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参考文献>全文图书>李刚话陕商

参考文献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十八 清代渭北三大富户焦、常、曹——清代渭北的商业家族




明清时期的陕西商帮是以陕西同州府(今渭南市)商人为核心所形成的商人资本集团。而在同州商人中又在事实上存在着一个以朝邑、大理、华县、华阴、富平、临潼、泾阳、三原为内核的渭北商人资本财团,他们构成明清陕西商帮的主体。在“东西制”的管理体制下,财东一般家居在渭北农村,生意或字号的总店设在泾阳、三原,由财东聘任经理执掌事务,分号遍设全国各地,叫做“坐两头(一头在产地,一头在销地,‘设坐庄’),驻中间”,从而形成供、产、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保证了他们在全国范围内多财善贾,以商求富。
  大规模的商业活动,也造就了不少陕西著名商业家族。尤其在渭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号称“关中巨富”“盖省财东”的大商业家族。陕西同州府有“渭北严、赵、柳、詹四大财东和焦、常、曹三大富户,渭南有蒋、贺、李、刘四大姓”的说法。这里主要讲述渭北地区三大富户焦、常、曹是如何发家兴旺的。
  焦家“以商求富,以农守之”,并且上联官府,下惠乡党,广博积善名声。
  焦家在今渭南市信义镇南焦村,其兴家在焦荣栋、焦耀栋两兄弟之手,二人的事迹在《续修渭南县志》卷八“笃行”中有详细的记载。荣栋、耀栋兄弟二人最初在四川彭县岐山马家(马松岭)开的“万盛”号当掌柜,荣栋为“万盛”八分号总管,耀栋为“万盛”一号掌柜。由于焦荣栋精明能干,深得“万盛”号另一东家——渭南王家的信任,很快荣升为“万盛”号的总经理,并使业务蒸蒸日上,道光六年资本积累到10万两银子。道光十七年,王、马两家发生分歧,拆股分伙,王家将其渭南籍雇员一起迁到四川新都,仍以焦荣栋为经理,在焦荣栋的精心执掌下,“万盛”号业务发展很快,从一号发展为八号,支号81处,业务遍布成都、新都、什邡、温江、荣宁、广信各地,资本积累到100万两。
  后来,焦荣栋、焦耀栋兄弟生有离心。有一年,老二耀栋回陕西过年,老大荣栋嘱其迟归,并以违犯店规为由硬要将老二开除,当时有人劝老大资助老二点钱,让其另立门户,老大佯作不许。陕西籍客商纷纷解囊,资助耀栋在新都开设“恒丰荣”商号。焦荣栋见策划成功,暗中将“万盛”号输向“恒丰荣”商号,并辞东不干,专意经营“恒丰荣”号。在兄弟二人齐心努力下,“恒丰荣”从一号发展为五号,其为新都“恒丰荣”、彭县“恒丰顺”、金堂“恒丰新”、成都“恒丰裕”、郫县“恒丰合”五号,主要经营烟、茶、票、当诸业务,在川东成都一带主营典当,在川西雅安一带主营茶业。另外,在西安、华县、潼关、羌白、赤水等地设有分号,主营钱业与皮货。到光绪年间,焦家业务发展到极盛时期,除四川五号外,在陕西设有西安“恒丰益”、渭南“恒丰德”、大荔“恒丰永”“新盛裕”“谦太和”“敬盛祥”等六号,又在陕西开当铺8处,其他行业18处,店员800余人,成为当时渭北三大富户之一。
