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乡土美术材料,助力幼儿美术活动

来源: 日期: 2022-11-15



    活用乡土美术材料,助力幼儿美术活动

    [摘要]美术活动是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美术材料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提供丰富的、新颖的、适宜的材料,才能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在美术活动中提高幼儿的美术审美情感、艺术创作能力。乡土美术材料是具有地域特色的、取材于本地区的自然与社会美术材料,具有显著的自然生态性、社会文化性、情感贴近性和儿童趣味性等特征,将其应用于幼儿美术活动具有积极意义。文章在分析乡土美术材料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从乡土美术材料的搜集整理、美术活动的乡土化设计以及乡土美术的社会实践三个方面探讨巧用乡土美术材料来助力幼儿美术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乡土美术材料 幼儿美术活动 自然生态

    乡土美术材料,是具有地域特点的自然与社会美术材料的统称,其包括本地区的自然美术材料、社会美术材料两个方面,其中自然美术材料是取材于自然,如野花、小草、蔬菜、瓜果、树木、砂石、泥土、贝壳、叶子、藤蔓等;社会美术材料是取材于社会生活的美术材料,如民间传统美术活动材料、艺术民俗活动、日常生活的废旧材料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从本地、本园条件出发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乡土美术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应用,给幼儿美术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丰富了美术活动素材,创新了美术活动形式,激发了幼儿美术活动兴趣,提高了幼儿美术想象力和创造力。长沙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幼儿园作为一所城区幼儿园,立足区域实际,挖掘乡土美术材料,为美术活动的开展注入源头活水。

    一、乡土美术材料的基本特征

    (一)自然生态性

    自然材料是乡土美术材料的主要内容,其取材于大自然,自然界中的一花一草、一沙一石都可以作为有用的美术活动素材。与无机的日化物品相比较,自然材料是绿色的、天然的、有机生态的,取材方便,成本低廉,可重复使用,其包括田野里的蔬菜瓜果、山林里的树枝树叶、小溪边的石子水草、路边随处可见的野花野草,等等。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的幼儿而言,这些自然材料为幼儿美术活动提供了自然生态的材料,为幼儿亲近自然提供了有效载体。

    (二)社会文化性

    美术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乡土美术是乡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反映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广泛流传于农村、城市的民间艺术,成为幼儿乡土美术材料的重要来源,成为传承与发展乡土艺术文化的重要渠道。具有长沙本土特色的民间美术形式,如湘绣、铜官窑陶瓷、望城剪纸、浏阳石雕、长沙糖画、皮影戏等都可以作为幼儿园美术活动的重要素材,这对于传统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深远的社会文化意义。

    (三)情感贴近性

    乡土美术材料,顾名思义就是取材于本土的美术活动材料。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家国情感一直深深地根植于每一个人的心中,乡土情结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将自己家乡自然的、社会的美术材料搬到课堂中,让幼儿心中产生情感上的亲近感,尤其在社会乡土美术的学习中,经过教师对家乡艺术的铺垫和介绍,幼儿都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都想亲身接触、感受和表现家乡艺术。乡土情感成为幼儿美术活动的积极情感因素。

    (四)儿童趣味性

    美术活动是一种寓教于乐的艺术学习活动,课程游戏化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理念,美术教育也不例外。只有幼儿感兴趣的美术活动,才能激发其参与美术活动、创作美术作品的主观意愿。乡土美术材料具有无穷的创作空间,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的幼儿,能够用各种颜色和形状的叶子拼出不同的图案,能够用黏土捏出各种动物和小人儿的形态,能够用蔬菜印出美丽的纹理,能够将植物藤蔓编织出精美的篮子和帽子等。毫不起眼的材料经过幼儿的艺术想象,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乡土美术材料,蕴含着无穷的美术创作乐趣,是幼儿玩转美术活动的宝贵材料。

    二、乡土美术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应用

    那么,如何发挥乡土美术材料的价值,使之成为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宝贵资源?这需要教师树立课程资源意识,注意美术材料的收集和整理;树立课程开发意识,注重美术材料的加工和创造;坚持美术社会实践,将美术活动拓展到自然与社会大课堂。

    (一)广动员,集素材,充实美术活动材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美术材料就是“米”,没有丰富有效的美术材料的支持,美术活动也就无法顺利开展。美术活动材料的收集要落到平常,通过群策群力,广泛动员师幼与家长的参与。乡土美术材料的收集更不能临阵磨枪,要打有准备的“仗”,根据学习活动主题的需要,提前准备美术材料。

    一是根据美术活动计划有针对性地布置美术材料收集任务。比如,中班《舞动的藤蔓》美术活动需要让幼儿了解植物藤蔓的外形特点、质地、触感等,更好地让幼儿知道植物藤蔓的形态,用线条、肢体等来表现藤蔓,感受植物的生命力,萌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为了让幼儿与家长有更多的时间来准备美术活动材料,教师提前一周时间给幼儿和家长布置采集植物藤蔓的任务,幼儿和家长可以利用周末等空闲时间到郊外、树林、乡下去采集植物藤蔓,如爬山虎、藤萝、藤菜、牵牛花藤、金银花藤、豆角藤等,需要用时将其带到幼儿园,这样幼儿就能直观地、零距离地观察、触摸这些植物藤蔓,感受藤蔓的植株形态与藤蔓质感,继而围绕藤蔓进行美术创作,让美术活动更为生动。

