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窗 > 幼教天地

教育孩子要不急也不慢

经常观察和研究家长的早期教育现象,发现有的家长教育孩子心态紧张、过于急躁,有的家长心态又过于怠慢。下面两位妈妈的育儿态度,都很典型。 育儿情景(一) 君君的妈妈是个教育孩子心急火燎的家长。她常说:“嘿,我都急死了,没见过这么磨蹭的孩子!”君君做事慢慢腾腾,尤其是早上起床和吃饭,如果让她“独立、自理”,她可以磨蹭一个小时,这样就会影响家长上班和孩子上学的时间。如果家长代替她,她就像一个木头人一样,等着父母帮着穿衣和喂饭。君君还在学钢琴,每天都需要妈妈软硬兼施才弹一会儿,妈妈急得想放弃,又担心不利于孩子养成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左右为难中,妈妈每天跟在君君后面一个劲儿地催促或批评君君不努力、不主动。可君君依然磨蹭,妈妈越来越着急。 育儿情景(二) 好歌的妈妈是一个自己不着急,却让老师和其他家长感到着急的家长。她脾气温和,几乎不对孩子提要求,一切由着孩子的性子。因此,她几乎很少按时送孩子上幼儿园,吃不上早饭就算了;秋天来了,孩子穿得很少,老师担心孩子生病,她却安慰老师:“他饿了就知道吃了,穿得少点没关系,他不愿意多穿。”好歌与小朋友玩耍时,经常动手打人,其他家长与好歌的妈妈沟通,她说:“孩子之间打架很正常,你看好歌脸上不也被小朋友抓了吗?孩子长大就不打架了。”妈妈的态度让别人无言以对。 这两位妈妈在家长群体中具有代表性。心态过于紧张和急躁的家长对孩子要求比较严格,不会迁就孩子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但是常常缺乏适合孩子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的教育态度与教育方法,结果家长经常批评训斥孩子,不利于孩子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信心的发展。心态过于怠慢的家长信奉“树大自然直”,尤其是自己家人有小时候特别调皮、长大安然成家立业的成长经历,就更加推崇孩子率性成长的观念。这样的家长把尊重孩子理解为顺从孩子,否认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对孩子健康成长可能存在的不良影响,对孩子的未来抱有“侥幸”和“冒险”心理,同时也不关注孩子给小伙伴以及自己给老师和其他家长带来的烦恼,这种对他人缺乏关怀和同理心的想法和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 过犹不及,“性急”和“慢热”的家长都需要调整自己的教育心态。 一、性急的家长要注意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 性急的家长倾向于要求孩子一步到位,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天天进步”,对孩子的已有成绩不知足,“这山望着那山高”,希望孩子再努力,取得“更大的进步”。性急的家长还希望孩子“记性好”“有自觉性”,被家长教育一次之后就能“刻骨铬心”“永不再犯”,不用家长反复提醒;希望孩子“宽宏大量”“理解家长的苦心”,因为他们容易批评训斥孩子,接着也后悔自己对孩子太着急,就向孩子道歉;希望孩子接受自己的道歉而且还不“记仇”,并牢记家长的教导“自觉改错”,这样才是“妈妈的好孩子”。 这样细致剖析性急家长的心理活动之后,相信家长朋友也会感觉到自己对一个学前儿童的要求太高了,它几乎是一个心智成熟的人才能完成的“重托”。因此,建议性急的家长有“知足常乐”的心态,即使有新的要求也要注重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 像君君的妈妈就是以自己利落干练的办事风格要求孩子,而孩子动作发展的熟练程度和心理适应速度还远远跟不上妈妈的节奏。以君君学习弹琴为例,孩子学弹琴的初级阶段,家长既要求她指法正确,又要求弹完曲目,还要熟练流畅,孩子顾此失彼,家长总不满足,结果导致家长失望、情绪急躁,孩子对自己也失望、情绪焦虑。因此,家长首先要控制和稳定自己的情绪,以孩子的现有行为水平为基准,为孩子定一个稍微努力就能到达的目标,在这个新水平稳定一段时间后再定一个不太费力就能达到的新目标,孩子需要“一点一点”地进步,家长不要总是催促孩子“大跨步”前行。 二、慢热的家长注意优化孩子的性格个性 “慢热”与“性急”相反,是指一个人对外界的变化与评价反应冷淡,需要一个过程和一段时间才会重视和投入。“慢热”与“性急”本身都是中性词,评价它的利弊取决于它所作用的具体事物或者情景。 慢热的家长有耐心,最大限度地接纳孩子的性格个性,有利于保护孩子的天性;但是“慢热”的人,也存在接受新事物速度慢、临场应变能力不佳、思维变通性不足的问题,有时会错过一些有利于发展的机会。有一个孩子3岁多,小班老师发现他的情绪喜怒无常,经常无厘头地哭起来,然后又无厘头地笑起来。他与人沟通的能力也很弱,不会解释自己的行为,也不会跟小朋友交往,但是认知水平较高,认识很多字,记忆能力强,老师怀疑这孩子可能存在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然而家长听而不闻,反而举出很多例子说“天才小时候都这样”,希望老师保护孩子的“天性”。孩子就这样一直不协调地成长着,到了小学后因为适应不了学校的学习,被小学劝退。家长只好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果然是感觉统合失调,需要矫正才能适应普通学校。但是孩子已经耽误三年的矫正时间了,矫正越早对孩子的发展越好。有的家长在观察和分析孩子的时候很容易出现类似“一叶障目”的问题,发现孩子的一个长处就不再顾及其他,不知道全面发展对孩子的重要意义。人生发展犹如金字塔,塔尖的高度取决于塔基的平稳程度,早期教育不是在为“天才”打基础,是为孩子成长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健康人打基础,这是早期教育的大是大非问题,家长不宜轻视这个看似最简单却最重要的问题。 总而言之,教育孩子要不急也不慢,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与情绪,对孩子的成长始终保持关注,能用科学的养育态度面对和解决孩子成长中的各种烦恼,不但对孩子未来人生负责,也与孩子共享当下的生活;既为孩子有一个靠谱的未来打基础,也为孩子打造一个快乐的、珍贵的童年!

晏红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