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窗 > 幼教天地

入园第一月

宝宝初入园的那段时间,爸妈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会不自觉地在心里做多种忧心的假设。如果宝宝开开心心的,爸妈也将释然。可实际上,宝宝刚入园后会有各种各样的反常表现,这些都让爸妈原本担忧的心更加纠结。 下面我们就列举宝宝初入园后让爸妈揪心的20种最常见的表现,希望专家的解答能帮助您理性、正确地对待,与宝宝一起度过艰难的入园第一月。 揪心表现1:哭闹 宝宝刚入园时表现出哭闹的情绪反应是很正常的。因为离开熟悉的家人,特别是妈妈,会使宝宝产生一种不安全感,即“分离焦虑”;又因为要接触新环境、新老师和新同伴,还会产生“陌生人焦虑”。 应对策略: 1.家长首先不要焦虑,因为这种焦虑情绪会直接传递给宝宝的。 2.每天送完宝宝,离开时一定要态度坚决,不要“一步三回头”,要愉快地和宝宝说再见。 3.不要因为宝宝的哭闹就带他回家或者不坚持送,这种做法是最不可取的,那样一来,宝宝就更不喜欢上幼儿园了。大多数宝宝在2—4周内就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妈妈心得: 我家吉吉上幼儿园时也哭闹着不让我走,当时如果我心软蹲下来哄的话,可能哭闹就会没完没了,所以最有效的办法是微笑着跟宝宝说拜拜,然后离开。等宝宝适应了,自然也就不哭了。(吉吉妈) 揪心表现2:生病 两三岁的宝宝免疫系统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所以刚一进入幼儿园,这个弱项就表现出来了。加之初上幼儿园免不了害怕和焦虑,这种心理上的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宝宝的生理功能,导致其抵抗力下降。因此,帮助宝宝缓解心理压力是父母首先要做的,其次要注意宝宝的营养和锻炼,增强幼儿自身的免疫力,减少生病。 妈妈心得: 远远2岁上幼儿园时,前两个月就没消停过,感冒、发烧、水痘,一个接一个来,人也瘦了好金、我虽然心疼,不过儿子病好后还是又坚持入园了。等儿子完全适应了幼儿园,人也慢慢长胖了。所以坚持走过这段就好了。(远远妈) 引起幼儿夜惊的主要原因有: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如:离开亲人进入到陌生环境;受到成人的严厉责备;睡前看了较紧张、恐怖的电视,或听了一些情节较刺激的故事等;不良的睡眠习惯,如睡觉时将手压在胸口等;身体患有疾病。如因鼻咽部位患病而引起睡眠时呼吸不畅,或患肠道寄生病等。 应对策略: 有些宝宝在刚入园的一段时间内,晚上睡觉会夜惊。爸妈需要做的是,及时安抚宝宝,消除引起幼儿精神紧张、焦虑不安的各种因素,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如果幼儿患有躯体方面的疾病,应及时进行治疗。 妈妈心得: 彤彤刚上幼儿园的那一个月,有时晚上睡觉会夜惊。这时候宝宝最需要的就是安慰,我会紧紧楼着女儿,脸贴着她的脸,轻声说:“妈妈在,妈妈陪着彤彤。”待女儿情绪缓和后又继续睡去。当然也可以适时了解一下宝宝白天的情况,便于找开宝宝心结。(彤彤妈) 揪心表现4:在幼儿园不吃饭 幼儿在幼儿园不吃饭是个个体问题,每个宝宝的情况差异较大,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平时家里做的饭菜比较精细,而且只做宝宝喜欢吃的,养成宝宝挑食的不良习惯。 2.有些父母认为宝宝在幼儿园吃不饱也吃不好,接回家后经常让宝宝再吃一顿,久而久之,宝宝就形成一种依赖,更不喜欢幼儿园的饭菜。 3.不吃饭只是情绪宣泄的一种方式。 4,老师的过分关心,强化了宝宝的厌食情绪,使吃饭成为沉重的心理负担。 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不挑食,是非常有效的解决办法。 