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会馆商街>陕商会馆

陕商会馆

陕商会馆陕西街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3.2木雕、石雕的分布与题材涵盖











第三章 立体的绘画 灵动的艺术——雕塑 第二节 木雕、石雕的分布与题材涵盖
  西秦会馆众多的石雕、木雕作品,风格独特,内容丰富,包括戏剧场面、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社会风貌、博古器物、花卉鸟兽、民间图案等,组成了庞大的古代社会生活画卷和历史画卷,是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戏剧史、井盐发展史、民族风俗史、雕塑绘画史最珍贵的实物资料。
  馆内有人物、故事情节的石雕、木雕共127幅。其中,人物雕像最多,计500余人;石雕70幅,独体兽雕24尊,损坏14个,补刻9个,5个未补;其他如博古、花卉、图案等木雕、石雕数千幅。
  木雕分布在会馆武圣宫大门及大观楼、福海楼、金镛阁、贲鼓阁、参天奎阁、留三日香客廨、胜十年读客廨等处的衬枋、眉板、栏板及挂落上。
  石雕分布在武圣宫大门、月台栏板和大丈夫抱厅石壁上,独体人物雕像安置在参天阁水池两侧的石壁上,独体兽雕则分散雕刻在月台、水池石栏的望柱上。
  这些石雕、木雕作品在分布上有几大特点:
  第一,石雕不论是圆雕还是浮雕,往往采用以相同形式和相同内容的作品形成系列组雕的方式进行集中展示。
  石狮、石象、抱鼓分布在武圣宫大门前。《赵颜求寿》、《三星高照》、《圮桥敬履》三幅石雕作品连缀一起,分布在天街和大丈夫抱厅相连处的月台栏板上,背面居中为《麒麟吐玉书》,左右两幅为《犀牛望月》;大丈夫抱厅阶梯两旁的石壁上则为组雕二十四孝图,呈正方形构图,一块石壁上刻两个故事;水八仙、唐诗诗意图等呈条形镶嵌在这些正方形的孝子图之间,这组石雕造形生动,规模甚巨。
  渔樵耕读中的“渔(叟)、樵(夫)”为两尊石雕造像,分置在参天奎阁左右水池的石壁上,倾向写意,意态生动。分布在水池石栏杆上和月台石栏杆上的独体兽雕,或仰或俯,或侧或卧,或抓耳搔腮,或怒目相向,雕刻甚精,个个可爱。
  第二,在位置较高衬枋的木雕,皆用精致的圆雕来表现神话故事中的人物。而在位置相对较低的阁楼眉板和栏板木雕,则用大小不等的浮雕画面来表现戏剧或小说中的场面。
  阁楼栏板场面浩大的木雕,皆作大幅浮雕安排在栏板的中心部位;场面较小的木雕,则用中小型浮雕安排在栏板的上下沿,形成一种略似花边图案的装饰效果。
  在献技楼、金镛、贲鼓二阁楼沿上,分别置有一块木雕栏板,三处总长为23米,宽70厘米。三处栏板皆分为上、中、下三层,分割为大小不等的画面208幅,刻人物350余个。献技楼楼沿栏板上层有人物、故事情节的木雕7幅,下层5幅;金镛阁楼沿栏板上层有人物、故事情节的木雕27幅,中层仅一幅《苏武牧羊》,下层有7幅;贲鼓阁楼沿栏板上层有人物、故事情节的木雕27幅,下层有7幅。三处楼沿栏板上有人物、故事情节的木雕共81幅,这些栏板的中间层刻有博古杂景计127幅,这是会馆木雕的主体部分,最为集中。这81幅人物、故事情节的木雕,绝大部分为当时流行的戏剧,是一幅幅多姿多彩、有情有味的社会风俗画,徜徉在这一世俗与人情的艺术长廊中,使人目眩神迷。这里不再是传统的诗词歌赋的天下,高雅的趣味已让位于世俗生活的真实。
