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陕商故事

陕商故事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从商人到封疆大吏的长安人——王处存






中国传统社会存在捐纳制度条件下,官商之间可以互相转换。商人可以通过捐输获取功名,转化为官僚,官僚也可以通过经商而转化为商人。在唐末长安就出现过一位由商人而转化为封疆大吏的著名历史人物,他就是长安人——王处存。
  一、唐代的捐输
  捐输也叫捐纳,就是花钱买官,它在中国有悠长的历史。最早开中国捐输先河的是秦国的商鞅,《商君书》曰:“民有余粮,使民以粟出官爵。官爵必以其力,则农不怠”,以“输粟拜爵”作为刺激农业生产的手段。秦始皇上台第4年秋,“蝗虫从东方来,蔽天。天下疫。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当时飞蝗成灾,人民饥馑,秦始皇下诏卖官,一级爵位的价格是一千石粟,只是当时爵位还是一种荣誉虚衔。汉代初年,政府财政困顿,汉惠帝六年,“令民得卖爵”①以补贴财政;到汉文帝,采纳晁错建议,令民以爵换粟,可得上造、五大夫、大庶长等爵位,使天下入粟于边②;东汉时期,纳输更成为政府敛财的重要手段③。东汉灵帝在皇家园林西园设立卖官所,公开标价卖官,“自关内侯、虎贲、羽林,入钱各有差。私令左右卖公卿,公千万,卿五百万”④。二千石官阶,定价2000万钱;一千石官阶,定价1000万钱,依此类推。各县令、长等缺,视县之地面大小、人民贫富论价,并让求官者“投标”,出价高者中标上任。官价可以浮动,有名望者买官可以减价,名士崔烈就以500万的半价买了个司徒;富豪买官则要加倍付钱,权宦曹腾的养子曹嵩家资豪富,出钱1亿才买得太尉一职,高于定价10倍。为了扩大市场,又实行优惠政策,钱少者可以挂赊欠账,到任后限期加倍还钱。据说这一招很灵验,朝廷内库充盈,集钱如山。
  到唐代,捐纳依然是政府财政的重要渠道。唐初,设“置公廨本钱,以诸州令史主之,号‘捉钱令史’。所主才五万钱,以下市肆贩易,月纳息钱四千,岁满授官。文武职事三品以上给亲事、帐内。以六品、七品子为亲事,以八品、九品子为帐内,岁纳钱千五百,谓之品子课钱”⑤。唐肃宗时不仅道士、僧尼可纳钱并情愿还俗,授官勋邑号,平头百姓纳钱十万文,授与明经出身,未曾读学、不识文字者加三万。
  这一捐纳制度,为商人们通过花钱将商业利润转化为政治投资提供了制度供应。而在传统社会里,商人们为了摆脱低下的社会地位,避免官府的各种侵扰和需索,利用社会政治资源来保护自己的商业利益,也常常会不惜血本,买官鬻爵,以增加利润,光宗耀祖。
  唐末的长安富商王处存家族,就是通过捐输而走上了中国政治的舞台。
  二、王处存的商业经营和官僚生涯
  王处存的商业经营和官僚生涯在《旧唐书·王处存传》有记载:
  “王处存……世隶神策军,为京师富族,财产数百万。父宗,自军校累至检校司空、金吾大将军,左街使,遥领兴元节度。宗善兴利,乘时贸易,由是富拟王者,仕宦因资而贵,侯服玉食,僮奴万指。”⑥
  据此可知,王处存的父亲王宗是唐末长安的著名富商,由于善于经营,趋时贸易,挣得了家财数百万,成为长安城有名的富商,富酹王侯,“侯服玉食,僮奴万指”,后捐官为侯,“仕宦因资而贵”,自军校累至检校司空、金吾大将军,左街使,遥领兴元节度,使王氏家族走上了弃商为官的政治道路。一门皆为官宦,成为世代罔替的封疆大吏。其长子王处存,官至定州右军镇使、骁卫将军、左军巡使、检校刑部尚书,任义武军节度使。二子王处直,亦为节度使。王处存之子王郜,继任义武节度使,后因被朱全忠攻打逃亡晋国。王处存二子王邺,随王郜逃亡晋国。王邺之子王廷胤,与后唐庄宗连为外姻,后唐明宗时,历任贝、忻、密、澶、隰州刺史,后因平叛有功被封彰德军节度使,徙为义武军节度使,又徙镇海节度使。王处存之子王郁,随王郜投奔晋国,晋王李克用把女儿嫁给了他,任新州防御使,921年引契丹军入塞援助王处直,以失败告终,同年,归附契丹,契丹皇帝耶律阿保机收其为养子,后来因军功被任命为崇义军节度使。王处存幼子王威,921年王处存被囚禁时逃亡契丹。王处存养子王都,原名刘云郎,于921年兵变夺取王处存的节度使之位,归附晋国,次年杀王处存,928年反叛后唐兵败自焚而死。王处存家族在唐末的政治风云中留下了浓重的历史痕迹,其中最著名的还要数王处存。
  王处存生于富裕之家,少年时即侯服玉食,靠着父亲的地位,得到了右军镇使的职位,后升为骁卫将军、左军巡使;乾符六年十月,出任检校刑部尚书、义武军节度使。
  875年,黄巢起义军攻陷长安,唐僖宗逃亡蜀中。王处存得讯,日夜号哭,不等朝命,即率本部人马入援护卫,先遣2000人从间道前往山南,保护唐僖宗。当时,黄巢势大,天下藩镇,多受其命,只有前宰相郑畋守凤翔,河东节度使郑从谠守太原,与河中节度使王重荣等人忠于朝廷。中和元年四月,泾原行军司马唐弘夫率军击败黄巢将领林言、尚让,乘胜进逼京师。王处存自渭北亲选骁卒五千,皆以白孺为号,乘夜入京城。黄巢军见势不利,乘夜遁去。王处存进入长安,市民欢呼塞路,部队因而散乱。黄巢得到消息,自灞上回军再次攻克长安,王处存只好退出长安,收军还营。
