雄武节度。汉初,又为后蜀所取。周显德二年,收复。宋仍曰秦州亦曰天水郡,雄武军节度。金因之又改军曰镇远军。元仍为秦州,寻以州治成纪县省入。明亦曰秦州编户四十九里,领县三。今仍曰秦州。
  州当关、陇之会,介雍、凉之间,屹为重镇。秦人始基于此,奄有丰岐。东汉初,隗嚣据之,妄欲希踪西伯也。其后,武侯及姜维皆规此以连络羌胡,震动关辅。蜀汉延熙十八年,姜维破魏雍州刺史王经于洮西,进围狄道。魏征西将军陈泰曰:维若以战克之威,进兵东向,据略阳积谷之实略阳,见秦安县,招纳羌胡,东争关陇,此我所恶也。而乃以乘胜之威挫坚城之下,是我破敌之时矣。盖关中要会,常在秦州。争秦州,则自陇以东皆震矣。晋元康以后,关中多事,秦州每为棋劫之势。唐初,薛单据秦州,与唐争关中。举不速亡,则三辅未必能一日无事也。大历以后,秦州没于吐蕃,雍岐之境,烽火相接矣。李茂贞兼有秦州,关中诸镇,岐为最强。其后蜀人得此,数争岐陇。周世宗克秦州,而孟蜀之亡兆已见于此矣。宋人南渡以后,以梁、益为东南上游,拮据蜀口,尝在秦陇间。宋卒弃秦州,五路遂不可复绍兴十年,吴复秦州,和议成,割以畀敌。三十一年,吴收复秦州,旋弃之,以坚和议。虞允丈曰:关中天下之上游,陇右关中之上游,而秦州其关陇之喉舌欤。”①
  天水是陇上门户,有“陇南锁匙”之称,是陕、川、甘的主要通道,境内有著名的茶马古道“关陇大道”。秦州通往关陇的古道有五里铺、十里堡、二十里铺、西十里堡、三十甸子、四十里铺、关家店、徐家店、大河店。
  明代,明政府在秦州设有茶马司,主管茶马交易,又设有茶叶批验所验茶分选,再包装西运,每年仅从陕西风翔发往秦州的运茶骆驼就多达五六千峰②。所以天水又是陕西和山西商人的猬集之地,两省商人在天水设有会馆,一个在西街,即陕省会馆,一个在东街,即山西会馆。
  因此,陕西商人进入天水经商很早,他们主要在国药业和服务业等领域占据着明显的优势。据庞瑞琳、韩惠荣写的《民国秦州商事》记载:“陕西商人在秦州创办最早的国药店是‘长春堂’,明洪武年间陕西华阴人张高荣开办,至抗战前夕歇业,在天水有600年历史。”在“长春堂”的带动下,作为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的第一重镇天水,明、清时陕西人来此经商者逐渐增多,其中首推中药材行业。他们的分布是:三星巷以东,交通巷以西的铺面,多为陕西华阴县商人开的国药货栈或药店。其中规模较大的货栈有:交通巷西口陕西人李夏娃开的“永顺和”行栈,以批发药材为主,备有供外地客商吃住和骡马车辆停放的场所,常有从上海、北京、广州、天津、河南、徐州等地来进货的客商住宿行栈,西路的骆驼、东路的骡马货运队送货后也在此歇脚;陕西人赵自强开的“公盛通”药材货栈;陕西人齐树雄开的“复顺昌”药材货栈:路南有陕西人李自厚开的“德生成”货栈、“复义店”药材栈。西关大街南边铺面有陕西人开的“永德和”。
  从明洪武年间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在秦州城开业的药店就有61家,遍布大街小巷。甚至扩展到东路马跑泉、甘泉、街子一带设立分店。其次是山货业(又称过载行栈)和南货业(烟酒副食),一些较大的店、铺、行、栈多为陕西人所有。随之,陕西人宋秦的数量也逐年增加,投亲靠友学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操着陕西腔的相公们比比皆是,这些店铺成为培养专业商贾人才的摇篮③。
  而在这些陕西商人办的中药店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华阴人张向荣开的“长春堂”、华阴人史宝山开的“万春堂”和富平庄里镇商人李子宏为掌柜的“睦记安泰堂”。
  二、“长春堂”、“万春堂”和“睦记安泰堂”的创办及经营过程
