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二宝,如何调适老大的心理情绪
每个有二胎的家庭都会面临家庭成员结构调整的问题。家里添了小宝宝,老大不再是家庭的中心;家里要增加人手照顾小宝宝,面临着教养方式的磨合。这些变化是家庭每个成员都能感受到的,作为家庭中的大孩子,会更加敏感环境的变化,会有意无意地关注着家庭成员对待他的态度、对待二宝的态度。
恰当地调适老大面对环境变化时的心理情绪,不仅能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也能培养孩子未来不断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可以说,让大宝接受小宝的过程,不仅仅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也是老大心理成长的契机。
这样的调适过程也发生在我家女儿的身上。在我怀孕期间,本来该带着她去玩的时间可能变成了去医院,本来该带着她去买东西可能变成了给二宝买生活用品。我自己并未意识到这种“不公”,也未发现女儿的不快。然而,有一天去学校接她时,老师对我说:“你家闺女告诉我,爸爸妈妈不喜欢她了,喜欢新的小宝宝了,爸爸妈妈坏!”我特别震惊,二宝还没有生出来啊,姐姐就已经如此失落!看来成人认为的“正常行为”已经影响到了她的情绪。我开始收敛自己的“漫不经心”,除了花更多的时间和女儿在一起,给女儿更多的关爱,我还经常和她聊肚子里的宝宝,让她与新宝宝建立起联系,比如,和她聊可以给新宝宝准备什么东西、取什么名字等。
尽管怀孕期间和女儿交流了二宝出生后的各种生活场景,可当弟弟出生后,姐姐还是很排斥,说弟弟“只会吃奶,只会哭,什么都不会,还要和我抢妈妈”!我们表面上若无其事地接受了姐姐的排斥心理,暗中也在语言、行为等方面作出了调整。
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儿慢慢接受了家里有个弟弟。再随着弟弟长大,开始会笑、会一些小本领,女儿的态度慢慢变了。现在早上一起床,女儿就要跑到小床边看看弟弟,晚上放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洗手,因为洗完手后可以摸摸弟弟的手和脸。看到女儿的这些变化,我们也是由衷地高兴。
作为父母,在老大的心理调适上,我有几点心得体会。
接纳孩子的情绪——宜轻松不宜放大
当孩子发现,自己不再是家庭唯一的中心.心里都会有一些失落,一时接受不了也正常。老大的苦恼和对弟弟的怨气可能就是想得到爸爸妈妈的关注,所以我们对老大的“争宠”不要反应过度。接纳老大目前还不能接受弟弟的情绪,不因为这样就对她有负面评价,老大能感受到在家里的地位并没有因为弟弟的到来而下降,就不会迁怒于弟弟。
在接纳孩子的情绪方面,父母要放松心态。有时候女儿也会略带怨气地说:“弟弟犯了占领妈妈罪!”我会轻松地和姐姐开玩笑:“哇!晚上要罚弟弟,把他关在小床(小宝宝睡觉)”“罚弟弟给姐姐表演小鱼吐泡泡(小宝宝吐口水)”。姐姐听懂了这里的玩笑,也并未因为这些话而受到父母的训斥,她也很放松。
让孩子感受到爱——宜行动不宜说教
女儿经常问我:“妈妈,你还是像以前一样爱我吗?”“妈妈,我和弟弟你爱谁更多一些?”孩子是敏感的,说再多的“我还是爱你”,都不如让孩子感受到爱。我会尽量满足她的需求,比如她睡觉要让妈妈陪,我就让爸爸先抱着老二,和老大说好妈妈陪她十分钟,十分钟后妈妈去陪弟弟。实在脱不开身,我会抱着弟弟,说“妈妈和弟弟一起陪姐姐睡觉”,女儿就会很开心。我也经常和她说:“妈妈还是一样爱你,只是爱的方式不一样,弟弟小,需要生活上多照顾他;你大一点,那么能干,需要妈妈多和你聊聊天。”
老大特别怕爱被分走,这也是孩子有不安全感的原因。我和她说:“爱可不像分馒头,弟弟来了,一个馒头分成两半,你一半,弟弟一半。爱不会被分成两半,弟弟来了,爸爸妈妈给你的爱还是那么多!”这里,也推荐一个我和女儿玩过的简单的小游戏——点蜡烛:拿四根蜡烛,第一根是妈妈,点亮第二根,妈妈遇到爸爸,把爱给了爸爸,妈妈自己依然拥有100%的爱;点亮第三根,爸爸妈妈有了你,把爱给了你,我们三人都拥有100%的爱,谁的爱都没有减少;点亮第四根,妈妈又把爱给了弟弟,你看你的烛光依然那么亮,你和弟弟都拥有来自爸爸妈妈完全的爱。蜡烛最好大小不一样,看起来更像一家人。
让孩子体验到照顾宝宝的乐趣——宜体验胜任感不宜成为负担
女儿一直有养宠物的愿望,一直未能实现。有了二宝,我和她说:“弟弟就是你的宠物!”我常带着她一起参与对二宝简单的生活照顾,给她一块小手绢,让她帮忙给弟弟洗澡、帮弟弟穿小袜子等,女儿常常乐此不疲。女儿还有一个“训练宠物”计划,教弟弟一些简单的小本领。每次弟弟盯着姐姐模仿动作时,女儿都会说:“弟弟好可爱啊!”我们也会和她一起回忆她在弟弟这么大时的情景,说弟弟什么地方很像她小时候,让她一起挖掘小婴儿的可爱之处。
常听父母说:“老大能帮着带老二!”其实这种“帮”仅仅是让老大参与简单的对二宝的照料,而不能让照顾二宝成为老大的负担,否则,老大也会产生抵触情绪。
让孩子体验到家庭规则的公正性——宜平等不宜退让
每个孩子可能都会担心,弟弟或妹妹出生后,爸爸妈妈会不会开始不公正地对待自己。成人经常想到的是两个孩子会不会出现抢玩具、争零食这样的事,但孩子的想法往往更加具体。女儿就经常和我说:“弟弟要是撕了我的书怎么办?”“弟弟在我的画上乱画怎么办?”她有时会哭着说这些话,着急得就像这样的事情真的发生了一样。她的各种担心其实就是对家庭“规则”的担心。她会问我:“弟弟做错事,你们会批评弟弟吗?”她还在弟弟未出生前就制定了“规则”,是弟弟就“约法五章”,是妹妹就“约法三章”。我认真地保留下来她制定的“规则”,强调会让即将出生的二宝严格遵守,这让女儿感受到了环境的安全。
孩子最反感的话就是“大的让着小的”。其实细想起来,老大也是个孩子,只是比老二稍大的孩子。我很注意不把弟弟定位成跟她竞争的角色,不说“你是姐姐就得让着弟弟”,而是制定公平的规则,比如谁先拿到玩具谁玩,弟弟不能打姐姐,弟弟捣乱也要挨批评。
此外,也有一些适宜的绘本,可以和孩子一起读。比如,《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中的《我想有个弟弟》、法国绘本《真好,我有小弟弟了》等。这些书也会对老大的情绪有安抚和引导作用。
当然,让老大接受二宝需要一个过程,这需要时间,让孩子自己体验,自己成长。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丁文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