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参考文献>全文图书>蓝关古道

参考文献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烽烟篇:李自成在蓝田商洛山中





当年浪迹江湖逗留北京期间,我乘大巴从西四驶向居庸关途中,看见园盘路中央树立着一座高大的汉白玉雕像,闯王李自成头戴白毡笠,身着蓝布箭衣,乘坐着乌骓马,腰悬花马剑,目光如炬,眺望着紫禁城方向。尽管雕像威武高大,但是孤零零的一座像,显得格外孤单与冷清……作为陕西乡党,对李自成这位出身草莽的布衣天子,我总是怀着特殊而复杂的心理。作为一代枭雄,李自成是一位历史为之斑斓、江山为之动容的传奇人物。是他以摧枯拉朽之势,捣毁了腐朽的大明王朝,是他上演了进京赶考那出英雄末路令人扼腕叹息的历史悲剧。他是中国历史天幕下的一颗政治巨星、一位悲剧式的英雄,作为陕西乡党,惋惜之余,也常常感到一种由衷的骄傲,他毕竟改写了一个王朝的历史进程。
  后来,在京的日子里,与几位京油子闲侃。谈到李闯王,他们眼神中总是露出不恭与哂笑的神色。他们笑着告诉我:“老曾,你们陕西的李自成是颗闯入北京的哈雷彗星,北京建城八百年来只出了这么一颗,看来你们老陕真是伟大。然而,作为彗星,李自成偏离了约定俗成的轨道,无法遏制地燃烧起来,并且以气冲牛斗之势,震撼了大明帝国的根基。他最大程度地打破了太阳的威信,把手足无措的大明皇帝——崇祯,赶下了龙椅,最终让崇祯吊死在紫禁城后院景山的一棵槐树上。这简直称得上是一个历史的奇迹。但是,历史的光环并没有眷顾你们陕西老乡多久,就在李自成刚刚登上金銮殿的龙椅,还沉浸在‘皇帝轮流生,今天到我家’的喜悦之中,尚未完全过足皇帝瘾,这位草头王便结束了与北京城仅仅四十二天的缘分,匆匆而去,刹那间就一败涂地,最后命丧九宫山。这个辉煌一时的人物,就像哈雷彗星一样,拖着光线日渐稀薄的尾巴,无声无息地陨灭了……”
  听了京友调侃的话语,我不以为然的同时,脑海中也常常闪出我在去居庸关途中李自成那座孤零零的勒马雕像。我感到雕像的作者,也许正是含着一种深意,留下了令人遐想的空间。他对李自成是褒是贬,是恨铁不成钢,还是在嘲笑着这位中国的罗宾汉?为什么正需要横刀跃马奔向紫禁城冲刺之时,却将历史永远定格停留在过程之中?这是一座令人感叹不已的雕像。
  回陕之后,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李自成由志满意得的胜利者,沦落为落荒而逃的流寇,这段历史诱发了我更多的研究兴趣。于是,我翻阅了地方志以及大量的碑文、家谱等地方史志资料,又探访了李自成义军战斗过的村寨和刀光剑影的战场。从捡到的生锈了的箭镞上,从现存的残垣断壁上,我似乎捕捉到了那逝去的历史信息,对闯王,对崇祯,对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军,对商洛山,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认识。特别是李自成在遭受南原兵败,几乎全军覆没之时,是广袤的秦岭和地连豫楚、水跨两域的商洛山,给了李自成义军起死回生、盘旋迂回、休养生息的环境,使李闯农民军绝地逢生,重整旗鼓,最终写下了中外农民战争史上辉煌的一页。在长篇小说《李自成》中,姚雪垠先生更是把闯王义军的这段耐人寻味的历史写得惟妙惟肖,使之成为商洛文化中一张靓丽的名片、一座永久的丰碑。姚雪垠先生曾赋诗一首,倾注了对李自成义军的关爱之情。诗云:
  收拾残破费经营,暂驻商洛苦练兵。
  月夜贪看击剑晚,星辰风送马蹄轻。
  这首诗平淡如话,尽管是“小说家言”,然而它正像一缕清风,在翻动着历史的扉页,将义军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呈现在了读者面前,使我们对李自成的研究又增添了更多的兴趣。