  为了平息叛乱,王处存前后多次遣使前往河东,见当时拥有强兵的沙陀军阀李克用,以姻好为名,请他出兵收复长安。李克用出兵后,黄巢终于退出长安,王处存又遣大将张公庆率劲兵三千,合诸军击黄巢于泰山,以功升检校司徒。
  王处存为人谨慎,优抚军民,折节下士,人多归之,处理事情又善于随机应变,有大将的气度。幽州、镇州的兵马强盛,地势优越,而易定处於遣二者之间,年年遭受侵犯。到李匡威得志以后,企图吞并夺取易定。王处存与相邻藩镇精心保持友好关系,对内则用恩惠来安抚百姓,十分谦恭地接待贤士,交好太原作为自己的后盾,远近同心。定期演练军队,与各藩镇抗衡,无人能够进犯倾轧,屡次加官为侍中、检校太尉。三军因循河朔藩镇的旧例,推举他的儿子王郜由副使任留后,昭宗认可,多次拜授为节度使,加授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晋升太保。
  光化三年,朱全忠派遣张存敬进攻幽州,由于瓦桥关道路泥泞,改道走祁沟关。王郜这时正与刘守光交好,于是派叔父王处存的军队从背后骚扰,命令骑兵将领甄琼章驻扎在义丰,而张存敬的游动骑兵已经来到,边战边退后撤了十多里地,俘虏了甄琼章。而氏叔琮攻占了深泽,俘虏了大将马少安,进兵围攻祁州,杀光了全城人,斩杀刺史杨约,休整军队十天。王处直固守沙河,张存敬屯兵河北,向王处存军挑战,王处存固守不出。张存敬渡河后方才迎战,王处存大败,损失大将十分之五,士兵战死的有几万人。张存敬收取兵器甲胄装备战士,而烧毁了剩余的部分,乘胜进兵包围定州。王郜杀掉了亲信属吏梁汶,致书张存敬,而请求结盟讲和。不久外郭城失守,王郜带着家人投奔太原,让王处存主持留后事务。朱全忠也到达定州,王处存严词说道:“本州奉事朝廷并无不忠,对待邻藩也没有失礼,不料却受到君的攻打。”朱全忠责问他为什么要奉事李克用。王处存回答说:“我方与太原维持着兄弟的旧交,友好往来,是人之常情。君既然以此怪罪,那就请让我改变主张。”朱全忠答应了他。王处直将堂孙当作人质,交出了所持有的节度使符节,当下进献三十万匹绢,置办牛酒犒劳汴军。张存敬与他订约后回军。朱全忠上表朝廷任王处直为节度留后、检校尚书左仆射。
  王处存用兵最成功的范例就是攻打易州时使用的“以兵易羊”之策,成为中国军事史上著名的范例。
  易州城自张孝忠把守开始,很少被攻破过,一是易州城坚固,二是历任节度使在卢龙与成德南北两个藩镇的夹击下小心求生存,不敢大意。王处存默默地等待机会,一面寻找对策,一面派人到易州城内刺探军情。卢龙兵攻下易州城后,就犯了骄兵的通病,吃喝玩乐,祸害百姓,易州城内,鸡飞狗叫,民怨沸腾。王处存接到情报后觉得这是个很好的突破口,只是怎么利用呢?他在城外的山上观察,无意中看到一群羊,突然心生一计。他想,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粮食奇缺,有的军队没有粮食吃,就把盐腌的死尸装在车上随军出发,充作“军粮”。易州城内一下子多了六万士兵,粮食供应也用不了几天,卢龙兵现在最想得到的就是粮食。此刻要是有一群羊出现在易州城下,卢龙兵肯定来抢,到那时就是一个机会!于是王处存叫来心腹说:“马上给我弄来三千张羊皮,挑选出三千名精壮士兵。”一切准备就绪,王处存选了一个蒙眬的月夜,让每个士兵都蒙上洁白的羊皮,转眼间,他们变成了一群“羊”。这些“羊”慢慢靠近易州城下。卢龙士兵在饥饿中,看到城外来了一群羊,个个欣喜若狂,根本没有任何戒备,打开城门,争先恐后出城,奔向羊群,企图捉回城里,美餐一顿。当他们正要逮“羊”时,这些“羊”突然站直身子,操起随身携带的刀剑,一顿砍杀,卢龙兵猝不及防,溃不成军,王处存轻易取得了易州城。
  ①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卷6,《惠帝本纪》。
  ②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卷2,《秦始皇本纪》。
  ③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食货志上》。
  ④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卷8,《孝灵帝纪》。
  ⑤杜佑:《通典》,武英殿本,卷11,《食货志》。
  ⑥刘昫:《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卷182,《王处存传》。
千年秦商列传 第一辑 周秦汉唐卷/刘阿津 李刚.-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