  一、爱情题材
  如《翠香记》、《合缝裙》、《秋江》、《柳毅传书》、《放裴》、《琴房送灯》等。《翠香记》一剧,描写小姐何秀鸾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藩篱,叫丫环托书与秀才邱山,邱山翻墙与小姐约会的场面。《放裴》表现的是歌姬李慧娘爱慕风流倜傥的书生裴禹,为奸相贾似道杀害。当得知贾似道要杀害裴禹时,李慧娘的鬼魂赶到囚禁裴禹处报信并将其救出虎口的情景。《秋江》则生动地刻画了雇舟追赶情人的陈妙常,冲破封建礼教和宗教的束缚,勇敢追求人间真爱的感人场景。真是生也爱,死也爱,僧也爱,俗也爱。或搔首踟蹰,或辗转反侧,或赠钗寄柬,或直诉相思,离奇曲折,柔情缱绻,充满对生活的美好憧憬,是一幅幅有情人的天下。
  二、鞭挞邪恶,颂扬正义题材
  《盗白旄》一剧,揭露和鞭挞了魏宣公乱伦——纳父姬夷姜、纳媳为妃并残害亲生太子的丑恶嘴脸。《贺后骂殿》、《黄泉会》则揭露了那些为了篡夺皇位,兄弟相残,叔侄相逼,母子反目的封建统治阶级者的罪恶行径。《合缝裙》一剧则以梅廷选与梁月英的婚姻为线索,歌颂了黄福夫妇的勤劳善良、乐于助人、诙谐幽默的劳动人民的高贵品质,鞭挞了礼部尚书梁阙的昏庸和虚伪,对封建礼法进行了无情的嘲弄。
  三、诠释忠孝节义题材
  戏剧《苏武牧羊》塑造了一位忠于汉室,不辱使命,保持汉节不向敌人屈服的忠臣形象。二十四孝中的24个孝子的故事,是会馆中宣扬孝道的作品,是孝的典型。木雕《安安送米》叙述的是年方7岁的安安,恸母无辜被逐,忍饥节食,送米与母亲,后其父母屡经曲折,一家终得团圆的故事。“打开世界众生眼,引动人间孝子心。”《算粮》、《大登殿》中的王宝钏,在寒窑苦守18年,苦尽甘来,终与投军后建功立业的丈夫团聚。王宝钏是不慕荣华富贵,历尽艰辛,保持贞操的古代妇女代表,属节的典型。义士韩琪,受主子陈世美的指使,前往三官堂杀害秦香莲母子,当秦香莲陈述了陈世美为贪图荣华富贵,妄图杀妻灭嗣的情况后,韩琪激于义,毅然将秦香莲母子放走,拔剑自刎,塑造了一个舍生取义的义士形象。戏雕《义全交》中的羊角哀因感念友人左伯桃的友谊,拔剑自刎,埋在左伯桃墓侧,同为厉鬼,双战荆轲,解除了荆轲对左伯桃欺压的故事。阴阳相隔,却友情相通,事虽滑稽,而义气感人。
  贲鼓阁楼沿上有一幅最具代表性的戏雕——《失代州》,说的是明朝末年,宁武关守将周遇吉与李自成义军激战,败阵回营忽又想到当日乃老母花甲寿诞,便飞骑回府与老母拜寿。周母见儿子贯甲而归,大为震惊,问明详情后,怒责周遇吉在危亡之际,不竭力尽忠报主,反贪恋母子私情,擅离职守,回府祝寿,真乃不忠不孝,命他立即回关,誓死保卫疆土。是夜,周母率媳妇、孙儿、仆人登楼观战,见义军骁勇善战,勇不可挡,城破之时,周母遂率全家焚楼而死。
  《纪信替主》、《苏武牧羊》等重点宣扬一个“忠”字;《失代州》、《安安送米》重点突出一个“孝”字;《王宝钏》重点标榜一个“节”字;《韩琪杀庙》、《义全交》等重点昭示一个“义”字。那么,《失代州》不仅突出了一个“孝”字,而且把“忠”(周母)、“孝”(周遇吉)、“节”(周妻)、“义”(仆人)这一主题集中在同一画面上,更见其作品的典型意义。历来的统治阶级非常推崇这出戏,并把这出戏作为“忠、孝、节、义”的典范,是一幅典型的封建说教图。
