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抬头看灿烂星空
天文也可以从娃娃抓起
喜欢天文可以是一件没有门槛的事情。它不同于天文学研究,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学和物理知识,我们可以站在公园里,趴在自家的阳台上,或是躺在郊区的营地上,抬头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用双眼去感受宇宙的魅力。仰望星空,漫天的星斗,像在诉说各自精彩的故事。看星星可以是生活中一件平常但浪漫的事情,天文爱好也是如此。
望远镜不是喜欢天文的必需品。大部分天文现象如流星雨、极光、行星伴月等等,用肉眼就可以很清楚地观察到,而且这些天象是不需要使用望远镜来观测的。等到孩子们掌握了一定的天文知识,有了一定动手操作的技能之后,可以再来选购一台合适的望远镜,观察月亮和行星的细节,加深孩子们对宇宙的认知。
只要用心观察,大城市的市区也可以看到星星。家长可以在星空下举起手机,借助一些软件为孩子找到星座的位置,带孩子发现勺子形状的北斗七星,有的时候还可以看到中国空间站从我们头顶的天空中划过。还可以在节假日带孩子参加天文馆或博物馆的夏令营、开放日等户外活动。家长可以不用对孩子“过度保护”,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和孩子一起户外“探险”,锻炼孩子们的探索能力。
陪伴孩子一起探索浩瀚宇宙
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对世界的一切都会感到好奇,是一个行走的“十万个为什么”。面对孩子千奇百怪的连环问题,家长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入手,用生动的比喻将遥远的、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如果想要培养孩子对天文的兴趣,可以从简单的动画片或者绘本入手,激发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心。孩子们在宇宙里尽情遨游的过程中,不断在开发想象力,当思维足够活跃时,动手能力也会慢慢地显现出来,这是想法不断落地的过程。
身处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因为大量的光污染,大家普遍的感受是观测星空越来越难了。家长们可以引导孩子关注“保护暗夜”这项国际行动。每年4月是国际暗夜保护周,今年,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启动“携守暗夜”国际暗夜保护月特别活动,通过银河讲坛、户外直播、深度导览、绘本故事、课题研究等形式,进一步推广普及夜间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提高公众对暗夜星空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探索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道。
从古至今,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不断完善,人类也在不断了解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真正认识我们的地球,都是从黑暗的星空开始。保护头顶这片星空,守护孩子们的成长净土,也是在保护孩子们的想象力,为他们留下可以探索星空的可能。
家长们还可以带着孩子关注天文研究的发展及背后的意义。中国载人航天30年的发展历程,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奋斗史,学习中国航天人不断探索进步的精神,能够激励和鼓舞孩子们学习奋进。除此之外,如今世界上重大的天文项目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独立完成的,需要很多智慧的大脑团队协作,可以借此培养孩子对团队协作的重视。关注天文研究背后的故事和精神,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帮助。
杨丽雯 摘自《为了孩子》2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