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窗 > 幼教天地

宝贝健康

宝宝口吃要及时纠正 口吃,又称为“说话结巴”,是儿童常见的一种语言障碍,约10%的孩子曾有过口吃,其中男孩是女孩的3倍。2~4岁是宝宝语言发育阶段,他们对周围事物兴趣很浓,但语言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掌握的词汇有限,不善于迅速选择词汇和流利地联结语音与词语,这时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就容易出现迟疑、重复、拖长字音等口吃的现象,这是儿童生长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它会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消失,妈妈们不用太紧张,但如果这种口吃现象因某种原因持续下去,则易形成为口吃,所以,也不能掉以轻心。 宝宝口吃的6个原因 1.与遗传因素有关。一些研究表明,口吃患儿的家族发病率可达36%~55%,如果父母都是口吃,孩子有60%可能出现口吃。 2.与躯体因素有关。在胎儿期或婴幼儿期受到有害因素作用,如胎儿期母体患妊娠毒血症、出血或躯体性疾病或发育过程中患某些传染病使神经系统功能弱化,言语功能受累而致口吃。 3.与大脑优势侧有关。有人发现口吃患者及亲属中多用左手。什么是大脑优势侧呢?控制说话能力的脑半球称为优势半球,习惯于使用右手的人优势半球在左侧,习惯于使用左手的人优势半球在右侧。如果父母或幼儿园老师对善于用左手的宝宝,强迫他改为使用右手时,常常会出现口吃现象。由于左脑未能充分掌握让语言区域运作的时间性,右脑过度弥补这个缺失,令说话不能流畅。 4.与急躁、紧张有关。2岁以后,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宝宝的表达和表现欲望逐渐增强。但此时由于语言机能尚未发育成熟,这使他在表达复杂的思想时感到困难,说话过于急躁、激动或紧张。宝宝急于表达时,造成头脑中储存大量语言信息,但表达能力却跟不上,思考与说话的速度无法配合,从而出现较多的口吃现象。 5.与家长过多的矫正宝宝说话或斥责、嘲笑有关。爸爸妈妈的这些表现会对宝宝产生极大的副作用,使他们对自己说话也产生不满和紧张感。也有当宝宝做错了事时,家长突然地大声呵斥使他受到惊吓,从而变得口吃起来。另外,环境的惊吓刺激也可能导致口吃,如父母间的吵闹、发脾气都能使宝宝在语言上突然发生口吃。 6.与模仿有关。婴幼儿期是模仿性最强的时期,口吃的感染性很强,宝宝又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与口吃者经常接触或常年与口吃者一起生活或一起玩耍,时间长了也会不知不觉中染上口吃。 纠正宝宝口吃的3个方法 方法1:慢速“发音法” 让宝宝减慢语速,既可减少口吃的发生,又可使人听得清楚。当宝宝不再口吃时,再慢慢提高其语速。这就是慢速“发音法”:即讲话要“轻柔、缓慢、诱导”。所谓 “轻柔”就是要轻轻地、柔柔地讲,好比“落花在水上慢慢漂”一般。所谓“缓慢”就是要减慢讲话的速度,克服一口气快速向前冲的习惯。所谓“诱导”就是把难发的字音轻轻地由轻到重地拖长一下,从而克服难发现象,说每句话的第一个字时要让宝宝缓慢地、轻轻地发出音来,然后向第二个字轻轻地滑动。慢速“发音法”之所以对口吃治疗有效果,就在于它实现了思维、语言和呼吸的协调。 方法2:重者及时治疗 对口吃严重的宝宝要在6个月内进行治疗。家长要为口吃的宝宝创造一个愉快安定的环境,消除其思想负担,以减轻他的口吃症状。当宝宝有口吃时,不要模仿、嘲笑宝宝,不要使周围的人过分注意宝宝说话的缺陷,不能表现出急躁情绪或粗暴地中断宝宝讲话,父母应多给予安慰和鼓励,指导宝宝说话时放慢速度,降低音量,从容不迫地讲,鼓励他建立克服口吃的自信心。 方法3:隔离法 应暂时与其他患有口吃的宝宝分开,以免相互影响。 给父母的贴心建议: *在宝宝刚开始学话时,要重视宝宝的语言环境,不要让有口吃习惯的人陪伴和照管宝宝,另外,电视上如果有出现口吃的滑稽人物,不要让宝宝观看模仿。 *和宝宝交流时,要顺其自然,让宝宝心平气和地讲话。如果宝宝一时说不清楚或说不上话来,不要着急,给他一个微笑,一个吻,一个安慰或提醒,别指责他,批评他,为他营造一个轻松的语言氛围。 *教育宝宝不要性急。不要让宝宝过早地背诵难以理解的诗词和文章,避免造成精神紧张。当宝宝说话出现不连贯、不流利时,不要过分关注,更不可斥责或取笑他。切记不要模仿他,让他觉得这样做很好玩。 *音乐是宝宝最好的帮手和伙伴,让宝宝练习唱歌或有节律的3字儿歌都是有效的好办法。 *多和宝宝进行亲子共读,一方面可以给宝宝正确的语言示范,另一方面也可以鼓励宝宝共同参与,发展他的语言能力。 *对惯用左手的宝宝,不要强迫他改用右手。 饮食调理,不怕便秘 宝宝便秘,小肚子又胀又硬,排便时小脸憋得通红,还痛得哇哇直哭,妈妈看了别提有多心疼了。事实上,除了少部分病理原因造成宝宝便秘外,大多数宝宝的便秘是喂养不当引起的。从小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训练宝宝排便反射,宝宝就不怕便秘,每天开开心心拉便便了! 宝宝水喝够了吗? 纯母乳喂养的宝宝虽然不需要额外补充水分,但如果宝宝出汗较多,仍可以少量多次补充白开水。 喝配方奶的宝宝,容易大便干结,俗称“上火”。每次喝完奶粉后,让宝宝再喝点白开水,既能清洁口腔,又及时补充了水分。 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也要注意补充水分。吃的东西多了、杂了,缺少水分,大便干结会更加严重。 不管宝宝多大,即使长成大人,常喝白开水,都是一个良好的习惯。 宝宝吃得太精细了吗? 刚添加辅食的小宝宝,可以喝些蔬菜汁、水果汁,然后过渡到蔬菜泥、水果泥,再过渡到直接吃蔬菜和水果。从小养成常吃蔬果的习惯,不容易发生便秘。蔬果中的糖分、纤维和水分,都有助于大便松软成形。 一些妈妈觉得宝宝少吃点饭没关系,多吃高蛋白的鱼虾肉类就可以补回来了。事实上,主食之所以被称为“主食”,它就应该是宝宝每日摄入量最多的食物。碳水化合物中的糖,可以使大便变软。 1岁以上的宝宝,主食中可以适当添加各种粗粮。玉米、番薯、各种杂豆,都可以做给宝宝吃。每周吃1~2次粗粮,宝宝的便秘情况会大大改善。食物过于精细,在消化道内就缺少食物残渣,容易导致便秘。 宝宝会坐后,就可以使用便盆,学习每天定时排便了。起床后或早餐后都是较适合训练排便的时间。即使宝宝没有便意,也要坐上5分钟,时间久了,就能养成排便习惯。排便前顺时针按摩宝宝的肚脐四周,也有助于排便。良好的饮食习惯加上坚持的排便训练,宝宝很快就能告别便秘!

时毓民/晓羽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