    二是注重美术材料的日常收集与归类整理。美术活动需要的材料是丰富多样的,注重日常的收集,在需要用时则可以随时取用。教师鼓励幼儿将平时一些不需要用的“宝贝”贡献出来,投放到班级的“艺术百宝箱”,如形态奇特的树叶、闪闪发光的小石头、晒干了的玉米棒、干花、网状的棕榈皮、晒干了的植物种子、笋皮、彩纸、丝带、瓶子、面具等,教师将这些材料进行分门别类地整理,以便在需要时能够从“百宝箱”中找到一些有用的材料。比如,大班的《玉米人》美工活动中,以玉米棒为主材料,用干了的玉米皮做头发,以玉米须做胡子,在玉米棒上抠出嘴巴和鼻子,镶嵌上两颗纽扣做眼睛,再给它戴上一顶小帽子,一个栩栩如生可爱的玉米小人儿就做好了。在大班《插花》的美术活动中,幼儿带来了一些鲜花,又从“百宝箱”中找到了一些点缀用的干花干草以及彩带,这样孩子们插出来的花就更漂亮了。

    在乡土美术材料的采集和整理过程中,除了教师自己做有心人,注重平时材料的日常采集;同时也要动员幼儿和家长积极参与,将收藏储存的各类乡土美术材料整理起来,分门别类,有序管理,随时能为美术活动提供帮助。为激励幼儿和家长的积极参与,教师可以以小礼物互换的方式,幼儿每奉献一份材料,可以获得相应的小礼物,这样大家的积极性更高了。

    (二)巧构思,精设计,优化美术活动设计

    如何巧妙地将乡土美术材料应用到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这需要教师进行有创意的美术活动教学设计,做到既围绕幼儿美术学习目标设计,又合理地应用乡土材料,突出美术活动的乡土特色。

    美术活动主题的乡土化改造是乡土美术材料应用于幼儿美术活动的核心。教师根据幼儿美术课程进行园本化改造,融凸显乡土地域特色的主题元素到幼儿美术活动中,在主题上、内容和材料上更具乡土特色。如《莲蓬》的美工活动中,教师根据长沙盛产湘莲的地域资源优势,将本次美工活动的主题改为“湘莲”,同样是莲,加了一个“湘”字,顿时就具有了浓浓的乡土气息。教师将湘莲的图片或者实物带入课堂,再让幼儿以彩纸、硬塑料管等多种材料来制作莲蓬。又如在中班《年夜饭》的美工活动中,教师给幼儿分配同伴合作的手工任务,用彩泥来做各种湘菜食物。在菜品的制作中,先让幼儿说说我们年夜饭都吃一些什么菜品,在幼儿的回想以及老师的提示下,知道我们本地年夜饭经常吃到毛氏红烧肉、炖肘子、红烧鲤鱼、饺子、八宝果饭、梅菜扣肉等菜品,再用彩泥以及其他辅助材料来制作这些食材,这样一桌极具乡土特色的年夜饭作品就完成了。幼儿通过美工活动,对家乡的乡土风情有了一些了解,有利于幼儿社会情感发展。

    (三)出课堂,多实践,开阔乡土美术视野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幼儿是主体,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自主自觉地将乡土美术材料应用到美术活动中去,这需要借助自然与社会实践活动,来开阔幼儿的乡土美术视野。首先,借助幼儿园研学活动开阔幼儿乡土美术视野。如在爬岳麓山的研学活动基础上,开展“麓山枫情”的手工绘画活动,幼儿在爬岳麓山的过程中亲身感受其清幽绝美;在游览橘子洲的研学活动基础上,开展“橘洲印象”的水墨画美术活动,让幼儿用水墨将自己在橘子洲头看到的山水洲城的美景绘画出来;在参观铜官窑陶瓷的研学活动基础上,开展泥艺美工活动,感受长沙陶艺的精美绝伦……其次,借助家庭亲子社会实践活动积累乡土美术材料,亲子美术社会实践的活动范围更广,组织实施更便捷,在父母的陪伴下,幼儿游览家乡的大美风光与风土人情,通过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与身临其境的感知,对家乡的自然、社会有更多的感知和了解,便于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将所积累的乡土素材应用到美术实践中去。

    综上所述,美术素材是幼儿园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美术教学活动目标的达成必须依托于适宜的美术素材,并恰当地运用美术素材。乡土美术材料建立了幼儿园美术活动与自然、与社会的密切联系,激发起幼儿的乡土情感、艺术审美情感和美术想象力、创造力,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宝贵素材。幼儿园要立足地区实际,挖掘和利用起乡土美术材料来丰富美术活动,为幼儿亲近自然、亲近社会、亲近美术打开一扇窗。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