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窗 > 幼教天地

尊重宝贝的不同气质类型



    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贝是反应迅速、机灵好学、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小天使。但每个宝贝都会有不同的表现,比如害羞、怕见生人、爱哭、冲动、反应缓慢等。经过父母以“社会人”的水平衡量过之后,认为这些不如意的地方会影响宝贝作为个体的发展,于是开始想方设法地去改造宝贝。但是在“改造”之前,父母应该问一问自己:我是什么样子的?我家宝贝是什么样子的?

    我是什么样子?

    害羞、怕见生人、爱哭、冲动、反应缓慢等,其实这都是宝贝的气质类型反应。之所以让父母第一个问题来问问“我是什么样子的”,就是因为宝贝的气质类型是先天决定的,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遗传基因谁给的?爸爸和妈妈!宝贝的气质类型是先天决定的,是无法改变的,但是反过来又可以被性格所塑造或伪装。与其做无用功试图改变宝贝的气质类型,家长不如想想自己以前如何在较少社交的情况下,能够顺利完成工作、交到真心朋友,并把这方面的经验传授给宝贝。

    我家宝贝是什么样子的?

    宝贝在出生的最初3年里,反映出来的特点大都是气质类型决定,因为这个时候宝贝的社会化程度最低,对气质特点的掩盖也最小。

    胆汁质 坦率热情,精力旺盛,容易冲动,脾气暴躁,思维敏捷,准确性差,情感外露,但持续时间不长

    多血质 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情绪情感容易产生也容易变化和消失,容易外露,体验不深刻

    粘液质 稳重,考虑问题全面,安静,沉默,善于克制自己,善于忍耐,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定而不容易转移,外部动作少而缓慢

    抑郁质 沉静,对问题感受和体验深刻、持久,情绪不容易表露;反应迟缓但是深刻,准确性高

    专家提醒!

    气质没有好坏之分,只能反映宝贝的特点,并不能反映宝贝的优点和缺点,更不具备道德评价意义。很少有人是一个特质的,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几种气质综合的。

    宝贝的不同气质特点是什么?

    如之前所说,四种气质类型之间没有优劣之分,各种气质类型的人都会在生活和事业中取得成就,但是在每种气质类型里面,会有我们想要发扬的特点。

    胆汁质 反应快、意志力坚强,情感和情绪发生迅速 容易冲动、思考不够周全和彻底

    多血质 爱交际、活泼、热情、思维敏捷 情绪情感容易变化和消失、容易见异思迁

    粘液质 平静、有耐久力、注意力不易转移 不容易适应新的环境、因循守旧

    抑郁质 观察事物细致、小心谨慎、思考透彻 腼腆、多愁善感、优柔寡断

    性格与能力的培养属于后天教育与环境的产物,而气质则是基于遗传的先天因素了。亚里士多德相信宝贝生下来就是张白纸。其实,“白纸”也不尽相同。“天生的气质类型决定教养方式”,气质是心理特征,也是生理特征,它是人的天生特性,了解宝贝应该从气质开始。

    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去引导宝贝?

    胆汁质:这种类型的宝贝,看到任何新鲜的、有意思的行为都会马上模仿出来。所以如果有任何我们希望他做的、希望他改善的,只要是以有意思的方式做出来,那么宝贝立刻会接收到,立刻会照做。当宝贝没有耐心、或者冲动地去做事的时候,家长与其一味地指责,不如平时注意培养宝贝的延迟满足的能力,久而久之宝贝就能平静地处理很多情况了。

    多血质:这种类型的宝贝,可能是大多数家长认为的“模范宝贝”,他们活泼好动、朝气蓬勃、能够迅速适应新环境、并且对任何新异刺激能够有及时、良好的反馈。但是由于他们情绪情感的易变性,可能会让家长觉得他们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总是不能够持之以恒。所以家长要随时想办法让事情显得有趣、并且是通过宝贝的努力能够达到的,这样宝贝才不会因为对事情丧失热情而半途而废。

    粘液质:这种气质类型的宝贝,不要逼迫他在面对问题的时候,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因为这种类型的宝贝的思维和言行稳定而迟缓,他会在考虑周全之后,做出自己认为最有把握的反应。所以如果这种类型的宝贝看起来没有反应,那家长不要打断他的沉寂,那是他在思考和体会。而在游戏环节,家长可以带领宝贝玩一些大运动游戏和一些略带刺激性的游戏,来帮助宝贝熟悉释放强烈情感的过程。

    抑郁质:这种类型的宝贝容易优柔寡断,所以家长可以多给宝贝选择的机会,来培养他们选择的能力。对于他们的腼腆、害羞,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接纳。之后可以示范如何去主动和别人交往、如何去接触新朋友,当这类宝贝看到父母的示范以及对方的反应,并且确认这种方式是有效的、安全的,之后他们会进行小步子的模仿、从而走出交往的第一步。

    专家提醒!

    气质类型对抚育方式的意义,在于增强父母的敏感性、洞察力,旨在提高亲子关系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宝贝都是两种或多种气质类型的混合型。对于O~3岁的宝贝,父母更应该看重的是不同气质类型宝贝的抚育方式。抚育方式中,先满足宝贝的生理需求,再满足其心理需求。

    宋婷婷: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生

宋婷婷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