妈妈心得: 宝宝从幼儿园回来最好不要再吃正餐,最多可以喝点奶,吃点小零食。如果宝宝在幼儿园吃饭表现好,妈妈就要高兴地称赞。(毛毛妈) 揪心表现5:被同学欺负 1.当自己的宝宝被别的宝宝“欺负”时,家长首先不要冲动,一定要了解清楚其中的缘由,再确定相应的解决办法。 2.一定要重视与老师的沟通,重视老师的日常教育。 3.就是现在家长比较认同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观点。诚然,现代社会充满竞争,需要坚强的性格,过于忍让只会让宝宝越来越怯懦,所以要学会“反击”。但“反击”要适度,过于“以牙还牙”容易形成宝宝的暴力倾向,形成攻击性人格。 妈妈心得: 宝宝被人欺负,妈妈肯定很心疼,但是作为当事人的宝宝心里更难受、委屈,所以回家后妈妈首先要认同宝宝的情绪、安抚宝宝。等宝宝情绪平定后.再去想解决的办法。(玉玉妈) 揪心表现6:受到惩罚 当宝宝在幼儿园受到惩罚时,家长该如何面对呢? 1.保持冷静,认真了解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再判断老师的惩罚是否恰当。 2.和幼儿园老师进行沟通。因为宝宝有时对事情的叙述并不完整,说的更多的是老师对自己的惩罚,而没有说受罚的原因。 3.和宝宝进行沟通。一般情况下,宝宝受罚之后都会在情绪上有所反应。有的觉得委屈,有的回家后哭闹,有的甚至会形成和老师的对立,不愿意去幼儿园等。家长不要把这种负面情绪扩大化,在帮助宝宝合理宣泄这些不良情绪的同时,也要让宝宝认识到做错事就要受到惩罚,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错误负责。 4.如果确实是老师处罚不当,家长可以通过正常的渠道反映和解决。 妈妈心得: 建议大家看看《小兔汤姆》系列里的《汤姆挨罚了》,汤姆爸爸的做法很值得学习。在宝宝挨罚后先守抚他——挨罚心里一定很难受,然后再告诉他遵守规则的必要性。这样宝宝觉得爸妈理解自己,也就愿意敞开心扉,也会接受爸妈的建议。 (孟孟妈) 产生焦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父母对宝宝过分溺爱或保护,这类幼儿适应新环境和集体生活时能力就较差;对母亲特别依恋,如果母子突然分离,宝宝会产生不安全感,紧张、焦虑不安;家庭气氛不和谐,使宝宝长期生活在不安定的环境中,从而造成情绪情感的发展失去平衡;父母对儿童的期望值过高,宝宝会因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和愿望而出现焦虑反应;家长在生活中过于焦虑,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遗传因素。 应对策略: 1.为幼儿创设一个和睦、安宁的家庭环境,使宝宝有安全感。 2.改变父母对宝宝过度保护的教养观念,注重宝宝独立性的培养。 3.培养幼儿善于克服困难、勇敢坚强的意志品质和乐观、自信的性格特征。 4.鼓励幼儿多与同伴交往,不断扩大活动范围,增强自信心。 妈妈心得: 斌斌刚入园时情绪比较焦虑,因此晚上接他回家后,我都有意地陪他去附近的的公园玩玩,或者在小区里散散步,还给他养了个小乌龟。从焦虑的情绪中跳出来后,儿子的脸上又是开朗和笑容。(斌斌妈) 当幼儿受到挫折或个人的某些要求、愿望未能得到满足时,常常会出现大发脾气、大声哭闹等过激行为。有些宝宝在入园适应期阶段,回到家或者早晨去幼儿园前会向家人发脾气。面对这种情况,父母首先要态度一致,在宝宝发脾气时采用忽视的态度,暂时不理睬,任其哭闹。待其平息后再进行耐心说服,正确引导,让宝宝明白发脾气并不能逃避上幼儿园。经过几次以后,这种现象可以自然消失。 儿子入园初期偶尔会发脾气,此时我没有指责儿子,也没刻意去讨好他,我知道他需要的是宣泄和冷静。我静静地走开,等他冷静下来后,我再认同安抚他,并告诉他发脾气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苏苏妈) 揪心表现9:胆怯、怕老师 宝宝在入园初期,特别是一些相对内向、胆小的宝宝,会比较怕老师,不敢跟老师说话,不敢看老师。