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窗 > 快乐阅读

万物皆可锅包肉

前不久,世界锅包肉大赛在吉林举行,286名国内外选手翻锅颠勺,大展身手,决战“锅包肉之巅”。不少网友纷纷表示:“隔着屏幕流口水”“想吃锅包肉的心情达到了巅峰”…… 赛场上,传统锅包肉只是基本操作,众多“画风清奇”的花式锅包肉更让人欲罢不能,芝士锅包肉、百香果锅包肉、榴梿锅包肉、咖喱汉堡锅包肉,甚至还有五仁锅包肉,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真是“万物皆可锅包肉”。 大赛刚落幕,吉林市就宣布要组建“锅包肉办公室”。据吉林市商务局统计,自宣布举办世界锅包肉大赛以来,吉林市20天内累计销售了56万份锅包肉。 作为东北人待客的硬菜,2022年哈尔滨锅包肉就入选了我国的《地标美食名录》。哈尔滨老式糖醋锅包肉“闻着酸、吃着甜,吧唧吧唧有点咸”,猪里脊肉片裹上淀粉,两遍油炸后看起来金灿灿的,外表酥脆,内里鲜嫩,像极了东北人的性格——大大咧咧的外表下,藏着一颗柔软滚烫的心。 锅包肉江湖派系林立,向来团结的东北人民也会因为锅包肉的“白红之争”急起来。“白”为糖醋上色的哈尔滨派,“红”则为番茄酱着色的辽宁派。 猪里脊切片,拍一拍,油温五成热时将肉片挂糊入锅,小火慢炸至金黄酥脆捞出,再裹上红亮香甜的糖醋汁,“辽派锅包肉”就出锅啦!和哈尔滨老式糖醋锅包肉不同,“辽派锅包肉”用番茄酱调汁,外表色泽鲜红,口感更黏稠,有人将其视为“另类”,有人却偏爱有加。 东北青年作家郑执曾在小说集《仙症》中写道:“我上一年级那年,我妈每周都来学校几趟给我送饭。她干活儿的按摩院在怀远门,对面有家司机食堂,盒饭好吃还实惠,两荤一素五块钱。我最爱吃那家的锅包肉,番茄酱口的,我妈每次就打包了带来。” 这段话在“微信读书”上被读者重重地标记下来,并附上留言:“番茄酱口?作者非我族类!”还有黑龙江人表示“抗议”。也有读者替郑执解释:作者成长于沈阳,吃番茄酱口味的锅包肉很正常。正如“一千个东北人心里有一千种锅包肉做法”,其实,无论哪种锅包肉都承载着每一个东北小孩的童年记忆。 实际上,任何一道菜式,在不同的地方都会经历本土化改造。除了“红白之争”外,内蒙古赤峰的锅包肉是又一典型。在赤峰,锅包肉为咸口,浇汁为蒜末酱油,因时常加入新鲜蔬菜翻炒,而被质疑“这能叫锅包肉吗”。东北网友认为,这更像是熘肉段。 在东北,锅包肉的价格如同可乐的售价一样,成了一种地区经济学指标。每当这个城市的锅包肉开始偷偷涨价时,便会遭到民众的一致抗议。分量大而价格低廉,是东北菜特有的底色。很多夏天到哈尔滨避暑的广东朋友发现,大众点评里东北餐馆推荐菜里基本都有锅包肉,且排名前列,几乎每桌一盘。比起南方来,哈尔滨锅包肉的口感层次更为丰富,外脆中糯里香,咀嚼时能听到“嘎吱嘎吱”的脆响声,酸甜可口不腻。不过南方网友也表示:“真的太大份了,两人吃撑了也只能吃一半的分量。” 现如今,油炸和甜口的菜肴都不再是主流,有些餐厅做的锅包肉也减少了油、糖的用量,但那经典的味道似乎仍旧会留在记忆深处。希望,锅包肉的这次出圈,能使它正式成为一道国民版东北菜。

温好/辑 摘自《青年文摘》2024.9(下)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