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 没有捷径可走的人
这个夏天,大鹏有点忙。由他导演,黄渤、王一博主演的作品《热烈》即将上映。他自己也凭借主演的电影《第8个嫌疑人》获得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实至名归背后,是大鹏多年来的默默耕耘和不断努力。颁奖礼上,他说,现在就是自己最闪亮的时刻。
颠覆性的表演
在每一部新作品中,大鹏都在不停地打破自己。自导自演电影《煎饼侠》《缝纫机乐队》,主演《受益人》等影片,参演《我不是潘金莲》《无名》等大导演的作品,执导短片《吉祥》拿下金马奖最佳短片……每部作品、每个形象都不一样。
在犯罪悬疑电影《第8个嫌疑人》中,大鹏更是奉献了颠覆性的表演,呈现了与过往的小人物角色完全不同的风格。《第8个嫌疑人》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以“师爷”陈信文为首的犯罪团伙,武装抢劫运钞车后,消失于茫茫人海,警方锲而不舍地长达21年的追凶历程。
大鹏饰演的大反派陈信文,本是个建筑公司的老总,表面的光鲜背后,却是无法填补的资金漏洞。为了填补窟窿,陈信文连同一伙人策划了武装劫钞案。为了诠释好角色跨越21年的变化,大鹏急速增肥后又开始瘦身。
大鹏说,自己原本觉得年轻时应该瘦,而年纪大了会发福变胖,但和导演与编剧聊完之后,大家都觉得他年轻时是个老板,应该是白白胖胖、威风凛凛的,21年之后,被生活摧残得黑瘦了一些。为此,他提前了两个月开始狂吃,“结果肚子上肉实在太多了,喘气都变得困难”。减肥期间,他基本只吃白水鸡胸肉和水煮菜,每天运动四次。
讲粤语也是一大挑战,导演鼓励大鹏,讲得不标准也没关系,还有配音可以弥补,但表演没办法弥补。大鹏把亡命之徒的无情狠辣与隐姓埋名时的谨小慎微都刻画得入木三分,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对他的评价是:“演员在类型的设定下,通过角色的完成,让人看到他较强的塑造能力。”
想要做得“不一样”
大鹏本名董成鹏,1982年出生于吉林省集安市。他从初中开始听Beyond的歌曲,并在高中时组建了自己的乐队。在吉林建筑大学管理学院读书期间,他不仅担任院学生会文艺部部长,还先后在长春组建数个地下乐队,并担任吉他手兼主唱。2001年,他获得“吉林省大学生原创歌曲比赛”第二名。2003年,获得“吉林十大创作歌手”。
2004年大鹏来到北京,开启了“北漂”生涯,最终被搜狐音乐频道录用,成了一名网络编辑和主持人。做编辑期间,他注意到当时网络上视频内容不多,便自己创作视频放到网上,后来又在机缘巧合下接触了电影。事情就这样自然而然串联在一起,前期的积累也成为他拍电影的养分。
大鹏是少有的“娱乐圈全才”,在各个领域都小有成就,可以是主持人,可以是演员,可以是编剧,也可以是导演。其实他没有过于宏大的目标,只相信把眼前的事情做好,下一件事会自然而然到来。
他第一次拍的电影是《煎饼侠》,当时市场上还没有视觉化呈现过中国的超级英雄,一个人穿上紧身衣披着斗篷跑,但大鹏想拍就拍了;想组乐队,于是便有了《缝纫机乐队》;再到后来想聚焦现实,大鹏便把镜头转向自己和家人,呈现出了《吉祥如意》。他说:“当时什么都不懂,但是很执着赤诚,然后很投入,最终结果还不错,所以就这样走一步看一步。”
首部电影《煎饼侠》斩获逾10亿票房,有30多位明星客串,有人问,大鹏凭什么人缘这么好?这背后其实是他花了两年的时间拿着剧本和场景图去香港,和各位大牌经纪人谈合作,一位一位死磕出来的,“我请到多少人,就被多少人拒绝过”。没有别的捷径可以走,他能做的只是练就一副“厚脸皮”。
总有一天会闪耀的
回看自己的电影路,大鹏感觉像是搭上了一辆快车。“以前是去报道电影节,突然间我就走上了红毯;以前总在央视西门蹲春晚,后来有一天我自己上了,我的身份转变是非常剧烈的。”
近几年,他合作的对象从知名大导演慢慢变成一些新锐导演,在片场,他除了是演员,很多时候也能用自己的经验辅助拍摄,也开始有人找他担任电影监制。大鹏一直在适应自己身份的变化:“有时候我会有一种明显的感受,就是身体在往前走,突然某一时刻想法被甩下了,我的情绪没有办法得到缓冲。”小时候在集安,父母和身边的人总会告诉他“你一定要更好”。后来在做很多事情时,大鹏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无论到什么程度,都觉得“自己好像还能更好一点”。他严格要求自己,渴望得到鼓励,更渴望“成为大家更认同的人”。“当你的名字写在海报上的时候,大家会因为这个名字去看一部电影,我希望成为那样的人,但前提是自己得做得更好。”
迅速成名的那段时间里,大鹏经历了很多质疑。现在看来,他认为,这是因为“那个电影的能量就停留在某个阶段,更多的收获它是承受不起的”。随着年纪和阅历的增加,大鹏更加平和与内敛,很多过去的问题,如今也有了不同的答案:“我不知道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小的时候我可能会有明确的样子,但现在,我只能说想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既是演员,也是导演,41岁的大鹏已经迎来演艺生涯的新阶段。正如他在颁奖典礼上说的一样:“这是一个很长、很辛苦也很幸福的梦。”收获这份荣誉,让他更加相信“无论自己多么默默无闻、平凡普通、不被看好,总有一天会闪耀的”。
雅惠 摘自《青年文摘》2023.7(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