  李自成(1606—1645),本名鸿基,出生于延安府米脂县双泉村。其父李十戈,有一个充满着腾腾杀气的名字。其家十代为农,到李十戈时,家道中落。自成幼年为僧,粗识文字,后沦为牧羊奴,他的童年充满着凄凉与苦涩的色彩。颠沛流离的生活,使自成形成了刚烈强悍奋发自强的个性。十岁时,李自成就对朋友说:“大丈夫当横行天下,若株守父业,岂男子乎!”他胸怀大志,经常与侄儿李过同练武艺。后来,父死,自成家贫无法糊口,便应募到米脂驿站当了一名驿卒。他沉凝而多智,勇猛顽强又极具胆略,顾全大局,待人又慷慨尚义,其胆略胸襟,素为众驿卒所敬重。
  崇祯三年(1630年)春,陕北遭遇特大灾荒。朝廷下令裁减驿卒。李自成生活无着,遂向豪绅借贷,因无力偿还,惨遭官府鞭笞。后来,官吏竟将自成放在长街烈日下带枷跑街示众。众驿卒见之大哗,一齐破毁刑具救走了李自成。于是自成率众揭竿而起,参加明末农民起义军,自称闯将,成为义军三十六营中的一营。李自成与高迎祥、张献忠多次联合作战。他亲自指挥义军攻克了辽州(今左权县),参与了“渑池渡”、“车箱峡”等重大战役,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华。
  崇祯七年(1634年),李自成义军转战豫鄂陕等地,各地农民纷纷蚁附。据《蓝田县志》载:“崇祯七年流寇初犯蓝田,自白鹿原至县。”白鹿原铁匠刘宗敏率数百人投入李自成军队。后来刘宗敏又在自成营中建立了铁器营,成为闯营一个特殊兵种。由于刘宗敏作战英勇屡建战功,后来他成为李自成麾下第一员骁将。闯王高迎祥牺牲后,其残部归附李自成,李自成从此号称闯王。
  崇祯十年(1637年)夏,明兵部尚书杨嗣昌向朝廷提出“四正、六隅、十面之网”的围攻计划。明廷调集二十万大军加紧了对农民军的进攻,同时,又辅之政治上的诱降与招安,企图瓦解农民军。这年六月,李自成联合张天琳、高迎思等部,由汉中大举入川,一路斩关夺隘,攻城略寨,二十天就兵临成都城下。明廷闻之,大惊,急令总督洪承畴率大军围追堵截。李自成连忙撤围北上,在甘陕一带流动作战。但是,由于明军势大,大多农民军惨遭围歼,失败后又纷纷降明。连农民军中大名鼎鼎的八大王张献忠与“曹操”罗汝才等义军,也先后接受了明廷招安。此时李自成义军已成为一支孤军,势单力薄,困难重重。为了摆脱洪承畴的围剿,李自成率自己嫡系老八队和老六队头领祁总管三千余人破围回陕。明廷陕军部一路尾追不放,沿途川军民团又不断堵截,李自成部队损失惨重。义军祁总管部惨败后,也率队降明,更使自成义军孤掌难鸣。李自成亲率老八队千余人自川返陕,进入陕南丛林隐伏。
  是年冬十月,李自成出汉中,试图冲出潼关跃入河南,想联合在豫的各股义军共同抗明。洪承畴得知自成义军这一动向,立即命陕西巡抚孙传庭在潼关南原布置三重伏击圈合围李自成(即每五十里设一标营堵截),又命骁将曹变蛟率精锐之旅,自西向东穷追。自成农民军刚刚进入潼关,即陷入了明军重兵重重包围之中。明将曹变蛟素称明军宿将,以凶悍著称,他大喊着率先冲杀入阵。其所率官军尽都是训练有素的标营,交战中明军皆“骁雄跳荡,无不以一当十”。由于双方众寡悬殊,义军陷入重围,阵脚大乱,被明军杀得尸相枕籍,血流成河。当地乡勇见官军胜利,也趁机用大棒击杀义军中的败亡者。整个战场一片腥风血雨。自成妻女尽失,仅与刘宗敏、田见秀、高一功等十八骑溃围而出。此役,李自成义军伤亡惨重,大将刘忠敏亦身负重伤。当时自成“跣足而行,扪罗附葛,伏窟穴中,数日得免”。此后,义军蛰伏于商洛山中,刘宗敏则严格训练所余残部士卒,李自成收集败亡,重整旗鼓,准备东山再起。
  崇祯十二年(1639年),形势突然逆转。就在李闯农民军十分困难之时,张献忠重反谷城,并开仓济贫,释放囚犯,摧毁城墙,再举义旗。自成闻讯喜不自禁,亲赴谷城,欲联合献忠部共图大业。途中察知献忠有暗算阴谋,遂又逃回商洛山中。