这种情况家长急不得,只能给宝宝时间,再慢慢引导。 1.培养宝宝的自信心。通常对自己充满自信的宝宝在人际交往中更容易表现出热情、开朗、乐观、豁达的一面,也容易赢得同伴的喜爱和尊重。成功体验是培养宝宝自信心的有效途径,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宝宝树立一个坚强、乐观、积极、自信的形象。 2.鼓励宝宝多与同伴交往。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创设这种机会,如几个小朋友一起过生日,两三个关系不错的家庭一起去郊游等。 3.因势利导。每个宝宝身上都有长处,可以通过和老师沟通让老师多表扬宝宝的优点,让宝宝体会到老师是喜欢自己的,老师的认同对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至关重要。 妈妈心得: 灵灵刚上幼儿园时总想躲着老师。我回家后经常跟她聊聊老师,并适时夸奖老师一番。晚上去接女儿,碰到老师比较空闲,我就会跟老师话话家常,当着灵灵的面跟老师分享女儿的趣事。慢慢地,女儿跟老师熟悉起来,也就不再害怕老师了。(灵灵妈) 揪心表现10: 有些宝宝因为不愿意去幼儿园而在早晨很磨蹭。应对这种情形除了让宝宝知道早晨磨蹭要迟到的结果外,在平时也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去做: 1.排除无关诱因,让宝宝专心做事。比如在宝宝吃饭的时候,尽量不要开电视,如果养成边吃边看的习惯,即使不开电视的时候,宝宝也会吃得很慢。 2.加强时间观念,培养宝宝把握时间的能力。 3.启发宝宝的竞争心理,提高反应的敏锐度。 4.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吃饭时要规定吃饭的时间,超过时间就收拾碗筷。慢慢地,宝宝自然能感受到做事的节奏。 妈妈心得: 浩浩也有过因为不想去幼儿园而早晨磨蹭的情况。我的做法就是,找一个早晨让他磨蹭,结果当然是迟到了,连早餐都撤了。第二天早晨如果还磨蹭,就告诉他,再晚一点早餐没了又会饿肚子哦。如果宝宝很积极地配合妈妈,妈妈一定要称赞。(浩浩妈) 揪心表现11:晚上拒绝睡觉 初入园阶段,宝宝如果晚上拒绝睡觉,一来是因为觉得睡觉后就要上幼儿园,二来是回家还没玩够。为了预防出现这样的情况,家长可以: 1.和宝宝一起制定合理的上床睡觉时间,但也要有一定的弹性,周末、节假日、生日等可以适当晚睡点。 2.睡觉前和宝宝共处一段时间,无论是游戏、看书或者聊天,因为宝宝非常渴望能和父母一起分享自己的心情,这样可以让宝宝睡觉前情绪比较平稳。 3.保持一定的运动量。每天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宝宝较容易地入睡。 4.不要挑起睡前战争,比如责备、批评或者吓唬,这容易引起宝宝的负面情绪,不利于小人儿平静地入睡。 妈妈心得: 陪儿子玩到该洗漱的时候,我一般会用开心的语调说:“小鱼,该去洗干净上床‘做烤鱼’啦。”就像做游戏一样,儿子立即响应。洗漱完毕,儿子躺到枕头上,我给他盖上被子,并说:“盖上锅盖,烤鱼更容易熟。”然后儿子就躺在被子里听我讲故事,很快进入梦乡,睡觉也变成了愉快的事。(鱼鱼妈) 揪心表现12:回家说老师坏话 如果家长听到宝宝说“某某老师真坏,我讨厌她”之类的话,该怎样处理呢? 1.在这个时候,家长要学会倾听和领会宝宝对老师的抱怨,而不是严厉地批评和教育。因为大多数宝宝并不是真的讨厌老师。 2.不要在宝宝面前流露出对幼儿园或者老师的不满,要让宝宝学会尊重他人。宝宝是敏感的,家长的言行会影响宝宝,可以告诉宝宝:“你可以不同意老师的做法,但不可以不尊敬老师。” 3.换位思考。家长可以把它当成是对宝宝的一次锻炼,因为人无完人,老师亦如此,而宝宝今后也不可能生活在一个都是自己喜欢的人或事的环境里。 妈妈心得: 一次沁沁说王老师坏,我搂着女儿慢慢引导她,最后才知道原来是她抢小朋友玩具,老师批评她了。