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陕商故事

陕商故事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清代西安百年老店“藻露堂”财东——宋林元








在清代陕西国药业中西安“藻露堂”处于领头羊的位置,它自制丸、散、膏、丹,所售“培坤丹”是百年不衰的名牌产品,不仅在陕西而且在西北地区都是富有影响力的百年名店。其财东宋氏一门,一直是陕西商界的头面人物。
  一、西安五味什字的历史变迁
  《陕西省西安市地名志》上说,元《长安志图》将今南广济街称为药市街。清《西安府图》将南广济街南部称做“五味什字”。明、清两代,直至民国初年,这里药业汇集,曾有藻露堂、复元成、树仁堂、万年堂等多家中药堂。因此,五味什字以我国中药分甘、辛、酸、苦、咸五味而得名。
  五味什字,位于西安南院门西侧,在唐代,是皇城内鸿胪寺及鸿胪馆的所在地,由南院门街西口、南广济街南口、大保吉巷北口和西边一条街的东口汇合一起形成“十”字状的街区,故名“十字”。在明清两代,由于陕西布政使司(清代称“陕甘总督府”)在南院门,是西安的政治中心,商家傍官府而立,故这里药店、饭店、商店、会馆、公所林立,可谓车水马龙、五味杂陈,因之而得名。
  在这条不大的街区里,集中着陕西的商业精华。计有:
  山东会馆,为清代末年建。现尚残存几间临街的高大平房和原来的水磨青砖墙,墙头上的雕花及檐下的雕花檩仍完整。院内尚有几间带雕花屋脊和兽头的高大平房。
  万清寺,是清代修建的寺院。民国初年,将这里建成一所官办的女子初级小学。
  西安大学,在五味十字街南侧的西头,在清代,是“两湖会馆”北部的范围,临五味什字街朝北开着一小后门,但长期封闭不用。会馆的正门开在南四府街东侧的北头。
  安徽会馆,在五味什字东口内北侧。中药店藻露堂西边就是清代到民国年间的安徽会馆。
  中州会馆(既河南会馆)和中州西馆。这大小两个会馆是连在一起的,均为清代所建,即河南旅陕同乡会会址。
  忠勇公祠(即忠义祠),清同治十二年(1873)为西安将军多隆阿建。
  明、清两代至民国初年,五味什字药业汇集,生意兴隆,曾有藻露堂、万年堂、树仁堂、复元成等多家中药店,尤以藻露堂、敬元堂和敬信堂等历史悠久,素富盛名。各大药店销售种类丰富的中草药,丸、散及珍贵药材,都挂着货真价实、童叟无欺、遵古炮制的招牌,可谓“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在这里形成西安著名的“药市”。
  五味什字的传统小吃更是名声遐迩。计有:
  “王根儿”腊汁肉店,用他家祖传的腊汁肉汤煮腊汁肉,远近闻名。王根儿挑一副担子摆在一固定的地方,从每天上午10时卖到中午12时,在这两个小时内,附近的商店以及老雇主们按时去买,一般都是记账,到月底清算。买主和卖主相互信任。
  “樊记腊汁肉铺”,也是西安出名的小吃,樊家的腊汁汤一般不加生水,不加酱油,而以陈腊汁为汤,以糖色美化肉色,因而肥肉不腻、瘦肉不渣,食后其味无穷。
  “老韩家桂粉汤圆”,是西安独一无二的名贵小吃。据传清光绪年间,南方人林某在南广济街摆摊,制卖汤圆,后传给南方人沈某继续设店专营。
  高家“红肉煮馍”与“柿子饼”,是个大众化的饭馆,顾客可以自带“锅盔”,用红肉给煮,这家煮馍,给的肉多,汤浓而味香,经常顾客盈门。秋冬季节临潼火晶柿子上市时,则添卖“柿子饼”,也叫“黄桂柿子饼”,是西安传统的风味细点。
  古色古香的“藻露堂”就设在这条名店林立的商业街上,成为五味什字的标志和靓丽的风景线。
  二、西安“藻露堂”的经营过程
  藻露堂创办于明代熹宗天启二年(1622年),历经九代传人,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是当今西安城中最古老的中药店之一。创始人宋林元,原籍湖北荆县,是一位乡间郎中,走街串巷,行医卖药。中年时来到长安,落户定居。悬壶数年小有积蓄,遂在五味十字开设中药店,定名“藻露堂”,继续以卖药看病为业。他专长看妇科并积多年临床实践,研制出培坤丸。此药专治妇科疾病,功效显著,深受患者欢迎,历代沿承,成为藻露堂中药店主要生产经营的名贵中成药。
