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参考文献>全文图书>西北小江南——汉中

参考文献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文学]

自古以来,蜀道始终是文学家不断咏颂的对象,沿途美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众多的传说故事,成为两汉辞赋、唐宋与明清诗歌描绘或赞叹的主题,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构成部分,随之这些文学作品又成为栈道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李白《蜀道难》前,早在东汉时期已有一篇文学佳作——《石门颂》。它虽然至今不为传统意义的文学史所容纳,也未能列入历代的文学典籍之中,但《石门颂》可算是汉代辞赋的“另类”,其珍贵的文学价值,逐渐被学术界认可,并被誉作李白《蜀道难》的姊妹篇。
  《石门颂》全称《故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东汉建和二年(148)刻。顾名思义,它通篇颂扬的是已故的司隶校尉犍为杨君。文章开头先叙写山川河流与道路形成,再追述刘邦“兴于汉中”与穿越秦岭四道的沿革历史。第二层状摹“西夷虐残,桥梁断绝”之后褒斜道被废、子午道复通的艰险,语言极富夸张,尽写艰难情状,蔚为一篇精美的写景叙事文。第三层写司隶校尉杨孟文“数上奏请”,苦苦上疏后,“废子由斯”,褒斜道终于被修筑复通的盛况。最后部分是汉中太守王升“涉历山道,推序本原”后为杨孟文所写的歌功颂德之颂辞,极力赞扬其为褒斜道复通、嘉惠于民的功绩。全文层层蓄势,步步深入,而且四字一句,语言尽显张扬,但又庄重典雅,对仗工整,读来琅琅上口,很有节奏,很有感染力。可以肯定地说,《石门颂》是一篇典型的汉赋之作。
  褒斜道的《石门颂》是这样,陈仓道的《郙阁颂》《西狭颂》亦是如此。颂,是汉赋的一种,专为歌功颂德之作。《石门颂》等“汉三颂”以颂扬为宗,以宏丽为美,是东汉辞赋的重要篇什。或许是汉代杰出的辞赋作者阵容异常强大,或是这种实物式的文学篇章不登大雅之堂,《昭明文选》《全上古三国六朝文》等均未录载这些佳作美文,说来诚可遗憾。
  无独有偶,后世在蜀道沿线亦不乏名篇佳作。南北朝时期,《蜀道难》已成为乐曲、歌词的题目,也有《石门铭》这样的文学佳作。前者,“《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之阴阻,与《蜀国弦》颇同”,亦有萧纲、刘孝威、阴铿之名篇(李之勤等著《蜀道话古》之《蜀道史话》,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年)。而《石门颂》则为实物性的文学作品。文章开始叙写褒斜道自汉代后“乍开乍闭,通塞不恒”,永嘉丧乱后又长期废弃,接着叙写北魏正始年间褒斜道、石门改道经过,而且铭赞褒斜道通畅无阻,“四民富实,百姓息肩”的喜人现象。其中不乏“水眺悠皛,林望幽长。夕凝晓露,昼含曙霜。秋风复起,寒鸟春伤”这样生动凝练的状景佳句。因此,《石门铭》是早于李白《蜀道难》的又一篇佳作美文。
  诗歌在唐代已达到高峰,唐诗已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粹之一。在唐诗中,有大量咏唱蜀道与汉中的作品。这些作品有知名者如李白《蜀道难》的佳作,亦有无名之辈者的美文,它们冲破了千百年的时空界限,已蔚为“难于上青天”的蜀道重要文化财富。著名诗人李白《蜀道难》,以浪漫的笔调,写蜀道沿途风光与历史传说,至今已享誉世界,传之不朽。唐代诗人沈佺期、薛能、元稹、胡曾、武元衡等,在汉中亦有众多佳作(马强《唐代诗人汉中诗考略》,《汉中师院学报》1999年第4期、2000年第1期)。五代时期的王仁裕,宋代清贫太守文同,在洋县演绎出“胸有成竹”的故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此曾投笔从戎,金戈铁马,虽短短八个多月时间,但足足影响了他一生,成熟了他的诗歌风格。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明清诗歌史中,有许多诗人亦相继履栈,并留下不少名作。著名的如一代诗坛盟主、“神韵派”的始创者——王渔洋,“性灵派”殿军——张问陶,他们都曾数次取道连云栈道,也因为如此,其诗风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除此而外,还有陶澍、张素含、曾国藩、王志沂、林则徐、李嘉绩、陈涛,等等。在他们笔下,这里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行旅过程中的感怀观赏,无一不使其生情着迷,他们极尽状摹之能事,吟诗酬唱,为文纪行,从而在历史流程中留下斑斑足迹。由此看来,汉中及其南北栈道实为诗歌创作的沃土,成就着一代又一代的诗人。
  用行旅络绎不绝来形容蜀道交通功能的强大,似乎并不过分。历史上,取道蜀道南来北往者,可谓是庞大的一个群体,其数不可胜计。而且有朝廷命官、地方官员,有文人墨客、社会贤达,更多的则是无名之辈、凡夫俗子等。角色的差异,步栈则有不同的感受。从这个意义上说,上述仅是沧海之一粟。相信会有更多人士注意蜀道文学这一重要课题。
西北小江南——汉中/冯岁平 著.-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0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