  崇祯十三年(1640年),明军出兵四路围剿,李自成农民军再遭重创。李自成刘宗敏等以奇兵突出武关,折向入郧西,顺金钱河而下,沿汉江到白河,又遭遇明军伏兵,再经一番血战,刘宗敏率军断后,马跃白河,奋勇冲锋,率残军冲出重围,进入郧县。接着又昼伏夜行,从鄂西北进入四川夷陵。是年四月,杨嗣昌率明军尾追,将李自成再次围困于巴西鱼腹山中。闯王义军再次面临全军覆没之危险,军士多临阵脱逃者。李自成告知宗敏:“人言我当为天子。可卜之,若不吉,断我首以降。”连卜三卦,皆吉。宗敏回到营中,挥泪杀死二妻,铁心追随李自成。于是,军中将士多杀妻,以追随自成。宗敏提出轻装突围,亲率五十名将士保护着李自成,轻骑奋勇突出,冲破明军重兵围堵,由巴西跃入陕南郧均山中。六月,再遇明军,又大败。七月末,残部由平利转入洵阳。九月,又收集残部再整旗鼓。此后不久。李闯王率部渡过汉水,重返商洛山中。
  李自成隐兵商洛山
  商洛山区是李闯农民军的滑铁卢,又是义军的龙兴之地。李自成自崇祯二年(1630年)开始起义,至崇祯十六年(1643年)离开商洛山,先后有十四个年头,曾八进八出商洛山。商洛蓝田及陕南,一直是李闯农民军迂回屯兵、流动作战、隐伏与休养生息的根据地。起义军驰骋往来,几无虚岁。广袤的秦岭,留下起义军攻城夺隘的许多传说故事,以及双方激烈争战的遗迹。蓝田、商洛山区地近关辅,东通宛洛、襄邓之地,南与沔、汉、巴、蜀相接,山大沟深,地形复杂,古商于路(蓝关古道)又横贯其中。东有武关之险,西有蓝关之雄,篑峣险塞百里,富水、函谷又为商山之门户。李自成选择商洛蓝田作为蛰伏隐兵之地,实为战略之必须。李闯王义军在商洛蓝田留下的生龙寨、闯王寨、石门谷、马岗子等遗址,都是李闯义军坚持斗争的屯兵寨与山梁。还有民间传说闯王在商洛山娶妃生子的故事,更使农民军这段活动具有了传奇色彩。笔者现就民间传说的口碑资料,一一阐述而来。
  军事要隘——闯王寨、显神寨
  李自成农民军自崇祯三年(1630年)起义后,一直与明军辗转作战,屡挫屡奋,曾经八进八出商洛山。当年李自成率部巡视熊耳山与麻涧岭时,就发现麻涧岭岭巅鼎龙山,山势崔嵬,地形险要,又居高临下,是块理想的屯兵之地。南原大战失利后,退居商洛山的李自成,即在此安营扎寨,招兵买马。养精蓄锐。山顶原有一寨堡名鼎龙寨,后因闯王在此屯兵,故称为闯王寨。
  闯王寨位于商州城西北15公里,距商于古道2公里,整个寨栅石砌壁垒,形似北方城廓,并有残垣断壁和东西二门虎踞山头。主寨北部陡峭,易守难攻;南部坡缓,修建有三道寨墙。第一道寨墙长约千米,为寨堡防守前沿,建筑宏伟坚固;第二道寨墙亦有千米,墙内有一个大平台,可作练兵场;第三道墙尚存石基600余米,距寨堡百余米,站立寨墙可十分清楚地鸟瞰全部山寨,视野开阔。寨西为一道梁,居高临下,易守难攻;东边为乱石山,绝壁陡峭,人马难攀。闯王寨东依仙娥峭壁,西眺熊耳主峰,北制野人沟,南控商州城,整个地形极难攻取,是一个理想的藏兵之所。闯王寨所在的麻涧岭山峦叠嶂,云雾弥漫。当年这里是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林莽草深,水源丰富,是一个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极难寻觅的军事要隘之地。
  李自成率残部屯兵于鼎龙寨后,在“闯“字的大旗下招集失散军卒,昼则射猎,夜则观书,安抚军心。后来,自成又在西山寺访贤获《韩信兵法》十三卷,并得异人指点,从此雄心倍增。高僧指点自成:“今天下形势,京都为首,中原腹心,陕鄂手足。断其手足,人尚可活,刨其腹心,必死无疑。洛阳国帑、襄阳军资为中央咽喉,不可不取。”自成先得奇书,又得到高人指点,由此逐渐摆脱了草寇习气,定方略,习战术,奇用兵,买民心,政治上更加成熟。后兵出河南,为大顺定国立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却说李自成隐兵闯王寨后,许多失散的军士,闻闯王尚在,又纷纷如蚁而附,农民军如滚雪球般不断壮大。后来,随着义军兵力不断扩展,仅闯王寨一域之地已显得十分狭小。于是自成又下令占据了熊耳山北侧的显神寨。这样闯王寨不仅包括鼎龙寨,还包括显神寨一并在内了。