  明代末年,陕西屡有饥馑,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动荡,宋家虽有这种祖传名药,但也没有多大发展。直至清代中叶,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藻露堂由于地处当时最繁荣的商业闹区,加上培坤丸驰誉遐迩,慕名上门买药者与日俱增,生意日渐兴隆。爰觅购房产,装饰门面,增加店员,扩大业务,成为当时长安最大的国药零售店。高宗乾隆年间,请户县榜眼张玉德题写了店牌匾两面,一面高悬门前,一面挂在正堂内。其书体为行楷,笔力浑厚、凝练、流畅、苍劲,行人流连观赏,同声称赞,在西安古今牌匾史上堪称一绝。此后,藻露堂在社会上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同治年间,店堂失火,房产、药材大部分烧毁,损失甚大。后经东家和全体店员的共同努力,到清末民初第七代东家宋赞臣时,生意重振,元气恢复。1933年,宋赞臣去世,其子宋钤生(第八代传人)接任经理。这时资本已有2万多银元,从业人员十六七人,日均销售收入200多银元。到了解放初期,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已有10多万元,从业人员30多人。
  藻露堂除了培坤丸外,还销售其他中成药100多种,其中名贵品种有参桂鹿茸丸、参茸固本丸,主要销往湖南浏阳一带,年销售量约4000斤。藻露堂成为西安最大的药店,当时的经理宋赞臣被推为西安药业公会董事,成了西安国药业举足轻重的人物。①
  三、西安“藻露堂”的经营管理经验
  (一)创制名牌,人有我优
  “藻露堂”四百多年长兴不衰,名誉西北,与他们长期坚守“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的从业道德有直接的关系。他们所售的药品,选用上等原料,严格按照规定的工艺制作,不随意减味减量。经营汤剂、饮片药把好三关:首先是进货关,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伪劣品种一律拒进。其次装斗关,该堂设有专门的切药工和炮炙工,各种药材在装斗之前,都要按照规定规格,分别切成薄片、厚片、圆片、斜片、方片、条片、直片等;该挑拣、筛簸、淘洗、浸润、炮炙、煅炒、蒸晒都要遵古法炮制,不粗制滥造,不用渣末变质品。第三是把好调剂关,学徒不满三年不能上柜台抓药;调剂好每服药,都要经过专人核对,以防差错;顾客或医嘱要求多味单包另号的,均按要求办理;每个品种附有印好的说明,以利患者知晓药性和进行监督。
  而支撑“藻露堂”四百年江山的则是其名牌产品“培坤丹”。
  培坤丸是藻露堂历代秘传的名贵药品,是创始人宋林元积多年的行医经验,由22种中药配制成的专治妇科疾病的中成药。该药配方合理、选料地道、炮制得当、制作精细,具有补气血、滋肝肾的功能,对妇女血亏、月经不调、赤白带下、久不受孕等症有显著疗效,不仅享誉省内外,而且在东南亚华侨中较有名气。
  宋氏历代把它视为秘方,只传媳妇,不传姑娘。配药也一直由历代的掌柜娘子掌秤,其他人不能插手,配齐搅匀交由药工辗罗。虽在该店工作几十年的老职工,也弄不清这个药方的真实分量。
  藻露堂配置培坤丸,一直保持传统的做法:选料精良,不怕价高。主要原料的库存,一般要保持一年至三年的用量。采购蜂蜜,大部分在冬春之交,平常储量20多大缸。培坤丸的原料实行专库储存,挑选忠实可靠、技术熟练的工人炮制与保管。制作工艺包括切制、炮炙、调配、粉碎、和药、搓条、制丸、晾晒、打光、包装十道工序,一律系手工操作。
  由于培坤丸配方合理、选料地道、炮制规范、制作精细,因而疗效显著,赢得了患者的赞誉。在西北地区可以说达到了家喻户晓的广度。就连秦腔名老艺人汤涤俗、阎振俗在《白先生看病》折子戏的唱词中也津津乐道:“人丹宝丹无极丹,藻露堂的培坤丸。”培坤丸除供应陕西外,还主要销往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山西、河南等地,民国时年销量一般都在两万多斤。
