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窗 > 幼教天地

“上”字小传



    “上”字小传

    隐溪的水清澈见底,都能把人的影子映照出来。成群结队的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动,调皮的鱼儿会去戏弄那根垂进水里的鱼线。顺着鱼线往上看,一位满头白发的老者闭目安详地坐在水边,手擎着钓竿。鱼线在水中晃动了几下,他却在岸上一丝不动。

    他已在这里端坐了五六十年,把自己的黑发坐成了白发,却没有钓上来一条鱼。这当然不是因为他钓鱼的技术差,而是因为他的鱼线末尾的鱼钩是直的,根本挂不住鱼。

    直鱼钩怎么能钓上来鱼呢?几十年间有数不清的人前来围观,当得知那个鱼钩是直的时,他们无不笑这位老者痴愚,就没听说过直鱼钩能钓上来鱼的。

    旁边的渔夫也替他着急,跑过来传授他钓鱼的技巧,还把最好的鱼饵给他,可是都被他拒绝了。一个樵夫心直口快,嘲笑他说:“你这样钓鱼别说是几十年,就是一百年一千年,你也钓不上来!”老者笑笑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用弯钩钓鱼可不是大丈夫所为,我钓的鱼,愿者上钩!”

    这位老者就是后来辅佐周武王建立周朝的姜太公,“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钧”这个典故几千年来为人传颂。那么,这个典故中的“上”字是怎么来的呢?
 
    说文解“上”

    “上”是一个用来指示方位的字,表示一个事物在另一个上面。古人造这个字的时候用了一道横线表示基准线,又用了一道短横来表示在上面的意思,所以在最早的甲骨文中上的写法是二,几乎与“二”相似,这种写法也可以在两个字——“天”与“土”中找到身影,天的上半部分和土的下半部分都是短横加长横的组合。金文最初沿用甲骨文的写法,写作二,后来为了与“二”有效地区分开,有的写作上,在两横之间加一个丨表示纵向的方位。篆文上承续金文字形。隶书上也没有什么变化,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写法也是从这里来的。

    “上”字演变

    古诗中的“上”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古诗赏析

    立在江边,以旁观者的眼光欣赏,江上的渔船可以是一道与水天呼应的风景;以美食家的视角来思考,渔船可以带回新鲜而美味的渔获。人人偏爱这些新鲜难得的食材,于是来江上买鱼的人络绎不绝。他们或买鱼或赏景,却鲜少注意渔船在江上的风险。波涛汹涌之时,捕鱼人几乎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博得这一丁点的收获。所以在诗人眼中,江上的小舟背后是捕鱼人的辛劳和风险,是为了生计而奔波的无奈。诗人并未用华丽的词语,而以简单的话牵动人深思。诗中“江上往来”的热闹景象与“一叶舟”的孤寂情景,形成强烈的反差,这种反差更加反衬出这份劳动的不易。这首小诗充分反映了诗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品性,作为北宋时期最为著名的政治家之一的诗人范仲淹,即便身在上层,仍始终将下层百姓的疾苦记在心上,不管是对捕鱼人还是农人,都表现出了深刻的同情和关怀。

云小辫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