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窗 > 快乐阅读

郑姓的来源



    郑姓的来源

    郑姓的来源主要有五个:

    1.源于姬姓,以国号为氏。周宣王封他的弟弟姬友在郑,是西周最后一个诸侯国,姬友死后谥号桓公,史称郑桓公。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所灭。郑国灭亡后,郑国人在今河南一带生活,为纪念故国,郑国人相继改姓为郑。

    2.源自子姓。出自商王武丁之子子奠之后。子奠也称奠侯,以主持祭奠用酒而得名,为商朝一方国。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子姓郑国也随之灭亡。周人迁子姓郑人到渭水上游,约在今陕西宝鸡附近。

    3.源自姜姓。出自姜太公之后。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姜太公之少子井叔于郑,以统治子姓郑人,史称西郑,故城在今陕西凤翔县。周穆王夺西郑为下都,姜姓郑国灭亡。国人姓奠井氏,或为郑井氏,亦即郑氏。

    4.源于地名,以居邑名称为氏。出自古褒国附庸之邑南郑。韩哀侯灭了郑国后,郑国王族、国民逃迁至陕西汉中地区,以故国之名再建了一个小方国,史称南郑,并以故国名为姓氏,称郑氏。

    5.少数民族改姓。

    成语典故

    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有个郑国人,打算到集市买双鞋,去之前他先把自己的脚长量了一下。走到集市,他才发现自己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于是匆忙跑回家拿了尺码。回到集上时,集市已经散了。他白跑了两趟,却没买到鞋子。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鞋,他说:“我宁肯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郑昭宋聋:郑国人聪明,明白事理。宋国人不谙事理,不会办事。比喻情况不同。

    楚庄王派申舟到齐国访问,说:“不要向宋国借路。”同时又派公子冯到晋国访问,也不让他向郑国借路。申舟说:“郑国是明白的,宋国是糊涂的。去晋国的使者不会受害,而我却一定会被杀。”楚王说:“要是你被杀了,我就攻打宋国。”果然,申舟到了宋国,宋国就把他扣留了:“经过我国而不向我们借路,是把我们的国土当成了楚国的边邑,就是亡国。杀了楚国的使臣,楚国一定会攻打我们。攻打我们也是亡国,反正都是一样亡国。”于是宋国便杀了申舟。

    郑氏聊天群

    郑桓公:如果要推选出一位最能代表我们郑氏的名人来,你们会选谁?

    郑旦:那当然是您了,您是我们郑氏最有名的一位祖先了。

    郑桓公:我自己什么样我还是知道的,我只不过是占了年纪大的优势,实际上没什么建树,我可能还不如你有名吧?

    郑旦:我不过是个间谍,不足为外人道。

    郑桓公:你过谦了,你是巾帼不让须眉。当年你和西施一起深入吴国,为越国灭吴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份胆魄和爱国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郑旦:要说胆魄和爱国精神,那就不得不说郑成功了,他才是真正的军事将领、民族英雄,不但击退清军,还击败荷兰驻军,收复台湾,真正让人钦佩!

    郑成功:我不过是一介武夫,要说厉害,还是得说郑和。他不但是军事家,还是航海家、外交家,曾六次下西洋,对亚非国家之间的贸易与和平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郑光祖:我也这么觉得,郑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也起了推动作用。

    郑和:感谢大家的夸奖!郑光祖前辈,您也是我非常喜欢的艺术家,您的《倩女离魂》我看过很多遍啦!

    郑光祖:玩乐而已,不值得夸赞。说起艺术家,我最喜欢的是郑板桥,他是清代有名的文学家、画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扬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虚名而已,您不也跟马致远、关汉卿、白朴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吗?

    郑光祖:那我们四个里你最喜欢谁?

    郑板桥:您可真会为难我。小孩子才做选择,我全都喜欢。

    郑光祖:其实我们不一定非要选出一个最厉害的来,大家都在不同时代不同领域有所贡献,比如说水利专家郑国修了郑国渠,科学家郑复光精通数学、物理和机械制造……

    郑板桥:还有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郑振铎,他同时还是作家、学者、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训诂家。

    郑桓公:看来我们郑氏家族是一个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的家族,大家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非同一般的成就,我心甚慰,我为你们而骄傲!

摘自《中外童话故事》2021.7-8

您是第 位访客!