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这样读《庄子》
陈引驰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主任,著有《<庄子>通识》《庄学文艺观研究》《庄子讲义》《文学传统与中古道家佛教》等。
名家导读
庄子名周,是战国时代宋国一个叫蒙的地方的人,做过微不足道的小官,曾经推辞了楚王的聘任,写了许多文章,延续老子的学术脉络。庄子在其身处的乱世之中卑微存在着,固然他会自顾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之中,却也会愤懑、尖刻地指斥、嘲讽,虽穷愁潦倒,但穷而不辱其志,不折其节,对外在的羞辱和压迫毫不犹豫地给予回击,珍视和保有着生命的完整。
现在通行的《庄子》由内篇、外篇、杂篇组成,《庄子》整部书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由各篇章逐渐连接、缀合而形成的。我们很难将它视为庄子一人的手笔。当然,我们也不是剥夺庄子对《庄子》的著作权,其中必定有部分篇章是出自庄子的,但一定也包含了其弟子、后学的文字,从而使得整部《庄子》成为一部以庄子观念和思想为主的丛书性著作。《庄子》的各篇并不都是同质等齐的,不是都具有同样的重要性,那么,我们需要首先阅读,并予以特别关注的,自然应该是那些文气和意脉通贯的篇章,比如内篇的《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外篇的《秋水》之类。
上海市闵行区莘松中学六年级同学读《庄子》
莘沥校区六(1)班 赵淇
我打算先逐节逐段精细阅读,并标上批注评论。“批注”即加批语和注解,“评论”指在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第二步,读《庄子》是个大工程,需规划好阅读时间,带着问题去读,如“庄子为什么要这样想象呢”“《庄子》里的神奇寓言是什么”。制定一个详细的阅读计划,具体要读哪些作品、何时开始读、每天读多少、何时读完等。第三步,记录阅读进度条,把每天阅读《庄子》的章节、读书后产生的心得统统记录下来。第四步,阅读后多思考,多总结,每天阅读完《庄子》之后都要复盘,今天读了什么,书里表达了什么,哪些思想可为我所用,阅读时哪些方法还能调整。
水清校区六(4)班 刘向敏
儒家看中人的群体性,追求“杀身成仁”“舍身取义”,而道家更关注个体的人,认为最重要的是“保全自我”“尽其大年”。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电影《长安三万里》中的两位主角。高适就是典型的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他心怀大志,一心想要保家卫国;而李白则是放荡不羁、逍遥自在、不拘世俗,这也是他后来弃儒修道的主要原因。
水清校区六(2)班 纪雨婕
古代经典开篇很有意思,开卷来读,可以窥见其所包含的精神世界。《论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呈现了一位“敏而好学”的教育者形象;《孟子》开篇见梁惠王的说辞,凸显的是周游列国、能言善辩、极力推荐自己政治理念的孟子;而《庄子》开篇则是鲲鹏展翅,推出一个宏大的世界。庄子对于自然环境和其中的生物,有着丰富的观察和认知,仅以开篇《逍遥游》来看,其中涉及的就有鲲鹏、赤鷃、蜩、鸠等。《庄子》中展现的是古人身处其间的真实世界,万物纷纭,并生并育,一起展示着自己的生息色彩。与孟子、老子这些春秋战国时代的伟大的思想家相比,庄子更多地生活在自然的环境中,所以他的视野是在更为自然的天地之间展开的。
莘沥校区六(4)班 侯歆辰
读《<庄子>通识》前,我一贯崇敬儒家以仁为核心、为政以德的思想。可读了这本书,我十分震惊,对道家思想有了新的认识。“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天”,这句话让人费解,可看了陈引驰老师的讲解,我才明白原来庄子是想说我们看待世界万物,不能只接受一种固定的模式,而是要从不同立场和视角去思考,试着体会理解其中优美的文字以及蕴含的深意。我们可以先体会寓言中独特的故事和其丰富的想象力,然后从寓言中感悟出作者所表达的思想道理,这样既提高了写作水平,又升华了自身的境界,开阔了视野,这不就是一举两得吗?
莘沥校区六(5)班 郭沁凝
《庄子》开篇《逍遥游》便描绘了鲲鹏升腾九万里,展翅南翔,凭借云气承载到达目的地。这是一种依恃,推而广之,宇宙的一切,无法绝对置身事外。因此号召我们要尽量减少自己的身心欲求,从而达到最大的“自由”之境。那么,有理想有抱负,难道在庄子看来是错的吗?《齐物论》,通过有趣的寓言故事讲述了社会上一切对立面,如贵与贱、荣与辱等都是一回事的理念,万事万物绝对等同。真是如此吗?我很难理解。庄子讲无为而治,如果大家都不作为,那么谁来建设我们亲爱的祖国?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是我非常喜欢的故事,人与鱼相通融,和谐共处,能够相互理解相互感受。可也让我疑惑,究竟是江河湖海的鱼更快乐还是鱼缸里的鱼更快乐呢?书里也讲到庄子主张尊重个性,保守本真,那如果个性不被世人接受,被嘲讽,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春申校区六(11)班 顾卉妍
《庄子》教会我的生活真谛是:朴素。朴,指未经砍伐加工的树木;素,则是未曾染过的布帛。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词,“朴素”的真意——保持本来性状,未经装点改饰。现代理解的朴素,意为:自然、质朴。“朴素”一词的意义在今古之间有极大的差异——内在和外在。我将带着“朴素”之心,去学习《庄子》,探寻书中成语的奥秘,感受天地之广阔;品读书中神奇的寓言,丰富我的精神世界。我将带着“朴素”之心,去学习庄子,学习他那无限的思想,学习他那自由的心灵。
张蕾/编辑 摘自《儿童时代》2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