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要鲁莽地怀疑老师,也不要不问情况就批评孩子,等水落石出后再引导比较可取。(沁沁妈) 揪心表现13:在幼儿园尿床尿裤子 排除遗传和生理方面的因素,宝宝因为年龄比较小,加上初入园不适应、紧张等因素,在幼儿园偶尔尿床尿裤子是很正常的。此时,爸妈不需要责备孩子,只要早晨送宝宝时给多备一两套替换的衣裤就可以了。告诉宝宝,想尿尿的时候如果要帮忙可以告诉老师。在接送时跟老师打声招呼,让老师也帮着提醒宝宝尿尿。 妈妈心得: 我在幼儿园宝宝自己的小柜子里每天放两套替换衣服,如果宝宝哪天没尿湿,就表扬宝宝一下,尿湿了不批评、指责。等宝宝年龄大一点,熟悉了幼儿园,也就很少尿湿裤子了。(华华妈) 揪心表现14:回家不愿意说话 回家后,宝宝对幼儿园的事不愿意说,甚至当被问起幼儿园的事时,也不怎么说。 应对策略: 1.发现宝宝有什么不如意的言行,首先需要我们自己冷静观察和思考,不要随意批评或禁止。 2.宝宝回家要多问问宝宝幼儿园里有趣的事,针对宝宝在幼儿园可能涉及到的事去找话题,如妈妈非常想知道你和其他小朋友在幼儿园的情况,幼儿园有什么好玩的啊?老师讲了什么故事?能够教妈妈吗?吃的是什么?我也非常想吃哦……慢慢地,宝宝就会对幼儿园的事感兴趣了,有了兴趣就会积极参与,回家后话匣子也就打开了。 3.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宝宝:要对宝宝在幼儿园的事表现出非常感兴趣。在听到宝宝叙述后要表现出很高兴的表情,从内心真正和宝宝一起分享。 4.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绝对不能批评宝宝:你怎么不说话?问你也不说,怎么回事?老师不喜欢不说话的宝宝! 妈妈心得: 蓓蓓刚上幼儿园时,回家也不想说话。我觉得妈妈对此不要太急躁,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多陪陪孩子,再慢慢引导她聊聊幼儿园。如果她不愿意说也别勉强,哪天她愿意说时不妨陪她多说说,并表示出你的新奇和高兴。(蓓蓓妈) 根本不愿与人交往,或只和个别的几个人交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经常游离于集体之外。 应对策略: 创造机会,让宝宝多与同伴交往。 为宝宝提供和谐民主的家庭环境。 家长、教师有意识地主动与幼儿交往,形成宽松的人际交往氛围。 老师逐步要求宝宝参加集体活动,不断扩大活动范围。 妈妈心得: 宝宝在幼儿园不太合群,妈妈肯定很着急,但是急除了给宝宝增加思想负担外,没有其他任何好处。我的经验是晚上跟宝宝谈谈幼儿园的小朋友和游戏,并表示跟小朋友一起玩真开心啊,以此来鼓励宝宝。白天的时候,一定要请老师多帮忙,慢慢将宝宝带入集体话动中。(思思妈) 揪心表现16:不守游戏规则 游戏是幼儿阶段的主要活动形式,有游戏就必然存在游戏规则。只有大家共同遵守游戏规则,才能合作愉快、玩得开心。在游戏中,有的宝宝能够很好地理解并遵守规则,而有的宝宝不能很好地理解,这就需要成人耐心地解释和引导。 应对策略: 在游戏之前,给宝宝讲清游戏的规则,以及不遵守规则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在游戏中,帮助宝宝理解只有大家都遵守规则才能玩得愉快,如果有一个小朋友不遵守,大家都会不开心。通过游戏,逐步养成宝宝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妈妈心得: 我跟儿子玩游戏时,一直都是有规则的,这样儿子上幼儿园后很快就能自觉遵守共同的游戏规则了。如果家长时时让着宝宝,不设定游戏规则,宝宝一旦上幼儿园肯定会没有规则意识。(优优妈) 揪心表现17:好攻击别人 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1.经常接触充斥暴力的生活环境。如父母关系紧张,经常吵架,或所看的电视中常有恐怖、武打、暴力行为的镜头等。 