  焦家致富后,在家乡信义焦村大兴土木,盖了“九院三堂”的华丽住宅。总堂叫“协和堂”,下设三堂,老大荣栋为“德厚堂”,老二耀栋为“春敬堂”,老四相栋为“天一堂”,每堂三院,每院建筑花费千余两,号称“焦家大院”。老大、老二经商,老四在家务农,体现了“以商求富,以农守之”的经营策略。除此以外,焦家还上联官府,下惠乡党,博取积善名声。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焦家助饷五千两,被赏以花翎,还以三千两修筑了本村的堡寨。1870年渭南修县城的时候,焦家出资数千两。1877、1880年的饥荒中,焦家又分别赈捐麦粮千石,施惠乡里,得到官府青睐。在焦家的支持和联引下,南焦村共63户人家,从商的就有62户,可谓一村皆商。如焦承祥在成都温江县开设“泰和昌”号放贩生理,有焦承武在成都李氏处帮贸,道光十四年,“承祥念系同宗,将承武携入号内为伙,承祥从李氏号中带过银八百两,寄存生息”。焦家还巴结宦府,庚子年间,慈禧、光绪逃难陕西,焦家出银五万两、麦六千石,被授予“资政大夫”衔,“恒丰”号资东焦联奎出任刑部员外郎,焦联甲出任四川新丰知县。仅老三相栋一门中,二儿任四川昭化县令,三儿任山东济宁道台,六儿秀才,七儿湖北试用知府,使焦家财大气粗。光绪三十四年“国丧”期间,例禁演戏,而焦家七老爷焦振甲过寿照旧演戏,知县张世英路过,闻听锣鼓喧天,派差查问后,不敢干涉改道而过。焦振甲死后,举办盛大葬礼,送礼的有当朝亲王贝勒、宰相、督抚等。
  板桥常家良好的“东伙关系”,是促进其家族事业兴盛的重要秘诀。
  常家现住渭南固市镇板南村一组。常家祖上从山西迁来,因此对于常家的姓氏读音有不同说法,按山西发音读“尚”,按陕西发音读“常”,五音不纯正说明常家系迁徙户。据说常家的发家人叫常克珍,道光年间人,出身贫苦,初为手工裁缝,后在四川金堂县设估衣铺,又入岐山马家“金盏”号为经理,发家后于咸丰年间在金堂县设“光义诊”号,长期自东自掌,独家生意。常克珍有五子,称“常五经堂”,即华新、华中、华栋、华宾、华坤。第一代掌柜为常克珍,故店号曰“义兴珍”;第二代掌柜为长子常华新;第三代掌柜为次子常华中;第四代改革为“东西制”,东家为克珍长孙常生春,掌柜为外姓人马朝贵。常生春秉承祖脉,自幼善于经商,18岁开始主政,他有一套经营秘诀,凡是从四川本号回来的伙计、学徒都要留在常家住一个月才能回家。在这一个月中,通过与伙计攀谈,对四川生意的经营情况了如指掌,而常家生意在他的管理下长达50年,发展至极盛。而常生春经营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敢于重用外姓人马朝贵。马朝贵是岐山人,精明能干,是个行家里手,在他的执掌下,“义兴珍”获得大发展,先后开设了简阳“义兴珍”、成都“义兴和”、新都“丰裕森”、广汉“义兴珍”、彭县“义兴惠”、绵竹“义兴恒”、什邡“义兴珍”、金堂“义兴珍”等八号,支号20余处,主营典当和钱业,典钱以土地为抵押,仅金堂县“义兴珍”号就掌握土地8000亩,几乎占据了金堂县全部土地的2/3。每年收租1万多石,现金120万,利息10余万两。光绪初年又在陕西开设了汉中“义兴琳”、西安“义兴泰”“自积永”、故市“顺兴生”“公正诚”“凝运长”等号及其他行业20号,房产200余座。仅西安“义兴泰”从郑州、河北贩运各种布匹到西安、甘肃各处贩卖,生意最盛时有10万银两的资本,店员30多人。“义兴珍”系统最盛时资本300万两,总值450万以上,店员800余人。常生春对马朝贵礼遇有加,每次马朝贵回陕向东家汇报业务时,常生春都亲自带上乐人、轿车到渭河岸边迎接,放炮敬酒,亲自为马朝贵执镫,一路吹吹打打,场面极为隆重,体现了良好的“东伙关系”。对其他伙计、学徒也是以礼相待,帮其在家乡结亲娶妇,发送亲故,对伙计有知遇之恩。辛亥革命后,四川动乱,总号“义兴珍”的伙计们将账本藏好后,携带500两银子逃回陕西交给东家。东家问:“这么多银子交给我咋办?”伙计们答道:“四川那边乱了,人都散了,银子是你家的,不交给你给谁!”后来东家无法,除一部分分给伙计外,均分给自己的儿子,体现了东伙的诚笃人格。