  1943年国民党政府对中成药进行审查登记,却由西医进行鉴定。后经中药界据理力争,才改由当时西安名中医景辛农(建国后任西安中医医院院长)、穆少卿等进行。他们对藻露堂的培坤丸,根据处方组成、功能主治和群众认可证明合格,该堂才领得了营业执照。1945年,该堂根据唐代贾岛《寻隐者不遇》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意境,设计培坤丸的商标为“松童牌”,并向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
  (二)讲求商信,注重宣传
  藻露堂在经营中不仅以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注重药品质量取信于顾客,而且在商业交往中,也经常讲求信誉。藻露堂的货源,绝大部分来自东关各药材行(栈),他们在购销来往中,每月结账一次,藻露堂从不失信。因此,药材行栈都愿与藻露堂来往,一有好货,上门请购。药材行栈与藻露堂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为了培植商信,他们在名品“培坤丸”的销售上,也是让利销售,以广招徕,树立“藻露堂”好药为民众的良好市场形象。对“培坤丸”的销售,实行每购10斤赠送1斤以优待。这样不仅征得了更多的患者前来购买,而且招来了许多城乡药店批购代销。此外,藻露堂在柜台中,无论是汤剂还是成药,遇有顾客钱不够时,也让把药带走服用,方便时送来,从不记账,以此宽惠而吸引众多的顾客。
  藻露堂很注重广告宣传,他们深知“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道理,虽然身为名店,依然利用各种手段,扩大广告宣传,招引顾客。每逢南五台和西五台佛教盛会,就在山上施舍饭食药品,以此作为善举,扩大影响。每年从农历正月十五开始,到二月初二,庆祝药王盛会,藻露堂借此机会举行多样的春节活动。白天宴请宾客,车水马龙,嘉宾盈门。夜间张灯结彩,燃放烟火,盛况空前,途为之塞。特别要提及彩灯,有汉桃梅纱灯、明水磨石灯,不胜枚举,均为楠木框架。其种类之多,绘画之精妙,在古都灯史上享有盛名。世居西安看过藻露堂宫灯、烟火的老人,至今仍津津乐道。该店灯节还举办清唱自乐班、秦腔名艺人挂衣堂会。早已物故的秦腔名家陈雨浓、马平民、耿善民、苏哲民、李正敏及唱汉调二黄的山鸣岐、赵安之等都曾临场献艺。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不仅藻露堂的名声得到广泛传播,而且辛劳终年的店员学徒也得借此同乐。
  (三)细化管理,和谐员工
  藻露堂在企业管理上也有它的一套办法。
  一是根据前店后作坊的实际,内部组织健全,分工明确。店堂设汤剂部、丸散膏丹部。作坊设培坤丸制作组,明确分工,各负其责,但又相互配合。制作培坤丸,由专人碾粉、和蜜、制丸、打光。其他丸散也分类指定专人配制。随时检查销售情况,不许脱销。
  二是延长工作时间增加收入。根据建国前在该店当学徒、店员的老职工回忆,那时他们每天工作都在十六七个小时。因为培坤丸销量大,各人除完成白天的工作外,晚上都要加班到12点以后。
  三是对店员报酬从优。除供给伙食、住宿外,全部以工资、奖金付酬。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对学徒的待遇是第一年3元,第二年4元,第三年5元,有时也可略有增加:对店员根据工作年限长短,逐年增加。每年春节过后,按惯例进行开会(俗称“说话”)。由东家、账房先生(会计)、高级店员参加,对每个店员、学徒进行评定,根据干的好坏,决定薪酬多少、留用或者辞退。从年终利润中提取10%作为对店员、学徒的奖励,数额根据实绩评定。建国后经劳资协商提取的比例,提高到21%。由于职工报酬与企业盈利挂钩,职工的工作热情高,干劲也大。②
  ①勾培玉:《藻露堂中药店的变迁》,《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陕西卷》,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年版,第605页。
  ②王涤:《新西安藻露堂中药店》,中国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中华百年老药铺》,第472-477页。
千年秦商列传 第一辑 清代卷/刘阿津 李刚.-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