  明洪武二年(1368),陕西华阴人张向荣从陕西来秦州落户,开设“长春堂”药店,加工、批发兼零售中药材,所产药材大部分批发至甘州、肃州、凉州、兰州、青海。除经销当地产的药材,还派专人到外地采购药材。当时西北交通极为不便,从河南、陕西发往青海、宁夏、新疆的药材得由马车运至凤翔,再用牲口驮运至秦州;从四川发往青海、宁夏、新疆的药材,由成都运往汉中,再由汉中用牲口驮或人力背运至秦州;天水附近的徽县、岷县、漳县、西和、礼县、两当等地所产的药材都由人背至天水,通过药材行栈发往外省。“长春堂”收购、储备、发货量相当大,到清末时,发往兰州、凉州的药材一次就有百余峰骆驼驮运。“长春堂”清末民初兴盛一时,民国十五年后渐衰,至民国三十八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歇业,前后经营达580多年。④
  陕西华阴人史宝山,祖上就是中医大夫,清嘉庆年间移居秦州经营中药铺。到史有权这一辈,在天水伏羲庙以东,设立“万春堂国药店”。铺面招牌较为奇特,黝黑雕漆面,翠绿色凹形颜体字“阴抱阳”匾,“万春堂国药店”赫然醒目。伸檐抱柱匾也十分考究,上联“楢井泉香滴滴点开阴阳路”,下联“杏林春暖枝枝透出活人心”,颇能体现店主人的文化修养。解放后,1951年“万春堂”房产被没收改为供销社,只得迁至小街南边,缩小为三间,至1956年合作化时,史有权已年过七旬,经政府许可,虽挂“公私合营万春堂药店”招牌,但一直以行医为主单干,为全市药业行唯一一家私营药铺⑤。
  天水“睦记安泰堂”药店,开业于清道光初年(1821),是创建于清乾隆五年的“兰州安泰堂”在天水的分店。店址在交通巷东口,从业15至20人。掌柜李子鸿,是陕西富平庄里镇盘龙湾村人,经理李子宏,也是陕西富平人。
  1941年8月5日,日寇飞机轰炸天水,一颗炸弹落到“安泰堂”后院,五间仓库毁于一旦,损失30万元,仅家具、器物折价17000余元。后经总店扶持,多方努力,克服困难,方恢复了经营。
  天水“睦记安泰堂”药店最后一任经理是党智芳、王崇厚。党智芳任经理后,放松经营,专事营私,巴结当时专员高增级、县长高德清。每到年节,打发相公送礼上门,与军界政界的地方官来往甚密,平日常请这些人上馆子吃吃喝喝。这样便将一个好端端的名店挥霍得几近成空壳。新中国成立前夕,党智芳逃往四川。新中国成立后,省安泰堂总号又拨款1亿元法币(相当于1万元)予以扶持,才使安泰堂在大同路对面重新开张,由毕业于陕西商学院的李家二少爷经营至1956年公私合营⑥。
  三、“长春堂”、“万春堂”和“睦记安泰堂”的经营经验
  国药业是陕西商人经营的传统产业,在这方面他们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而“长春堂”、“万春堂”和“睦记安泰堂”则根据自己的实际,有所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选材地道,古法炮制
  凡是经营药材的商人都要懂药性、用途等中医常识。“长春堂”的张向荣深知只有掌握好采药季节,采来的药材才能发挥最大的药效。因此,要求采购人员严格遵循药材生长的自然规律,按季节采购。春季采柴胡、茵陈、厚朴、杜仲、黄柏、芍药等;夏季采夏枯草、半夏、马齿苋;秋季采大黄、当归、党参、黄芪;冬季采冬花⑦。
  “万春堂”则是按古法炮制,一丝不苟。他们要求采购的药材必须是正品标准,按节时分,加工炮制一律按“大药典”要求为准。
