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有趣的国学冷知识
最早的“洋文名”
三国时期,沛国谯(qiào)县有个人,善于治病救人。他给自己起了个梵文名字——药。但当时大家都不会写,就拿汉字代替,按照音译,便写成了“华佗”。就这样,华佗开创了中国人取洋文名字的先河。
熊猫唐朝时就是国宝
早在唐朝时,熊猫就曾被当作国礼送给日本。公元685年,日本遣唐使来华,为表示友好,武则天(当时的皇帝是唐睿宗李旦,武则天实际掌权)送给了日本天武天皇两只熊猫,随同遣唐使一道返回日本。
“知识就是力量”的最早出处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大家都知道是英国人培根说的。但其实早在很久以前,我国的知识分子就提过类似的观点。东汉时期,王充就曾说:“人有知学,则有力矣。”这比培根早了1500多年。
圣旨并不一定是金黄色
在明清时,对五品及以上的官员用圣旨,五品以下则用敕(chì)命。官衔级别不同,圣旨的颜色也不同。五品及以上官员所接到的圣旨,由三彩、五彩或七彩绫分段织成(级别越高,颜色越多);五品以下的官员接到的圣旨,一般由纯白绫制成。而圣旨上所写的字,更是有红色、黑色、蓝色、绿色等很多种颜色。
最长寿的帝王
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帝王不是89岁的乾隆,而是南越武帝赵佗。赵佗原为秦朝南征大将,秦亡时割据岭南,一度称南越武帝。赵佗从战国一直活到了汉武帝建元四年,约103岁。
小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