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窗 > 快乐阅读

锦官城上说成都



    丞相祠堂何处寻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这首诗是杜甫隔着时空的长河写给诸葛亮的一封赞美信。他以诗的形式,表达了对诸葛亮这位伟大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杜甫在开篇做出了“灵魂发问”:“丞相祠堂何处寻?”他通过询问丞相祠堂的位置,巧妙地引出了对诸葛亮的怀念。锦官城外的柏林森森,仿佛象征着诸葛亮高尚的品德与不朽的精神。

    熟悉历史的同学都知道,初登历史舞台的刘备实力远远比不上其他的霸主,因此只能在各诸侯势力之间周旋。刘备深知要想在乱世之中立足,必须有一位智谋过人的谋士辅佐。于是,他三次上山拜访诸葛亮。尽管前两次都未能与诸葛亮见面,但他并未放弃。这种诚意和决心最终打动了诸葛亮,诸葛亮决定出山相助。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君臣之间的典范。他们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共同为蜀汉的事业奋斗。他们之间的默契和合作,使得蜀汉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中得以立足并不断发展壮大。

    陵墓永照昭烈帝

    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后,托孤于诸葛亮。刘备的儿子刘禅继位后,封诸葛亮为“武乡侯”。诸葛亮尽心辅佐刘禅,终因积劳成疾病死在五丈原。刘禅追谥诸葛亮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为蜀国鞠躬尽瘁的忠臣义士,在刘备的陵寝——惠陵旁边修筑了供奉诸葛亮的祠堂。后来经过多次修缮整合,最终变成由汉昭烈庙、武侯祠、惠陵、三义庙四部分组成的建筑群——武侯祠。

    在刘备“创业”之时,在谋士徐庶的推荐下,想要聘请诸葛亮做“顾问”。刘备前去拜访诸葛亮。请诸葛亮出山为他出谋划策。诸葛亮给他做的“创业规划”中提到,自董卓独掌大权以来,各地豪杰同时起兵,占据州、郡的人数不胜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三世了,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好的地方都已经被厉害的“大佬”占据了。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刘备采纳了诸葛亮的建议,取得了成功。

    花重锦官城

    川蜀地区有肥沃的土地和优越的自然条件,这与一项水利工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项水利工程就是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

    都江堰,这座历史悠久的水利工程,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历经千年沧桑,依旧屹立于岷江之滨,彰显着古代中国人民改造自然的卓越智慧。

    都江堰的原理主要基于无坝引水,巧妙利用地形和水势,实现防洪、灌溉等多重目标。都江堰主体工程包括渠首枢纽(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灌区各级引水渠道,以及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等。具体来说,都江堰在岷江的上游建设了堰坝。岷江水经过堰坝后,由于水流泄洪维持均衡,一部分水沿着堰坝进入分水口。分水口设置有坎门。在正常情况下,坎门保持关闭状态,水流经由分水口通过分水堰进入都江堰灌区。分水堰的设计巧妙之处在于,在洪水来临时,坎门打开,洪水流入分水口与灌区的水平面相差较大,使洪水水位下降,从而降低水灾风险。都江堰的修建不仅解决了成都平原的灌溉问题,还为当地人民带来了丰收和繁荣。

    都江堰的修建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它巧妙利用河流水势与地形特点,通过无坝引水的精妙设计,实现了防洪、灌溉等多重功能,为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水源保障。其无坝引水的特点和巧妙的设计使其能够经久不衰,至今仍然在为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

    成都地区因为有着优良的农业生产条件,使得当地的经济繁荣昌盛。“锦衣玉食”这个充满华丽与富贵的词语,让人联想到精致的生活和无尽的享受。锦衣指的是华丽而珍贵的衣服。在古代,丝绸、锦缎等高档面料是贵族们的首选,这些衣物不仅质地优良、触感舒适,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春秋战国时期,以成都为中心的古蜀国就以“布帛金银”之丰饶而名闻于天下。特别是到了三国蜀汉时期,成都是中国的织锦中心,美丽的蜀锦不仅畅销全国,还成为朝廷重要的贡赋来源。因此,朝廷专门设置了锦官管理蜀锦生产,并在城西南筑锦官城,从而成都又被称为“锦官城”“锦城”。

    在古代,锦官城不仅是织锦的中心,更是文化繁荣的象征。无数文人墨客曾驻足于此,用笔墨描绘着这座城市的美丽与繁华。他们的诗篇中,锦官城被赋予了诗意的灵魂,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成都,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无论是追寻历史遗迹、品味美食文化,还是感受现代都市的繁华与活力,成都都能为你带来不一样的惊喜和体验。

徐晔 摘自《文学少年》2024.7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