  如柴胡,分春柴胡、冬柴胡;杏仁,分甜杏仁、苦杏仁;贝类分为象贝、贝母、姚贝母、新贝母;根类的枯芩有条芩、子芩等。加工生地,要除去杂质,洗净泥土,浅水浸泡,捞出、润透,切片2分厚;槟榔要经浅水泡15~30天,以泡透为度,切的薄片要薄如纸、极透亮,每粒可切70~80片,放在手心一吹即飞;香附,要除去杂质,用碾子碾碎,簸去毛和碎末,再用醋、黄酒、大青盐提取的姜汁拌匀,使其全部被吸收后,用文火炒成黄色,出锅晾凉;清半夏,要用清水浸泡10~14天,每天换水,再用白矾化水浸泡3天,用清水取矾冲洗干净,到无白心,无麻辣味;姜半夏,要取捣碎的生姜煮沸后,加入白矾,煮至无白心,无麻辣味,再切,晾干,簸去杂质,用文火炒至浅黄色才可使用;熟地黄,将大的生地用水洗净,用一定比例的黄酒润透,置笼屉内蒸24小时,每次按比例加入黄酒,反复蒸六次才为熟地。
  炮制黄连上清丸,需黄连、大黄、黄芩、菊花、川芎、连翘等20多味药。制水丸时,将药材加工洁净,炮炙合格,轧为细,过130孔的箩,混合均匀;取10%的药粉起母子,每百粒重2分。
  制作“百效膏”的主要成分有:威灵仙、红花、怀牛膝、骨碎朴、当归尾、肉桂等73种药。要经过炸料(取芝麻油置锅内,高温加热,将以上药料松包随时翻动,炸至表面全部焦黑色,撤离火源,温度降低后,捞出药渣)、炼油(炸料去渣的油,先以武火锻炼油,后改用文武火,熬炼约5~6小时,滴水成珠为度)、下丹(取规定比例的章丹,徐徐加入锅中并不断搅动,待章丹由红色变成赭色,温度上升后,即成为黑色膏,立即撤离火源。为了去火毒,徐徐向锅内的膏药喷淋清水,木棒不停搅拌)、摊制(将膏药加热过滤,摊在膏药布上使用)。店内至今还保存有三百多种膏药配方。
  炮制三仙丹的主要成分是水银、硝等,制做时先将硝研细,入锅按平,坐水银,用瓷碗盖护严,用火煅之。
  炮制“一稔金”用人参、二丑、朱砂等。制法:炮炙合格,掺匀,轧为细粉,过140孔箩,混合均匀,用朱砂粉套色,研匀。主治小儿热湿积滞引起的停食气促、胸腹胀满、惊悸不安、二便不利⑧。
  “安泰堂”作为百年老店,更是讲究药品质量,努力保持“药到病除”的良好商信。他们严把进货关,自制膏、丹、丸、散,均采购川、广上等药材。采购药材时,必派懂行的把式到药材集散地如四川、宁夏、禹川、青海等地,精心挑选中宁一等枸杞、上等藏红花、天字云茯苓、青海虫草、川黄连、岷当归、民勤甘草等当地名贵药材。
  所购药材严格按照中药的寒、热、温、凉四气,辛、苦、甘、咸、酸五味,升降浮沉、补泻、归经、配伍等不同药性和治疗需要,按照传统加工程序要求,精细加工、炮制。对一些有毒性药的炮制,更是按程序精心操作。中药材在调配处方或加工成中成药前,都要经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处理,以消除或减少药物毒性,改变药物性能,缓解或加强药物疗效,清除药物中的杂质,使之清洁、纯净,便于配制和贮藏。他们在炮制加工的每个环节,都做到了一丝不苟,这正是保证药效的重要方式。
  “安泰堂”的药物加工,分粗细两种。粗加工即切头、去尾、打叉、去皮、去毛、抽心、淘洗、晾晒,比如大黄从购进到上药斗子要经过十几道工序。细加工即切、炙、炒、炮、烘、煅、焙,讲究的是配料要地道,火候要适当⑨。
  (二)创制名牌,诚实不欺
  这些天水的陕西药商,很懂得经营之道。他们深知办药店是为民众解除病痛,没有名牌“良药”,就很难得到民众的信任,就很难在商海里生存发展。因此,他们莫不重视对名牌产品的研制和开发。
  “万春堂”从太爷史宝山传到史德祥已是第四代,代代相传,以精心炮制膏、丹、丸、散而享誉州城,人称“史家药铺”。他们自制的“回春丹”、“六味地黄丸”、“黄连上清丸”、“牛黄千金散”、“紫金绽”及小儿丸散等,由于选料精细、加工工艺讲究而保持着良好的疗效,在秦州城有口皆碑⑩。
  “安泰堂”严格遵照古《炮炙论》,加工配制的“牛黄千金散”、参茸固本“还少丹”、坎离“妙济丹”、“二益丹”、“八宝退云散”各自有明显的疗效,药效显著,盛誉不衰。“还少丹”专治五痨七伤诸虚百损;“二益丹”治妇科病;“千金散”治儿科病。这些名药及配方是店内不传之秘,处方有六七十种,严格保密。分量由掌柜的亲自把握,处方平时都锁在保险柜里,先生坐的椅子下有个坑,坑内放着保险箱。加工药丸全靠手工,滴出的药丸子要大小均匀,有些丸药还要上朱砂面子,色泽红亮,蜡壳上印有字号名(11)。