  显神寨位于熊耳山北侧,由麻涧岭跻板南上十余里许。此地高崖峻壁,山势奇峭,四面悬崖,易守难攻,只有一条小路通向山寨。山寨有飞石嵌空,大可覆数百人。寨后西岩壁有一神洞,供奉着千脚千手大悲观音像。此岩名大悲岩,亦称灵岩。岩后水自石出,曰白龙泉,祷雨辄应。灵岩上白皮松数以千株,形状怪异,白皮若霜,灿灿如白龙鳞。每年农历六月十九日逢庙会,善男信女络绎不绝,香火旺盛。
  自成义军屯军于鼎龙寨与显神寨后,贫苦农民纷纷投奔义军,义军兵力不断壮大。明廷闻知,又急调重兵围剿。一次,明军将李自成围困于显神寨数十日,久攻不破,便采取长期围困、断粮围歼的办法。起义军中缺粮,军心浮动。军师向自成献计,用白米饭和北瓜将狗喂饱,从悬崖上将狗抛下。狗被摔得皮开胃烂,胃中饭菜撒了一地。官军一看义军粮草充足,连狗都吃得这么好,感到围歼无望,连夜撤兵而去。李自成趁机撤离显神寨,转战于商州军岭川、富水关等地,开始了新一轮的军事斗争。至今商州麻涧岭一带仍流传着“大悲岩,显神寨,白米捞饭北瓜菜。弄了个死狗哄活狗,围得闯王跑了个快”的顺口溜,传扬着李闯王巧计脱险智退敌兵的动人故事。
  生龙寨农民军藏兵
  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闯军自显神寨撤出,一路且战且退。九月,闯王农民军同明参将郑国栋、都司艾文斌大战于商州军岭山。由于双方兵力悬殊,李自成再败,撤兵商南。后又选择了豫鄂陕三省交界的富水镇屯兵秣马,以图东山再起。当时闯王大营主寨设在金钟寺庙内,老营扎在主寨南的平台上,擂鼓台设在山梁上,每遇战事擂鼓,将士一呼百应。自成屯兵时,有刘宗敏领导的铁匠营、操练场、点将台、议事厅,并修建有文武官员的营帐。同时寨内有水井,还有用石板砌成的大型蓄水池和石磨、石碾多处,并修建有粮仓储存军粮。
  富水河周围地形复杂,山峦起伏,九里十三寨又呈燕翅形排开,便于迂回作战。境内金钟山,绵亘二十余里,重峦叠嶂,山势陡峭,高崖峻壁,十分雄险。山下即富水河,仰望金钟山如苍鹰捕食十分突兀。金钟山三面悬崖绝壁万仞,无路可通。要攀援须自西折南由林中一条曲径扶藤而上,方能到达山顶。山顶原有许多庙宇,有观音阁、斗母殿、祖师殿、灵官庙、百子堂、钟鼓楼。道教佛教庙宇众多,香火旺盛。李自成以庙宇作为临时营寨,排兵布阵,形成了相互照应的犄角之势。金钟山地处鄂豫陕三省的结合部,明军管理上存在着许多漏洞。此处又民风淳朴,极利于义军生存。同时,这里密箐林深,寨墙接崖,易守难攻。寨下即是十里川道,百姓富足,商贸繁荣,便于义军给养供应,是一个养精蓄锐休整屯兵的好地方。
  李自成作为义军旗帜性的领袖人物,虽多次兵败,但屡挫屡奋。在金钟山生龙寨屯兵后,李自成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后,决定采取了销声匿迹、偃旗息鼓的策略。李自成对外隐去闯王旗,在弱势情况下,暂不攻取州府城池,只攻取民团山寨。这样外边官军也不知屯了什么军队,懒得去管。而在豫西、商州、洛南、蓝田等地,他大张闯王之名。这样既不触怒当地官吏与明军,又扩大了影响,便于集中南原失散将士,同时又给明廷显示了小股流寇飙忽不定的特点。由此闯营军力不断壮大。经过了年余的隐兵,闯王军营寨和屯兵之地,包括了王家寨周围的二十多个村寨,以及河南西峡县仓子坪、营子村、操场村等许多村寨,闯王义军地域不断扩大。
