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智慧的回应:“知心姐姐”卢勤答博友问
卢勤老师的微博开通以来,很多父母用发留言、私信的方式,与她交流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这些留言和私信,无论是快乐、欣慰的成功经验分享,还是痛苦、焦虑的问题求助,字字句句都倾注了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为了让那些被问题困扰的孩子和父母们得到回应,同时也和更多的父母分享家庭教育理念。卢勤老师接受《知心姐姐》杂志的邀请,做了一次“线下微访谈”,集中回答了一部分来自微博博友的提问。
在此,与各位父母读者共同分享。
孩子压力很大,是不是我的要求过于严格了?
那天,我无意中听到7岁的儿子在梦里说:“妈妈,这个字怎么念?”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不知是不是对他太严格了?儿子出生在匈牙利,对中文不感兴趣,我要求他会写会念当天的生字和课文,他总是很难做到。给他复习课文的时候,我常常失去耐心,他也烦。请问我该怎么办?
——海归妈妈
“知心姐姐”卢勤:
用鼓励的方法是最有效的,学习语言一定要有兴趣,而兴趣来自成功。不要老纠正孩子的错误,而是要不停指出他什么地方读得好、做得对。让他获得成就感,他才会对学习语言和汉字感兴趣。请谅解你的孩子从小没有学习汉语的机会,这么大才开始,困难确实很大。就像中国人学习外语一样,学语言的最好方法就是多说,不怕说错,敢说就行。
儿子对我说,没有理想很正常?!
儿子作业上有一道题是谈谈自己的理想。儿子写到:“我的理想是做一个普通人,快快乐乐地过日子。”我问他:“这就是你的理想啊?”他说:“我没有理想,所以就这么写了。”我跟他说,虽然每个人的理想各有不同,但每个人都有理想。他居然告诉我,没有理想是很正常的。
——启明星
“知心姐姐”卢勤:
世界不都是鲜花组成的,更多的是小草。你的孩子愿意做一个普通人,那他就不会好高骛远,而会脚踏实地地做事,认认真真地生活。为美丽的花园增加一点绿色,有什么不好?你的责任是告诉孩子:一个普通人怎样成为一个优秀的公民;怎样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只要他觉得自己有用,他就能获得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13岁的儿子不愿理发!
我儿子13岁了,其他的地方都不错,就是不愿意理发。每次理发都要说很多次才去,而且每次到理发店都磨磨蹭蹭不愿理。我们经常在理发店闹得很不愉快。他觉得理短发很丑,而我们觉得孩子就应该理短发,那样精神。真的很苦恼。
——滴水藏海
“知心姐姐”卢勤:
青春期的孩子对美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孩子会觉得头发短了不好看,头发长一点“有派”。我建议你不要管孩子的发型。当他渡过了青春期,开始走向社会的时候,他自然就会适应社会的需要,主动地去改变自己。如果你老是指责他的发型,他就会产生逆反,拼命维护自己的形象。
有时候,我实在无法用欣赏的眼光看儿子!
我总希望自己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儿子。但他有时候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态度,鄙视我的做法,足以让人痛心疾首、肝胆俱裂,让你崩溃!本来就压制的怒火复燃起来,还怎么能去夸奖他?我几乎就感觉不到他有什么优点了。唉,很痛心!
——烦恼多多
“知心姐姐”卢勤:
欣赏别人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根本在于你心里要把他看成一个好孩子,一个成长中的孩子,一个有特点的孩子。你心中的看法会通过你的眼神和动作表现出来,装是装不出来的。如果你能够从一个细节发现孩子的优点,表现出一种欣慰,从内心里流露出你对他具体的肯定,也许会改变目前的状况。
从小没有见过爸爸的女儿,开始想爸爸了!
我在女儿不满周岁的时候就离婚了。现在,她想爸爸了。女儿没有在我面前提起,却和她姥姥姥爷说了。我该怎么办?离婚之后,她爸爸就从来没出现过,我该怎么对女儿说呢?
——坚强单身妈妈
“知心姐姐”卢勤:
应该把孩子爸爸的姓名和情况告诉你的女儿,她有权知道。你们虽然离了婚,但她的父亲永远是她的父亲。如果有机会让她和父亲见面是最好的,这样她可以弥补一些心里的缺失。在女儿面前不要说父亲的坏话,这样会影响她对男人世界的看法。如果现在很难见面,就把父亲的照片拿给女儿看,并且和她讲一些父亲的事情。
儿子对我的管教置若罔闻:怎么办?
父亲节刚过,我打了儿子,打得很厉害,很愧疚自己的一时冲动。本来周一该他值日,需要早去。我一大子就不断地催促,他却置若罔闻,而且磨磨蹭蹭变着法儿地气人,一气之下打了他。对于这种情况,我该如何教育孩子?我好困惑,棍棒之下能出孝子吗?
——烦恼的父亲
“知心姐姐”卢勤:
“棍棒之下出孝子”是个误区,这个时代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头脑,他们不会因为一顿冲动的棍棒就去改变自己,反而会产生怨恨。孩子值日迟到,会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谴责,从中他会接受教训的,这种效果比棍棒强多了。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是最为重要的。请记住,冲动的时候不要教育孩子,因为你那时候做的事、说的话都是失去理智的。
优秀的儿子为什么没有同龄朋友?
儿子已经初二了,一直活泼外向、爱看书,“小升初”考上理想的学校。他在家和我们沟通很好,什么话题都谈,很有自己的想法,有些认识甚至超过我。但是在学校却沉默寡言,没有同龄朋友。我多次开导他,可他说和同学没有共同语言。他也在试着改变,但没有起色,我该怎么办?
——心言心语
“知心姐姐”卢勤:
你的孩子可能缺少一些自信。在一个重点学校里,周围都是高手,你的孩子内心可能觉得不如别人,所以没有勇气主动和别人交往。你要多看到他的长处,让他拥有自信,并鼓励他结交更多的朋友。适当的时候,可以把他的同学请到家里来玩。因为青春期的孩子是需要朋友的,哪怕只有两三个。孩子的坏习惯也不要老挂在嘴上,慢慢改。
我的女儿成了“吝啬鬼”,我该怎么办?
我女儿小时候,我们家经济条件很差,所以孩子养成了非常节俭的习惯。个多年过去了,我们不断地努力,家里经济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她还是一味地节俭,根本不知道如何去花该花的钱。比如,女儿一个同学要出国,她想写一幅书法送给同学,她从小就练习书法。我建议她去装裱一下,但她就是不同意,说装裱要花钱,真是气死人了。
——无奈的妈妈
“知心姐姐”卢勤:
俭以养德,比起那些富裕家庭孩子大手大脚乱花钱的习惯,你的孩子真是非常难得。她知道父母的钱来得不易,所以送同学的礼品是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的,这是十分珍贵的。你应该为有这样的女儿感到骄傲。当然,对孩子进行一些理财的教育也是必要的。因为她将来还是会独立生活的。理财包括:识财、有财、挣财、用财。所以适当地给她一些零花钱,让她自己有计划地支配也是有必要的。
卢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