  综上所述,“忠、孝、节、义”是西秦会馆戏雕中宣扬的主要内容之一。
  四、家乡人物题材
  刘念兹先生是我国戏剧和戏雕研究方面的专家。他说:“山陕同乡会馆所在,尽量表现山陕人的丰功伟绩”,“所以尽管是关羽庙,也可不妨碍对其他山陕人的崇拜”。我们在研究西秦会馆戏雕内容的时候,证实了刘先生的学术观点是非常正确的。初略统计,如戏雕《黄金窖》中的秦穆公,《杨门女将》、《杨宗保挂帅》中的杨家将,《九老图》中的白居易,《卸甲封王》中的郭子仪,《算粮》、《大登殿》中的薛平贵、王宝钏,《苏武牧羊》中的苏武等等,都是山陕地区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同乡会馆通过雕塑手段宣扬和表彰同乡人是顺理成章的事,把家乡的杰出人物树为典范,既可引以为自豪,又可激励来者,为后世树立榜样,寓教化于其中,可谓用心良苦。
  五、战争题材
  直接表现战斗场面的木雕代表作品仅四幅,分别是《三打祝家庄》、《三英战吕布》、《开铁弓》和《南阳关》。
  贲鼓阁眉板左侧的一幅是传统戏剧《三打祝家庄》。取材于古典小说《水浒传》,表现的是梁山好汉第二次攻打祝家庄时的场景。
  贲鼓阁眉板右侧的《三英战吕布》,是元杂剧中有名的剧目。在《录鬼簿》一书中,原录作《元帅府单气张飞》,俗称《三英战吕布》。内容表现汉末各路诸侯联合征讨董卓,与董卓麾下勇将吕布相持于虎牢关前。画面表现的是吕布与张飞、关羽、刘备等厮杀的情景。
  这两幅作品的构图都有一个特点:四匹战马在画面上一字排开。这本来是构图上的大忌,容易给人造成单凋、呆板的感觉。但刻工在这里有意将前面逃跑者所乘座骑与后面追赶者所乘座骑拉开距离,这样就使追者与被追者形成对比,既打破了画面的平板,又收到了有聚有散的艺术效果。还有一个特点是画面上均通过一二名士兵作舞旗或挥刀追击状,借以表现画面之外的千军万马。这种以少胜多的表现手法本来源于传统戏曲,现在移用到木雕作品中,亦是一种引人注目的大胆创造。
  隔着天街,与上述两幅作品遥相对应的是金镛阁一重檐眉板上的另外两幅作品,右边的一幅是《开铁弓》,也是传统戏曲。表现的是苏云妆三开铁弓,保周怀王江山的场景。
  御花园里的帅台、彩门、护栏、玉阶、花木、假山都被刻画得巧妙有致,整幅作品工艺精湛,场面宏大,气氛热烈,足可与眉板左端相对应的精美木雕《南阳关》相媲美,是西秦会馆木雕艺术中的精品之一。
  金镛阁左边眉板上的《南阳关》,展示的是宇文成都和韩擒虎与伍云昭厮杀后,伍兵败走南阳关的场面。
  这四幅木雕均为尺寸一致的长方形画面,呈八字形对称布局。与其他木雕作品相连,方圆交错,形成一种异彩纷呈的艺术效果。
  西秦会馆木雕众多,而眉板木雕描写战争题材的木雕却只有这四幅,所占比例极小。然而这四幅眉板木雕,仅从画面尺寸大小上看,却非馆内其他木雕所能比,其场面宏大、人物众多、结构严谨、雕刻精湛,均属馆内木雕中的上乘之作。
  四幅木雕由于注重形式美,贲鼓阁左边一幅为《三打祝家庄》,右边一幅为《三英战吕布》,画面中都是三个好汉在追杀一个英雄,这些英雄好汉均骑在马上。其构图严谨、形式对称倒也无懈可击,可是仔细琢磨,左边有一个“三打”,就非得在右边配上一个“三战”不可,却显得略有拼凑与牵强附会之嫌。西秦会馆供的神灵是以忠贞义烈闻名天下的关云长。而贲鼓阁右边一幅眉板为了强调对称,刻的竟是《三英战吕布》。吕布是董卓麾下骁勇善战的将军,又是董卓的义子。刘关张三人和吕布的较量,虽然显示了讨伐权奸,顺应历史潮流的积极意义,但刘关张三位英雄围住吕布厮杀,在客观上却突出了吕布的“天下无敌”。如果从这一角度去审视《三英战吕布》,似与建庙的主旨相悖。
