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参考文献>全文图书>商会史话

参考文献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4 提倡国货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国开始兴起了创办民族工业的潮流,但是又面临着洋货和外资工业的激烈竞争,因而如何战胜洋货和外资工业的竞争便成了民族工业能否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在20世纪初年之前,中国工商界主要采取号召民众抵制洋货的方法,为民族工业争夺市场。后来,他们看到,单靠抵制洋货,而没有本国工业产品的增加,不打开本国产品的销路,不提高本国产品的质量,不仅不能收到抵制洋货的实效,而且不能使国货占领市场,也不能使民族工业发展起来。于是他们逐渐从直接抵制洋货活动,转向以推销产鼎、改良产品和开发产品为主的提倡国货活动。除了工商界人士组织各种团体和机构,从事提倡国货活动之外,商会也是提倡国货活动的一个重要支持者和组织者。
  首先,配合政府积极提倡国货。清政府自20世纪初推行振兴实业政策后,日渐重视提倡国货。1905年底,商部奏准朝廷颁布了《出洋赛会通行章程》,鼓励华商携带物品出国参加商品展览会,力图将国货打入国际市场,扩大华商的眼界,开发新产品。1906年10月,农工商部创设了京师劝工陈列所,征集展览国货,以达比较、改良和推销国货的目的。此后,各省地方政府相继设立劝工展览会、劝业奖进会、商业劝工会等。
  清政府的这些提倡国货活动,几乎都是在商会的积极配合下展开的,或由商会传达各地商人,组织商家参加,或通过商会挑选和推荐参展物品。在此之前,中国参加国际商品展览会的物品,都委托海关税务官吏采集,其中绝大部分是传统的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甚至还有小脚妇女、和尚、商贩、娼妓、囚徒、乞丐、烟鬼、小城隍庙等模型和烟枪、烟灯、头枷、砍头刀、辫发等物,与外国的参展物品相比,既有损中华文明的形象,也颇遭外人取笑。有鉴于此,清政府在准备组织华商参加1911年意大利都朗国际博览会时,责成各地商务总会负责挑选参展物品,凡参展物品必须美观,并有一定销场。由于商会了解商情,又认真把关,使中国参展的物品有256种获奖,其中卓绝奖4种,超常奖58种,优等奖79种,金牌奖65种,银牌奖60种,铜牌奖17种,纪念奖6种。这是中国自1876年以来参加20余次国际商品展览会中最成功的一次。此后商会又多次组织华商出国参加国际商品展览会,都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在国内举办的各种商品展销会,商会的协助作用就更大了。1910年6月在南京举行的南洋劝业会,是清政府举办的一次规模最大的商品展销会,这次展销会自始至终都是在商会的积极配合下进行的。南洋劝业会虽由清政府发起,但实际筹备和组织工作有许多是由商会做的。在1908年12月清廷正式批准筹办劝业会之后,上海商务总会和沪南商会的主要负责人虞洽卿、周晋镳、李平书等,就应邀作为主要发起人和经办者,虞洽卿还担任了劝业会事务所的副会长。事务所下辖的董事会设在上海,具体负责筹款、征集展品等业务。董事会的13名董事中,有上海商务总会的总理周晋镳、议董朱葆三、严义彬、丁价侯、苏葆笙、陈子琴、祝大椿、席子佩等8人。因此,上海商务总会实际上控制了董事会,负担着筹款、征集和运送展品的任务。接着,为解决经费困难,上海商务总会承担了15万元,虞洽卿还将自己的财产作抵向上海道署借款15万元作为劝业会经费,其他商会和商人也不乏解囊相助者。各地商务总会还先期成立协赞会、物产会、出品协会,征集陈展本省市所产的各类物品,从中选择优良物品送劝业会参展,使劝业会得以圆满征集展品,如期开幕。后来,在1915年北洋政府农商部举办北京国货展览会时,商会又担负了调查和征集展品的任务。
