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这4个部位不能太干净
孩子这4个部位不能太干净
有了孩子,妈妈都会特别讲卫生、爱干净。因为不少疾病,都是通过细菌和病毒来传播的,养成好的卫生习惯能让孩子少生病。但是,有时候妈妈们太爱干净反而不利于孩子免疫系统的发育,特别是过分清洁孩子的某些身体部位,有时还会影响孩子的健康!
私处洗太干净易致细菌感染
有些妈妈,会把女孩子私处的白色分泌物当作“脏东西”,刻意擦掉。其实,孩子的私处和大人不一样,没必要洗得太干净,也不适合用力搓。女孩子的一些阴道分泌物就像一道天然的屏障,对她娇弱的阴部皮肤黏膜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如果天天使用肥皂或者清洗剂清洗,把私处的白色分泌物当作“脏东西”刻意擦掉,可能会造成孩子局部黏膜轻度损伤,还可能让孩子黏膜受到来自肠道的细菌感染。另外,频繁清洗孩子的私处会伤害孩子娇嫩的皮肤。
给孩子清洗私处的方法
用婴儿专用的毛巾以及不锈钢盆或是搪瓷盆,少用塑料盆;每天只需清洗两次;不用清洗剂;清洗完后,勿涂抹爽生粉。
给女孩子清洗私处的正确方法是“从前向后”:由于女性的生理结构,尿道口、阴道口与肛门同处于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当中,交叉感染的概率较大。故而,给女孩儿清洗阴部的时候,只要用温水从中间向两边清洗小阴唇部分(也就是小便的部位),再从前往后清洗阴部及肛门。一定要将肛门清洗干净,便便中的细菌最容易在褶皱部分积存,洗完后要注意让私处保持干爽。
给男孩子清洁时一定要注意包皮垢的积存,家长可尝试上翻包皮进行清洗,但不可强行用蛮力上翻包皮,防止包皮嵌顿的发生。
囟门需要小心呵护
囟门是人体生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用手触摸前囟门,有时会触到如脉搏一样的搏动感,这是由皮下血管搏动引起的。囟门同时是一个观察疾病的窗口,如果囟门饱满或隆起时,则表示孩子有颅内高压的疾病,如脑膜炎、颅内出血、脑瘤等;如果囟门过度凹陷,可能是由进食不足或长期呕吐、腹泻所造成的脱水引起的。
新生儿的囟门特别娇嫩,但囟门的清洁护理又往往关系到孩子的健康发育,所以一定要注意,清洗时,绝不能强力按压或用力擦洗,否则会弄伤孩子。
囟门的清洗和保护
囟门的清洗可在洗澡时进行,可用孩子专用洗发液而不宜用强碱肥皂,以免刺激头皮诱发湿疹或加重湿疹。很多孩子的囟门会有一层黄褐色的油脂状污垢,这是由婴儿脂溢性皮炎引起,可以用蒸熟的麻油或精制油将污垢浸透2-3小时,等污垢变软后,再用无菌棉球顺着孩子头发的生长方向擦掉即可,千万不能强行揭下。
最后还要提醒各位家长,注意家中家具,避免尖锐硬角弄伤孩子的头部。如果孩子不慎擦破了头皮,一定要立即用酒精棉球消毒以防感染。
掏耳不当易致耳道损伤
孩子的外耳道皮肤有耵聍腺,分泌的一种淡黄色黏稠的物质称为耵聍,俗称“耳屎”或“耳蝉”,它像“哨兵”一样守卫着外耳道的大门。这种物质有的遇空气干燥后呈薄片状,有的如黏稠的油脂。平时“藏”在外耳道内,具有保护外耳道、阻隔水和黏附外来物质(如灰尘、小飞虫等)的作用。
孩子的外耳道皮肤比较娇嫩,与软骨膜连结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时如果用力不当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如果掏耳时,你手抖或被人撞到了,还可能不慎弄伤耳膜,导致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
通常不用给孩子掏耳屎
一般情况下,耳朵里的很多脏东西都会自己脱落出来,如果孩子耳朵里的耳屎实在太多,耳朵真的被耳屎堵住了,这时候不建议自己动手,最好寻求医生的帮助。通常医生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采用专业的工具取出耳屎;二是用氧化氢溶液软化耳屎。
强抠损伤孩子鼻黏膜
由于孩子鼻腔黏膜纤毛的功能还未发育成熟,相比成年人容易流鼻涕。鼻涕跟吸附进入鼻腔的微粒、微尘或者细菌混合到一块,随着时间的增长,水分的蒸发,就会变成鼻屎。如果不及时清理,鼻屎会越来越干、越来越硬,从而刺激孩子鼻黏膜,让孩子出现鼻子痒痒、呼吸不畅等症状。
作为妈妈,看着孩子的鼻屎邋遢、难看,于是立马上阵用手抠。但经常用手抠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首先,由于孩子的鼻腔太娇嫩,妈妈尖硬的指甲会损坏孩子的鼻黏膜,可能导致孩子流鼻血;其次,妈妈手指上附着的细菌,容易造成孩子鼻腔感染,轻者发生鼻腔疖肿,疼痛异常,严重时会引发全身性感染;最后,妈妈手指比较大而孩子的鼻孔比较小,强硬伸进孩子鼻腔容易造成鼻夹损伤。
给孩子清洁鼻子的正确方法
如果出现鼻塞,可以拿棉签蘸点水或者香油来滋润一下孩子的鼻孔。一般情况下不要人为干预孩子的鼻屎,可以等其打喷嚏或者哭的时候带出来。如果鼻屎位置较浅,可用蘸生理盐水、橄榄油或香油的消毒棉签润湿后,轻轻将其卷出;如果鼻屎位置较深,可先往鼻孔内滴1~2滴生理盐水、橄榄油、香油或母乳,等鼻屎慢慢湿润软化后,轻轻挤压鼻翼,鼻屎会逐渐松脱,再用消毒棉签将其卷出来。用吸鼻器来清理湿鼻涕效果很好,大多数的婴儿用品店都有卖。如果孩子鼻屎太大太深,可带去儿科的耳鼻喉科看看,寻求医生的帮助。
摘自《亲子》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