  一部《三国演义》褒扬关羽丰功伟绩的题材可谓多矣,如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杀颜良、诛文丑、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如果选取这些歌颂关羽的故事,刻在关帝庙中,定会收到名实相符、相得益彰的效果。
  六、图案装饰特色
  西秦会馆图案彩绘或刻在石上,或绘在木板上,它们的主要功能是起装饰审美作用,多数还有吉祥如意的寓意在内。如木雕中的博古杂景,刻的多属商彝周鼎、琴棋书画一类图案,以显珍贵典雅之意。梅兰竹菊、莲花牡丹等图案彩绘都人格化了,取其有香有节、凌风斗雪、不畏严寒,或出淤泥而不染,或大富大贵之意。石雕中的葡萄、石榴等,则取其多子多寿之意。而这些木雕、石雕图案中,最具特点的则是中殿房檐下的斗栱装饰。中国古建筑的斗栱,其功能主要是承重作用,呈榫、卯相扣的几何形。而西秦会馆中殿却采用象首、龙、凤等三种动物形象作斗栱,最有意思的是以龙凤形象作的斗栱则是凤在上、龙在下。多年来这一形制引起了人们不少猜测。在封建社会里龙是皇权的象征,凤是皇后的象征。回顾中国的历史,女人作皇帝影响最大的就只唐代的武则天一人,清末的慈禧太后虽掌握了实权,影响甚大,但只是幕后操纵,垂帘听政而已。凤在上,很容易把女皇武则天和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联系起来。可是,修建西秦会馆是在乾隆初年,距唐时的武则天毕竟隔得太远,而慈禧又尚未出世,硬把历史上这两个女人联系起来,终觉牵强,且猜来猜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凤在上,龙在下正如《易经》所说“凤翔于天,龙潜于渊”,本是自然界中十分自然的现象,不必影射政治,更与女皇武则天和垂帘听政的慈禧风马年不相及。至于象首作斗栱,其意有二,一是大象在动物中体态庞大,最能承重,与斗栱用来承重的功能有内在联系;二是以象首作斗栱,不过是取其吉祥,寓“太平有象”,并含有对皇权歌功颂德的意思在内。
  七、尊汉排满思想
  西秦会馆的木雕、石雕隐藏着明显的尊汉排满思想意识。
  大丈夫抱厅四根石柱上的两幅楹联:
  其一为:
  钦崇历有唐有宋有元有明其心实惟知有汉,
  徽号或为侯为王为君为帝当日只不愧为臣。
  其二为:
  萃不灭之忠魂浩气长留屡向本朝昭义烈,
  肱将衰之火德英风永著犹从此地郁炎精。
  第一联起首的“钦、徽”二字,暗指北宋亡国之君钦、徽二宗。宋亡于金人之手,而金实乃清之前身,特于此处点出两位罪傀祸首之名,分明是念念不忘汉民族的亡国之痛。煞尾的“汉、臣”二字,则暗指关羽之所以值得后人钦敬、实不愧为“汉臣”之忠义代表。这一联语中最值得注意的是:
  上联“有唐有宋有元有明其心实惟知有汉”,就偏偏没有把“清”列进去。这样的联语竟然产生于文字狱盛行的清代,值得引起人们的重视。而且特别强调其心实惟知有汉,把“满”与“清”完全抛到九霄云外。
