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娃早睡,你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办法
妈妈若想在夜晚拥有属于自己的自由时光,早早把宝贝送上床才是一举两得的良方。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早睡?我们采访了上海市中医医院儿科专家张新光老师,作为忙碌的医生妈妈,她有她的“夜猫子”生存法则,也努力参考“行业标准”去改造自家的“夜猫子”宝宝,不管你用什么方法让宝宝早睡,你一定需要找到适合你自己的办法!
《为了孩子》:身为儿科医生,同时也是孩子的妈妈,您平时怎样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孩子睡着后,您会忙些什么?
张新光:坦率地说,这是个十分令我惭愧的话题,在这一点上我做得不太好。由于工作的原因,经常需要加班或者熬夜,我自己的睡眠节奏不是很健康(这也是很多同行的共性问题)。而家长的晚睡,必然会影响孩子的睡眠节奏。
刚生儿子那会儿,他会每天夜里22:00~00:00这段时间特别精神,不是哭闹求抱抱就是咿咿呀呀求交流。到了00:00左右,才会安稳进入长睡眠。当时我们都认为这是小婴儿的一过性问题,不足担忧。反正我本来也是个晚睡族,22:00~00:00索性就陪着他玩。当这种节奏持续到2岁以后,我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明明就是个晚睡族宝宝嘛!然后开始尝试尽量调整节奏,包括逐步前移进餐和餐后玩耍时间,增强睡前仪式感(听故事、听音乐、调暗灯光等),当中经历了很多斗智斗勇的故事。好在最终,3岁入园后达到了可以在22:00上床的状态,这对于我来说已经是足够欣慰了。
在作息时间上,儿子无论睡得多晚,他晨起的时间基本都是相对固定的,差别在于日间睡眠的多少。3岁之前,夜间长睡眠时间基本是23:00~8:00左右。日间睡眠由小时候吃饱就睡,逐步发展为午间3~2小时。无论如何,儿子每天睡眠总时间参照“行业标准”还是比较充足的。3岁儿子入园,谢天谢地,幼儿园绝对是个调整孩子睡眠节奏的好地方。老师们就是有办法通过一天的活动安排(玩累了才会睡),保证孩子们的午睡,还顺便帮我达到了让儿子22:00睡觉的目的。
儿子夜里睡着后,我熬的不是夜,是“自由”了。这段时间最主要的是用来做任何他醒着的时候不能做的工作,俗称,写作业。夜深人静思路清,工作效率反而高——这是我晚睡族状态,不健康,请勿模仿。我相信很多医生妈妈都会这样“打发”宝贝睡后的时间。要尽量陪娃做个尽责的妈妈给宝贝母爱,又要做个有上进心的妈妈给宝贝做榜样,除了提高上班时间工作效率以外,大抵也只能如此了……
当然,宝爸的作用绝对不可忽视。两个人一起哄宝贝的时候,效率会高于一个人孤军奋战(前提是你确实拥有一个神助攻而不是猪队友哦)。在工作的紧要关头,需要大段时间赶紧急又重要的任务时,家人的给力是绝对必要的,在此感谢我家宝爸和爷爷奶奶,没有他们,我是没有办法做个充满母爱的上班族妈妈的。我也建议宝妈们,要充分鼓励和培养宝爸们的信心,挖掘他们的潜力!
《为了孩子》:您刚提到“行业标准”,从儿科医生的专业角度来看,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正常的夜晚睡眠时间大约是几个小时?孩子们几点上床睡觉比较合适?