  其次,热情支持工商界人士的提倡国货活动。中华民国成立后,随着振兴实业高潮的兴起,工商界人士自发组织的提倡国货活动渐趋活跃,他们都得到了商会的有力支持。民国初年,不少城市的工商界人士纷纷组织起国货维持会、劝用国货会、国货负贩团,设立国货展览馆、国货商店,创办国货报刊等,专门从事提倡国货活动,它们都与商会有着程度不同的联系。特别是各地的国货维持会与商会的关系较为密切。
  上海的中华国货维持会和上海商务总会就有着较密切的合作关系。中华国货维持会成立于1911年12月,由绸缎、服装、典质等10个行业公所联合发起,最初的宗旨是力图用国货原料制作礼服。当时上海商务总会也把维持国货作为振兴民族工业的关键,因此对国货维持会的活动颇为关注。1912年12月,两会联合招集各业代表在商务总会召开了维持国货大会,就维持国货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1915年为农商部举办的国货展览会征集展品中,两会互助合作,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上海总商会虽然不可能较多地直接参与国货维持会的具体活动,但对国货维持会的各项工作都给予一定的配合和支持。
  天津总商会和天津国货维持会也有密切的合作关系。天津国货维持会会长宋则久是总商会是会董,该会的有关国货调查报告都送交商会参考,有关重大活动都邀请商会支持,商会也无不认真对待。1916年由国货维持会倡议举办的天津国货展览会,就是在总商会的支持和合作下进行的。还有不少城市的国货维持会,更是在商会的直接支持和参与下成立的。如北京、苏州的商会都在1919年组织了国货维持会,直接领导本地的提倡国货活动。
  再次,直接从事提倡国货活动。除了配合和支持政府和工商界的提倡国货活动之外,商会自己也有不少提倡国货的举措。如以在报刊上发表文章、集会演讲等方式宣传国货,号召人民购用国货;举办国货展览会,评比奖励优秀国货;设立商品陈列所,促进国货的改良和销售。其中商品陈列所是商会提倡国货活动的常设性和务实性机构,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提倡国货方式。不少商会在成立之初就有设立商品陈列所的打算,但是因资力不济,难以立即付诸实践。到1915年之后,一方面受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发展民族工业之机的刺激,另一方面又受农商部举办国货展览会的带动,各商会相继筹办商品陈列所。
  以上海总商会为例,在部办国货展览会闭幕后的第三天,就开会议决立即着手设立商品陈列所。该会在给各帮各业会员企业的公启中,指出开办商品陈列所的意义说:如果有了商品陈列所,“无论为天产,为人工,罗国货于一堂,证公论于众见,何者为优,宜益求进境;何者为次,宜速改良图;何者可以谋长久,宜保存国粹;何者可以裨仿造,宜杜绝来源。作实地之研求,有因时之改革”。最终达到工艺精良,商业舒展,发明创造,增进声誉,可以与东西各国相抗衡的功效。到1921年冬,上海总商会商品陈列所终于正式开办,并立即于12月1日举办了第一次展览会。这次展览会的参展品共计33400件,分为12个门类,基本上反映了当时国货工业的新面貌,颇受各界人士的称赞,亦引起了中外工业研究者的重视。展览会还组织了陈列物品研究会,对展品进行研究考察。在历时1个月的展览期内,参观者达6万余人次,不仅扩大了国货产品的社会影响,而且加深了各界人士的国货观念。
  展览会后,商品陈列所为推广海外贸易,又增设了一个出口部,专门陈列出口货样品,以备外商选购。此后,商品陈列所除在平日照常开放,供人参观外,还分别于1922年和1923年举办了丝业专门展览会和化学工艺专门展览会,更具有提倡国货的导向意义。商品陈列所还设有售品部,通过现购、定购和函购等方式,为国货生产厂家推销产品,为选购优良国货者提供商品,从而使商品陈列所与各国货厂家紧密合作,共同努力谋求国货工业的发达。
商会史话/虞和平著.-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