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
水中捞月
大森林里有一群快活的猴子。一天晚上,一只小猴子惊慌地跑回来,告诉大猴子:“不好了,月亮掉到水里啦!”小猴子领着大家来到水边,啊,水里有一个月亮,看来月亮真的掉到水里了。
这可不得了啦,要赶快把月亮捞起来。大猴子爬上水边的一棵大树,腿和尾巴紧紧钩住水边的树枝,然后拉住小猴子的尾巴。猴子们就这样一个拉着一个的尾巴,变成了长长一串,靠近水面。最下面的小猴子伸手捞水里的月亮,可月亮却东一片西一片地碎了。
“哎呀,月亮被抓碎了!”正当大家着急的时候,圆圆的月亮又完整地漂在水面上了。“看啊,月亮又变得圆圆的了!”猴子们决定再捞一次月亮,可是刚一碰月亮,月亮又碎了。
不管试了多少次,猴子们都没能把月亮捞起来,它们都累坏了,只能坐在地上叹气。猴子们不知道水中的月亮只是天上月亮的倒影,倒影是捞不起来的。
成语“水中捞月”比喻的是,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会白费力气,毫无结果。
伯乐相马
人们把懂得鉴别好马匹的人叫作“伯乐”。
古代秦国人孙阳因为对马有研究,有分辨马匹的本事,所以人们叫他“伯乐”。
有一次,有人请伯乐找一匹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在外出寻访的路上,看到了一匹身体瘦弱的马。那匹马拉着沉重的盐车,正吃力地上坡。这匹马看到伯乐,昂起头,大声嘶鸣。伯乐走近观察,判断这就是他要找的骏马。于是,他告诉赶车人:“这是一匹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你却只用它来拉车,这样可就埋没了它的能力啊!”赶车人不相信——这样一匹连拉车都没有力气的瘦马,怎么可能是千里马呢?所以,当伯乐提出要花大价钱买这匹马时,赶车人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伯乐得到骏马,非常高兴,他拍拍马的脖子,说:“我给你找一位能发挥你能力的好主人。”马儿好像听懂了伯乐的话,它抬起前蹄,仰天长啸,声音洪亮,感谢伯乐的知遇之恩。后来,这匹马经过伯乐的精心喂养,恢复了体力,果然成为了一匹千里马。
“伯乐相马”是说需要有伯乐这样的人发现和举荐有真本事的人,这些有本事的人才会有用武之地。
何飚/改编 摘自《小聪仔》202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