  李自成在起义初就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军纪森严,对老百姓秋毫无犯,逐渐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戴。
  王家楼李自成纳妃
  距金钟山山寨西有一村名叫王家楼,当时这里居住着富甲一方的王员外,他有一女,品貌端庄,居住在王家绣楼。自成屯兵金钟山后,由于与妻女失散,就娶了绣楼王氏女结为伉俪。后来,王夫人亦生子在金钟山山寨中。相传王氏娘娘貌美而慧,其秀发梳妆时,总要从三楼拖至一楼,当地人称她为“冬笋娘娘”,《商南县志》亦载自成“妻王姓女,称娘娘,富水关人”。今金钟山祖师庙左庑殿的南一间为冬笋娘娘庙,为娘娘像木胎结构,戴凤冠,穿真衣袍,设计连动机关可起可坐。每年古历二月十五日庙会,王家楼办大戏三天,必请冬笋娘娘下山看戏。这又一次验证了李自成义军在商洛活动娶妃的史实。
  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拥兵百万。这年十月,义军攻破函谷关,权将军袁宗敏率兵攻破商州,斩杀了陕西布政司抚治商州参议黄世清、商州事州同周文炜、商洛道中军守备王烈等为首的将士八千余人,同时又斩杀商州名宦邵公坤等兄弟五人。义军开仓放粮,赈济饥民,开狱释囚,宣传“闯王来了不纳粮”的政治主张。闯王大旗高高飘扬在商洛山中。后来,李自成进军河南,驰骋中原,从山西攻入昌平北京,建立了大顺政权。再后来,李自成在吴三桂及清兵的夹击下,又兵败退出北京,在湖北九宫山遇难,王娘娘闻讯悲痛至极,遂悬梁自尽。当地人将王娘娘葬于寨西北—山垭东侧,并将此山命名为西宫垭。
  李闯王计杀坐山虎
  崇祯十三年(1640年)四月初,李自成在四川巴西被明军围困于鱼腹山中。下旬,李自成趁明军懈怠,突出重围,重回湖广。九月,又回到商洛。这时闯王见义军处于低潮,遂遣别将屯兵于蓝田王顺山马岗子上。马岗子四周山大沟深,山顶有数十亩地大草坪,为练兵的操练场。现仍存有天然的石桌石凳,仿佛诉说着当年李闯王在此屯兵秣马的故事。
  距马岗子数十里,美丽的汤泉湖和塘子村南的山上,有一个名叫石门关的地方。这里石门谷口,是古都长安通向东南方向的重要关隘,也是通往陕南安康(古称兴安)巴蜀之地的交通要道。这里地形复杂,高峻险要,东望有海拔2100余米的云台山,西临森林茂密山高林莽的西峰山,南依秦岭,北接塘子街,地形险要。唐中宗时这里曾开辟新道,襄州刺史崔湜主持修建了南山新路,出石门谷大昌关直抵商州。
  明末,各地义军揭竿而起,流民盗匪也趁机盘踞要津称王称雄。当时啸聚于石门关上有一名叫“坐山虎”的杆首,也趁乱立堂聚众而称霸一方。李自成义军处于高潮时,坐山虎率众归附闯王。后来,李自成南原兵败,坐山虎看风使舵,借明廷诱降暗中投降了官军,但表面上仍打着闯王旗号。占据石门关之后,坐山虎欺男霸女,奸淫掳掠,残害百姓。后来,他又不尊闯王号令打家劫舍,杀人越货,无恶不作。自成多次劝其改邪归正,坐山虎阳奉阴违恶习不改。闯王义军数次失利后,坐山虎更是肆无忌惮,不把闯王放在眼里。李自成自鱼腹王兵败归来,决心整顿军纪,铲除毒瘤,杀一儆百。一日,闯王派人刺探,探知坐山虎下山抢了客商货物,正大搞祝寿。于是,闯王派侄子绰号一只虎的李过送去寿礼,坐山虎受宠若惊。就在他利令智昏之时,李过掷杯为号,小将军双喜与张鼐在祝寿筵前立斩坐山虎。铲除了这个危害一方的恶棍,四方百姓闻讯,无不拍手称快。后来,闯王李自成又遣别将把守此地。至今石门关遗址上,仍残存着闯军使用过的石磨、石碾和屯兵的寨墙,以及义军行走过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古栈道。这些人文遗址,似乎仍然向人们诉说着李闯王正义之师屯兵爱民、为民除害、斩杀坐山虎那流传已久的故事。
蓝关古道/曾宏根.-西安: 西安出版社, 20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