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社交中常见的面部表情——恐惧
对于不熟悉的事物,即便是只有一两天大的宝宝也会作出恐惧的反应,通常表现为:转头看别处,闭上眼睛,弓起背部,双手抬到眼睛、嘴巴或耳朵的位置等。再大一点儿的宝宝会通过抬起额头、收回嘴唇、拉紧下眼皮的方式来表达恐惧。
对于宝宝恐惧的事物,父母要引导宝宝正确地看待。一些司空见惯的事物对宝宝来说简直就像怪兽或者恶魔,带给他一种莫名的恐惧感。那么,宝宝可能会害怕哪些事情,又该怎样消除宝宝的这种恐惧心理呢?
1.对妈妈离开的恐惧
宝宝和妈妈在一起时间长了,宝宝会觉得妈妈应该是一直在自己身边的。有一天妈妈有事外出了,宝宝就会发慌:妈妈去哪里了?她还要我吗?还会回来吗?
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妈妈第一次长时间出门,或外出上班的时候宝宝会哭、会闹,见了妈妈会抱着妈妈不放,并从此把妈妈盯得紧紧的,只要妈妈一准备出门,小手就抓住妈妈的衣服。
此时,妈妈要帮助宝宝消除这种恐惧心理。比如,在宝宝分离焦虑形成之前,就开始训练他学习适应和妈妈之间短暂的分离。每次妈妈离开时都要教他和妈妈道别。每次外出的时候,要明确地告诉宝宝,妈妈要去哪儿,并以宝宝能够理解的方式告诉他什么时候回来,比如到下一次吃饭的时候。不管他懂不懂,都要坚持这样做。和宝宝玩分离的游戏,在跟宝宝告别时给他一个喜爱的玩具,给他一些他感兴趣的许诺等,让这些带给他一些愉快的情绪体验,可以有效地减少甚至消除与妈妈分离带来的恐惧感。
2.对家用电器的恐惧
比如有的宝宝对吸尘器感到恐惧,不知道那个可以吃灰尘的长鼻子家伙是个啥东西,会不会也把自己“吃”进肚子里去呢?每当妈妈用吸尘器给地毯吸尘时,就会在一旁吓得声嘶力竭地大哭大叫。宝宝可能会想,它那长鼻子在地上闻来闻去的,肚子里轰隆隆地怪叫着,好像饿坏了的样子,说不定妈妈没看住,它就会把自己给吃进去呢。
除了吸尘器,家里让宝宝感到恐惧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那些可以发出噪声的家用电器。
对于这种情况,不管宝宝懂不懂,父母都要简单地向他解释吸尘器的作用以及它“怪叫”的原因,并且告诉宝宝这个东西不会对他造成伤害。耐心地向宝宝演示怎样开关这些电器,让他明白可以通过一个小小的开关来控制这个东西,这样可以帮助他理解自己不会受到伤害。
3.阳台台上的热带植物可能会让宝宝恐惧
一些热带观叶植物有着鲜艳的色彩或者纹路,它们大大的叶片有时候会让宝宝觉得非常恐惧。
父母不要强求宝宝去接近他害怕的观叶植物,这样会加重他的恐惧感,父母可以经常当着宝宝的面去模摸那些植物,夸夸它们漂亮的颜色等,以行动告诉宝宝,它们不会对人构成伤害。等到宝宝敢看那些植物了,再抱他到跟前看看,慢慢过渡到用手摸摸,通过这些让宝宝获得一种有关这株植物的经验,并慢慢地建立起它不会伤害人的概念。
4.对天气的恐惧
多数宝宝害怕闪电,听到震耳欲聋的酌雷声,简直能吓呆了,那个把天裂了还大喊大叫的东西会不会把自己也撕裂了吃掉,宝宝会紧张地躲进妈妈怀里,用小手捂着耳朵,小脸埋在妈妈胸前,不敢看,不敢听,但是又忍不住悄悄地调转头去瞅一眼窗外。
不常见的雷声或者其他巨大的响声都会让宝宝感觉莫名恐惧。这时候不管宝宝懂不懂,都要向他解释这些声音的来源,并且告诉他这些东西不会害到他。为了帮助宝宝习惯这些声音,平时可以在家适当地和他玩玩噪声游戏,比如给宝宝买个小锣或其他可以敲出比较大响声的玩具,或者干脆利用厨房里的厨具比如金属材质的锅盖和锅等,并借此向宝宝说明,雷声也不过是一声音,下雨的时候才会出现,并不可怕。
5.对陌生人的恐惧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陌生人。一些父母的朋友见到宝宝会很喜欢,抱起来就亲。可是宝宝却很害怕,此时他心里在想,一个不认识我的人非要抱我亲我,他一定是想把我从妈妈手里抢走吧?