  再看第二联,明指关羽的“忠魂不泯,浩气长留”,实乃“屡向本朝昭义烈”,其中的“本朝”和“屡向”二字都十分引人注目,发人深思。下联的“犹从此地郁炎精”,更是明目张胆地表明会馆的建造者们要在“此地”发扬汉家的正统精神,其“尊汉排满”的政治倾向也甚为明显。
  尤其令人惊讶的是这种“尊汉排满”的思想意识一直贯穿在会馆的木雕、石雕作品之中,例如:金镛阁楼沿栏板上唯一打破全部对称格局的一幅小型木雕作品《苏武牧羊》显然是在赞扬苏武忠于汉室,保持汉节,不向异族投降的民族气节。又如月台栏板上唯一的《圮下敬履》,叙张良遇黄石公于圮桥下,黄石公授《太公兵法》予张良,张良运筹帏幄,助刘邦建立西汉王朝的故事。将这样的作品刻在会馆中最显著位置,其“尊汉”思想亦较为明显。
  此外,《杨宗保挂帅》、《宗泽交印(交与岳飞)》、《纪信替主》、《斩经堂》、《牧虎关》、《三圣宫》、《徐母骂曹》等木雕作品,或突出尊汉,或突出抗金,或指斥亡国的刘禅,或痛责篡汉的曹操,皆直接、间接,或正面、侧面地用不同方式表达了“尊汉排满”这一核心思想主题,与楹联所蕴含的思想相一致,图文并茂,纲目分明。
  乾嘉盛世,文字狱猖獗,世罕其匹,大批书生文人只得埋头于故纸堆里搞考据。但地处川南一隅的自贡地区由于交通极为闭塞,所谓山高皇帝远的自流井竟然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把满含“尊汉排满”思想的木雕、石雕作品遍布于会馆之中,且把反清扶汉的楹联主悬于大雅之堂,又历久未被人识破庐山真面目,这不能不说是西秦会馆建筑中的一大奇迹,值得思想家和历史学家们认真研究。
  八、民俗题材
  “福、禄、寿、喜”(月台石栏板正中的《三星高照》;金镛阁一重檐右方的《三星拜寿》);“渔、樵、耕、读”(金镛阁楼沿栏板上木雕的渔翁造像,参天奎阁左边水池石壁上的石雕渔翁造像,右边水池上的石雕樵夫造像等);“松鹤遐龄”(参天奎阁后方左右衬枋上的“鹤”的主题,“麟”的主题);八仙题材(中殿屋脊上的泥塑“空八仙”,大丈夫抱厅石壁上的石雕“水八仙”,分布在武圣宫大门、献技楼、福海楼、大观楼衬枋上的木雕“散八仙”,贲鼓阁楼沿栏板下层正中的“寿八仙”,正殿一重檐两旁的“对八仙”等);还有麻姑、钟馗、刘海、东方朔等独体造像也在会馆中的木雕、石雕中随处可见。
  总而言之,但凡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隐士僧尼、贩夫走卒,以及打富济贫的绿林好汉、敲锣击鼓的民间艺人、沿街卖唱乞讨的乞丐等,无所不包、无所不有。这些题材主要来源于戏剧与小说,也有一部分来源于民间传说等,大都立足于满足一般市井小民的审美习惯和审美要求。正如《新编醉翁谈录卷之一》所说:“说国贼怀奸从倭,遗愚夫等辈生嗔;说忠臣负屈喊冤,铁石心肠也须泪下。讲鬼怪,令羽士心寒胆颤;论闺怨,遣佳人绿惨红愁。说人头厮挺,令羽士快心,言两阵对圆,使雄夫壮志。”雕刻家们把创造的智慧融入了木头,木头才具有艺术的生命;把他们对人生的感悟注进了顽石,顽石才闪烁着独特的光辉。这些木雕、石雕作品自产生之日起,便名冠一时、千古永留,一幅幅缤纷绚丽的社会历史风俗画面,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与精神风貌的一个缩影。
西秦会馆/郭广岚 宋良曦等著.-重庆: 重庆出版社, 2006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