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窗 > 快乐阅读

童年乐事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北平有一种穿街绕巷的“唱话匣子的”,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也是在夏季,每天晚饭后,抹抹嘴,急忙跑到大门外去张望。先是卖晚香玉的来了;用晚香玉串成美丽的大花篮,一根长竹竿上挂着五六只,妇女们喜欢买来挂在卧室里,晚上满室生香。

    再过一会儿,“换电灯泡儿的”又过来了。他背着一个匣子,里面是新新旧旧的电灯泡。拿家里断了丝的旧灯泡,贴几个钱,跟他换新的。我一直不明白,他拿了旧灯泡去做什么用。然后,我最盼望的“唱话匣子的”来了!他背着“话匣子”(后来改叫留声机,现在要叫电唱机了!),提着大喇叭。我看见了,就飞跑进家,一定要求母亲叫他进来。母亲搅不过我,总会依了我。只要母亲一答应,我又拔脚飞跑出去,还没跑出大门就喊:“唱话匣子的!别走!别走!”

    其实那个“唱话匣子的”,看见我跑进家去,当然就会在门口等着,不得到结果,他是不会开闪的。讲价钱时,门口围上一群邻居小朋友,他们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讲好价钱进来,围着的人,就会挨挨蹭蹭地跟进来,北平的土话叫作“听蹭儿”,就是不花钱听戏的意思。

    “唱话匣子的”把那大喇叭装在话匣子上,然后摆上百代公司的唱片,把弦摇紧,唱片转动了,发出声音了,先是那两句开场白:“百代公司特请梅兰芳老板唱《宇宙锋》……”金刚钻的针头,在该退休的唱片上,摩擦出吱吱扭扭的声音,吱啦吱啦地唱起来了;有时像猫叫,有时像破锣。如果碰到新到的唱片,还要加价呢!因为是熟主顾,最后总会饶上一张“洋人大笑”的唱片,还没开转呢,大家就笑了,等到真正洋人大笑时,大伙儿笑得更凶了,乱哄哄的,唱片里,唱片外,笑成一片了。

    母亲时代的儿童教育和我们现在不同,比如,妈妈那时候交给宋妈一块钱,叫她带我们到“城南游艺园”去,就可以消磨一整天和一整晚。没有人说这是不合理的,因为那时候的母亲,不太注重“不要带儿童到公共场所”的说法。

    游艺园里面什么娱乐都有,你可以听文明戏《锔碗丁》《春阿氏》,你可以听京戏《梅玉配》《狸猫换太子》,也可以去看穿着燕尾服的魔术师“变戏法儿”,看扎着长辫子的大姑娘唱大鼓,看露天电影场正演着《空谷兰》《火烧红莲寺》。大戏场里是男女分座的,有时观众忽然叫“好”,原来“扔手巾把儿的”,正把一束热腾腾的手巾把儿扔到楼上去,扔得美,接得准,不怪要叫“好”了。

    大戏总是最后散场,已经夜半,雇洋车回家,刚上车就倒在大人的膝头上睡着了。可是那时候的大人真奇怪,总是推摇着你,不许你睡觉,而且说:“别睡!快到家了!”后来我问母亲,为什么不许困得要命的小孩睡觉?母亲说:“一来怕着凉,二来怕睡得魂儿回不了家啊!”

    我所记忆的童年生活,都是热闹而快乐的,是真正的快乐,无忧无虑、不折不扣的快乐。

林海音 摘自《实用文摘》2023.10(下)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