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更开慧
开口更开慧
——小班宝宝巧过语言关
小班新生家访的时候,我发现不少父母担心宝宝的“说话”问题:我家宝宝月份小,还不能说出完整的句子,上幼儿园后怎么跟同学和老师交流啊?要大小便怎么办啊?我家宝宝在家还能说会道,可遇到陌生人就口齿不清、语焉不详;我家宝宝特害羞……根据我为师多年的观察,语言表达问题也确实是小班宝宝适应集体生活过程中很大的一道坎。
那这个阶段的宝宝语言呈现出哪些整体特点?如何针对性地进行语言训练呢?下面我总结几点经验之谈,给家长们参考。
我们常常抱怨孩子害羞、不爱说话。其实很多时候是因为父母对宝宝的期望过高、要求过多、指导过细,会让孩子谨慎、紧张——以至于哪怕做一个动作、说一句话,如果没有百分百把握,宝宝就不会主动出击。
其实,0~6岁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原本就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多为孩子创造一些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就能给孩子更多自信,其表达能力自然也就增强了。
2~4岁(托班,小班宝宝)语言特点
1.自言自语
幼儿常常自己对自己说话!这种“自我中心”的言语,往往表现在动作或游戏中,他们很享受属于自己的欢愉时刻,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对事物的注意,不自觉地把自己脑子里正在想的事物说出来、表达出来。随着年龄的增加,自言自语会有所减少。
2.唠唠叨叨,说个不停。
由于孩子年龄小,词汇量匮乏,所以喜欢重复、唠唠叨叨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因此,与幼儿进行语言交流时,要注意主动增加宝宝词汇量,提高他的语言理解力。
爸爸妈妈眼中宝宝语言常见的几个小问题
既然上述两类情况是这个年龄段宝宝语言的正常现象,那根据爸爸妈妈的反馈和我们幼师的观察,入园前后的宝宝语言方面主要有哪些要过的坎呢?大致是以下3类——
●说话结结巴巴
●口齿不清楚
●有的孩子迟迟不开口
原因分析——
1.身体原因:有的宝宝语言发展比较缓慢,是由于身体欠佳造成的,例如舌系带过短或听力原因等。
2.环境因素:
●语境干扰:由于现在大多孩子集父母、老人、保姆等宠爱于一身,每个人惯用的方言都不一样,所以孩子在接受“语言输入”时信息过多过杂,造成宝宝后期模仿和学习的干扰,这是部分孩子开口比较晚的一个原因。
●过分满足:父母如果过度帮忙会让宝宝失去说话的机会。所以,当父母发觉宝宝要拿娃娃时,不要马上给宝宝,而是鼓励他努力去说“娃娃”。
●喜欢模仿宝宝的错误发音:如果父母喜欢学孩子的可笑发音,他就会得到错误暗示。长此以往,会变得口齿不清了。
贴心提示:
如果您发觉宝宝2岁了,仍然不乐意开口或口齿含糊不清,请多留意、判断孩子背后的原因。如果有进一步需求,请随时就诊,寻求医生专业帮助。
GET好招
1.先学说元音、叠音
研究发现,宝宝大约七八个月大时,会尝试通过倾听找出声音的来源。到宝宝八九个月时,父母就可以说一些简单的元音字和叠音词如爷爷、奶奶等,宝宝也可以尝试模仿发音。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父母发音最好用普通话,且发音速度缓慢而且清晰,便于宝宝学习和模仿。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在玩耍时不要轻易打断宝宝自言自语。这正是孩子思维运转和学习兴趣最佳的突破点,最佳的方法是——你不妨慢慢欣赏、鼓励,支持孩子的“自言自语”。
宝宝受到冷遇或不开心时,有时会用“不声不响”来表达不满。父母要会读懂孩子的情绪。这时,你最好放下手中的事情,用专注的神情倾听,以欣赏的态度理解,并积极回应他,让宝宝在更轻松、自然的状态下学习快乐说话。
2.营造良好说话氛围
对年龄小、不太会说话的宝宝,父母要鼓励他与周围事物建立安全感和亲近感,让宝宝去摸、去玩、去探索,这对语言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对已经能说的宝宝,鼓励他学习说出自己的需求,如“奶奶……尿尿”等简单的词句。或许此时他的发音还不够清晰,要鼓励他认真、仔细、专注听。倾听能力的养成是宝宝学习语言的中转站,更是宝宝“快乐说”的基础。孩子只有学会了积极有效地去倾听,才能更好地和成人、同伴进行互动。
而有的小班宝宝,在别人说话时喜欢插嘴,遇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更是没等别人说完,就开始一句接一句地说不停。对这类宝贝,也要引导他学习等待,只有学会了倾听和等待,才能给出自己独特的回答;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才能更好地理解语言。
3.学学绕口令,说话会更溜
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家庭关系,会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2岁左右的宝宝口齿还不够伶俐,父母不妨找一些简短的绕口令,让宝宝一起学学念念、唱唱演演。好玩、生动的绕口令能让宝贝感受到韵律节奏美,其间有趣的口误可能会惹得大家捧腹大笑,但只会让宝宝越练越起劲,而且更有利于增进亲子感情。
推荐:两个适合小班宝宝的绕口令
(一)
天上一个盆,地上一个棚。
盆碰棚,棚倒了,盆碎了
是棚赔盆还是盆赔棚。
(二)
南南有个篮篮,篮篮装着盘盘,
盘盘放着碗碗,碗碗盛着饭饭。
南南翻了篮篮,篮篮扣了盘盘,
盘盘打了碗碗,碗碗撒了饭饭。
4.成为最棒的“朗读者”
绘本是建立亲子关系和陶冶情操最好的方式。2岁以上的宝宝,理解力也在加深,坚持给孩子朗读语言简单、重复、有趣的绘本,输入浅显易懂的生活故事、优美的词汇,营造丰富的语言环境,然后让宝宝自由去表达、交流,宝宝的语言能力会轻松、顺畅地得以发展。
5.坦然面对“说话晚”
孩子的语言发展差异还是很大的,有的孩子比其他孩子说话晚,语言发育迟缓。大多数语迟的孩子其实正在经历“语言沉默期”——宝宝通过观察、听,在内心积累词汇,就是不开口。对于正处于沉默期的孩子,父母不用焦虑,多和他开心聊天,多进行优质示范,多进行有效的、面对面、高质量的陪伴就好。
推荐:父母可以这样和“语迟宝宝”一起做语音游戏——
这是什么声音
玩法:
家长事先将生活中有特征的声音录下来,例如:洗手的声音、闹铃的声音,或录一段语音指令,让孩子逐一倾听,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可以是图画或文字,然后让孩子逐一说出听到的是什么声音。
TIPS:
●要求孩子按顺序记住这些声音。
●游戏可以逐渐增加声音的种类或缩短播放声音与声音之间的间隔时间,以提高难度。
什么乐器在歌唱
玩法:
爸爸妈妈先逐一出示准备好的小乐器(如:沙锤、铃鼓、口琴等),请孩子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感受、了解—下各种乐器的音色,并记住它们的名称。然后请孩子转过身去。
TIPS:
爸爸或妈妈敲击某一种乐器,让孩子辨听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爸爸妈妈也可以播放一段音乐,和孩子一起认真倾听,辨别其中有哪些乐器,并尝试用家里现有的乐器跟着音乐一起打节奏。
摘自《为了孩子》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