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家长过分放纵和过分专制都可能导致宝宝的攻击性行为。 3.疏泄情绪、保护自己。当幼儿受到挫折时,由于缺乏自我调节的能力或社会交往的经验,为了解除心理的紧张或维护自己的自尊,便采取攻击他人的行为来疏泄自己的情绪或保护自己。 4.个别幼儿以攻击性行为来吸引成人的注意力。 因此,家长应该改变家庭教育的方式,不要简单、粗暴地对待幼儿,为其提供一个温暖、宁静、祥和的生活环境,引导宝宝与成人友好相处、互敬互爱。防止电视等大众播媒体中暴力画面对宝宝的消极影响。对攻击性行为较严重的幼儿,可以采取相应的心理治疗。 妈妈心得: 宝宝攻击了别人,我觉得单纯说教并不能治本,可以借助角色游戏,让宝宝体会到被打时会痛、会伤心,有了真实体验后,使孩子认识到攻击、伤害他人是不对的,逐步学会约束自己。(滔滔妈) 揪心表现18:入园后特别黏妈妈 这是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表明幼儿在渐渐长大,在实现“依恋分离”。 宝宝在婴儿时期开始形成对妈妈最初的依恋,妈妈通过对宝宝的爱抚、哺育、拥抱来满足其安全需要。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逐渐有了独立意识,他们想挣脱大人的呵护,独立面对这个世界,但因为能力有限,还达不到“完全独立”的要求,于是出现了“害怕”、“担忧”。在这种矛盾斗争的过程中,宝宝会失去安全感,这就是幼儿为什么会特别“黏妈妈”的原因。大多数幼儿会顺利地度过这一阶段,但有些宝宝由于最初的安全感没有得到满足或受到溺爱等,黏人现象就比较明显。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创设短期分离的机会,循序渐进地引导宝宝适应分离。 妈妈心得: 我家敏敏入园后回家就黏在我身边,我没有特别担心,因为我知道等她适应了幼儿园一切就会照旧的,所以我能做的就是给她安全、关爱和时间。(敏敏妈) 揪心表现19:在幼儿园不睡午觉 刚入园的幼儿,情绪紧张,缺乏安全感,尤其在午睡的时候会表现得更加强烈,有的沉默不语,有的一味拒绝,也有的小声哭泣,总之就是不睡午觉。 作为老师,首先要在情感上认同他们、理解他们,毕竟宝宝们来到一个新的环境,接触到陌生的老师和同伴,能否得到大家的关注和认同,能否找到归属和安全感至关重要。可以对宝宝说:“老师知道你难过,也知道你有点想爸爸妈妈,不过你长大了,要上幼儿园,就像爸爸妈妈要上班一样,他们下班就会来接你的。” 其次,适当的身体接触,比如:坐在床边,轻轻地拍一拍,也会给宝宝像妈妈一样的感觉。 妈妈心得: 宝宝在幼儿园不睡午觉,有紧张、不安全的因素,也有精力旺盛贪玩的因素。我的观点是别苛求宝宝天天都能乖乖睡午觉,但是他乖乖睡了就需要称赞。(俊俊妈) 揪心表现20:遇到“粗暴”老师 当宝宝在幼儿园遇到“粗暴”老师时,会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内向的宝宝可能表现为生闷气、不说话,甚至哭泣;而外向的宝宝则可能会和老师顶嘴,甚至吵架等。 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宝宝都会觉得内心受了极大的委屈,尤其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回家有可能向家长“告老师的状”。 面对宝宝的“告状”,家长要理智,要给宝宝以积极的引导,不要向宝宝传递消极的暗示。比如:可以告诉宝宝老师“粗暴”,可能是家里遇到烦心的事情了,不是不喜欢宝宝等。 妈妈心得: 万一遇到“粗暴”老师,家长最愚蠢的做法就是火上浇油,这样会让孩子的心更受伤害,甚至觉得自己很差劲。在积极寻求解决办法的同时,一定要安抚宝宝,跟宝宝解释老师这样做可能是因为无心或者情绪不好,请宝宝不要背负心理压力。(濯濯妈)

陈开颜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