从心理角度分析,怕生是大多数宝宝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一般到2岁左右这种现象会得到缓解直至最后消失。
对待怕生的宝宝,千万要尊重他的选择。他不想让陌生人抱,就不要勉强他。父母可以将宝宝抱在怀里,在他离陌生人有一定距离的情况下和陌生人聊聊天,让他慢慢适应那些陌生的面孔,一点点地接受陌生人。平时可以多带宝宝外出玩耍,每次出去都主动跟邻居朋友打个招呼,让他有更多机会接触陌生人,帮助他逐渐消除对陌生人的恐惧心理。
6.不同的便器也会使宝宝感到恐惧
有的宝宝由于不知道便便是怎么被吸下去的而恐惧。而有的宝宝则在家使用坐便器惯了,对蹲坑表现出恐惧感。
下水道是很多宝宝无法理解的,因此产生了恐惧心理。有的宝宝在家习惯了坐盆,上了幼儿园就可能对幼儿园的小马桶或者便坑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心理,严重的甚至因此不肯再去幼儿园。如果情况比较严重,家长可以与老师商量,让宝宝先带上自己的小便盆过渡一下,给宝宝一段适应的时间。
7.对小猫小狗的恐惧
家里没有宠物的宝宝可能会对小猫小狗感到恐惧,比如当宝宝看见小猫竖起身上的毛,弓着背的时候,心里会害怕小猫咬自己一口。
宝宝这种对外界事物产生警觉的现象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是他心理成长的表现。如果宝宝害怕小动物到了很过分的程度,可以给他买一些有关小动物的图书、光盘,让他了解更多有关小动物的知识,这样可以帮助他消除恐惧心理。
平时还可以给宝宝多创造一些接触这些小动物的机会,让他尝试给小动物喂食,观看它们玩耍,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去摸摸小动物等。随着宝宝长大,他会逐渐接受小动物,对小动物的恐惧心理也会随之烟消云散。
8.对黑夜的恐惧
有些宝宝对黑夜恐惧,每天都要点着灯才能入睡。天一黑,他就不敢出门,并且坚持要打开所有的灯,不管他在哪里,每个房间的灯都要开着,这样他才敢安心地玩耍,否则就会哭闹不休。
随着宝宝生活经验增多,想象力日渐丰富,很多宝宝都会对黑暗的环境无端地生出许多怪异的想象,并因此恐惧万分。因此,父母平时不要给宝宝讲情节恐怖的故事,睡前不要用“你再不睡,大灰狼就会吃了你”“你再不睡,警察叔叔来抓你了”之类的话哄宝宝入睡。如果宝宝怕黑,可以在他入睡前给他开个小夜灯。平时可以一家人在黑暗中玩玩摸人游戏,或者蒙上眼睛玩听声抓人的游戏等,让宝宝在游戏中驱除对黑暗的恐惧。
专家提醒
为了使宝宝减少恐惧心理,平时宝宝在家玩,或者不小心碰到东西的时候,父母不要随意呵斥宝宝。如果确实有危险,要耐心地跟宝宝说明白,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加以制止。多鼓励宝宝,尤其是家里有客人的时候,多表扬少批评。多带宝宝出门,多与小朋友在一起玩,见的人和事多了,自然就好了。
摘自《婴幼儿》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