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参考文献>全文图书>蓝关古道

参考文献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人物民俗篇 古道民俗与风情:佛教雅乐——蓝田水会音乐





佛教雅乐——蓝田水会音乐源于隋代,盛于唐时。原囿于寺庙,属佛教音乐的范畴。唐时蓝田有古寺庙及自然园林百余座,同时,蓝田又是世界大都市古都长安的东大门。开放雍容的大唐,采取了兼容并蓄、豁达大度的政策,使世界的各种文化都在这里不断地交融与碰撞,形成了博大容纳、开放自信的时代精神,也形成了文化艺术最为璀璨的时期,而佛教文化与佛教音乐的发展,这时也达到了它的鼎盛期。蓝田水会音乐,以笙、管、笛、箫作为主要乐器,击打伴奏的有木鱼、铁磬、碰铃、铰子、甩子、梆子、高杷鼓,响乐有锣、铙、钹等。所奏乐曲清雅悦耳,委婉细腻,故而也称为细乐,用于大型佛事活动,如做“水陆道场”“水陆斋”“水陆大会”的音乐。
  关于蓝田水会音乐的起源与兴起,历史上流传着一个神奇的传说。传说唐太宗李世民身染沉疴,冥冥中灵魂出窍魂游地府,梦见许多征战中死亡的恶鬼向他索命。情急中他向冥府中的相公相婆夫妇借得金山一座,以募化众恶鬼。还阳后他仍然感到心悸不已,遂命天下寺庙众僧做水陆法会超度鬼魂以沟通天地神灵。而蓝田悟真寺是一座僧逾千余的六朝古刹,水陆庵又是悟真下寺蓝渚庵水陆殿,正是做水陆道场的理想场所。众僧接到圣旨,立即在水陆殿举办了盛大的“水陆大会”。伴奏的音乐即为水会音乐,笙、管、箫、笛和鸣,铃、磬、云锣、击响乐音,悠雅细腻,如诉如泣,使听众深受音乐魔幻般的浸润。后来,水会音乐传入民间,称为“坐乐”,也称“细乐”。后来的祭祀活动,也常常选用水会音乐作为祭祀乐曲。后来,水会音乐传入蓝田之后,又变作两种用途。一种为祈雨取水耍马角所用。传说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五月,关中旱蝗成灾,死者枕籍。帝令关中官民祈雨驱蝗,祈雨奏乐活动风行于关中。还有一说,唐德宗贞元年间,关中大旱,上令官民祈雨。时长安东西两寺各组织一班祈雨乐队,在京都长安比赛演奏“缘腰”曲。结果,西寺和尚段善本的乐队比赛取胜,受到德宗李适的赏赐,一时祈雨乐曲风行长安。后传至蓝田民间,蓝田乐人每逢天旱,则必祈雨奏乐。为适应路途活动,又形成路柏,称为“行乐”。晚清至民国时,蓝田已形成了三大水会音乐流派,有普化镇全岭水会音乐、楸树庙水会音乐和西川田家村水会音乐。此三家活动频繁,每年天旱缺雨之时,他们则成群结队到本县的锡水洞,一边抬出韩湘子像,以晒湘子求雨,一边吹奏水会音乐。远者去周至县太白山、洛南的黄龙庙(黄龙洞)伐马角取水。水会乐社即随行演奏,常行程数百里鼓乐不息,乡民称此路柏为“取水经”。其主要曲牌有《清江颂》、《敢中砂》和《小曲子路柏》。另一种为坐夜曲,多在过庙会或民间做佛事念经时演奏,主要曲牌为《粉红莲》和《散拍坐夜》等。普化水会音乐曲调属于唐代半子记谱法,曲谱由10个简汉字组成:全家岭水会乐谱由10字组成;楸树庙水会乐谱由等10个字组成。两乐会乐谱记谱法略有不同,但都属于同一谱系。而史家寨乡田家村,解放后特别是“文革”及“四清”运动中,由于受极“左”思潮冲击,在所谓的大破“四旧”中,音乐遭批判,乐谱被抄被烧,班主死亡,乐会解散。普化水会音乐,虽然也受到多次冲击,但由于全岭地域荒僻,偏僻隔离反而成为水会音乐被保护的前提,使水会音乐有幸保存了下来。据普化民间艺人介绍,普化水会音乐至少有80多个曲牌,如全岭水会曲牌有《清江颂》、《小曲子》、《编官二联子》、《三联子》、《银纽丝》、《敢中沙》等;楸树庙水会音乐有《红纱绸》、《分水》、《八板》、《黠花开》、《官调》、《皂老婆》、《老钉缸》、《游花园》、《对剪节》等。解放后破除封建迷信,祈雨取水伐马角日渐绝迹,水会音乐也濒临失传。目前曲谱留下的仅挖掘出的有二十多个曲牌,能弹奏者不过十余种。上世纪80年代蓝田县音乐干部着手抢救这一古老音乐遗产,经挖掘整理,县文化馆音乐干部邓印海整理创作出《韩愈蓝关走雪》等水会音乐曲牌。
  如果说半坡陶埙是半坡先民们用乐器同大自然唱和所发出的个体的声乐,那么水会音乐则是笙、簧、管乐齐奏,磬、铃、锣、钹响乐金声和木鱼、鼓梆击奏的群乐和鸣之音,比起陶埙来音域更加宽阔,更显得大气磅礴。水会乐班一般为10人到40人,多时百人之多。祈雨取水时,尚配以仪仗队,并设有龙凤旗八面、伞一把、日月扇二把、滚灯若干,走在最前面的是水会标志旗,仪仗队可形成百余人及数百人以上。阵容庞大,气势雄伟。它是农耕文明的框架下,绽放了千余年的民乐艺术奇葩,是千百万庶民生活艺术创造和智慧的结晶,是平民生活与文化的里程碑。然而,20世纪随着农耕社会瓦解,工业文明替代农耕文明,民间文化与民间艺术出现了消亡与瓦解的趋势。到了21世纪,水会音乐几乎濒于灭绝。随着一些老艺人的死亡,水会音乐已是“人亡曲息”。
  2005年,蓝田水会音乐如枯木逢春,迎来百花盛开的春天。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文化部又下发了《关于申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通知》。蓝田水会音乐经陕西省文化厅、西安市文化局的筛选,已确定将蓝田普化水会音乐列为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6年国务院及文化部下发文件,确定这个始于隋盛于唐、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的传统音乐——蓝田普化水会音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被排名全国第93位受到保护。至此,蓝田水会音乐迎来了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新时期。
  陶埙埙乐和蓝田水会音乐作为古老民乐,已永远地留在了中华民族的记忆之中,同时它们作为流传了千余年的庶民音乐,也是音乐史上的两座丰碑。
蓝关古道/曾宏根.-西安: 西安出版社, 20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