  常家当年财宏气盛,五经堂在板桥南村修有五大房院,都是水磨砖砌成,有大量石雕、砖雕,大厅宏畅,后院修竹,一派富贵气象。房梁的担子从终南山买来,两个人都抱不拢。二门还有专门养的戏班,有陕西著名秦腔名角王文明,艺名双喜,社长叫金叶子,逢年过节在常家戏台办堂会,在渭南很有影响。光绪二十七年常生春“过三年”举办大祭,演大戏五台,小戏十几台,知县张世英闻讯不准,但见有省藩台樊增祥送的挽幛,并派兵队前去护卫,只好作罢。庚子年间,义兴号五经堂助银10万两,捐粮5000石(每石300市斤)受褒奖,被封为“资政大夫”。常家生活奢靡,常生春有孙叫祥和子,养有名马叫“独角兽”,因马头生角而得名,十分珍贵,名闻全省,每年全省三原腊八古会上跑马,若独角兽不到场,会就不算圆,后来被慈禧太监李莲英知道了,要出1000两银子占为己有,祥和子赶忙偷骑回家藏了起来。
  曹家借三月三古会组织大规模的木材、骡马交易。
  曹家现住渭南蔺店镇曹村三组。其发家人叫曹元绅,嘉庆年间在兰州贩马,后入岐山马家“万盛”号为学徒,学得经营本领,后来归乡在蔺店设“新兴惠”商号放账为业,开始走上发家道路。曹家三兄弟,总堂号为“三经堂”,老大元绅为“树德堂”,老二元卫叫“同庆堂”,老三叫“四聪堂”。产业在陕西和四川。老号“新兴惠”设于蔺店,总号“新兴盛”设于四川彭县,主营典当钱业,蒲城“永兴公”经营粮食,凤翔陈村有烟坊,并在成都也有字号。最盛时每号资金都在10万两以上,店员500余人,仅蒲城“永兴公”就有100多名伙计。
  曹家发家后,就大兴土木,修建了华丽的曹家大院,有房千间以上,尤其以元绅的五间厅和花园别墅最负盛名。元绅别墅占地十亩,入门三间大厅,步入蔽日长廊入后花园,有四季不谢之花、八节长青之树,又修八角亭,极目南望,可见渭河,翘首北眺,可望蒲城宝塔,成为渭南有名的私家花园。庚子慈禧西狩,各县筹款甚急,曹元绅捐银1万两,粮2000石,并声言不要借据,西太后褒曹为陕西开明士绅,其子曹京贤授为河北宛平知县。曹认为是神灵显佑,便携其母三月三日在程曹立古会为神还愿,使曹村三月三古会成为渭南著名庙会。立会三日,连唱三天大戏,皮影二三十台。过会时以经营木材、骡马为主,木材多来自华阴、华县,木材所集比整个渭南县都多,三天后若卖不出去,全由曹家收购,成为渭南有名的木材市场。牲畜交易量也很大,一晌上市的牲口就有一二千头,是有名的“骡马大会”。
  曹家还与板桥常家、程曹焦家互相联姻,曹家三代云瑞之姐嫁给程曹焦家三少,住在西安柏树林,云瑞之侄女平鸽嫁给板桥常家祥和子之子,使三家荣损与共,成为渭河北岸著名的“焦、常、曹三大富户”。
  综上所述,明清的陕西产人以其开放性经营活动促进了陕西商品发展,他们是依靠本土资源和地域优势发展起来的著名产帮,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地域优势转化成效益优势,把技术、资本优势转化为技术和资本增量,合资经营和股份制是他们的经营特色。以这些富家大族为主体,陕西商人凭借着其雄厚的商业资本,在明清和达500年的历史中,演绎了轰轰烈烈的商品经济历史活剧。
李刚话陕商/李刚 著.-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10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