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防病第一关:洗手
“卷起两个小袖口,轻轻拧开水龙头,我把小手伸出来,洗洗我的一双手。洗手心、洗手背,再搓一搓手指头,两手一起冲冲水,肥皂泡泡不见了……”你会唱这首朗朗上口的洗手歌吗?
洗手,作为切断人与外界病原微生物接触的最重要方式之一,直接关系到我们的身体健康,如果没有培养正确洗手的良好习惯,宝宝很容易通过接触依附在手部的细菌感染疾病。
没有洗过的手究竟有多脏?
手接触外界环境的机会最多,最容易沾上各种病原菌,尤其是小手闲不住的宝宝,哪儿都想摸一摸。之后,如果再用这双小脏手抓食物、揉眼睛、摸鼻子,或把小脏手放嘴里,宝宝能不生病吗?经常正确洗净双手,能显著减少手上所带的各种病原菌,有效预防感冒、腹泻、肺炎、脑膜炎、肝炎、细菌性痢疾等疾病。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马迎华博士通过试验发现,一只脏手存在150多种细菌,数量达4万~40万个,痢疾杆菌在手上可存活3天,流感病毒在潮湿温暖的手上能存活7天。
只要清洗就能去除手部9成以上的细菌,而用肥皂正确洗手,再用流水冲洗,可洗去手上99%的病菌。科学家在巴基斯坦的一项研究发现:教导4332个五岁以下的孩子每天用肥皂洗手多次,结果减少了50%的与肺炎有关的呼吸道疾病,并有效降低肠道蠕虫及皮肤和眼部感染发病率。
什么时候应该洗手?
在下列情况下,一定要敦促和帮助宝宝洗净双手:
★每次吃饭前或接触食物前;
★上卫生间后;
★接触动物或家禽后;
★户外活动后或外出回家后:如触模过电梯扶手、升降机按钮及门柄等公共对象;
★当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时,如打喷嚏及咳嗽后;
★双手有明显污渍时;
★探访医院及饲养场后。
怎样洗手才能洗干净?
很多时候人们洗手只是蜻蜓点水:沾点水,涂上肥皂,马上就冲掉,整个过程5秒钟完事,甚至用手在水里蘸一下也算洗过了,这样洗手很不到位。要把手洗干净,除了要将肉眼可见的污渍洗掉外,每次洗手需要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如双手涂满肥皂,反复搓揉不少于15秒钟,然后用流动水冲洗干净。为了达到真正有效驱除病原菌的目的,专家推荐七步洗手法,妈妈需要掌握哦:
第一步,洗手掌:流水湿润双手,涂抹肥皂,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洗背侧指缝: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三步,洗掌侧指缝: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洗拇指: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五步,洗指背: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六步,洗指尖: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七步,洗手腕、手臂:揉搓手腕、手臂,双手交换进行。
洗完手后一定要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擦干双手,包括指缝等处,也可以用热风机吹干。实在没有条件时,可以将双手自然晾干。在家里,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擦手毛巾,并经常清洗。
宝宝调皮不愿洗手怎么办?
宝宝不愿洗手主要有两个原因:
1.宝宝的认知水平还没有达到能充分认识问题重要性的高度,对妈妈常说的“细菌”、“感冒”等字眼没有清晰的概念,哪怕你“恐吓”他也很难起作用。
2.宝宝的自制力和行为、情绪控制能力并不完善。在引导宝宝正确洗手时,妈妈要多观察、多注意宝宝平时的行为特点,了解并使用他最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来引导。
例如:
★每天和宝宝一起洗几次手,让他觉得洗手确实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让宝宝挑选他喜欢的肥皂和毛巾,激发他使用它们的好奇心。
★洗手时与宝宝一起唱一定长度的歌曲,如唱一遍“生日快乐歌”、“洗手歌”,大约就10~15秒钟,边唱歌边洗手,一举两得。
怎样在频繁洗手的同时保护好手部皮肤?
经常洗手虽然有助于预防疾病,但也容易造成手部皮肤干燥、粗糙。因此,在督促宝宝洗手的同时,注意保护好宝宝的手部皮肤很有必要。妈妈可以采取以下保护措施:
1.用温度适合的水洗手,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2.选用性质温和的肥皂;
3.用纸巾或毛巾吸干双手,而不是用力擦;
4.洗手后抹上护手霜;
5.经常帮宝宝剪指甲,清除指甲边缘的肉刺。
罗光荣(湖北省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