  为了树立货真价实、药力纯正的商信,“万春堂”药店门前有一株疙疙瘩瘩的老树,下面安着蒸煮药材的锅灶。他们定时当众按照古法炮制工序:切头、去尾、打叉、去皮、去毛、抽心、淘洗、凉晒;然后切、炙、炒、炮、煅等精心炮制,将制作过程公诸于民众的眼皮底下,使购药者目睹制药的全过程,收到了很好的“产品质量示范效应”,在秦州城传为佳话(12)。
  (三)热情服务,悬壶济世
  “安泰堂”因讲求质量、货真价实、服务周到,赢得了顾客的信赖。
  “悬壶济世”、“童叟不欺”是他们的服务宗旨。他们要求抓药仔细、一味一味查对,为患者高度负责。药材切片,加工成药(滴水丸、炼蜜丸、丹蜡丸)及制粉剂,都由有专门技术的把式担任,从而保证了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这些负责抓药的技师,要经过严格的学习和考试。前店的工作人员除有一、二、三、四掌柜,各职其责外,下边店员分有把式(懂技术的高级店员、管账先生、熟悉业务的采购、推销人员)、半槽(懂配药、抓药的二级店员)、相公(三级店员、学徒,先打杂一年,二年认方子,三年学抓药,第四年才能上柜台)。
  名店能人开,不语客自来。“安泰堂”的掌柜们认为,名药铺不仅注重药物要上乘,还要培养出有名的药师。“安泰堂”的药师,从十二三岁当学徒,经过几十年的锻炼和潜心钻研,不但能识别药物的真伪,对药材和成药的加工炮制也有其独到之处,还要求学徒在业余时间经常背诵《大医精诚》、《药性赋》、《汤头歌》等中药经典。药店派一名把式,经常到市场随时掌握物价、行情、服务动态、市场信息,做好市场调查,在与本市同行的竞争中争取主动,立于不败之地。
  聘请名医坐堂应诊,是提升药店知名度的重要保证。“安泰堂”对此心领神会,他们长期聘请唐文轩、张西堂、杨钟峰、李子高、雷春霆等名中医来店坐诊,为百姓诊病。1943年南京名中医阎卓卿先生来天水行医,为扩大影响,经理抓住这一难得机会,重金骋请其在店内坐堂,一下子轰动了半个天水城,人们竞相传颂,吸引了更多患者来店就医、抓药,使“安泰堂”在秦州名声大振。(13)
  ①顾祖禹:《读史方舆记要》,中华书局1955年版,卷59。
  ②乾隆:《凤翔县志》,台中成文出版社1972年版,卷4。
  ③庞瑞琳、韩惠荣:《民国秦州商事——繁华的西关街市》,《天水晚报》,2010年7月3日。
  ④庞瑞琳、韩惠荣:《民国秦州商事——长春堂开启陕商进秦州》,《天水晚报》,2009年7月8日。
  ⑤庞瑞琳、韩惠荣:《民国秦州商事——坚持私营的“万春堂”》,《天水晚报》,2009年7月22日。
  ⑥庞瑞琳、韩惠荣:《民国秦州商事——睦记“安泰堂”》,《天水晚报》,2009年7月16日。
  ⑦庞瑞琳、韩惠荣:《民国秦州商事——长春堂开启陕商进秦州》,《天水晚报》,2009年7月8日。
  ⑧庞瑞琳、韩惠荣:《民国秦州商事——坚持私营的“万春堂”》,《天水晚报》,2009年7月22日。
  ⑨庞瑞琳、韩惠荣:《民国秦州商事——睦记“安泰堂”》,《天水晚报》,2009年7月16日。
  ⑩庞瑞琳、韩惠荣:《民国秦州商事——长春堂开启陕商进秦州》,《天水晚报》,2009年7月8日。
  (11)庞瑞琳、韩惠荣:《民国秦州商事——睦记“安泰堂”》,《天水晚报》,2009年7月16日。
  (12)庞瑞琳、韩惠荣:《民国秦州商事——长春堂开启陕商进秦州》,《天水晚报》,2009年7月8日。
  (13)庞瑞琳、韩惠荣:《民国秦州商事——睦记“安泰堂”》,《天水晚报》,2009年7月16日。
千年秦商列传 第一辑 民国卷/刘阿津 李刚.-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