张新光:孩子的睡眠时间差异很大,不仅不同年龄的孩子所需睡眠时间不同,相同年龄的孩子之间也存在睡眠时间需求的差异,各国都有很多研究和标准。如果要找一个标准来衡量的话,我们中国孩子可以参照2018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0岁~5岁儿童睡眠卫生指南》,其推荐各年龄段孩子在24小时一天中的睡眠时间分别为:
O~3个月:13~18小时;
4~11个月:12~16小时;
1~2岁:11~14小时;
3~5岁:10~13小时。
这是理想状态的睡眠时间。其他国家的标准与中国相似,如美国“全国睡眠基金会”(National SIeep Foundation,NSF)根据专家研究成果,对各年龄孩子提出的最新的睡眠时间建议:
0~3个月:14~17小时;
4~11个月:12~15小时;
1~2岁:11~14小时;
3~5岁:10~13小时;
6~13岁:9~11小时;
14~17岁:8~10小时。
那么这样的睡眠时间孩子们能做到吗?有研究指出中国儿童不仅入睡时间晚于美国儿童,而且起得也更早。这项比较研究显示,中国小学生睡眠时间(9.25小时)比美国同龄人(10.2小时)整整少了1个小时;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国儿童还抱怨说,他们在白天感觉很困。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0岁~5岁儿童睡眠卫生指南》建议,从3个月~5个月起,儿童睡眠逐渐规律,宜固定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00,但也不提倡过早上床。节假日保持固定、规律的睡眠作息。当然,每个孩子每个家庭由于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可以在适当范围内灵活掌握。我个人认为对于学龄儿童而言,最好21:00左右就寝,在保证每天睡眠总时间的前提下,22:00是个就寝时间的极限,晚于22:00上床就有些太晚了,毕竟早上入园入学的时间是教育机构统一的。
中医认为,天地阴阳的盛衰消长,致一天有昼夜晨昏的节律变化,人与自然相应,故人体的阳气亦随之有消长出入的日节律运动。《灵枢·大惑论》提出,“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因此,人体的作息应该按照昼夜晨昏的自然规律,入夜则寐。如果作息时间混乱,营卫运行受扰,则“昼不精,夜不瞑”。
《为了孩子》:您刚才提到,为了提早让儿子就寝,有很多斗智斗勇的故事,能和我们分享一些吗?
张新光:在儿子2岁左右,我开始调整他的睡眠节奏。我们早早调暗灯光,可是儿子好像觉察到我们的阴谋一样,就是瞪大眼睛不睡。各种咿咿呀呀,扭动翻滚踢蹬。于是我们装睡,装打呼噜,他都不为所动,坐起来把我们拍醒……
不管他怎么折腾,我们认真坚持每天强化睡前仪式感,包括:定时洗澡—穿睡衣—大家一起钻被窝听故事—喝瓶奶或温开水—放音乐—最后说一段“睡前咒语”。一段时间后,儿子逐渐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入睡仪式。他最看重的,是“睡前咒语”。这个咒语可以固定很长一段时间,也会有阶段性变化。
比如,最开始的时候,他觉得困了,就会跟我说:“老妈你帮我抓住那只大蚊子!”其实并不是每天有大蚊子,是某一天他被蚊子咬了一口记住了,这个咒语就用了很久,我必须回答:“好的,放心吧。”第二个持续比较久的是一段安全检查咒语:“门锁了吗?”“锁了。”“谁锁的?”“我锁的。”“什么时候锁的?”“下班回家就锁了”。最近,也是使用时间最长的,是一段爱心咒语:“我爱你老妈!”“我爱你老球(儿子的小名)!”“我是最爱你最爱你超爱你超爱你的。”“我也是最爱你最爱你超爱你超爱你的”。这些咒语说完,他可以“秒睡”。
这些咒语真有这么灵验吗?其实,只是他自己真的觉得困了,想完成这些具有仪式感的对话,说完了,他就放心地睡了。也就是说,宝宝的各种不愿意入睡,可能只是他不愿意错过跟爸妈共处的幸福时光。那么,完成睡前仪式的最大好处是让他放心去睡而已。大家不妨试试跟宝宝探索—下他们自己的睡前咒语哦!
专家简介:
张新光,上海市中医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首批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首届上海市“杏林新星”、上海中医药大学第四批青年后备业务专家。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童肺炎联盟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学术流派分会委员。擅长小儿肺系疾病(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等)、脾系疾病(厌食、腹泻、呕吐等)的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
采写/吴芸晴 受访专家/张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