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参考文献>全文图书>蓝关古道

参考文献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人物民俗篇 隐逸名士:理学大师、关中大儒牛兆濂



牛兆濂(1867—1937),字梦周,号蓝川,华胥新街镇人。9岁入塾,17岁补郡庠博士弟子员,22岁中举,工于诗文,有“牛才子”之称。后因父丧母病不赴京试,按清制例应削名。陕西巡抚端方重其才,以孝奏请,免于削名。奏加“内阁中书”之衔,濂以书坚辞,迄不邀准。1893年赴三原拜贺复斋为师,投身程朱理学。曾任蓝田里卫局负责人。1900年岁逢大饥,兆濂主持全县赈恤,其子清德想容身赈局,以薄薪济家,濂不同意,以安贫乐道责之以大义。陕西巡抚升允以其才德奏闻朝廷,上命“经济特科”促赴京召对,濂坚辞不往。翌年废科举设学堂,陕西创办师范学堂,牛兆濂受聘为总教练。1906年,兆濂携友游太华,登南峰仰天池有诗云:“踏破白云千万重,仰天池上水溶溶。横空大气排山去,砥柱人间是此峰。”1907年任蓝田劝学总董兼高等小学堂长。秋,被选为省咨议局议长。1909年,应省存古学堂之聘,分管教务。后又被选为省咨议局常住委员。1911年赴西府一带秘查烟苗,七月辞去咨议局职务。辛亥武昌起义,西安响应,濂携眷入山。兆濂对此缺乏认识,认为“三纲五要之废弛,乃旷古之奇变也”。省府当局屡书相诏,兆濂认为他与大清君臣名分早定,故称病谢绝。1912年,清帝逊位前,陕西巡抚兼办军事务前陕甘总督升允由陇东率军反扑西安,并至咸阳。西府激战三个月,次年清帝逊位仍战火不息。秦陇复汉军大统领张凤翙派郭希仁请兆濂与张仁斋等往劝,兆濂等冒枪林弹雨至乾陵十八里铺与升允相晤,作衣裳之会,翌日即罢兵息战。1913年起,他在三原清麓书院主讲达五年之久。1917年春偕同张果斋、米养纯等同道出游各地,赴山东曲阜邹县拜谒孔孟庙林,以偿平日仰止之忱,并有祭孔《曲阜告至圣文》、祭孟《邹县告孟子文》,慨然以抚慰济倾自任。南至金陵,东抵上海,溯江而上。至武汉,以装饰违时,为世人讥笑,匆匆返里。此后,主讲于芸阁学舍,尊儒崇礼,不遗余力,桃李满天下,有秦、晋、豫、鲁、冀、皖、陇、鄂、苏、滇以及朝鲜等国学生,受先生教诲。
  1926年刘镇华围西安,数月不下,亲访兆濂请教。兆濂预知其来,避于窑背上,一犬守之,刘至不得入。寻于窑后揖问:“西安城何日可克?”兆濂笑答:“我土窑一犬守之,将军尚不得入,今二虎(李虎臣、杨虎城)把城,将军安能入乎?”刘镇华颓丧而去。兆濂对于军阀强拉民夫、杠抬军人深恶痛绝,曾写道:“哀哉民国民,日日做牛马。”对于军阀酷吏欺压良民十分愤懑,以打油诗进行讥讽:“大祸中原小祸秦,自微亦足祸相邻。苍天若念黎民苦,莫更等闲出伟人。”他目睹社会现实,斥责弊政:“奢费一也,冗员二也,苛敛三也,贪污四也,人不知学,可为奢情,人人皆待食之人,以百姓为鱼肉,生之者一,而食之者千百不止,民力其能堪乎?”1929年关中大饥,兆濂每饭以藜藿充饥,门人劝加餐,曰:“饿殍遍途吾忍饱乎!”且终身不服外货。1930年东北三省沦陷,兆濂减膳数月,并在报上发表《阋墙谣》一诗,号召国人团结共御外侮,言辞恳切,激昂感人。1933年日寇进占山海关,承德失守。兆濂忧愤国事,与兴平张果斋纠合义勇五百,通电全国出师抗日,慨切陈词,决心殉国,其爱国忧民之志殊堪嘉许。1937年卢沟桥事变,国家危如累卵。兆濂寝食不安,病情剧增,于榻上口授完成了《续修蓝田县志》的编纂工作。于七月二十一日终于云阁学舍,年70岁。著有《吕氏遗书辑略》(四卷)、《吕与叔云阁礼记传》(十六卷)、《近思录类编》(十四卷)、《云阁礼节缘要》、《吕氏礼记传序》、《秦观拾遗录》、《蓝田吕氏遗书辑序》、《秦观先生拾遗录序》、《续修蓝田县志》、《蓝川文钞》(十二卷),殁后,民国陕西省政府主席孙蔚如致奠仪500元,并由省库增治丧费2000元,以示哀悼。
蓝关古道/曾宏根.-西安: 西安出版社, 20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